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啥意思?

新大风歌


到了每年的阳春三月,天气就会变得暖和起来,在清明节的前后,农村的野外,诸多的美味野菜,也开始纷纷的崭露头角,一年一度的大自然带来的馈赠,让我们能够吃到各种各样的最为新鲜的野菜,这这些野菜之中,有一种分布极为广泛,既可以作为野菜,又可以作为中药的植物,只有在这阳春三月,才能够进行采摘。其他季节是没有价值的,这种季节性很强的植物,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茵陈。

相传过去的时候,一代名医华佗,对于一场发生相当严重的疫情也是束手无策,苦于没有良药来救治。有一天华佗走到一个村子行医,对于前来的村民一一问诊之后,自己深感无奈,只能交代准备料理后事。后来第二年的时候,华佗又来到了这个村子,惊奇的发现,去年哪些村民不但安然无恙,而且相比去年,反而更加的健壮,华佗不禁暗暗称奇,深入村民家中,去了解其中原委,村民告诉华佗,由于疫情的发生,大家也都没有力气去种粮,无奈之下,就去山上采挖一些野菜充饥,而吃的最多的就是一种叶片灰绿的蒿。

华佗后来对这种蒿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有了新的认知,这种俗称灰蒿的植物,在每年的三月份、清明前后进行采摘,才具有很好的作用,但过了这个早春季节之后,随着天气的变热,这种蒿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这种蒿很容易跟青蒿混淆,华佗将这种蒿命名为:茵陈,又给大家编了一句顺口溜,让大家能够更好的认识、使用,这句顺口溜就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就是让大家采集茵陈,一定要在每年的三月期间,过了这个时间阶段,茵陈就会失去了价值,变成了毫无价值的野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蒿也变成了烧火用的柴火,所以被称作五月六月当柴烧。

茵陈是菊科植物茵陈蒿春季萌发的嫩苗,在万物复苏的农历二三月之间,生长到三寸长短的时候价值最高,也是一味使用相当广泛的中药,茵陈还是一道美味的野菜,在早春时分,鲜嫩的茵陈可以制作很多种的美味食材,很受大家的喜爱。茵陈可以凉拌,也可以用来炒肉,也可以用来蒸成菜团子,也有的将茵陈制作成蒸菜,也能够泡茶饮用,茵陈的食用方法还是多种多样的。

茵陈跟青蒿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春季的萌发期间,很容易进行辨别,茵陈颜色发灰白,跟浑身碧绿的青蒿截然不同。茵陈也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植物,各地均有茵陈生长,在早春的时分,这种美味的食材、药物,被大家进行采摘,有的是作为野菜拿回去食用,也有的会把茵陈晒干备用,天气越来越暖和,茵陈也快要崭露头角,你会在阳春三月去采摘茵陈吗?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棒奔霸


我的家乡在湖北恩施地区的一个农村,小时候住木板房的时候,屋后面就有有一大片地方生长着茵陈。刚开始的时候咱们都没怎么留意,都是任其自然长大的消亡,但有有一年外地来了几个商人,说是一块一斤收这个玩意。那还得了,那时候满山坡都是这种东西,大家赶快到处去割,割完之后直接卖给那几个人。还小赚了一笔,但是后面他们再也没有来过。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您且接着往下看。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三月是茵陈,四月就是蒿,五月六月则只能当柴来烧了。三月的时候正是采收茵陈的好季节,这个时候是可以将其当成药或者菜来采收的。距那几个商人说,如果手上有烫伤,只需要采点这个玩意放到嘴里嚼碎,然后敷在烫伤处,立马就能够好。当然我也没有去试过,不知道真假。这个时候的茵陈叶面形状和蒿子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上面好像挂了一层霜。

四月份的茵陈就成了黄蒿了,这个时候失去了药用价值,吃还是可以吃的,但似乎味道也没有三月份的那么好。至于五月、六月份的时候,其枝干都变得硬邦邦的,就好像小木棍一样。那时候农民可以将其从不带土的位置划掉,一捆一捆绑回家当做柴来取暖或者做饭。

