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加油的来历,武汉加油的历史传承!

“武汉加油”一词是我们最近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但你知道“加油”一词的由来么?

加油的来历,武汉加油的历史传承!

据史书记载,道光年间,张之洞的父亲张瑛任职安龙城,张瑛非常重教。每天夜里都派两个差役到了交更的时候,从知府衙门中走出来,前面的一个提着灯笼,后面的一个挑着桐油篓,沿着大街小巷游走,只要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一个差役便放下油篓,取出油筒,再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随即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

就这样,张锳派人每晚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加灯油,前后坚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加油”一词,也就因此流传。

加油的来历,武汉加油的历史传承!

张锳

张锳出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1年),少时勤奋攻读,知识广博,但是,他的学历并不高,只是嘉庆十八年(1813)的举人。张锳自道光六年(1826年)出任地方官以来,一直工作在贵州,历任大桃、清平、安化、贵筑、威宁、古州、黎平、遵义诸州府县官,咸丰五年(1855年)升贵东道道尹,翌年病逝于任上。

加油的来历,武汉加油的历史传承!


张之洞

他的儿子张之洞出生于兴义。张之洞13岁时才回到河北原籍应试,考取秀才;15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岁考取进士第二名,成为“探花”。张之洞入仕后,后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是晚清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武汉之父张之洞

张之洞是因为修卢汉铁路调到武昌的。1889年,他提出修卢汉铁路,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后,就被调任湖广总督,到武昌任职。

张之洞在湖北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

张之洞督鄂十九年,他成就了武汉,而武汉也成就了张之洞

在武汉开办了炼铁厂,为武汉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最初的奠定;

在武汉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使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城;

在武汉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兵工厂,“汉阳造”曾经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武器;

在武汉大修堤防,使武汉拥有今天这样的城市规模;张之洞在武汉大办教育,使得武昌的办学之风一时兴起,今天的武昌因了当年的雄厚根基而成为大学林立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