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還小,也有強迫症,不是孩子太執拗,而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孩子總是因為某些小事兒大哭大鬧,這是怎麼了?孩子一到會表達的階段,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語言敏感期,戀物情結,細小事物敏感期等等,家長們經常性摸不著頭腦。面對孩子的“強迫症”,愛計較,其實是因為家裡的寶寶已經進入了這個階段。

孩子還小,也有強迫症,不是孩子太執拗,而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4歲的寧寧最近在家待久了,有些納悶,前段時間是吵著要出門,要出去買東西吃,這段時間倒是不想出門了,可是又有新的想法來難為爸爸媽媽了,那就是突如其來的強迫症。

寧寧喜歡小汽車模型,以前都是玩了忘記丟哪兒就算了,現在不一樣,他找不到玩具就會使勁的哭鬧,一定要把東西找出來。有的時候媽媽因為手上的活沒有忙完,就暫時替孩子把東西收在了茶几那兒,寧寧看著也不喜歡,他覺得不行,一定要放到自己原本裝玩具的籃子裡。

更讓寶媽寶爸懊惱的是,寧寧對10歲的哥哥非常有“敵對感”,哥哥關了門,他也一定要關,哥哥幫爸爸拿了雨傘,他也一定要幫爸爸乾點活兒才可以,否則心理就過不去,鬱鬱寡歡好一會兒。孩子種種行為都讓媽媽懷疑,孩子這是怎麼了?難道是孩子覺得自己偏心嗎?

別擔心,幼兒在成長過程裡會經歷9-10個敏感期,而在孩子的較勁行為裡,也暗含了一個行為敏感期,你知道嗎?

孩子還小,也有強迫症,不是孩子太執拗,而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一、孩子也有強迫症?

小小年紀就有了強迫症,其實是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0--6歲的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內在生命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現的過程,它往往表現在程度的加深和行為思想的改變。

秩序敏感期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幼兒心智水平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時,其內外因素會發生變化,而這樣的變化也是孩子成長的結果。

著名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的本性是有序的,秩序對孩子是內在的需求。

幼兒的強迫症行為,是對內外、外在秩序的維持和對不規則的反抗。

孩子還小,也有強迫症,不是孩子太執拗,而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二、隨意打亂孩子的秩序,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按照蒙臺梭利的觀點,兒童具有兩重秩序感,表現為:內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

內部的秩序感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而外部的秩序感則指向幼兒對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係的感知與理解。

因而,在秩序敏感期面前,孩子的邊界感、行為意識等都受到了直接的影響,秩序感的表現形態有安全感、歸屬感、時空感、格局感、規則意識等,其影響力也與這些方面息息相關。

如果家長們沒能及時引導,有效幫助孩子度過敏感期,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還小,也有強迫症,不是孩子太執拗,而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三、維護孩子的秩序,幫助孩子度過“秩序敏感期”

1、 利用秩序敏感期,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秩序維護內容很多也與我們有著直接的關聯,只是我們很少會主動發現,原來這樣的行為可以幫助孩子。

例如,讓孩子按時睡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比如早餐裡配有牛奶、雞蛋等。

諸如此類的做法都可以通過秩序敏感期來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2、 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孩子還小,也有強迫症,不是孩子太執拗,而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既然孩子如此在意秩序的重要性,那麼家長們就不要和孩子唱反調了,這樣只會加劇幼兒排斥的心理,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

所以,在孩子要求我們不要把東西隨便放,關門一定要輕聲的時候,家長們不妨依著孩子,沿著成長的規律和孩子共同進步。

3、 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增強其安全感

孩子糾結於細小事物和一些細節之處,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做好孩子的內心會感到不安。負面的情緒在孩子的心裡留存不下,導致孩子必須做出改變,來適應自己的心態。

因而,在孩子惶恐不安、內心焦慮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多多給予孩子陪伴,用溫暖的陪伴來化解孩子內心的失落情緒,增強幼兒的安全感。

孩子還小,也有強迫症,不是孩子太執拗,而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太任性,而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這是孩子成長的機會,家長們要知道。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