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荐书

诗与它的山河

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

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荐书

萧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

ISBN: 9787108060396 定价: 120.00元

内容简介

最早认识自然山水之审美价值并持续进行书写,是中国文学令人瞩目的一项成就。作者花费七年时间,以十次实地考察为基础,写作了这部新著《诗与它的山河》。他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理论进路,结合案头研究与户外考察,对自谢灵运被贬永嘉的永初三年(422)迄至白居易于洛阳谢世的会昌六年(846)这424年间的诗歌文本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内容涵摄此间最重要的十五位书写自然山水的诗人:谢灵运、鲍照、谢朓、江淹、何逊、阴铿、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元结、柳宗元、韩愈、白居易。本书的研究不仅在追寻实地山水与话语山水间的重叠,而尤在发现其间的不合与断裂。以对中古诗歌审美话语的考掘,本书亦为探讨早期山水画和园林中的景观观念形成提供了线索。作者更向世人发起呼吁——中华山河不仅为古人吟咏的对象,亦是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广阔语境,一旦被横加破坏便再难复现。

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荐书

董源 《潇湘图》

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荐书

展子虔《游春图》

萧驰,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论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S t.L o u i s)比较文学博士,曾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出版有《中国抒情传统》(允辰,1999),The Chinese Garden as Lyric Enclave: A Generic Study of The Story of Stone(《作为抒情诗飞地的中国园林:石头记的一种文类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2001),《抒情传统与中国思想——王夫之诗学发微》(上海古籍,2003),《中国思想与抒情传统》三卷:《玄智与诗兴》(联经,2011)、《佛法与诗境》(联经,2012)、《圣道与诗心》(联经,2012)等。与柯庆明合编有关“中国抒情传统”学术思潮的论文选集:《中国抒情传统的再发现——一个现代学术思潮的论文选集》(上、下册,台大出版中心,2009)。

目 录

导 论

第一章 大谢“山水”探秘

一、引 言

二、实地山水:谢灵运诗的地理考辨

三、话语山水:谢灵运的美感世界

四、余 论

附录一 山水化情与情化山水

第二章 后谢灵运时代的“风景”

一、引 言

二、天地行旅中的渺漭风景

三、衙署轩窗中的“芊绵蒨丽”风景

四、结 论

第三章 南朝诗的空间内化

一、引 言

二、江淹的平生“二奇”

三、何逊:世俗画意之“景”的营造

四、阴铿:山水作为“谶象”

五、结 论

第四章 问津“桃源”与栖居“桃源”

一、引 言

二、游子孟浩然的山水世界:出游与归守的生命历程

  • 1.孟浩然居、游的山水世界

  • 2.从“渔人”的言说到幽独者的体验

三、隐者王维的山水世界:无“入”无“出”的生命幽谷

  • 1.重寻王维故地辋川

  • 2.栖居者目中的“桃源”

四、结语与余论

附录二 设景与借景——从祁彪佳寓山园的题名说起

第五章 生气充盈的李白山水世界

一、引言:山水与李白的生命世界

二、人境之侧的清丽山水

  • 1.山水书写中的“风土性”

  • 2.“清”:山水与诗人“之间”

  • 3.山水:与异代诗人“相接”的场所

三、云山之间的奇幻山水

四、愤激之际的狰狞山水

五、结 语

第六章 杜甫夔州诗中的“山河”与“山水”

一、引 言

二、从“山水”到“山河”

三、秋峡与“哀壑”

四、转“情”为“美”的“山水”

五、结 论

第七章 不平常的平常风物

一、引 言

二、韦应物的仕隐中道与闲居

三、逸出“历史的时间”

四、方域模糊的空间

五、结 论

第八章 “山水”可惧,“水石”可居

一、引 言

二、元结的“可家”水石世界

三、柳宗元的万山狴牢与泉石相知

四、“择恶而取美”的清流奇石世界

五、结 论

第九章 生狞的天地图景

一、引 言

二、人生路上风景:从山石荦确到蛮俗生梗

三、祛魅时代的自然神话

四、峰顶的诗情喷礡

五、结 论

第十章 水国之再呈现

一、引 言

二、历史上的江南城市与以往诗中的江南城市

三、呈现水国:白居易等对江南城市的书写

四、水国之再呈现:白居易的履道坊园

五、结 论

全书结论

引用书目

主题词索引

后 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