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要说新冠疫情期间,最火的两位医生,除了SARS期间“走红”、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时以83岁高龄披挂上阵的钟南山院士之外,恐怕就属我们今天要说的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了。要说他的学术成就有多厉害,请看以下一段文字:


张文宏,男,51岁,温州人。1987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3年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次获得“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2016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他所在的华山医院感染科,在国内同科室排名第一。


有点眼花缭乱是不是?看不懂没关系,张文宏医生会告诉你: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不懂没关系,您可以记住下面四字概括:


学术过硬!


当然,如果拿这份履历给医疗界的人看,大家可能也觉得没什么,因为张文宏主任的教育和升迁经历,是一个典型的医生的经历。因为毕竟在医疗界,你不学个十几年,整个博后,不出国交流一下,没有点拿得出手的科研项目,你似乎连被称作“医生”的资格都没有。


那么,都是医生,张文宏大夫为什么在疫情中火了起来呢?



拉下神坛,他不过是个农村走出来的“专家”,爱刷剧,健身房办卡也不去


要说到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张文宏主任,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是他凭借一己之力将医生这个职业拉下了神坛。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在他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前,人们对医生的想象应该是钟南山院士那样,既有着拔尖的学术能力,又克己奉公、勇于担当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可张文宏这个医生不同。


他从不讳言自己出身农民家庭,选择现在的科室也不是什么奉献精神驱使,他只是“服从分配”,碰巧进了传染科。


他“揭发”专家只是人前“儒雅”,进了科室为学术吵架可凶可凶了。


个人生活方面,工作累了,50出头的大专家休息方式非常“宅男”——刷剧,无聊的不用动脑子的最好。于是,《芈月传》被点名。


虽是“医学专家”,但他跟我们一样,也做后悔事,比如买健身卡不去。


这些相对私人的描述和发言,为“专家”张文宏赋予了一个可比拟 “大女主通过奋斗走上人生巅峰”的偶像剧剧本。从一贫如洗,到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专家”。他有他的小毛病,还偶尔将自己的“专家”同事拉下神坛。但这个主人公是讨喜的、接地气的,与我们没有距离。


所以,网友会为他是“医疗界蔡康永”还是“医疗界李佳琦”而争论不休。总之一句话,他就是新进医疗界最火的“网红”。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然而,对于一个身处疫情一线的一生,光“讨喜”是不够的,因为他毕竟不是一个影视剧人物。所以,张文宏医生的爆红,还有一个原因。




深受信赖,是因为大家都不敢开口的时候,敢说真话,会说人话


  • 说真话难吗?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说真话不难。你会发现年纪越小、越自信的的人越喜欢说真话。但对成年人来说,说“真话”是件需要考量的事情。因为他们需要在各种关系中寻找平衡。


而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说真话”更难。因为,你按照今天对事物的认知推理的“真话”,到明天就有可能被新的认知“推翻”。因为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永远是渐进行的,发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就是疫情早期,我们看到各路“专家”被反复“打脸”。这对于视名誉如生命的专家、医生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所以很多专家学者会在这个时候,选择以“闭麦”的方式来自保。


可这次的事实证明,在人类面对巨大恐慌的时候,只有“说真话”,将真实的信息传递出去,大家才能同仇敌忾,让全社会团结起来共同迎战新冠这个“敌人”。


比如:


面对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张文宏医生会说:流感肺炎的死亡率是9%,SARS的死亡率只有10%,那你为什么对流感就不怕,对SARS就那么怕呢?因为SARS你一无所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医疗防护不健全的情况下,医疗工作者就冲上了防治的最前线。张文宏医生会说:第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


在没找到特效药之前,张文宏医生会告诉你:最有效的药是病人的免疫力,我们做的事,是帮病人熬过去。


面对未知,真话是一碗带着勺子的鸡汤。它不但让你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也告诉你如何才能将希望变成现实。当人们同时有了希望和努力的方式方法时,恐惧就不复存在。


  • 说人话难吗?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说人话更不难。因为我们一出生就被教育着“说人话”。但是,对一些专业来说,“说人话”是件挺难的事。比如医生、律师等职业。因为,

专业用语与生活用语差别极大,解释清楚的时间成本又巨大,不解释的结果,就会造成误解。


比如,医学生大学学习5年,硕士3年,博士3-4年。算起来,医学生要经历10年以上的专业教育才有可能走上医学岗位。这种医生在专业知识上与普通人的巨大差距,用张文宏医生的话来说: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这就在医患之间造成了巨大的信息鸿沟。医生如果用医疗情境下的沟通方式跟大众讲话,很容易被大众吐槽为“正确的废话”。


