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春季大棚葡萄该如何管理?

新大风歌


葡萄在温室里栽培,比露地早熟20-30天。一般来说,第一年是幼树期,种植结束时建温室,第二年开始进入温室生长管理。春天是葡萄发芽、展叶、伸长、抽穗、开花、结果的季节。如何在春季管理葡萄,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春季温室葡萄管理技术如下!

1,种后管理

1.1树下管理

种植后低温,浇水后覆膜

1.2树体管理

尽早本着“留强不留弱”的原则,采用双主藤或多主藤扇形双臂进行横向修剪。

1.3搭设

采用南北双栅栏式截桩,每40cm拉一根铁丝,高度控制在1.2m左右,需要3~4根铁丝。

1.4棚内栽培后的温湿度控制

种植后发芽时,第一周进行低温管理,白天放置草毡,温度保持在12-18℃,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一周后,温度控制在20℃,逐渐上升到28℃以下,地温保持在10℃以上,最适宜温度在28℃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记住,温度是不能上下的。

2,脚手架形式及修剪形式

边排采用单臂水平修剪。当树枝的高度达到1.5米时,心脏就会被切除。心脏摘除后的萌芽辅助苗在茎的50厘米以下被消灭,每50厘米以上的30厘米留有一个辅助梢。当辅助枝生长到2-4叶时,心脏将被去除,然后心脏将被连续去除。主藤长30-40厘米,结过一次。冬季扦插时,摘除所有辅助苗,每株留5个果枝。中间一排用扇形小枝修剪,每枝留两条主藤。当主蔓达到1.3-1.5m时,修剪措施与侧行修剪相同,每株4-5个结果枝,整株8-10个结果枝。

3,及时覆盖

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上旬和中旬进行一次覆盖,1月上旬和中旬进行二次覆盖。地膜覆盖后,用20%石灰氮或豆子10倍液解除休眠。

4,低温管理应在温湿度控制

覆盖一周后进行。在此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棚温控制在5-10℃,一周后白天温度提高到20-25℃,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保持萌发期棚内空气湿度90%以上。在发芽期,应严格控制温室温度。适宜温度白天22-28℃,夜间10-15℃,湿度80%。气温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控制在15℃,空气湿度控制在70%。温室的温湿度控制一般采用开合裙膜或开敞天窗。当发芽期棚内温度高于35℃,发芽后棚内温度高于32℃时,掀起裙膜通风降温。下午15:00后,当棚内温度降至25℃以下时,将裙膜放下保温。对于长度超过40米的棚子,当中午棚子内温度过高时,必须打开棚子中间的部分顶膜&40;打开天窗&41;并加强散热,防止热损伤。大棚内湿度过高、起雾时,应及时通风,特别是萌芽期和开花期,防止新芽积累腐烂和授粉受精不良。低温来临前,应严格关闭棚门,防止棚内通风,棚内应加防寒材料,或采取适当的采暖措施。

5,浇水

葡萄覆膜前,温室要充分浇水,即覆膜水要充分浇水,硬化的土壤要及时耕种,保持土壤疏松。2月下旬至3月初,对有条件的果园及时浇水一次,即发芽浇水,以保证花蕾整齐。之后,一般应结合施肥进行浇水。根据土壤水分、水量少、肥料少等情况,经常浇水,水量大的不得用于灌溉。土壤水分自覆盖后,土壤相对持水量应保持在60-80%,发芽期需水量应控制在70-80%,以避免土壤水分含量的过度变化。

6,施肥

葡萄发芽前1-2周,结合发芽水灌溉,施用加速肥。尿素、粪便、尿液等速效肥料是种子萌发的主要肥料。一般每亩施用5-10公斤尿素、15-2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公斤硼、1公斤硫酸镁。施肥量约占全年的15%。发芽后,根据生长趋势进行追肥,在弱生长叶片上喷0.2%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促进枝蔓生长。

7,擦拭芽和芽

,主要消灭不适当位置的辅助芽、弱芽和芽。从发芽开始,每隔3-5天擦一次芽。第一次,当芽萌发后有2-3片叶子时,无论是双芽还是多芽在结果母藤上发芽,只剩下一个强壮的芽,其余的都被消灭了,同时也消灭了位置不合适的芽;第二次,当花序出现时,没有花序的嫩枝和过密的嫩枝被清除。除需要更新或补充外,应将多年生藤本植物休眠芽上的芽和地上发芽的分蘖全部清除。根据穗粒大小、叶粒大小、适宜的藤果比和产量来确定笋量:平均穗重在500克以上或叶大的品种,一般每亩2800-3000株;平均穗重在500克左右或叶中的品种,一般3000-3500株固定笋;穗重平均在500克以下或小叶品种,一般为3500-4000个定芽。每平方米网格的数量通过计算确定,以确保网格分支的均匀分布。一般情况下,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为12-15cm,采用等距。当新梢长30-40cm时,固定梢通常与卷须结合。

8,绑蔓疏穗

新芽长到30-40厘米时,应及时扎好,防止风吹草动,使新芽均匀地排列在架子上;新芽长到第6片叶子时,应尽快去掉卷须。花序过多时,部分花序可稀疏,一般弱枝不留穗,中枝留一穗,强枝留二穗。

9采摘时间 方法及副梢处理

91取心时间

多数品种应剔除3次,剔除时间、程度、方法及配套处理。第一次采摘:对于结果枝,通常在开花前3-5天采摘,最晚在开花期采摘。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可在开花前8-10天摘心,果实较轻的可晚摘心。第一次离心后,如果新梢的数量达不到要求的叶数,在第二次芽生长后,留下足够的叶,然后对第二次芽进行第二次离心。营养枝和培养枝一次只能抽出12-15片叶子。二次采摘:坐果后,果实开始膨大,多数品种开始开花20天左右。第三次取心:硬核后期,无核品种果实膨大缓慢后期

9.2取心度

,新梢长约80厘米,取芯高度相同,取芯越多,重量越重,小于80厘米。易落果品种如巨峰,4-5叶以上花序。篱笆下部不摘心或轻摘心,中部轻摘心,上部重摘心。一般来说,5-6叶以上的花序是从心脏在脚手架栽培。

二次采摘:6-7片叶从二次枝上部留5片叶采摘心脏,3-4片叶可留采摘正在生长的葡萄园心脏及品种;弱二次枝还未达到5片叶采摘心脏。

第三次取芯:在副梢顶部留3-5片叶子取芯,使整株藤的叶子能长到20片左右。绿篱栽培中,下部的藤蔓不能割断,但这次大棚栽培很难割断;对于浇水丰富、生长旺盛的花园和品种,上部侧枝生长过快,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可摘一次中心,以控制上部生长侧射。

