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把沈阳金杯带出泥潭,将华晨汽车推向巅峰,仰融为何被全球通缉?

2002年10月,辽宁省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发出全球通缉令,正式批捕前“华晨系”董事长仰融。

曾经的仰融被看做是中国汽车业的“拯救者”,他将一个垂死的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融资第一的案例。


把沈阳金杯带出泥潭,将华晨汽车推向巅峰,仰融为何被全球通缉?

《股事汇》华晨掌门仰融视频截图


之后,华晨汽车又凭借资本运作,成功打造出一个以华晨汽车为主,包括至少4家纽约、香港、上海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资产一度达到300亿人民币被人称之为"华晨迷宫"的华晨系。

仰融打造出了中华第一轿车,创造了“华晨迷宫”,但他的野心绝不仅如此, 而也正是这,使他这个“拯救者”出局,在大洋彼岸独自黯然神伤,最终跌落谷底。

仰融是谁?

在很多年里,仰融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谜。仰融安徽徽州人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参加过越战,受过大伤,腿断了,头也被打开了,却奇迹般地、没有残疾地活了下来。


把沈阳金杯带出泥潭,将华晨汽车推向巅峰,仰融为何被全球通缉?

《股事汇》华晨掌门仰融视频截图


把沈阳金杯带出泥潭,将华晨汽车推向巅峰,仰融为何被全球通缉?

《股事汇》华晨掌门仰融视频截图


但其实他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北国镇,原名仰勇;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是95年以后的事了,在这之前他没有上过任何大学。初中毕业后,他先是做了一阵子的厨师,后来承包过家乡的一个小商店,再后来到江阴市外贸公司上班。

仰融从小很聪明,但不安分。1989年9月,他所在的外贸公司发行400万元企业债券,他就立刻跑到上海去炒股票了。当年的上海东湖宾馆是早期炒家们聚集的根据地。沪上颇著名的杨百万、刘太、朱焕良等人都在此扎营坐庄。他日日跟这群人厮混在一起,兴风作浪,赚到了一点钱,同时也历练出一番纵横捭阖的运作本领。

1990年前后,仰融接触到了一位神秘人士,许文通,通过此人,仰融结识了医学高层商务人士,并赴香港创办华博财务公司。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许多机制僵化的国有企业江河日下,许文通等人看来,要把国有企业搞活,必须在制度架构和运营模式上有大胆的创新,而资本市场无疑是最可倚重的一种资源和手段。年轻气盛的仰融很是赞同这个理念。于是,在圈内人的引领下,他接触到了东北一家陷入困局的国有客车厂——沈阳金杯。

当时的沈阳金杯客车厂是由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将50多个小型的汽车修理和部件工厂拼凑在一起组成,创建之初,人员涣散,设备老旧,资金缺乏,几乎没有什么优质资产,其主要出产的海狮客车每年只能卖出2000辆,99%的零部件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时值日元狂涨,工厂的回笼资金还不够买零部件。


把沈阳金杯带出泥潭,将华晨汽车推向巅峰,仰融为何被全球通缉?

《股事汇》华晨掌门仰融视频截图


当时的厂长赵希友想到了发行股票的办法,他募资规模是1亿股,每股1元。历时1年有余,赵希友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只卖出了2.7万股,就在这时,仰融北上,以拯救者的形象出现在了焦头烂额的赵希友面前。他开口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请你把剩下的股票都卖给我吧。”他说:“我要让金杯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1991年,他以原始股的价格买下了4600万股记账式股票。于是,他成了金杯的大股东。

购股事宜完成后,仰融迅即赴美。在汪康懋的牵线下,第一波士顿证券公司答应做沈阳金杯上市的承销商。在汪康懋、仰融两人的运作下,沈阳金杯的上市文件竟通过了一向以规范严格著称的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查,最终得以被批准上市,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美国资本市场开始对“中国概念”特别青睐。


把沈阳金杯带出泥潭,将华晨汽车推向巅峰,仰融为何被全球通缉?

《股事汇》华晨掌门仰融视频截图


1992年7月,金杯汽车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0月,以金杯客车为主要资产的华晨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作为社会主义第一股,在华尔街获得超额认购85倍,融资7200万美元。从1996年起,沈阳金杯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成为国内轻型客车市场的老大,每年的销售额都以50%的速度增长,创下了投资回报率高达30%的行业纪录,销量也从1995年的9150辆连年递增,到2000年已达到6万辆。被业界鄙视为“门外汉”的他,交出了一份让所有业内高人都感到惭愧的成绩单。

仰融在进入金杯的时候,资历浅薄、民间炒家出身的他与其说是收购者,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活跃于幕前的操盘手,在他的身后隐藏着一个强大的政商关系群和错综复杂的资本网络。然而,心思缜密的他显然不甘于扮演这种“皮影人”式的江湖角色,而是要拥有自己的“王国”。那么他将通过怎样的手段来打造这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

