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18岁进MIT读博,四年后成功让华为在电池领域跃居世界第一

14岁,以699高分进入中科大少年班。

18岁,荣获郭沫若奖学金,同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22岁,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关于“石墨烯超导”研究的重大发现让全球物理界为之震惊,同年,被评为《自然》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并位居榜首。

这就是曹原,一个代表中国科学界年轻一辈中间力量的95后天才。

18岁进MIT读博,四年后成功让华为在电池领域跃居世界第一

也许对于天才这个词,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有的人会把天才视为那种天赋异禀,生下来就自带“超能力”的人,比如拥有超强记忆里,能过目不忘的人,或者从小到大从来也不见其好好学习,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还不停跳级的人。但是对于曹原而言,这些都只能算是小聪明。

被科学界认定:“曹原是可以冲击诺奖的存在”

被美国认为“是科技怪物”。

不得不说曹原刷新了大众对中国95后的认知。

回溯曹原早年经历,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封神之路其实早就开始了。从小就喜欢把家里的东西拆了装、装了拆的曹原在老师的眼里,是少见的对事物探索欲那么强的学生,他不光是有一股痴迷沉醉的钻研劲头,他的动手能力还特别强,跟那些只知道埋头读书的好学生有明显区别,当然,他的成绩也非常好。用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18岁进MIT读博,四年后成功让华为在电池领域跃居世界第一

当十四岁的曹原与那些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同场参加高考时,差一分七百分的成绩,让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时间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于是曹原进入了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也被称为“天才班”。

曹原在全国少年天才的聚集地的表现依旧非常亮眼,大学四年期间,他不仅对各种科学研究保持着强大的钻研能力,还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含金量超级高的“郭沫若奖学金”。

按理说,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来说,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让家人和老师骄傲了,可是在曹原的心里,他一直惦记着自己那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颠覆世界。

其实帮助曹原点燃这个梦想的还是他在中科大时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谁要是能够研究出一种在常温状态下的超导材料,拿他就可以颠覆世界。

为了攀登更高的科研之峰,从中科大毕业年仅18岁的曹原,接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录取。没错就是那个被称为“天才与疯子聚集地”的MIT。按常理来说,18岁能够拿到世界顶尖名校MIT本科offer已经是天之骄子了。

在MIT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当中,曹原距离自己的梦想也越来越近。2018年,曹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两篇论文,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也让无数中国科研人员为自豪。石墨烯超导现象的发现,让曹原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他也成了那个有能力“颠覆世界”的人。

18岁进MIT读博,四年后成功让华为在电池领域跃居世界第一

对于这样的人才,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被争抢。美国也在曹原于MIT读博期间以绿卡为条件想将其留在美国,但令国人为之振奋的是曹原拒绝了美国的邀请,选择回到祖国为国内的科研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曹原的回归带来直接的影响就是为中国的石墨烯超导领域研究注入了强大动力,之后短短九个月,石墨烯商用落地,华为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池技术,以往即使是手机快充充满也要一个多小时,如今被缩短到了短短十几分钟。

18岁进MIT读博,四年后成功让华为在电池领域跃居世界第一

其实曹原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内就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功,与MIT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分不开,而曹原在归国期间,也提出了“海外交流”计划,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出国深造,学到世界最顶尖最前沿知识之后,再报效祖国。

这才是留学最该有的态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