我个人觉得这句俗语的内部含义比表面意思要丰富。它归根到底还是告诉我们做事情得抓住时机,不要一再犹豫,否则就可能会失去能够获得的利益和价值。也就是说好像是手中的茵陈逐渐变成了黄蒿,在变成了柴一样。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在农村茵陈现在也是越来越难见的,我们家后院的也因为道上了水泥地而消失,不得不说老一辈的智慧还是很丰富的。能够从茵陈中总结出这么丰富的民俗民语。


爱茶者九号


对于茵陈蒿的认识,是在我初中毕业以后。那时,我们作为农村的孩子,读书到初中毕业,大部分都要回农村种地。我由于对中草药非常感兴趣,就购买了一本《常用中草药图册》的书,在家没事的时候,就与一位同村的同学,到村外的田间地头对比识别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草野菜。

茵陈蒿的分布很广,在我们江淮地区的田塍地头都有它的身影。茵陈蒿与黄蒿很类似,但气味大相径庭。茵陈蒿香气宜人,黄蒿气味刺鼻难闻。我们当地人并不能确切地叫出茵陈蒿的名字,更加不知道茵陈有什么功效作用。茵陈在我们当地没有名字,与其它蒿草使用同一个名字~“蒿子”。

我与同学都十分好奇这个植物,细碎的叶子,有一种怪异的香气。识别出这就是茵陈蒿,我们很高兴,《常用中草药图册》的书中,介绍茵陈可以去黄疸,治疗肝炎,采收以农历的三四月份为好。那时正是阳历四月,我们采集了不少晒干,送给一个患有肝病的远房堂哥。堂哥当时不仅面色泛黄,眼白也都是黄黄的颜色。我们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让他煮汤服用。这位堂哥坚持服用了两年,皮肤的黄色褪了,眼白的黄色褪得一干二净。因此,他对我们非常感激。

其实,茵陈蒿的功效不仅是可以治疗肝病,还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可与其它中药材配方治疗感冒等疾病。茵陈蒿还有止痒爽身的功效,用茵陈蒿熬汤后,兑入洗澡水中进行洗浴,能治疗皮肤瘙痒,用于洗头,对头皮瘙痒也有很好的效果。

茵陈蒿是药食同源的植物。茵陈富含维生素C与维生素B,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以及20余种氨基酸。食用幼苗期的茵陈,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与保健作用。出土十公分以内的茵陈,蒸食、凉拌均可。也可以在煮粥时,把嫩茵陈放入锅中熬煮,茵陈粥的味道也非常鲜美可口。

农谚: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就是农历三月时,是茵陈的幼苗期,香嫩可口,可以作为野菜食用。农历四月就是茵陈蒿了,这时药效最高,是采集入药的好时段。五月、六月,茵陈蒿已经老柴,药效下降很多,既不能食用,也不宜药用,只能作为柴火烧饭使用了。

我是老牛爱遛弯,是一位庄稼老把式,资深农民工。愿用我昨日的干货经历,换取你明天的成功喜悦。敬请关注!


老牛爱遛弯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中的蒿,在我们这里叫“白蒿”: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茵陈陆续破土而出,之后随着生长成为白蒿,变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这句俗语的原意很好理解,但寓意较为深刻。

本俗语的原意

“三月茵陈四月蒿”:三月乍暖还寒,时有倒春寒发生,此时“茵陈”蓄积了一个冬季的养分,破土而出。由于刚露芽的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善于消脾胃,用于湿疹、骚痒等功效,所以是一味上好的中药。

但是到了四月,由于温度逐渐升高,根系发达,幼芽迅速舒展,“茵陈”的养分逐渐被分解,药效降低,已不再有原有的功效,变成了“白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自身的养分依然存在,成了人们喜爱的野菜。

“五月六月当柴烧”:由于茵陈蒿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所以生长迅速,在5月份已是枝繁叶茂,没有了应用价值,到了6月份逐渐开始干枯,只有烧火的作用了。

本俗语的寓意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寓意也很明了。意思是说不管什么事情,要抓住关键点解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效果。

