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珍惜这个科学报国的机会——记天津医大第二医院院长、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牛远杰


我珍惜这个科学报国的机会——记天津医大第二医院院长、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牛远杰

在疫情之前,或许只有少数人听说过"方舱"的概念。2月初,为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武汉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2月9日晚,来自天津医大第二医院和中新生态城医院的60名医务工作者与本市其他医院同行共同组成天津市第五批医疗救治队抵达武汉。天津医大第二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牛远杰教授主动请缨,担任这支天津市派出最大规模医疗队领队、临时党委书记。他带领这支303人的队伍负责江岸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以自己的扎实工作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作为天津医大第二医院院长、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牛远杰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就带领天津医大第二医院全院职工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响应迅速,周密部署,成立院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院发热门诊等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展开。他明确"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零传播"的底线要求,提出做好防大疫思想准备、科学防护习惯养成的工作重点,组织院内专家组每天例会研判疫情防控情况,制定各类防控规范和建立院内督查机制等工作措施。与此同时,他还率先报名支援武汉医疗队,希望能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效力。2月9日,以天津医大第二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以及全市16个区选派医务人员集结出发,牛远杰担任领队。他介绍说:"这是一支专业和政治素养都过硬的'尖兵部队',不仅有呼吸、感染等危重症科室, 还包括了预防保健及其他辅助科室的骨干力量,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党员,大家自愿报名参与。报国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保证天津市民的医疗健康,而且还要积极援助湖北的疫情防治。"抵达武汉后,牛远杰第一时间召集各区医疗队负责人讲解注意事项,部署各项工作并强调医疗队纪律。"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我们会积极救治所有病人,而我们的队伍,一定要做到零感染。我会将队伍完整带回来,一个都不能少。"他和每一位医疗队员反复强调一定不要外出离开驻地,一遍又一遍叮嘱大家注意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注意安全防护。队员们说"要为我们的大家长点个赞!"

我珍惜这个科学报国的机会——记天津医大第二医院院长、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牛远杰

江岸方舱医院是武汉新建的方舱医院之一,进驻医院前,物资转运、院感培训、病区建立、病区管理、教学培训……摆在牛远杰和医疗队员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从"零"开始。300人的辎重不是小数目,牛远杰带领整个医疗队齐动手、像个大家庭一样分区有序将物资安置到位。2月12日,江岸方舱医院一切准备就绪,正式接诊。中午12:20,这里迎来首批患者。登记、测温、分发物品和药品……医护人员迅速进入状态,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没人能看出,他们也是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在这里,患者通过集中化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疾病传播,还能够提供更规范化的治疗,使更多轻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

我珍惜这个科学报国的机会——记天津医大第二医院院长、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牛远杰

就像他在入舱动员会上所说的"真正的挑战在等待我们,我们要不畏艰难,在为患者提供医疗的同时,也要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让武汉患者感受到天津医疗队的关爱。"入舱后,牛远杰带领医疗队不仅负责医疗诊治,还要负责患者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比如有些患者觉得冷了,有的患者有基础病,忘带某些药品等,这些都是非常细的问题,我们都要帮忙解决。"他主动组织医务部门疏理出院人筛选流程、检查流程、治愈确诊流程和出院流程,并组织医疗专家组,保证了江岸方舱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随着方舱医院收治病人的增加,在一层收满患者后,要开放二楼病床300张。但二楼病床存在患者使用卫生间洗漱等安全隐患,工作困难大。在牛远杰的带领下,大家协同一致,主动承担任务、克服困难,保证了二楼及时展开诊疗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定期开展院长查房,查阅病例、了解病情,耐心解答患者问题,认真记录每位患者的需求。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入院流程、诊疗流程、出院流程等规范操作,落实"应收尽收,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的原则,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方舱医院已累计出院70余人。

我珍惜这个科学报国的机会——记天津医大第二医院院长、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牛远杰

针对很多患者刚入院后出现的焦躁、悲观等情绪,医患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牛远杰说:"大家会思考,如何和患者更好地沟通交流,怎样能更好地在心理上缓解他们的压力和焦躁情绪,更好地让他们康复,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就这样,在医护人员细心引导下,患者们逐渐解锁了太极拳,学会了八段锦,和医护人员们一起唱歌跳舞叠千纸鹤。前不久,由牛远杰和医疗队员们为2月份生日的48名患者策划的一场特别生日会,使方舱医院里的医患们热泪盈眶、感动非常。生日会上,病友们集体分享了生日蛋糕和长寿面,还通过视频连线家属报平安,多才多艺的医护人员们还现场表演了手语歌曲和舞蹈。"武汉赢!湖北赢!中国赢!我们加油,争取早日回家。各位医护人员,谢谢你们,你们辛苦啦!"是患者们在"生日Party"上脱口而出的口号,更是医疗队与患者爱的汇聚。

我珍惜这个科学报国的机会——记天津医大第二医院院长、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牛远杰

渐渐地,方舱医院里医患的友爱互动越来越多。有患者主动找到医疗队担任武汉话翻译志愿者,后来形成了"小红帽"志愿者队伍。还有的患者将自己写的诗歌、感谢信送给医护人员。医疗队也面向患者群体开展心理疏导、成立方舱医院党小组,鼓励大家交流思想,纾解情绪。这里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慢慢从一开始恐惧担忧、寝食不安,到如今能够载歌载舞、互动交流,天津话和武汉话交织在一起,动听而和谐。

防护服下长期的缺氧工作也考验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对此,作为领队的牛远杰像大家长一般关注着每一个人的状况。"前几天有医护人员晕倒、呕吐,还有人跌倒、头疼,这应该是长期缺氧状态下开展工作导致的。"为此,牛远杰降低了每个班次的进入人数,保证大家的休息时间。为了缓解一个队员的剧烈头疼,他辗转多处寻找药物,帮助其减轻症状、调节心情。很多队员想家了,牵挂家里的亲人,他就在轮休时组织大家包饺子、演节目,希望大家能有一些家的感觉。他说:"在这里,我必须为每一个队员负责。"最近,他又组织部分医务人员开展调研,针对长期缺氧状态下临床工作对医务人员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开展研究、进行对照实验,希望能将临床问题引向深入。这一切,都与牛远杰带领的医疗队秉承的"两个零,两个有,三个及时,一个加强"的工作原则息息相关。即"两个零"零感染,零投诉;"两个有"有感情,有温度;"三个及时"患者病情变化发现的及时、护理宣教工作及时、心理安抚工作及时;"一个加强"加强病区文化建设,让方舱医院成为安抚患者情绪、鼓舞医疗队员士气、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阵地。牛远杰总说,疫情当前,每名医生都是战士,是打赢这场战斗的主力军。武汉是疫情最严峻的地方,我们一定不负重托,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与17年前参加非典不同,那时的牛远杰还很年轻,在天津医大第二医院孙光教授的带领下走进海河医院红区。他说:"那时候,担任队长的孙主任51岁,与我如今的年龄差不多。我想,这是医者的传承。很多人称我们为'逆行者',是一种赞誉。我认为,这是医者的本分,职业所系、科学报国。我虽然不是传染病专业出身,但身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这是我们每个人用科学、专业报国的机会,我珍惜这个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