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提起山东革命圣地,当属沂蒙山区。在沂蒙山区中有一县更值得尊敬,它就是莒南县。这里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是全省四个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被誉为“齐鲁红都”、山东“小延安”。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说起莒南这个县名,还十分年轻。它始于1941年1月1日,当时,由析原莒县南部九、十两区和七、八两区部分地域组建莒南县。而莒南之地历史十分悠久。史料记载,此地在西周时属向国,东周时属莒国,秦、隋时随莒国划入琅琊郡莒县,唐时属河南道密州莒县,明代属青州府莒州,清代属沂州府莒州。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莒南县成立虽晚,但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却一直流淌着文化的灵气和血脉。这里是古代莒国的发祥地,培育形成了辉煌灿烂的“莒文化”,受厚重文化之影响,这里的民众讲仁义,讲诚信,重礼仪,多"好让不争",人们喜"衣冠带剑",皆有君子之风,所以又号称"君子之国"。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莒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曾培养出姜子牙,助周灭商,建立起齐国,并将莒文化在齐国传播开来,齐国得以大治。后齐国多乱,莒国还多次保护其王公避难者,齐桓公即是一例,回国后奋发图强,"毋忘在莒",为春秋五霸之首。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在几千年历史风云变幻中,这里走出了抗金名将杨妙真、抗倭英雄孙镗、明朝重臣王璟以及文化大家庄瑶、庄陔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其中明代大白常村人王璟,在朝为官51年,先后辅佐过宪宗、考宗、武宗和世宗四代皇帝,官至左都御史,独持一朝风纪。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自汉代起,这里就不断发生农民反抗封建统治斗争。大铁牛庙村抗倭民族英雄孙镗,不仅武艺高强,且有忠心报国之志。明嘉靖32年,为抗击倭寇侵犯,孙镗倾其家财,招募乡中豪杰,组织抗倭队伍。翌年春,在抗倭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以身殉国,嘉靖皇帝敕赠为光禄寺署丞。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8月,莒南优秀儿女的代表谢辉、张子亮立即组织起抗日武装竖起保家卫国的大旗,成为莒南县第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

1941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莒南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山东省新华书店、山东省抗战建国学校先后在莒南成立,《大众日报》社、山东文协、抗大一分校、省实验剧团等新闻、文化、卫生机构都曾长期住在莒南。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大店镇宣告成立,莒南县成为全省党政军指挥中心。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个县涌现出了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厉家寨3个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的全国先进典型,特别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示,曾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口号响彻全国。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来莒县旅游,推荐去看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大店庄氏庄园,这些都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大店镇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地主庄严群—庄氏庄园,占地70亩,由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组成。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明清两代,大店庄氏家族以农耕立业、教育起家,拥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自明朝至民国年间,大店庄氏家族科第蝉联,仕途通衢,秉承儒学致仕为官六百年不衰,成为势冠鲁、苏、豫皖,名满京都的一门望族,有庄氏七十二堂号之称。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另外,这里还有天马岛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被专家誉为江北“山水结合最好”的旅游区。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景区由马鬐山和天湖两部分组成。马鬐山主峰海拔662.2米,有"四奇"、"四怪"、"四险"、"四秀"之说。天湖三面环绕着马鬐山,山映水秀,水润山美,将马鬐山装扮得分外妖娆。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这里湿地公园众多,著名的有鸡龙河城市湿地公园、白马河湿地公园等,体现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山东一县,是莒文化发祥地,曾为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山东小延安

提起当地特产,推荐驴肉。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莒南毛驴饲青草,饮天然矿泉水,其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大补佳品,令人百吃不厌,为莒南县地理标志产品。

参考资料:《莒南县志》等。如果喜欢文章,请点关注、收藏或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