1992年6月,仰融在“免税天堂”百慕大设立了一个项目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由华博100%控股。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40%的股份被全部注入这家专门用于上市的“壳公司”,仰融成为该公司的控股方。与此同时,他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对华博的资本改造,将其股权结构改为他占70%、另一自然人占30%,法定代表人仍然是他。在数次洗牌后,国有性质的海南华银日渐淡出。这看似正常的资本重组,其实是他充分放大自己在这个上市项目中所有权益的手段。

1991年,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受着一次世纪阵痛。11月25日,国产轿车——“上海”牌轿车宣告停产,德国大众在华投资逐年增加,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轿车品牌。此时,仰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踏入的汽车行业也许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领域。1995年起,他便以大股东的身份接管了金杯客车。

金杯公司主打的是“海狮”牌小客车,而在当时的市场中长春一汽的“解放”牌面包车是当之无愧的“小霸王”,于是他召集公司最优秀的研发人员开发出了一款新低成本的“海狮”新车型,推出之后深受中小城镇用户的欢迎。两年之后,一汽“小解放”被打败,被迫退出市场。


把沈阳金杯带出泥潭,将华晨汽车推向巅峰,仰融为何被全球通缉?

《股事汇》华晨掌门仰融视频截图


1996年起,家庭轿车的拥有量连年翻番,中国的家用轿车时代已经到来。首战告捷后的仰融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一家在家庭轿车领域毫无经验的企业,想在这个被德、美、日跨国汽车企业占领的市场中享有一席之地,实属不易。但他依然提出:“要制造拥有百分之百知识产权的中国轿车”。

1997年底,仰融开始筹划引进德国技术和设备,打造一条年产10万辆轿车的生产线。1999年3月,他控股上海老牌上市公司申华实业,并更名为“华晨集团”。10月,“华晨中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

仰融实行双轨并行的战略以打造自主品牌。一方面,华晨出资1亿元,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他出任理事长。另一方面,在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中,向世界级别的汽车公司寻求合作。在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华晨先后与5家国际大汽车公司合作,他称它们为五朵金花。

有了国际合作,自主产权的研发不再是闭门造车,他将新轿车起名为“中华”牌。


把沈阳金杯带出泥潭,将华晨汽车推向巅峰,仰融为何被全球通缉?

《股事汇》华晨掌门仰融视频截图


2000年12月,第一代“中华”轿车在沈阳下线。他宣称:“到2006年,中国汽车业滩头阵地上唯一敢向外国企业叫板的,是我华晨。”此时的仰融,俨然成为了一个民族汽车产业的拯救者。

2001年1月,仰融被沈阳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他得意公布2000年华晨的销售收入为63亿元,税后利润为创纪录的18亿元,在汽车行业里仅次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

此时处于巅峰的仰融,怎么也没想到,这也许是他最后的巅峰。

2001年3月,沈阳高层震荡。在这个敏感时刻,仰融开始与英国著名的汽车公司罗孚合作,规划南下新建汽车基地。

协议签订后,仰融做出了一个让他终身懊悔的决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定?至于很多年后,他都没有把这个决策的真正动机对外透露?

他决定把罗孚项目放到浙江宁波。而当地政府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次性批给华晨3000亩土地。

这一行为却惊动了沈阳方面的态度。

当时汽车产业成为辽宁省的重要支柱产业,10年里对于华晨是有求必应,而就在超速扩张的关头,在此之际南下建厂,这一行为无疑是背叛之举。

华晨上市的一段时间里仰融在公开场合都承认华晨为国有企业,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他的心态也渐渐的发生了转变。他对产权的了结有了一个全盘的构想:第一,他为华晨设计了一个资本迷宫;第二在宁波项目中埋下伏笔,故技重施的上演股权置换戏码;第三,与政府洽谈基金会问题,而这不过是他为上市设计的一个壳。这似乎是一个无比精妙的计划,可他怎么也没算到对方宁愿砸掉“金杯”也不愿拱手相让。

2002年3月11日财政部企业司下发公函,将华晨及其派生的所有公司一次性划转辽宁省政府,将所有债务亦一并划转;6月18日,华晨汽车董事会解除了仰融的公司主席、总裁等职务;6月25日,仰融在美国将持有的华晨中国的股票全数抛售,至此,仰融出局的猜测得到了证实。8月20日,“中华”轿车在北京举行市场投放仪式,而此刻的仰融却独自在大洋彼岸黯然神伤,他费尽心思的商业帝国落幕了。

不得不承认,仰融身上有着独特的资本嗅觉和精干的操作能力,他对国产汽车行业的意义不容否认。但一念之差,让仰融在攀登更高峰的途中戛然止步,甚至葬送了他努力塑造的“拯救者”形象。时至今日,高峰还在只是登上去的人永远不会是他。反思仰融事件,也许正如迈克尔·舒马赫所说:“赛车最关键的技术,是刹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