单从茵陈来说,如果3月采挖,就是为病人解痛的良药;但等到4月,虽是人们喜欢的野菜,但已失去了良药的价值,而到了5、6月份,只能算是一把柴火了。

由此想到了今次的新冠肺炎:这次新冠肺炎传播快,危害大。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英明、果断,及时采取最高级别防控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近段时间才有了很多省市连续零增长的好势头,并且逐惭复工复产,使我们的生活逐渐走向了正常。

总之,很多俗语是老人们多年经验综合的结晶,看似就是一句实话,但大都寓意深刻。每个俗语细细琢磨,都有深刻的道理。


泰山农家人


茵陈,在农村是非常常见的。它也叫做白蒿,每年开春后就在路边、草地里或者是山坡下。特别是它那一团矮矮的毛绒绒的茎叶感觉有点像丝毛狗的毛发,人们也形象的叫它为绵茵陈。

茵陈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中草药,在中药店里如果去买茵陈,拿出来就是那绒绒的茎叶,非常的蓬松。那“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还有一个与华佗有关的典故。

说以前有一个妇人得了瘟黄病,找华佗治疗,但是不管怎么治疗就是不见效果,却还有越治越重的情况。没有办法就只好让她回家听天由命。

过了一年后华佗却又看到了那个妇人,病也已经好了。问后才知道,由于当时连年都是灾年,人们没有吃的,就只能够到野外挖野菜吃。当时正好赶上初春,她就到山上挖青蒿吃,没曾想就这样吃好了。华佗听好才明白原来青蒿能够治这个病。

后来别人出现这个病后,他告诉别人自己去挖这个青蒿吃就行。但是有些人还是没有吃好。于是他发现他们挖青蒿的时间不同。通常在阳春三月里挖着吃的就有效,而到了四月后就没有治疗这个病的效果了。于是他也就了解了,这个青蒿要治疗这个瘟黄病就只能够用最嫩的茎叶,而等到了四月后也就失去了药效了。

所以,后来华佗也就总结了一句名言流传了下来,这就是上面说到的“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现在已经是二月底了,要采摘茵陈的可以做准备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茵陈会越长越大最后长成青蒿,到了四月份的时候人们依旧是可以采摘青蒿回来做食材用,特别是很多人都喜欢用青蒿来做耙耙吃。等到五六月后,青蒿也已经长老了,这时候也就没有什么药用价值了,也就只能够砍了当柴烧了。


洞庭清水塘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这意思我懂,我自小就知道,茵陈在春天二三月,长的正好,可当野菜采食,也可入药,但过时令,长到夏季四月,就如蒿草一样,有点老而过时,不好食了,再到五月六时,更高老不可食,没有用途,只好当做柴烧了。

茵陈是菊科类植物。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是草类,后加草头,与艾蒿类似。可做药用。我小时饿,常采野菜为食,每年二三月时,茵陈艾长得正好,我常去田地边,洼地边采回当菜当粮食。

茵陈的茎叶,可入药,气味略苦平,微寒,无毒。可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头热,伏瘕可用其治之。可通关节,去滞热。如是石茵陈,可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疾,瘴疟,女人癥瘕。适时采的茵陈可采可药,作用大了,不适时,过时的就无用,只可当柴烧。


树德汉硕


清明时节雨纷纷,茵陈除湿守肝魂。茵陈这株其貌不扬的小草,却是我们的肝脏守护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唐梁指出,春季与肝相应,春天也是肝病容易发作的季节。“春天养生的重点就是养肝、疏肝。肝病多与湿热、气郁有关。而小小的一株茵陈可以完美地达到清热疏肝利湿的作用,从而保护我们的肝脏。”

唐梁介绍说,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有清湿热、退黄疸之功。用于黄疸、湿疮瘙痒的治疗,是治疗湿热黄疸之要药。

春季清明前后是采收茵陈的最佳季节,此时茵陈还是嫩苗,叫“绵茵陈”。过了这个季节长大点再采收的叫“茵陈蒿”了。民间有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在使用茵陈时,一般用其嫩苗,取其生发之气。茵陈中嫩苗以阳气为主,而含阴气较少,功效以散为主,所谓“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而等茵陈嫩苗长大成“蒿”后,阳气就逐渐减弱了,治疗效果就不好了。

 






小兵的生活


农村俗语有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这到底指的是哪种植物呢?

