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翻看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皇太极卷」162


《翻看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皇太极卷」162

思维陷阱

对于毛文龙的死,最惊讶的,莫过于崇祯:说好的五年平辽呢?知道工作压力大,也没催你呀,犯不着一上来先杀一员大将啊。虽然也有所谓的“十二大罪状”,但人家毛文龙毕竟在敌后坚持八年多。没有功劳,也很疲劳啊。再说了,我刚上来,不懂业务,可也依稀的知道,干这种事,得需要我的批准吧?先斩后奏,什么意思?

最高兴的,首先得说皇太极。当年他为了除掉毛文龙,不惜发动了一场对朝战争,结果,还没能成功。万万没想到,这个心腹大患,居然被袁崇焕给干掉了。如果当时有那个条件,我估计他恨不得给袁崇焕送一面锦旗,上书八个大字:“滔滔江水,黄河泛滥”。【不理解的,请看周星驰版的《鹿鼎记》】

然而,还有比皇太极更高兴的,这个人就是,范文程。

得知毛文龙被杀的消息,他兴奋得睡不着觉,连夜觐见了皇太极。

之所以这么急,因为他要跟皇太极讨论一个“思维陷阱”的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由于经验,或者惯性思维的原因,经常会产生某种误区。有时候,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其实并不真的正确。

虽然范文程不知道这个理论,但他发现了问题,并找到了跳出“陷阱”的方法。

君臣二人坐定,范文程开门见山问:

“想要夺取山海关,必须先夺取宁远,对吗?”

皇太极说:“对。”

“想要夺取宁远,必先夺取锦州,对吗?”

“对。”

“锦州夺取不来,对吗?”

皇太极干笑了两声,没回答,估计心里想:大半夜的,来逗我玩呢?

范文程不敢卖关子,继续问:“可问题就在这里,我们的目的是要夺取山海关吗?”

皇太极眼前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示意赶紧说下去。

终于说到重点,范文程兴奋起来,几乎一气呵成:“我们的目标是大明,更精确的说是京城。而进京之路,绝不只有山海关一条,据臣所知,还可以绕道蒙古,攻龙井关,过大安口,攻下遵化,直逼京城”,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沾水在桌上勾勒,“之前没有操作,主要因为两个条件不允许:蒙古不配合、毛文龙拖后腿。现在,障碍全部扫清,可以说天赐良机。大汗若能好好把握,则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听完这番慷慨陈词,皇太极半天没反应过来。也许计划太宏伟,惊着了。

不过,皇太极很快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也让他对眼前这位汉人,有了全新的认识,进而对于目前的民族政策,更加充满信心。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看来只要给予足够的尊重,无论汉人、蒙古人、朝鲜人都可以为大金所用。

皇太极向范文程施礼,说:“若真如此,先生首功。”

范文程连忙答礼,并进言道:“计划看似冒险,实际上万无一失。”

皇太极虽然对此事心悦诚服,但他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安,一时又难以说出哪里不对,总觉得有点漏洞。

范文程从他的表情捕捉到了变化,但理解错了方向,以为皇太极觉得计划太空泛。

于是,范文程连忙补充道:“从现在开始,请大汗做三件事。”

“哪三件?”

“第一,派出使团,继续跟袁崇焕议和,为表诚意,我们可以放低身段,尊大明皇帝为天子。

第二,提前通知蒙古诸部“借道伐明”的计划,既表尊重,又令他们有所准备。

第三,学习当年汉高祖,与民“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坚决执行您的民族政策,不分种族,唯才是举。

做到这三点,则霸业可成。”

皇太极按耐不住喜悦,笑着说:“好,好,好,就按先生说的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