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张岱:前朝梦忆,茶里归人

年轻时的张岱喜欢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鬟,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展开。

晚年国破家亡,流离山野。张岱所存者,唯破床一具,破桌子一张,折腿的古鼎,断弦的琴,几本残书。还有梦。还有用秃笔蘸着缺砚写下的字。字迹想来是枯淡的,但依然风骨琳琅。鸡鸣枕上,夜气方回,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忆》。 

张岱:前朝梦忆,茶里归人

在这本被后世誉为明文第一的书中,张岱多处写到茶,尤以《闵老子茶》最耐人寻味,现以白话文复述如下——

周墨农对挚友张岱说起南京的闵汶水是茶道高手,闻茶识茶,看水识水,你一定要去拜访。

戊寅九月张岱专程到留都去,船在闵汶水桃叶渡口靠岸后,就前往探访闵汶水。不巧,闵汶水下午正好外出,过了很长时间才回来。


张岱:前朝梦忆,茶里归人

张岱一看是一位鬢髮蓬松散乱的老人。刚刚与他交谈了几句话,汶水老人忽然想起什么,急忙起身说:“我的拐杖忘记在刚刚去过的地方了”。于是不好意思打了个招呼又出去取拐杖了。张岱只好自言自语道:“今天岂不是白来一趟吗”?

大约等了很久,汶水老人回来时已是晚上八点左右了。汶水用诧异的眼神斜视张岱说:“你怎么还没有走啊,到这里有何干?”张岱说:“仰慕您老人家很久了,今天如果不能畅饮您煮的茶,绝不会离开此地的。”


张岱:前朝梦忆,茶里归人

汶水老人一听这话,显得很高兴,于是,亲手支起炉子煮茶,不一会,只见茶在容器中沸速旋转,如风如雨一般。老人把客人引到一处窗明几净的幽雅所在,室内有宜兴紫砂壶和成宣窑制作的瓷瓯十多种,都是精品、名贵的茶器。这些茶器精妙绝伦,看得张岱连连叫好。

灯下观茶汤,汤色居然与茶器颜色没有区别而且茶香味好,张岱连连叫绝。并询问汶水老人:“这茶产在什么地方?”汶水老人回答:“阆苑茶”(阆苑茶,史书无记载。此处可能神仙茶统称。阆风: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时也代指帝王宫苑)。

当张岱再次拿起茶杯轻啜一口后说:“老人家别打马虎眼了,这茶看似是阆苑的制法,但茶的味道相差甚远。”汶水老人暗中偷笑说:“那你说是什么茶呢?”张岱又一次拿起茶杯轻啜一口道:“这茶应该像罗岕茶”。


张岱:前朝梦忆,茶里归人


汶水老人一听不得不吐舌连声称奇。接着张岱又问汶水老人所泡之茶是用什么水,老人回答是惠山泉。张岱却坚定说:“老人家不要骗我了。惠山泉在千里之外,如果运到这里,一定会有水疲劳(变质)的痕迹,但这水鲜爽不损,明显不是,这是为何?”

汶水老人回答:“不敢再隐瞒你了,要取惠泉水,一定要淘新井,在宁静的夜晚等待涌出的新泉,然后就马上取水。把山上的石子铺在水瓮底部,既可以保证泉水的鲜活度,又可以加重船的重量,不是有风的时候不能行船吗?大凡鲜活的泉水是离不开磊石中的矿物质,这样运来的鲜活泉水,其清冽程度远比寻常而普通的惠泉水要好得多,更何况是其他的水呢!”

闵老人回答完,不得不再一次对张岱佩服有加,欣赏他的鉴水能力,并口中称奇。闵老人话还未说完,接着就出去了。待一会儿,拿了一把斟满茶的壶回来,对张岱说:“你品尝一下这款茶吧。”张岱品之回道:“这茶香气浓烈,味道淳厚,这茶是春茶,但刚才煮的茶却是秋天里采摘的。”汶水老人一听喜笑颜开说:“我已七十岁,见到许多赏茶鉴水品评之人,但没有一个能及得上你的鉴赏能力。”于是,汶水老人决定与张岱相交为友、结为知己。


张岱:前朝梦忆,茶里归人

实际上,张岱在写此文前,就已断定自己能够与闵汶水成为好朋友。挚友周墨农曾担心脾气倔强的闵老头不会理会张岱,故在张岱去之前已经嘱咐道:“南京桃叶渡的闵汶水你一定要去拜访,就说是我周墨农的挚友,不然的话,闵老怕是不理睬你。”而张岱却很淡然,他说:“闵老善烹茶我善品鉴,我与他定然一见如故。”

崇祯二年中秋次日张岱途经镇江。日暮时分,至北固山: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靳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句,锣鼓喧天,一寺人皆起看。……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金山夜戏》)


这就是张岱的生命和生活,一场大静之中热闹红火的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