9.3取心法

葡萄新梢只捏到顶端,不起举心作用。葡萄叶片在生长到正常叶片的13之前,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比自身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要少,需要其他叶片产生的营养补充。只有当叶片生长到正常叶片大小的13以上时,所产生的养分才能维持持续生长所需的养分,并将多余的养分供给其他器官。因此,有必要抓住并取出取芯后留下的叶尖,叶尖应大于正常叶尖的13。

有些品种在第一次摘心后花序前可能只有3-4片叶子,但不要担心叶子太少。第二离心可在新梢上发生的辅助枝上进行。此时,辅助叶片上留下足够的叶子用于离心。一般来说,每枝新梢应留12-15片叶子。6、7月份,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气温高,次生枝继续在次生枝上生长。对于这些新梢,除了顶部的2-3片和取芯的3-5片叶子外,所有其他部分都被移除。无论是老枝老根的新梢,都应合理保留脚手架表面的空余部分。尤其重要的是,这些新的嫩枝能把心脏接起来。如果任由它们生长,它们往往会长得太多,饱满的花苞眼向上移动,在第二年修剪,它们中的大多数会被砍掉而没有结果。

9.4副枝处理

心脏切除,继续产生副枝。如果次生枝处理不好,会影响果实和树体的正常生长,次生枝过重,达不到正常的叶果比。影响营养生产,副梢处理过轻,造成枝蔓过度生长,影响果实营养积累。因此,采摘枝蔓后,要注意对花序上方的次生枝的处理,先在顶部留两个次生枝,其余的次生枝将依次分批清除,不要一次,否则会迫使顶部冬芽发芽。叶子是否留下取决于品种。对于一般品种,可以留一片叶子去中心采摘,而对于大叶品种,则不能留所有叶子去消灭。对于一些品种,如梅仁枝,可以留两片叶子采摘中心,从而增加枝蔓的营养和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在处理顶次生芽时,2个顶次生芽可以避免顶生冬芽的萌发,其中一个次生芽将在下一次消灭。

9.4.1擦芽法

:杂交种子发芽早,应先擦芽,先疏枝;树势强的品种(如巨峰等),应迟擦芽,擦芽次数少,以分散营养;对树势弱的品种,应及早擦芽,多擦芽,以加速集中营养供应留下的新梢生长。

一般情况下,植株下部不离开40厘米内的次生芽,应在萌发初期将其除去。当新梢能清楚地看到萌发的均匀性和幼芽的生长势时,第一次要擦去芽,擦去次芽,并保留主芽。剔除高芽

(芽端芽),选择低芽(基芽):当母枝上有多个新芽萌发时,根据母枝位置的空间大小,确定剩余芽数,选择留有穗状花序的新芽在母枝中部和后部,剔除母枝上部的花蕾,并逐年向外(向上)移动以避免这种结果。

9.42新梢的结合

当新梢长度达到30cm时,根据新梢的不同生长情况进行结合。为了防止拔节和捆绑的损伤,改变新梢的生长方向,在新梢的基部半木质化后对其进行扭转。具体方法是用双手的母指和食指握住新芽基部的第二节和第三节,轻轻扭动使其受伤,新芽的方向变得柔和。扭转不应过多。如果伤得太重,会影响花穗的发育,甚至引起落花落果的发生。对于巨峰、亚历山大等生长旺盛的品种,为了防止新梢过度生长,促进果实的结出和果粒的膨大,开花前一定要拔除心脏。在新枝长约30-40cm处,强枝前留4片叶,中枝留6片叶。

10病虫害防治

。对于去年秋天以后没有时间清理或残缺的萄园,应将杂草、枯枝、老翘皮、病叶、残果、缠在铁丝上缠新芽的塑料绳等从园内清除,焚烧或深埋。

地膜覆盖后及时防治:在葡萄渣期,全园喷3-5倍鲍美石硫合剂和0.5%五氯酚钠合剂一次,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要求喷涂全面彻底。

如果树枝上有鳞片和苔藓,可一次喷8-10倍松碱混合物或90-100倍45%松香钠溶液,间隔15天以上使用。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农民莫老三


葡萄是人们常见的水果之一,葡萄在种植过程中管理至关重要,葡萄采用大棚栽培,一般可比露地栽培提前20~30天成熟。那么大棚葡萄1-3月份如何管理呢?一起来看看吧!

棚膜管理与温湿度控制

1.扣棚封膜

单膜覆盖栽培一般在1月中、下旬封膜,双膜覆盖栽培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封膜。封膜时先盖顶膜、再封围膜,切忌同时封闭;双膜栽培在覆外膜后15天左右再覆内膜为佳。

2.破眠处理

扣棚后用20%石灰氮或朵美兹20倍液进行涂芽破眠,但切不可涂顶芽;药剂处理后7天若枝条干燥需向枝条喷水一次,以促进吸收。

3.温湿度控制

覆膜后要缓慢升温,使气温和地温协调一致。首先实行低温管理,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5~10℃;扣棚后第2周,白天棚温升到15~20℃,夜间保持7~10℃;第三周白天棚温逐渐上升到20~25℃,夜间保持10~15℃。萌芽后严格控制棚温,适宜温度为白天22~28℃,夜温不低于10℃,棚内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新梢生长期保持土壤湿度70%~80%、空气湿度70%左右,棚内夜温不低于10℃、日温不高于30℃;花期棚温控制在15~28℃,棚内湿度控制在50%~60%。

4.棚膜管理

萌芽后棚内温度高于32℃时及时掀起裙膜通风降温,下午15:00后当棚温下降到25℃以下,放下裙膜进行保温;新梢生长到2公分时候,全园覆盖地膜;花期棚内温度30℃以上时及时开天窗通风降温;棚内湿度过大起雾时应及时通风排湿,以防棚内高温高湿造成烂芽、烂花及加重病害的发生。低温到来前,及早封闭大棚,并在棚外加盖防寒物,或在棚内采取熏烟、加热等增温措施,以保证枝蔓生长和开花坐果。

肥水管理

1.浇水

覆膜前大棚内进行一次充分灌水,即浇好盖膜水;覆膜后应根据土壤和棚内空气湿度情况及时灌水,催芽期应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70%~80%、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萌芽期应及时全园灌水一次,即灌萌芽水,以确保萌芽整齐;萌芽后根据土壤墒情小水勤浇,切不可大水漫灌;新梢生长期需水量较大,土壤湿度宜控制在70%~80%,尽量避免土壤水分剧烈变化;花前10天根据土壤墒情灌一次催花水,保持花期土壤湿度60%~65%,花期水分过多会引起大量落花落果,除非土壤过于干燥,否则花期不宜浇水。