所谓“正确”,是因为大家认可你说的是对的。


所谓“废话”,是我认为你说的话对我没用。


其实,是真理还是废话,是由信息接收方的认知水平决定的。


比如,


我认为在国家有效预防措施完备的情况下,疫情是可防可控的。


这句话在专业人士听来,觉得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懂得“国家有效预防措施”都有哪些,如何做到“完备”,大概持续多长时间,在这期间自己要履行哪些职责,这些职责将会在多大范围内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等等。


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就是彻彻底底的“废话”。


“我当然知道所有措施都用上疫情就可防可控了。关键是,你没告诉我都有哪些措施能用,怎么用,这些措施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我们需要注意多久啊?”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你看,专业人士学了十来年才知道的内容,恰恰是大众所不知道的。当你不把这些内容告诉大家的时候,大家自然就会去根据自己的认知去理解,陷入了邓宁-克鲁格效应: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而且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


换句话说,就是不具备医学常识的大众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演绎推理出了错误结论。当这些“被推理”出来的错误结论被“证伪”时,“专家”就成了“造谣神器”。


而张文宏医生会使用生动的语言,将信息理解的门槛降低,让听者瞬间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在说明“目前有药物对个别案例有效,但是否是特效药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件事,他用了一个比喻就把它说明白了。张文宏医生对记者说: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在说明“居家隔离”的必要性时,张文宏医生这样说: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在谈到“复工上班防护”原则时,张文宏医生说: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张文宏医生像这样生动而口语化的案例还很多。仔细分析你会发现,

他运用了拟人、比喻、对仗等修辞方式,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记忆点。还有一个他可能也想不到的好处在于,这种语言风格深受新媒体人的喜爱,因为随便拎出来一句都是爆款标题。这在客观上起到了加速信息传播的作用。


所以,“从无到有”的奋斗人设和适合传播的语言风格,造就了一个专业之上,值得信赖和喜欢的张文宏医生。


为何网友都呼吁要保护他?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人们一边倒地喜欢和赞颂张文宏医生的声音之中,夹杂着一些担忧,大家都希望能够以“低调”来保护张文宏医生。


其背后原因不难理解。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理性地说,张文宏开创了医学专家的“新类型”:专业过硬,擅与大众媒体沟通。这种人才,在外交部会被称作“发言人”。然而在大众医学传播领域,他可谓是第一人。


感性地说,专家易得,张文宏难得。


他励志:张文宏拿着贫苦的剧本,却凭自己奋斗成为了人生大男主。


他专业:不仅仅是医疗技术上的专业,他言语中无处不在的“三观正”也让大家对他信赖有加。


他多才:作为医生,他甚至关心不是病人的那些健康人生存问题,而这属于民生范畴。


他难得:一句“不能让老实人人受欺负”保护了自己在前线的同事,也让人希望成为他守护下的那个“犊子”。


了解产生共情,共情产生移情,才会让大家想去保护一个人。


张文宏凭一己之力将医生职业拉下神坛,网友呼吁保护这个“网红”


咱们再深入一步去看。在所有人心目中,张文宏并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着身后那群明明很害怕,却勇敢站在一线筑起白色长城的医护人员;代表着只会做,不愿意抽时间去解释的生命卫士;代表着知识鸿沟被情感拉平时,医患关系和谐统一的巨大期望。


疫情中,很多大V呼吁大家不要做“乌合之众”。然而他忽略了一件事,大众不等于乌合之众。情感丰富也不等同于失智。他们懂得小心翼翼地保护刚刚走入良性循环的医患关系,他们懂得人才难得,懂得有时候自己夸得越多,越给医生“招黑”。


也许,客观上张文宏医生并没有想过要为医患关系做什么贡献,但“时势造英雄”,他的行为和言论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加强人们对医生这个人群认知的作用。


疫情中,我们想要小心翼翼保护的,不仅仅是前线的医护人员,和沉浸在病痛中的患者,还有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的“医患沟通之大门”。


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托尔斯泰


在一片赞颂和调侃、甚至是担忧背后,很多人没说出口的话是:你(张文宏)护你的犊子(医护人员还有你的病人),我们来护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