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走进敦煌石窟,

我们像是读着一本书,

亲眼看到那动荡惊惧中,

机敏的北朝人,

将西域样式融进了,

魏晋风骨;

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

雍容华贵,从容自信,

处处追求艺术的完美;

由盛入衰的五代和北宋,

渐渐失去了进取的勇气,

而西夏人的朝气和蒙元的强悍,

却一次又一次引起

我们的惊喜。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 河西走廊 西端的 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 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 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为 中国 四大石窟。

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一座距今20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 中南 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现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壁画内容丰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七类,种类繁多的壁画,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现实生活,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宗教、建筑、交通、服饰、乐舞和民俗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因而被国际上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历史”。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洞窟结构

莫高窟开凿于 敦煌 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 山东 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 祁连山 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 菩萨 、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艺术特色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彩塑艺术

彩塑为 敦煌 艺术的主体,有佛像、 菩萨 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 伊朗 、 印度 、 希腊 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 中国 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 中国 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旅游景点

折叠洞窟莫高窟现存洞窟735座,内有壁画、彩塑等文物。折叠藏经洞陈列馆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到国外的 敦煌 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和被劫掠的历史回顾,并且有 敦煌 学的发展现状介绍。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折叠九层楼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根据 敦煌 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 弥勒 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折叠三层楼洞窟编号第16-17号,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于16窟甬道北侧发现藏经洞,后编号为第17窟。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国外的 敦煌 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和被劫掠的历史回顾,并且有 敦煌 学的发展现状介绍。莫高窟的画师创造了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

重读尘封的历史记忆,走进莫高窟壁画和彩塑

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恐怕就再也没有走出莫高窟了,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景点的门票和注意事项

1.作为著名景区,每逢黄金周期间,这里游客数量会增加不少,请尽量错峰前往。2.去之前,最好读读关于莫高窟的书,或者去莫高窟的官网,否则很难看明白石窟雕像和壁画的玄妙。3.莫高窟里是不允许自己用手电筒照明的,就连手机灯也不能开,讲解员所用的电筒都是特制的冷光灯,不然会对壁画有影响。为了保护文物,请不要偷偷拍照!相机闪光灯会对壁画有非常大的破坏。4.阴雨天或者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时,洞窟是不开放的。门票:A类参观(每日6000张,需要预约):全价票238人民币/优惠票148人民币/特种优惠票68人民币;B类参观(每日12000张,只能现场购票):全价票100人民币/优惠票55人民币/特种优惠票20人民币;免票:4岁以下儿童开放时间08:00-18:00(旺季)(4月1日-11月30日周一-周日)09:00-17:30(淡季)(12月1日-次年3月31日周一-周日)

游玩必带物

1.证件(身份证,护照等),车票,机票,手机,钥匙,钱包,银行卡等相关贵重物品,以上物品尽量不离身,妥善保管;2.由于各景点之间距离较长,行车时间较长,请携带好相机,眼罩,耳塞,耳机,太阳镜等出行必备物品;3. 西北 气候早晚温差比较大,要注意带上外套(-般厚的便可),(10:00-17:00)之间比较热;4. 西北 地区气候干燥、紫外线强,小朋友跟女士们美丽肌肤要注意保养哦,出门在外别忘记带太阳伞和擦防晒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