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发现贵溪|历史上,这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其实是贵溪人

南宋末年,蒙古军大举攻宋。在贵溪一带,有一位文人被当时朝廷委以重任,司职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事宜。为了抵抗蒙古军,他变卖家产,招募到民兵1万多人,保卫饶、信、抚三州。南宋灭亡后,被蒙古军俘虏的他,像文天祥一样,誓不降元,绝食殉国。他就是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谢枋得。历史上,许多人都认为谢枋得是上饶市弋阳县人,其实,他是地地道道的贵溪人。

发现贵溪|历史上,这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其实是贵溪人

谢枋得(1226—1289)(注:枋音同并),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后,他不事元朝,不做贰臣,被解送元大都后绝食而死。

发现贵溪|历史上,这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其实是贵溪人

明朝万历年间,时任贵溪知县伍袁萃就注意到谢枋得的籍贯问题,他曾按贡籍而叹曰:“籍载明甚,流寓祠之,而缺于所生可乎?”他据理上报,申请建祠获准。万历八年(1580),贵溪县谢公祠落成。

万历三十九年(1611),贵溪知县钱邦伟增修谢公祠。清初,贵溪知县郭一凤重修。乾隆十五年(1750),贵溪知县华西植重建大门三间,咸丰间毁于兵。同治九年(1870),谢氏重建。同时,清乾隆十五年起,贵溪乡贤祠中所供奉乡贤中,就有谢枋得的牌位。

发现贵溪|历史上,这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其实是贵溪人

清代乾隆年间贵溪县城图

几任贵溪知县依据的,就是《宝祐四年登科录》。“第一人:谢枋得,字君直,小名钟,小字君和。第万四十。慈侍下。年三十一,二月二十四日亥时生,外氏桂。治赋兼易,一举。兄弟四人,镇越学生,娶李氏。曾祖彦安,祖一鹗,父应琇,从政郎,浔州佥判。本贯信州贵溪县,见居弋阳新政乡儒林里,父为户。”

发现贵溪|历史上,这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其实是贵溪人

钦定四库全书·宝祐四年登科录书影

清代同治版《贵溪县志》中加了案语:“《宝祐登科录》枋得贵溪人,元史臣失考。《大明会典》亦载贵溪,可据。旧志:‘其先贵溪人,枋得侨寓弋阳新政乡’。”

以上这些是从旁佐证的资料记载,那么,谢枋得是怎么看待是哪里人这一问题的呢?在他的文集里面,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从目前贵溪姓氏族谱中所见,有两条证据,一是周坊邵家的族谱邵氏序中,谢枋得的落款就是“同邑”,印象极深,说明他自认为是贵溪人。二是上清族谱序的末尾落款又有“同邑”二字,很准确,“同邑、移籍弋县谢枋得。”此落款写于景炎二年(1277)冬十一月。这年他52岁,说明他认可是贵溪人,后来移籍弋阳。

发现贵溪|历史上,这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其实是贵溪人

司职书影

尽管谢枋得移籍弋阳、葬在弋阳,元代所修《宋史》记载为弋阳人,也不影响他同时是贵溪人。如同贵溪生长、贵溪求学而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上海工作安家且户口迁出的人一样,既可以说他是贵溪人,也可以说他是北京人、上海人。

作者:刘长明,现任贵溪市文广新旅局副局长。热爱地方文化历史,借助清朝多个版本《贵溪县志》和古代诗文集,钻研、挖掘地方文史,曾开专栏刊发贵溪文史类文字,制作视频《发现贵溪》推介地方人文。执行主编过《当年周坊最歼敌》《贵溪故事汇》(第一辑)《画游贵溪》等书。

重磅!贵溪6个乡镇全部行政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天空晴好|500米高空俯瞰贵溪三座大桥

发现贵溪|历史上,这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其实是贵溪人
发现贵溪|历史上,这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其实是贵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