茵陈蒿是一种植物,三月为茵陈,四月为蒿。

这种植物的名字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根据记载:

春三月,此为发陈。茵陈因旧苗而春生,盖因冬令寒水之气,而具阳春生发之机。

也就是说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茵陈开始长成。等到四月的时候,茵陈又被称为“白蒿”,这是植物随着气候而产生的变化。

茵陈蒿具有药用价值,需要在三月四月进行采摘。人们认为这种植物有退黄疸的神奇功效。

如果错过了采摘的时间,拖到了五六月,虽然植物仍然在生长,甚至长得很高。但在这个时候,就没有多少药用价值了。

这就是所谓的“五月六月当柴烧”的意义,错过了最佳时机,捡回来终究只能当作柴火烧了,平时做饭用。

因此,农村的俗语其实本质上也是提醒大家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各自植物、作物进行采摘工作,不要拖过那个时间。

这句话的本义就是如此。


HuiNanHistory


到了每年的阳春三月,天气就会变得暖和起来,在清明节的前后,农村的野外,诸多的美味野菜,也开始纷纷的崭露头角,一年一度的大自然带来的馈赠,让我们能够吃到各种各样的最为新鲜的野菜,这这些野菜之中,有一种分布极为广泛,既可以作为野菜,又可以作为中药的植物,只有在这阳春三月,才能够进行采摘。其他季节是没有价值的,这种季节性很强的植物,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茵陈。相传过去的时候,一代名医华佗,对于一场发生相当严重的疫情也是束手无策,苦于没有良药来救治。有一天华佗走到一个村子行医,对于前来的村民一一问诊之后,自己深感无奈,只能交代准备料理后事。后来第二年的时候,华佗又来到了这个村子,惊奇的发现,去年哪些村民不但安然无恙,而且相比去年,反而更加的健壮,华佗不禁暗暗称奇,深入村民家中,去了解其中原委,村民告诉华佗,由于疫情的发生,大家也都没有力气去种粮,无奈之下,就去山上采挖一些野菜充饥,而吃的最多的就是一种叶片灰绿的蒿。

华佗后来对这种蒿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有了新的认知,这种俗称灰蒿的植物,在每年的三月份、清明前后进行采摘,才具有很好的作用,但过了这个早春季节之后,随着天气的变热,这种蒿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这种蒿很容易跟青蒿混淆,华佗将这种蒿命名为:茵陈,又给大家编了一句顺口溜,让大家能够更好的认识、使用,这句顺口溜就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就是让大家采集茵陈,一定要在每年的三月期间,过了这个时间阶段,茵陈就会失去了价值,变成了毫无价值的野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蒿也变成了烧火用的柴火,所以被称作五月六月当柴烧。

茵陈是菊科植物茵陈蒿春季萌发的嫩苗,在万物复苏的农历二三月之间,生长到三寸长短的时候价值最高,也是一味使用相当广泛的中药,茵陈还是一道美味的野菜,在早春时分,鲜嫩的茵陈可以制作很多种的美味食材,很受大家的喜爱。茵陈可以凉拌,也可以用来炒肉,也可以用来蒸成菜团子,也有的将茵陈制作成蒸菜,也能够泡茶饮用,茵陈的食用方法还是多种多样的。茵陈跟青蒿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春季的萌发期间,很容易进行辨别,茵陈颜色发灰白,跟浑身碧绿的青蒿截然不同。茵陈也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植物,各地均有茵陈生长,在早春的时分,这种美味的食材、药物,被大家进行采摘,有的是作为野菜拿回去食用,也有的会把茵陈晒干备用,天气越来越暖和,茵陈也快要崭露头角,你会在阳春三月去采摘茵陈吗?


读书是福


很高心来为你回答这个问题。意思是三四月茵陈可采食,到了五月六月就只能当柴烧了。

茵陈也叫茵陈蒿,草本植物,一个冬天也不会死亡,因为陈根而生长,它的嫩苗可以入食。也可以入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