03.07 8年後再重逢!咸寧首例夫妻遺體捐獻者背後的故事感動無數人…

8年後再重逢!咸寧首例夫妻遺體捐獻者背後的故事感動無數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恬

8年前妻子作出善舉,8年後丈夫依約追隨。

3月5日,市供電公司80歲退休職工陳家森老人因病去世,遵照生前和亡妻施錦美的約定,亦將遺體無償捐獻給湖北科技學院,用於醫學研究。

至此,我市首對夫妻遺體捐獻者完成心願。

“悄悄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這對夫妻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8年后再重逢!咸宁首例夫妻遗体捐献者背后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他們,打開了幸福的大門

1940年7月,陳家森出生在恩施州一個小縣城。24歲那年,陳家森到武漢電校讀書,陳家森的大哥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後,定居新疆。

從小,陳家森哥倆感情很好。所以,陳家森讀書期間,只要一放假,就會立馬坐幾天幾夜的火車到新疆去探親。

1967年夏天,陳家森和往常一樣,來到新疆與哥哥團聚。沒想到,這一次他在新疆哥哥家遇到了與他牽手一生的愛人——施錦美。

施錦美出生在江蘇,比陳家森小兩歲,響應國家號召,學校畢業後就支援了新疆,在新疆兵團當一名幼兒園老師。

也許是因為有相似經歷,也許是因為有共同的善念,陳家森和施錦美認識後有著說不完的話題,情竇初開的他們越走越近,從心底認定了彼此。

1968年6月8日,陳家森和施錦美領取結婚證,在親友同事的祝福中喜結連理。

陳家森電校畢業時,聽從學校安排,支援偏遠地區來到咸寧,在咸寧供電公司做一名技術工人。為了一家團聚,施錦美從新疆調到咸寧,在鹹安液壓件廠的幼兒園教書。

此後,兩個兒子的出生,讓生活充滿了溫馨和甜蜜。

他們,種下了樂善的家風

回憶父母生前的點點滴滴,陳聲凱說,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善良。

“小時候,父母很注重對我們哥倆的教育。那時候還在計劃經濟,生活條件不好,父母一直教育我們哥倆要捨得吃虧,吃得起虧。”陳聲凱說,儘管日子過得不富裕,但陳家森一直把“為人向善”當成家風教育他們。

“我記憶中,媽媽在家附近的一小塊地上種了蔬菜,每次去摘菜的時候,她會把地裡的青菜分好幾個袋子裝好,要麼送到單位給家裡困難的同事,要麼就送給小區的孤寡老人。”陳聲凱回憶說,施錦美生前,許多人都稱讚她是個大好人。

陳家森則一生好學,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50歲的時候還自學考上了電力工程師。

在單位,陳家森是技術骨幹,一輪一輪地帶著徒弟,把自己的技術毫不保留的教授給大家。同事們在工作上碰到的難題都愛找陳家森,“找他就能解決”。

“我爸爸退休後,廠裡的領導還時不時把我爸爸請回去幫忙解決技術難題。”陳聲凱說,他父親盡心盡力,從不計較得失。

“如今,我也經常跟我的孩子講,要懷有善心,能夠幫助人的時候力所能及幫助別人。”陳聲凱說。

他們,寫下了共同的心願

幸福的生活本可以這麼繼續下去,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將其打破。

50歲那年,施錦美患上糖尿病和間歇性老年痴呆,因疾病纏身只能提前退休。

“媽媽病後,我爸爸一直悉心照顧她。”陳聲凱說,為了生計,他大哥在北京打工,他也在廣州賺錢,家裡的一切大小事都是父親陳家森在操持。

多年的服藥,讓施錦美的五臟器官承受不住了。2012年11月,施錦美71歲那年,她抵抗不了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我到現在都記得那一天發生的一切。”陳聲凱陷入了回憶:在醫院病逝後,我和大哥正準備她的身後事,醫院裡突然來了市紅十字會的人。他們說明來意後,我和大哥才知道,父母早就瞞著他們,到咸寧紅十字會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

“我們當時腦袋發懵,特別不理解,但是我爸爸一直給我們哥倆做思想工作。”陳聲凱說,現在回想,當時的父親是忍著多大的悲痛勸說我們。

提起捐獻遺體,大兒子陳衛東回憶說,父親陳家森曾告訴他們,大概在2010年,他們老兩口第一次從媒體上聽說,可以捐獻遺體,於是,他們便把這個事放在了心上。

“爸爸說,在媽媽治病的過程中,他們老兩口就商量過這個事情,覺得人死以後燒成了一把灰,沒有什麼用。如果能把遺體捐獻出來,對社會、對其他人能做點貢獻,挺好。”陳衛東說。

後來,母親施錦美的病情越來越惡化,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於是,陳家森和施錦美主動聯繫咸寧紅十字會,簽下了志願者捐獻遺體申請書,成為我市第一批簽訂遺體捐獻志願者。

2012年11月25日上午,家裡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後,施錦美的遺體被送往湖北科技學院基礎醫學系,供該系用於醫學研究。

他們,刻下了永恆的名字

3月5日早上7點整,80歲的陳家森走了,突發腦梗死。一家人都沒想到,一切會發生得這麼突然。

“凌晨3點半的時候,護士給我打電話,說我爸爸有點不舒服,情況不太好。”剛睡下不久的陳聲凱立馬起床,拿起衣服就趕到了醫院。

陳家森老人的主治醫生石志華說,陳家森患有多種基礎性疾病。2月20日,陳家森到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住院,3月4日,因左足第四趾發炎嚴重,轉到手足外科,準備調養2天進行左足第四趾截趾手術。

哪知道,陳家森老人突發心肌梗死,經半個小時搶救無效,於 7 點去世。

遵照父親生前追隨故去母親施錦美捐獻遺體的意願,陳衛東和陳聲凱將陳家森的遺體無償捐獻給湖北科技學院,用於醫學研究。

“這是爸爸的心願。”陳聲凱說,父親在臨終前曾多次囑咐他們,一定要讓他和媽媽在湖北科技學院“重逢”。

父母的精神感染了全家人。陳聲凱說,感懷於父母的善舉和市紅十字會的人文關懷,他們一家人也漸漸轉變觀念,認同父母的決定。

“我也決定追隨父母的腳步,等把我父親的身後事處理好,我就去市紅十字會,簽訂捐獻遺體協議。”陳聲凱說。

湖科醫學院老師孫智告訴記者,沒有解剖,就沒有醫學,人體解剖推動了醫學事業的發展,遺體是醫學教研的“活教材”,是醫學教學的重要支撐。陳家森、施錦美夫婦遺體捐獻會給廣大醫學生帶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讓他們讀懂生命之美,大愛之美。

市紅十字會市級調研員鄭強說,捐獻遺體是造福人類,有利於子孫後代的善舉,咸寧重傳統,陳家森一家人能起到帶頭作用,帶動更多人捐獻,對社會也是功德無量的事。

鄭強還說,再過幾天,陳家森的名字會被刻在紀念牆上,與愛人施錦美“重逢”,夫妻二人將永不分離。

陳聲凱說,他會帶著家人,過去看看父母。

8年后再重逢!咸宁首例夫妻遗体捐献者背后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8年后再重逢!咸宁首例夫妻遗体捐献者背后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1咸寧人快領健康碼,可作為出入通行憑證!附申報方法…

2 咸寧首個!一縣清零!

3 咸寧又一縣清零!

4 咸寧連續14天0新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