2.施肥

在萌芽前15天左右施催芽肥,催芽肥以速效肥为主,配合少量磷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或高氮型全价肥15千克,若上年基肥施用过多催芽肥也可不施;新梢开始生长后根据长势进行根外追肥,长势弱的可叶喷施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以促进枝蔓生长;开花前10天左右施着果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肥,可株施氮肥50克+磷肥200克,长势旺、芽前肥、基肥充足的果园可不施,巨峰落花重花前忌施氮肥;开花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翠康金硼液1200倍液或0.1%~0.3%硼砂溶液补充硼肥。

枝蔓果实管理

1.抹芽

主要抹除结果母蔓上的副芽、弱芽和着生部位不当的芽。芽萌发至2~3片叶时,不论结果母蔓上抽生双芽或多芽,均只留一个强壮芽,其余全抹去,结果母枝平均每隔15~20公分留一芽,每条结果母枝留2~5个芽,缺枝多留、不缺枝少留,一个芽眼只留一条梢。但早春低温阴雨、倒春寒多发地区,为确保产量,也可在新梢长至4~5片叶时,视其花穗着生情况决定去留。

2.定梢绑蔓

按果穗大小、叶片大小、合适的蔓果比和产量来确定。穗重平均在500克以上或大叶型品种,一般每每亩定2800~3000条;穗重平均在500克左右或中叶型品种,定梢在3000~3500条。有卷须发生应及早去除,同时抹除细弱无花序的嫩梢和过密的梢,新梢长至30~40公分时要结合定梢及时绑缚以防风折。

3.摘心整穗

全园花前3~5天或见首花时进行摘心。一般花穗前留5~7片叶摘心,树势强则多留,巨峰等落花落果重的品种可2~4片叶重摘心;花下副梢单叶绝后摘心,花上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顶端副梢保留1~2个,3~4片叶反复摘心;发育枝可10~13片叶摘心,其上副梢留2~3片叶反复摘心。开花前一周整穗,疏除肩穗和第一、二副穗,大穗掐去1/3~1/2副穗,掐除穗尖1/5~1/4,使其穗形整齐美观,一般欧亚种为圆锥形、欧美杂交种圆柱形;同时根据叶果比、果穗大小及产量合理定穗,一般弱枝不留穗,中庸枝留一穗,壮枝留2穗,每亩产1500千克的葡萄园可根据果穗大小选留2000~2500个花穗。

4.无核化处理

无核化适合单性结果多、自然结果商品性差或提早成熟的品种,如巨峰系品种藤稔、巨峰、早甜、醉金香、京亚等。要求枝条长势一致、生长健壮,且需在开花前7~10天花穗整形,一般留穗尖4~7公分。巨峰系葡萄无核化一般采用二次处理法,即第一次在花朵100%开放前后2天,用12.5~25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加2~5毫克/千克的吡效隆浸或喷果穗一次,隔10~15天用25毫克/千克的赤霉素进行二次处理。每次处理均需加入快润、吐温20等展布剂3000~4000倍液,以使药液附着均匀。

病虫防治

1.彻底清园

对上年秋冬季没来得及清园或清园不彻底的园区,将园中的杂草、枯枝、老翘皮、病叶、残果以及残留在铁丝上绑缚新梢的塑料绳等,全部清除出园,焚烧亦或深埋。葡萄绒球期(应该在绒球发绿后),对全园喷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压低病虫基数。此次喷药要全面、彻底,树上、地面、立柱、架杆、铁丝都要喷遍。对于上年病虫害比较复杂的果园,加喷一次80%杀菌剂300~500倍液与机油(或柴油)乳剂200倍液的混合液。

2.分节点及时防治

2~3叶期喷施80%必备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2000倍液、或2.0%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及绿盲蝽等病虫害;

花序分离期喷施广谱性杀菌剂78%波尔·锰锌800倍液,以杀灭病菌和压低菌量;

花期一般不使用农药,如花期出现烂花序,用25%福美双1500倍液+50%抑霉唑3000倍液喷花序;

发现灰霉病和霜霉病侵染花序,用40%嘧霉胺1000倍液+50%烯酰吗啉2000倍液喷花序。谢花后是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透翅蛾等病虫害的防治点,可用75%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40%嘧霉胺1000倍液加3.0%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000倍液防治;若发现叶蝉、绿盲蝽、短须螨,可喷施2.5%联苯菊酯2000倍液加20%吡虫啉2000倍液,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与99%矿物油混喷防治。


渔人草舍


开春了,葡萄又要施肥了,有的朋友把这遍肥叫做底肥,也有的叫做春肥,大多数朋友习惯性的把这两者合并在一起,称作春施底肥,无论这样的叫法是否合理,春季施肥的细节总要捋清楚。

春季施肥的几个小纠结

1.施肥位置的纠结

北方地区由于埋土防寒,很多朋友喜欢沿着防寒沟施肥,这样省工省力。有的地方行距太宽,防寒沟距离根系太远,葡萄根够不着肥料,施肥的话很难短时间内起作用,甚至有些地块距离太远,当年也起不了作用。

2.施肥量的纠结

有的朋友扒土后再沿着根系周边施肥,土太塇软开沟深了费工,开沟浅了施肥量不够。

斤果斤肥的施肥量也很纠结,全部用商品有机肥或者菌肥造价太高,春季使用土杂肥成本倒是低些,但可能会出现有害气体烧根。

3.施肥时机的纠结

很多种葡萄多年的老农户也知道春施底肥的好处,养出好根需要根系周围局部土壤的改良,春季新梢生长需要营养,这些都不是秋肥和冬肥能解决的。

太多的资料和网上的文章都强调秋施底肥,但秋季的复合肥到了春天还有用吗?

底肥的意义和施肥时机

底肥的意义在于补充葡萄生长带走的营养,每年葡萄的产量是4000斤甚至更多,这些营养肯定不是仅仅靠几百斤复合肥水溶肥就能够补充的,更多的要从土壤中获得。土壤的有机质是定量的,如果不去补充或者补充不足就必然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所以很多奇葩的病害前赴后继。

大量补充土壤有机质是让葡萄保持高产和高质量的必要手段,当年曲寿朋教授提出的斤果斤肥的施肥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朋友接受成为习惯。大量的底肥补充不能仅仅靠商品有机肥,大量的土杂肥和秸秆才更加实惠,也更容易接受。大家关注的是到底在什么时候合适?咱们先把秋施底肥,冬施底肥和春施底肥简单了解一下:

1.说说秋施底肥

秋施底肥有充足的时间和温度生出新根,施肥20--25天后,这些新生根系就会慢慢老化,当严冬来临时,这些老化的根系会安全越冬。当春季来临,葡萄重新生根的时候,这些越冬的老根系就成了母根,足量的高质量的母根会生出的更多的毛细根,春季的吸收量会更好。

