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黄土高坡上的淳朴味道,陕北羊肉面,面筋汤鲜羊肉香


黄土高坡上的淳朴味道,陕北羊肉面,面筋汤鲜羊肉香

陕北地区,山多水寡,昼夜温差大,娇贵之物难以存活,唯适应立忍耐力强悍的植物,才能在此生生不息的繁衍,是以多粗粮。豪爽的陕北人向来善于粗粮细做,一碗玉米面也能做得柔软细腻,比如摊黄儿,比如搅团,都是苦难时期的救命粮,偏偏味道还不错,才得以绵延至今。粗粮做的再好,荤腥还是要沾的。那时候牛是主要劳动力,舍不得杀,吃的主要是猪羊。

陕北羊为放养,羊在地形崎岖的山坡上奔跑,肉质更为紧实,比起圈养羊肉质更为鲜美。味香而不膻,肉嫩而不柴。提起来,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羊肉泡馍,但其实羊肉面也不遑多让。在陕北有句俗话。叫“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四十里铺的羊肉面。”四十里铺在榆林市绥德县,这里的羊肉面是为一绝。

陕北人爱吃大面片,碗是老大碗,面是大粗面,蹲在门槛上吸溜一口,连面带汤的吃进去肚子里,那是无比爽快。陕北的面,量大汤少,吃起来比较干,于是好于创造的陕西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变的更适合大众口味。但不是所有人都喜好吃羊肉,有的外地人来吃一回,就皱着眉头留下了“不过如此”的印象。羊肉对有些陕北人来说是必需品,一天不吃就心慌腿软,非要吃一碗才能爽利,就犹如缺水的苗,注了水就能活跃一整天。

天下面食一大家,用料一样,做法却五花八门。陕北羊肉面的精髓在于羊肉,肉要添加香料地角炖一个半小时,炖到香味完全透出来方可,面汤也是纯羊骨汤。一锅长面煮出来,大勺羊肉盖上去,往桌上一端,香味钻进口鼻里,到时候只会恨碗太小。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美食数不胜数,引无数好吃者来一探新奇。吃这些老味道的东西,不能进宽敞店,面上看起来红火的店,实际上早已走了样变了味儿,不地道,要去还是要去那不起眼的,却还是人挤人的地方,莫看门面不怎么样,但吃的就是这个味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