秋施底肥的关键点在于根系的发育和老化需要20--25天左右的时间,还需要13度以上的温度,这就需要在地温降到13度前的20天完成施肥。自己发酵的土杂肥很难做到完全发酵,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释放有害气体,更需要时间重建微生物菌群,中早熟品种秋施底肥没有什么障碍。

科瑞森,红宝石,红提等晚熟品种采收后基本就到霜降了,很多朋友即便到了葡萄落叶时,树上还挂着挑剩的葡萄,这让很多朋友不愿秋施底肥。实际上秋施底肥再晚也是首选。

2.说说冬施底肥

冬天很多朋友不愿施肥,不仅仅是冻土难挖这点事,更主要的是冬天葡萄得根系不长,大家觉得施肥无用。实际上土杂肥难免会发酵不彻底,难免会有有害气体,冬天有充足的时间释放有害气体,一冻一化也更有利于春天迅速发酵。

冬天没什么大事,埋土防寒区沿着防寒沟施肥就可以,遮雨棚也可以开沟施肥,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都好于春施底肥。

3.说说春施底肥

春施底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发酵,所以很多朋友不太敢用土杂肥,商品有机肥成本太高,所以这几年也有不少朋友在防寒沟的两侧使用土杂肥,根系在短期内长不到施肥的位置,正好可以发酵一下。

这样的施肥方式让复合肥变得有些尴尬,不施复合肥怕春天营养不足,勉强混施就施肥太深根系够不着,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在扒土后再次开沟施复合肥,由于这个位置比较敏感,高浓度的复合肥容易烧根,更不敢用土杂肥,更多的朋友在这一次施肥选择粮食原料的有机肥或者菌肥,也有的混施了复合肥和微量元素,但施肥量,混配比例,施肥时机说法很多,缺少统一的技术规程。

区分底肥和春肥

习惯了春施底肥的朋友在防寒沟施肥并没有错,虽然没有冬天施肥那样时间充裕,更没有秋季施肥那样从容,但已经开春了,时间无法倒流。

其实大棚葡萄区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大棚葡萄都是秋施底肥,由于大棚冬天发芽和生长,地温更低,根系也更差,所以树势往往更弱。这些年很多朋友喜欢在根系的外沿开沟施有机肥,这样的施肥方式让根系周围的土壤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新生根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新根比较爱长,树势也确实好了起来。有的朋友把这次施肥叫做萌芽肥,也有的把它叫做春肥。

露天葡萄在底肥之外也可以施春肥,春肥和底肥分开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底肥的那些纠结点,这几年我们使用效果确实很好。我们要明确春肥的施肥位置,使用量和施肥细节。

1.施肥位置

春肥的目的是为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施肥位置自然是月靠近根系的生长点越好,所以我们不能套路化的用距离根系多少功分做施肥位置,最好的方式是扒开根系看看,多少功分母根多就在多少功分开沟施肥。

秋季用过底肥的园子母根会相对集中,冬施底肥和春施底肥的园子都需要有所取舍,在根系相对较多的位置外沿开沟施肥。

2.施肥量

连年秋施底肥的高投入园区土壤质量比较好,改良局部土壤需要的成本就会低一些,所以我们习惯400--500斤优质菌肥或者粮食原料有机肥+菌剂,复合肥的用量不大,40--50斤就够了。

土壤状况不太好的区域春肥的用量自然会多一些,有机肥或者菌肥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多多益善,这几年我们都安排800--1000斤,复合肥的用量也略多些,80--100斤。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3.施肥方式

土壤质量比较好的区域可以开沟,也可以旋耕,而土壤质量不好的葡萄园就只能用施肥量更集中的开沟施肥。

也有朋友问到开沟宽度和开沟深度,其实这要根据施肥量来确定,只要保证肥料能下到沟里,上面有10公分左右的空间能覆土就行。

4.施肥捎带整地形

我们春季施肥最好在施肥沟外侧起来堤堰,堤堰的高度要高于定植行,这样的整地方式可以让我们的开春第一水更多地集中在有效区域,保证底墒,节省水源。

第一水漫过定植行还可以淹死很多的越冬虫卵,蚧壳虫,蓟马,绿盲蝽,螨累... ...只要在根部周围的老树皮越冬的害虫都会在大水漫灌下损兵折将,这和原来的定植行最高的整地方式截然不同,用过之后就知道好处了。

随着新梢和根系的生长,我们可以结合一样厚的施肥和除草不断地外扩堤堰,毕竟人是活的,所有的东西都要为我们的生产服务,都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变化。


一起葡萄


大棚葡萄栽培相对于露地栽培来讲,高投入、高回报、易种植,较其他种类的作物而言具备更多种植优势。葡萄需以植物大棚的方式进行栽种培植,通常情况下其会比露地直接栽培提前近 1 个月的时间进入成熟期 。葡萄萌芽、展叶以及开花结果等均在春季进行,因此一定要注意春季的科学管理,确保葡萄的质量与产量。

1 大棚葡萄春季的树体管理

1.1 整枝

树体整枝主要坚持留壮不留弱、留下不留上的原则,尽早进行树体主蔓的选留,同时以双主蔓、多主蔓或一主蔓形整枝。边行以单臂水平整枝,如果枝的高度达到1.5 m,则应摘心后将萌发的副梢及茎部 0.05 m 以下的部分去掉,以上的部分每隔 0.03 m 选留一副梢,直至其长出2~4 片叶的时候进行摘心,此后保持连续摘心。在主蔓长为 30~40 cm 时绑扎一次,冬剪时去掉所有副梢,每一葡萄枝留下 5 个结果枝即可。中间行采用小扇形整枝,每枝留两条主蔓,在主蔓长至 1.3~1.5 m 时进行摘心,每蔓留4~5 个结果枝,全株留 8~10 个结果枝




石头439853


温室大棚葡萄栽培相对于露地栽培来讲,具有诸多的优势:葡萄采用大棚栽培,一般可比露地栽培提早20~30天成熟。葡萄大棚栽培,一般第1年为幼树期,在定植当年年底搭建大棚,第2年开始进入大棚生长管理。春季是葡萄萌芽展叶、枝蔓伸长及抽穗、开花结果的季节,加强春季葡萄管理,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是果农普遍关心的问题。大棚葡萄在春季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及时盖膜

  单膜覆盖栽培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覆膜,双膜覆盖栽培在1月上、中旬覆膜。覆膜后采用20%石灰氮或朵美滋10倍液进行涂芽破眠。

  二、控制温、湿度

  覆膜后一周实行低温管理,此间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夜间棚温5~10℃,一周后白天提高到20~25℃,夜间保持10~15℃;催芽期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进入萌芽期,应严格控制棚温,其适宜温度为白天22~28℃,夜温10~15℃,湿度在80%左右。新梢生长期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28℃,夜间15℃左右,空气湿度以70%为宜。大棚葡萄一般采用开闭裙膜或开天窗的形式调控棚内温湿度。当催芽期棚内温度高于35℃、萌芽后棚温高于32℃时开始掀起裙膜进行通风降温,下午1 5:00后当棚温下降到25℃以下,放下裙膜进行保温。棚体长度超过40米的大棚在中午棚内温度过高时还需在棚体中部撑开部分顶膜(开天窗)加强散热,以防热害。棚内湿度过大起雾时应及时通风排湿,特别是萌芽期和花期,应加强通风,防止新芽积水烂芽及授粉受精不良。低温到来之前,严堵棚门,防止大棚透风,在大棚外加盖防寒物,或在棚内适当采取加温措施。

  三、覆盖地膜

  萌芽后,新梢生长到2厘米时,全园覆盖地膜,进行土壤保湿、棚内控湿,萌芽前期可防止烂芽发生,后期可减少灰霉病的发生,坐果15天后应揭除地膜。

  四、浇水

  葡萄覆膜前大棚内充分灌水,即浇好盖膜水,板结土壤应及时中耕,保持土壤疏松。2月中下旬至3月初萌芽期,有条件的果园应及时全园灌中水一次,即灌萌芽水,以确保萌芽整齐。之后浇水一般结合施肥进行,要根据土壤墒情小水勤浇、薄肥勤施,切不可大水漫灌。土壤湿度自覆膜后,应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60~80%,萌芽期需水量较大,宜控制在70~80%,尽量避免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过大。

  五、施肥

  葡萄萌芽前1~2周,结合灌萌芽水施催芽肥。催芽肥以速效肥为主,如尿素、人粪尿等。一般亩施尿素5~10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15~20公斤,硼肥、硫酸镁各1公斤。施肥量约占全年的15%左右。萌芽后根据长势进行根外追肥,长势弱的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以促进枝蔓生长。

  六、抹芽定梢

  主要抹除结果母蔓上的副芽、弱芽和着生部位不当的芽。从萌芽后开始,每隔3~5天抹芽一次。第一次在芽萌发至有2~3片叶时,不论结果母蔓上抽生双芽或多芽,均只留一个强壮芽,其余全抹去,同时将着生部位不当的芽也抹除;第二次在出现花序时进行,抹除细弱无花序的嫩梢和过密的梢。对多年生蔓上的隐芽萌发的芽及地面发出的萌蘖枝,除因更新或补缺需要外,其余全部抹除。按果穗大小、叶片大小、合适的蔓果比和产量来确定梢量:穗重平均在500g以上或大叶型品种,一般每亩定2800~3000条;穗重平均在500g左右或中叶型品种,定梢在3000~3500条;穗重在500g以下或小叶品种,一般定梢在3500~4000条。棚架式每平方米的留梢量通过计算确定,确保架面枝条分布均匀。定梢距离一般掌握在12~15厘米,实行等距离定梢。定梢一般在新梢长到30~40厘米时结合绑蔓进行。

  七、绑蔓疏穗

  新梢长至30~40厘米时要及时绑缚以防风折,使新梢均匀排布架面;新梢生长到第6片叶开始,有卷须发生应及早去除。花序过多时,可疏去部分过多的花序,一般弱枝不留穗,中庸枝留1穗,壮枝留2穗。

  八、病虫害防治

  覆膜前彻底清园:大棚葡萄病虫害一般较轻,防病的关键是休眠期清园消毒。对上年秋后没来得及清园或清园不彻底的园区,要将园中的杂草、枯枝、老翘皮、病叶、残果以及残留在铁丝上绑缚新梢的塑料绳等,全部清除出园,焚烧亦或深埋。

  覆膜后及时预防:葡萄绒球期,要对全园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0.5%的五氯酚纳混合剂,以降低病虫基数。此次喷药要求全面、彻底。若枝干有蚧类和地衣苔藓,应喷射一次8~10倍的松碱合剂,或45%松脂酸钠90~100倍液,使用时要与石硫合剂间隔15天以上。


三农洞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了设施大棚葡萄春季管理的关键期,北方地区春季天气变化大,降温升温交替频繁,对葡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设施条件【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冷棚)】下栽培葡萄,应注意以下几点:

大棚葡萄春季管理技术

  增温保温

  尽量延长设施光照时间,晴天时,保温被要早揭晚盖,尽量延长葡萄见光时间;阴雪天,在中午短时间揭开保温被,接受散射光照射。

  及时清洁膜面,保持膜面干净干燥。

  提倡使用反光膜、悬挂补光灯以增加光照。

  注意不能连续数日不揭保温被,阴天也要短时间打开通风口,通风换气。

  降低棚室湿度、预防病害

  提倡宽窄行栽培或合理稀植、地膜覆盖,大力推广滴灌、膜下灌溉等新技术。连续阴、雪天气时,严禁大水漫灌。

  棚内如有漏水现象,可采用撒施干土、草木灰、堆放生石灰等办法降低湿度。

  雨后天晴,可在中午提高室温至28℃时,适当放风排湿。

  及时追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冻害能力

  一般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0.3%硝酸钙、1%的葡萄糖液、抗冻防冻剂等。

  及时防治病害

  防病首选用烟雾剂、粉尘防治。建议选用的烟雾剂有:百菌清,广谱性保护加治疗药剂,对一般的真菌性病害均有疗效;腐霉利烟剂(速克灵),对灰霉病最为有效,连阴天要避免进行整枝抹芽等人工操作,防止病害感染。

  严格控制灌水

  做到五浇五不浇:浇晴不浇阴(浇晴天,不浇阴天);浇前不浇后(午前浇,午后不浇);浇小不浇大(浇小水,不大水漫灌);浇温水不浇凉水(冬季水温低,浇水时要先预热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一般在室内建造水窖或水箱);浇暗不浇明(浇暗水不浇明水)。要做到及时清除田间老、黄、病叶病果,减轻植株营养负担。

  适当控制产量

  持续低温雨雪天气,植株生长发育弱,要早期适当疏花疏果、控制产量、及早采收果实,以免加重植株负担,降低植株抗逆能力。

  天晴后,逐步转入正常管理。

  及时清除温室周围的积雪积水

  如遇倒春寒天气,当棚室温度低于10℃时,根据植株高低采用悬挂二层保温幕、在保温被或草帘上加盖防寒膜、用秸秆包裹后墙、在温室前沿加盖草帘等措施进行多层覆盖保温。

  若棚室气温度低于6℃,要采用临时加温措施,可采用电热加温、木炭盆、白炽灯、烟雾剂熏烟等,但要注意操作安全。

  清理与维护防寒沟

  对设置在温室南侧和东西两侧外边的30cm宽、50cm深的防寒沟的秸秆或树叶进行更换或补充,可有效防止室温降低。



果农小周


一、品种选择

我区选用的温室大棚早熟品种为早中早、奥古斯特等,这些品种生长期短,一般从萌芽到果实成熟只需120天左右。通过在日光温室内加温等一系列管理,使早熟葡萄于6月16日采收上市,比露地栽培的同一品种提早近2个月,即使在保温性能差的塑料大棚里栽培,也比露地提早采收1个月左右。

二、栽培形式 为有利于管理,方便前期间作,须通风透光,以避免因后屋面阴而影响生长和结果,选用土木结构温室大棚栽培为宜,南北向栽植,株行距为0.5×1.5米,667平方米株数为889株。

三、整枝修剪 我区采用扇形整枝方法。定植苗萌发后,选留2个健壮新梢培养成主蔓,待新梢长到1.2~1.5米时摘心,摘心后的副梢留2片叶反复摘心。冬季修剪时剪去全部副梢,只留2个长1.2~1.5米、粗0.8~1厘米的主蔓结果。

第2年芽眼萌发后,主蔓基部50厘米以下的萌发芽眼全部抹去,50厘米以上的主蔓两侧分别每隔 20~25厘米留1个结果枝结果,每个主蔓分别留4~5个结果枝。冬剪时,除主蔓顶端各留1个5~7节的延长枝,扩大树冠,其余的均留基部2~3个芽短剪成结果母枝,待树形基本形成后,按第2年的整枝方法继续培养。

四、温、湿度管理

1.揭、盖膜时间

一般在初霜冻到来之前盖膜,以保护葡萄叶片,延长叶片光合作用的时间,使果实和枝蔓成熟更好。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揭、盖膜的时间有差异。博乐地区入冬前(大约10月下旬~11月初)扣膜为好。

揭膜一般在已过,露地的稳定在20℃以上时进行,时间为7月上中旬。

温室大棚盖膜后,一般棚内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要在夜间盖草帘保温,白天再将草帘揭开,使棚内气温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以保证葡萄果实和枝蔓芽眼的充分成熟。盖帘开始后,要求在后1小时揭帘,日落前1小时盖帘,以提高保护设施内的保温效果。

温室大棚内葡萄落叶并完成冬剪后直至第2年升温前这段时间不要揭帘,使葡萄植株在低温黑暗条件下休眠。

2.升温催芽

葡萄的自然休眠期一般经历大约2个多月结束。薄膜日光温室在此时即可揭帘升温催芽,即上午11时揭开草帘,下午4~5时盖上草帘,以促进棚内温度逐步提高。升温催芽一般经过30~40天,芽眼才能萌发。

3.加温催芽

为缩短催芽时间,在后即提前加温催芽,以提前鲜果上市时间。我区一般于1月15日开始生火加温,加温的第1周要求保持白天15~20℃,夜间5~10℃;第2周保持白天15~20℃,夜间10~15℃;第3周保持白天20~25℃,夜间10~15℃;第4周保持白天25~28℃,夜间13~15℃;第5周保持白天25~28℃,夜间13~15℃;第6周保持白天25~28℃,夜间13~15℃,于2月25日芽眼已全部萌发。到3月26日(当外界晴天温度达到15℃,棚内温度达到28℃时)停止加温催芽。一般加温时间为2个半月。

4.萌芽期到开花期的温、湿度调控

在气温正常、无大寒流侵袭的情况下,萌芽至开花期的生长日数为40~45天,控制好这段时期的温度,对提早采收果品极为重要。

从萌芽到开花前,葡萄新梢生长速度较快,花序器官继续分化。在正常的室温条件下,从萌芽到开花需要40天左右,萌芽期白天室温控制在20~28℃,夜间保持15~18℃;开花期白天室温保持在20~25℃,最高不超过28℃,夜间保持在16~18℃。此期白天温度达到27℃时,应通风降温,使温度维持在25℃左右。萌芽到开花期温度高,从萌芽到开花的时间缩短,但易发生徒长,枝条细弱,花序分化差,花序小,影响产量,开花期温度过高,坐果率降低,落花落果严重,叶片易出现黄化脱落等现象。此期温度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夜间的温度在16~18℃,控制白天的温度在20~25℃,不超过27℃,晴天时白天注意通风降温。阴天时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尽量进行放风降温,防止植株徒长。萌芽室内湿度控制在85%左右。开花期室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5%左右较好。

5.果粒膨大期的温度调控

为促进幼果迅速膨大,棚内白天气温控制在28~30℃,夜间仍维持18~22℃。此时,露天气温已高,注意通风,使棚内白天的温度不超过30℃。待晚霜过后,露地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将棚缘的薄膜去掉,使棚内的气候条件与露地相近。

浆果成熟期(6月20日左右),为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提高糖分,可加大昼夜温差,白天仍控制在28~30℃,最高不超过32℃,夜间温度逐渐下降到15~16℃或更低些。

五、土肥水管理

1.土壤

为充分利用设施内的土地和空间,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地栽培多采用密植与葡萄行间间作的形式,土地利用率高。要求选用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气性好、保水力强、排水好的沙壤土和壤土为好。勤中耕除草,减少病、虫、草的危害。

2.肥料

①有机肥 为生产绿色葡萄,保护地所用的肥料应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要求667平方米施有机肥6立方米以上,三料30千克、硫酸钾30千克与有机肥一同混合,于9月上中旬结合秋耕施入

②追肥 催芽肥:为促进发芽整齐,于2月上旬结合灌头水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追施花前肥:在花前(4月16日)结合灌水进行追肥,667平方米追施二铵30千克、硫酸钾30千克。果实膨大肥:到5月上旬施第1次果实膨大肥,667平方米追施腐质酸30千克、二铵20千克。5月中旬施第2次果实膨大肥,667平方米追施腐质酸钾肥20千克。喷施叶面肥:从果实膨大期开始,每隔7~10天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肥3~5次以上,以促进浆果着色和枝蔓成熟,提高果实含糖量和果实硬度,增强抗性。

3.灌溉

保护地葡萄主要通过灌水增湿,以铺膜和通风换气来降温。设施内的湿度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催芽、坐果、果实品质方面影响很大。所以,在灌水过程中,尽量满足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灌水应根据土壤、气候和葡萄生长等情况而定。开始升温灌1次透水,以后分别于花前、花后、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各灌1次水。整个生育期灌水6次。

六、葡萄新梢的管理

1.抹芽

抹芽需分几次进行,抹芽原则是:保留早萌发的芽,抹去晚萌发的芽;留饱满芽,去瘦弱芽;留有果穗的芽,去无果穗的芽;留下部芽去上部的芽;留主芽去副芽。抹芽要及时进行,以减少营养的消耗,基部30~40厘米以下抹去,1株不到3个蔓的或需更新蔓的,在更新基部留1~2个芽。

2.定枝

见穗定枝,保证架面通风透光条件,节省营养,25厘米左右1个枝条,1株不超过7穗果为宜,一般1个枝条1串果。

3.摘心

摘心的目的是停止新梢延长生长,促进花序生长、开花、坐果,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够叶数即可摘心,大棚葡萄应早摘心,主梢摘心一般在果穗以上留4~5片叶摘心。去副梢,只留顶端1个夏芽副梢,留3~4片叶反复摘心,保持架面通风透光。

七、花果管理

花前用0.2%硼肥溶液喷布叶片和花序,花后10~15天根据坐果情况进行疏穗疏粒,生长势强壮的结果枝留两穗,生长势中庸的结果枝留1穗,生长弱的结果枝不留穗。每株保留7穗果,每穗果留60~80粒。

八、病虫害防治

葡萄下架时,彻底清扫落叶、残枝,集中烧掉。生长期间及时除副梢、卷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出土后萌芽前喷布波美3~5度,消灭枝蔓上的残留病菌,开花前喷布50%多菌灵6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发生、白粉病分别用科博、必备、喷克等药剂进行防治。


农人小张生活录


一、彻底清园,病虫防治

对上年冬剪时剪落的病枝、虫蛀枝、病叶及病果等清除,将其带出果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源;铲除路旁杂草,以杀灭在杂草中越冬的害虫;对于倒春寒较严重的地区,可撒土防寒,撒土时不能碰伤枝芽。在葡萄园内当10%葡萄芽的鳞片裂开、芽成绒球状时,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也可喷800倍松脂酸铜,防治红蜘蛛、介壳虫及白腐病、黑痘病、毛毡病等病虫害。用药时选择晴好无风天气,操作要细致,注意全园喷布。

二、灌催芽水,施速效肥

葡萄刚出土时枝条柔软,应尽快上架。上架时绑缚老蔓,老蔓要均匀分布,结果部位最好选在距地面50cm以上部位;按照树形要求绑好枝蔓,并补充修剪。

一般3月份是葡萄萌芽期,当气温达到并稳定在10~12℃,芽眼便开始膨大,有条件的果园应及时全园灌水,以确保萌芽整齐,第一遍催芽水一定要浇透,葡萄根系大部分在40cm上下,只有浇透,才能促使化肥充分溶解发挥作用。结合灌水追施硫胺250g每株。另外,此时正是花芽继续分化和新梢开始旺盛生长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要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混掺0.2%尿素。这次施肥量约占全年的15%左右。

若遇春旱严重,可在4月下旬再灌水一次,灌水后中耕。

三、抹芽定梢,摘心绑蔓

抹芽与定梢是为了调节树体营养,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浪费。展叶初期进行第一次抹芽,老蔓上萌发的隐芽、结果母枝基部萌发的弱枝、副芽萌发枝除去留作更新外的地面发出的萌蘖枝,都全部除去。幼枝蔓未布满架面时,结果母枝上双芽枝若都有花序,可全保留,以后作不同的摘心处理。具体来说,通常一条结果母枝上有多个芽萌发时,每隔15~20cm留一芽,每结果母枝留2~5条新梢,其余的从基部抹除。抹芽时,一般抹除双芽中的无花穗芽或弱芽,1个芽眼只留1条梢。也可在新梢长至4~5片叶时,视其第一卷丝是否带花穗而决定其去留,为后期产量、品质奠定基础,但这样浪费养分较多。

葡萄园春季管理要注意结果枝摘心和副梢处理。对于易落花落果的品种,如巨峰、玫瑰香等应在花前摘心,同时对副梢进行处理,一般在花前4~7天进行。果穗紧密品种落花后再摘心。所保留的新梢开花前,在花穗以上留5片叶摘心,而无花的梢留8片叶摘心。摘心后,会大量萌发副梢,只留顶部1~2个副梢并且留2叶反复摘心,其余的副梢全部抹除。同时,要根据蔓的生长适时绑蔓。随新梢的不断伸长,应该多次、不定期进行绑蔓。葡萄


千鸽坊国标中兽药推广


春季大棚葡萄如何管理如下:

大棚葡萄栽培相对于露地栽培来讲,高投入、高回报、易种植,较其他种类的作物而言具备更多种植优势。葡萄需以植物大棚的方式进行栽种培植,通常情况下其会比露地直接栽培提前近 1 个月的时间进入成熟期 。葡萄萌芽、展叶以及开花结果等均在春季进行,因此一定要注意春季的科学管理,确保葡萄的质量与产量。

1 大棚葡萄春季的树体管理:

1.1 整枝:

树体整枝主要坚持留壮不留弱、留下不留上的原则,尽早进行树体主蔓的选留,同时以双主蔓、多主蔓或一主蔓形整枝。边行以单臂水平整枝,如果枝的高度达到1.5 m,则应摘心后将萌发的副梢及茎部 0.05 m 以下的部分去掉,以上的部分每隔 0.03 m 选留一副梢,直至其长出2~4 片叶的时候进行摘心,此后保持连续摘心。在主蔓长为 30~40 cm 时绑扎一次,冬剪时去掉所有副梢,每一葡萄枝留下 5 个结果枝即可。中间行采用小扇形整枝,每枝留两条主蔓,在主蔓长至 1.3~1.5 m 时进行摘心,每蔓留4~5 个结果枝,全株留 8~10 个结果枝。

1.2 摘心:

结果枝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在花序以上留 5~7 片叶摘心;对主蔓延长梢留 16~20 片叶摘心;对预备蔓留 8~10 片叶摘心。通过摘心,可控制加长生长,使养分输送给花序,提高坐果率 。

1.3 副梢处理:

结果枝上只留顶端一个副梢,并留 2~3 片叶摘心;花序以下副梢全部抹去,花序以上留 1 片叶反复摘心。

1.4 卷须和花序的处理:

花前 14 d 开始,疏除弱小、过密花序,掐去副穗和1/5~1/4 的穗尖。

1.5 绑蔓:

当新梢长至 40 cm 以上时,就需要引绑至架面上,以利于通风透光。

1.6 新梢管理:

针对树体的新梢,应留下生长适中的结果枝,将其中过弱以及过强的部分去掉,保持葡萄架留下 4~5 个 /m 2 新梢,并将其引缚于整体架面上,做好定期通风管理 。

2 大棚葡萄春季的花果管理:

2.1 扭梢管理:

在开花前,将长势较强的结果枝花序的上部加以扭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其增加 20%左右的坐果率。

2.2 喷硼砂处理:

在花前 4 d,以浓度为 0.2%的硼砂溶液对葡萄的花序以及叶片部分进行喷洒,以此进一步增加坐果率。

2.3 疏穗管理:

在葡萄落花后的 14 d 左右,结合其具体结果情况实施疏穗。对于长势强的枝可留下两个果穗,长势适中的可留下一个,长势较差的不留,最终确保每株能够留下 6 个以上的果穗 。

2.4 疏果管理:

在葡萄落花后的 14 d 左右,可结合坐果实际情况及早进行疏粒,疏去其中的单性果以及过密果。

3 大棚葡萄春季的肥水管理:

在完成扣棚之后,应及时中耕板结土壤,确保其疏松性。大棚葡萄的萌芽期通常为 3 月初,该时期应及时进行灌水处理,也就是灌萌芽水,保证萌芽发展整齐。同时施以浓度为 0.2%的尿素与腐熟人粪的混合料,以后可配合浇水情况进行施肥,应坚持薄肥勤施以及小水勤浇的原则。花期应增施氮肥及复合肥,同时做好硼元素的及时补充。

3.1 葡萄施肥技术:

在萌芽 10 d 左右,结合灌萌芽水施催芽肥,以速效肥为主,如尿素、人粪尿等 。通常情况下每 667 m 2 应施尿素8 kg 左右,也可以施加 15~20 kg 的氮、磷、钾复合肥,硼肥、硫酸镁各 1 kg。在葡萄萌芽之后,应结合其具体长势情况开展根外追肥,如果长势较差,则可在其叶面喷施浓度为 0.2%的磷酸二氢钾及浓度为 0.2%的尿素,以增强其长势。

3.2 葡萄灌水技术:

结合春季土壤结构的水分含量、葡萄生长情况以及天气因素等实施灌水处理。通常应于 11 月初灌封冻水,12 月下旬时在完成扣膜之后浇催芽水,然后在其开花前再进行浇水,花后至葡萄着色期灌水 2~3 次。

4 大棚葡萄春季的温度管理:

一般要求在萌芽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0~25 ℃,夜间15~25 ℃;新梢生长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0~30 ℃,夜间15~25 ℃;开花结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5 ℃左右,夜间10 ℃左右;果粒膨大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15~25 ℃,夜间15~20 ℃;果实成熟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18~22 ℃。

5 大棚葡萄春季的湿度管理:

在葡萄萌芽与花序伸出阶段,应将棚内湿度保持在80%左右,之后将空气湿度设置于 70%左右,直至坐果期应将湿度保持在 65%~70%。在葡萄坐果之后,需将湿度保持在 75%~80%。为了加强对棚内湿度的控制,应在灌催芽水后及时进行地膜的全面覆盖,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提高土地温度 。

6 大棚葡萄春季的光照管理:

优先选择优质无滴膜与温室大棚结构进行扣棚,确保棚膜表层的光洁性,以此提高大棚内的光照水平。在每天太阳升起之后揭草苫,并在4:00 PM左右将其放下进行棚内保温。如果遇到光照不足的天气或连阴雨天,可能会出现叶片黄化问题,此时可采用吊灯进行补光,或在棚内铺设反光膜,以提高棚内光照强度,确保葡萄的光合作用。

7 大棚葡萄春季的病虫害防治:

7.1 扣棚前彻底清园:

通常情况下,大棚葡萄在春季并不会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但一定要注意葡萄休眠期的消毒处理,并将棚内的枯枝、残叶、杂草以及绑扎的塑料等全部清理干净。

7.2 扣棚后及时预防:

葡萄萌芽前,要对全株喷 1 次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与 0.5%的五氯酚纳混合剂。喷药要全面、彻底,对地面、架杆也可直接用 l%的五氯酚纳喷洒灭菌。

7.3 病害防治:

大棚葡萄在生长期因空气湿度较大,在萌发 3~5 片叶时就要开始防病,尤其是雨后更要加强喷药保护。此期主要预防灰霉病、锈病等,灰霉病可用速克灵 1 500 倍液防治。此外,还可用多菌灵 800 倍液、代森锰锌 800 倍液、代森锌 800 倍液等常用药剂进行防治。

7.4 虫害防治:

本地区主要虫害有葡萄小叶蝉和葡萄红蜘蛛。葡萄小叶蝉防治方法:秋后要彻底清除果园内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虫害;在若虫发生期喷药,常用药剂为 25%亚胺硫磷500~800 倍液或 40%乐果 1 500~2 000 倍液。葡萄红蜘蛛防治方法:春季葡萄出土上架后,刮老树皮,可以消除越冬虫卵;上架后,喷 3 波美度石硫合剂;在生长季节,喷 25%亚胺硫磷 500~800 倍液 。


会哥的生活记录


温度管理”

温度管理是大棚葡萄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除根据不同生育期提供适宜的温度外,还应避免葡萄遭受高温和低温的危害。此时正值春季,气温缓缓高升,又是葡萄萌芽期,更应注重温度的控制。

葡萄从升温开始到萌芽要求≥10℃的活动积温450-500℃。因此一般加温温室从一月中旬左右开始上架升温,不加温日光温室从2月中旬左右开始揭帘升温,经约30-40天葡萄即可萌芽。塑料大棚因无人工加温条件,萌芽期随各地气温而不同。

春季光照充足,设施内气温上升很快,而地温上升较慢,为防止萌芽过快和气温回寒时受冻,保证花序继续良好分化和地上部生长协调一致,升温催芽不能过急,要使温度逐渐上升。温度过高时采取通风降温的方法。因此,在葡萄上架揭帘升温第一周,设施内白天应保持20℃,夜间10-15℃,以后逐渐提高到萌芽时白天保持28-30℃,夜间15-20℃。

春季施肥方案”

2月中下旬至3月初,这段时期是葡萄的萌芽期,在此阶段应及时给葡萄园灌催芽水,施速效氮肥。有条件的农户应及时全园灌水,确保葡萄植株萌芽整齐。葡萄萌芽期也是葡萄植株花芽继续分化和新梢开始旺盛生长的时候,需要大量养分,施肥量约占全年施肥总量的15%。

春季抹芽”

3月初至4月中下旬,葡萄植株冬剪后所留的冬芽常有70%至80%会萌发,造成发芽偏多。所以,葡萄植株春季萌芽后要进行合理留芽。留芽太多,会造成养分浪费和争夺,不利于坐果;留芽过少,易促成枝蔓旺长,加重落花落果。

抹芽:一条结果母枝有多个芽眼萌发时,每隔15至20厘米留一个芽眼,每个芽眼留一条新梢,每个结果母枝留2至5条新梢,其余的从基部抹除。抹芽时还要抹除无花序芽或弱芽。定梢绑蔓:保留的新梢开花前在花穗以上留5片叶摘心,无花穗的新梢留7至8片叶摘心。摘心后发的副梢只留顶部1至2个副梢,保留2片叶反复摘心,其余的副梢全部抹除。同时,根据枝蔓的生长情况适时绑蔓。果穗处理:为确保坐果率,通常要掐去植株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穗尖,花期喷0.3%硼肥加0.3%至0.4%氮肥。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