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hybeng


首先,我的评价是周瑜之才与姜维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不可同日而语。


周瑜赤壁以五万大破曹军八十万,仅此一点,姜维毕生都没有打出过类似的战绩,或者相对拿得出手的战绩。


至于我为什么得出上述结论,请诸位看完我如下对比之后,自己就会有一个品评的结果了:


第一,身份相差悬殊

1、周瑜才俊晓喻江东,所谓“音有误周郎顾”也就是说,周瑜不仅文治武功方面才能出众,而且音律方面也卓越超群。而且在江东地区已经家喻户晓。


2、姜维只是西凉地区的一个“地产人才”,就连其老东家——曹魏,都不太了解这个人才的能力和存在。甚至其直属上级天水太守马遵,都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足见姜维在当时英雄辈出时代的角色低位。


第二,入伙时机

1、周瑜,是在孙策刚刚起兵,需要援手的时候,周瑜率所部全部人马主动加入了孙策的江东阵营,从此被孙策引为心腹。甚至在孙策临终托孤时,也对孙权说“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可见对周瑜的重视程度,也可以想见,入伙时机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


2、姜维,则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兵出祁山的时候,突然发现的一个将才。注意是“将才”不是“帅才”。

后来经过种种手段,迫使姜维投降。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姜维有点“不情不愿”“迫于无奈”。


收姜维


第三,动因不同

1、周瑜是主动来投,而且正是孙策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2、姜维是被动,而且是在诸葛亮使出了各种手段之后,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不得已投降蜀汉。



第四,战力不同

1、周瑜,自从跟随孙策,大小战例数十场,未尝败绩。尤其是赤壁一战,以五万水军席卷曹军八十万(虽然有水分,但是以少胜多的无可厚非的)更是古今少有的堪称奇迹的战绩。后来虽然在荆州问题上,一直不顺利,但是不影响其作为荆州军统帅级人物和三国时期战神级别的存在。


2、姜维,无论在曹魏期间还是在蜀汉期间,甚至后来投降钟会之后,其谋划的几乎所有策略,都被其当时的对手逐一识破,并最终败北。




第五,使用情况


一、周瑜

1、早在孙策时期的江东,周瑜就已经独当一面,屡立战功。


2、孙策遇刺临终,托孤之时,对孙权说“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彼时周瑜才刚刚25岁,就已成为东吴的“托孤重臣”。


3、孙权继位初期,对周瑜还是有些忌惮的,所以,只让周瑜在洞庭湖操演水军,也就是说,训练“预备役”,此时,周瑜已经脱离一线部队。


4、赤壁之战,由于周瑜和鲁肃的坚持,孙权才决定拼死一战,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5、赤壁之战之后,周瑜获得孙权无限度的信任,将东吴几乎所有军政大权全部交给周瑜掌管。反过来,周瑜对孙权也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最终累死在任上。



二、姜维

1、自从投降诸葛亮之后,一直以诸葛亮学生和帐下大将的双重身份存在于蜀汉阵营之中。


2、从未独当一面,一直都是在诸葛亮帐下听用。


3、在诸葛亮临终前,诸葛亮托孤时,丞相的人员没有姜维也还说得过去,甚至就连当时军队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长使杨仪,姜维仍然是辅助。


4、在后期掌握蜀汉军权后,却不能有效使用,而为了避祸,远遁屯田,对国家的贡献可以说是降到了极点。(要知道,如果黄浩在刘禅面前说话管用的话,你认为,他不在朝中,刘禅就杀不了他吗?别忘了当年魏延是怎么死的)


5、虽然屡次北伐中原,全部无功而返。


6、将蜀军主力尽屯剑阁,险路无守,使得成都空虚,最终让邓艾钻了空子。


姜维屯田避祸


第六,各自的人才队伍建设

1、周瑜

①且不说周瑜培养了多少武将,就看他身后的几个都督,基本都是在周瑜在世时发现和推荐给孙权的。


②再看周瑜是如何巧妙的化解了老将程普对自己的意见,可见周瑜对整体的团队团结是起到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


2、姜维

姜维在人才培养方面可谓是全面继承了诸葛亮的一贯作风——基本没有什么人才培养,以至于达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第七,结局

二人结局都不尽如人意,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1、周瑜,在没有收复荆州之前,累死任上。


2、姜维,在蜀国未尝一胜。再次降魏之后,诱反钟会后,仍然兵败身死。可谓名不虚传的终身级悲情英雄。



总结,姜维远不及周瑜

1、周瑜平生,与之交手的都是三国时期一流的统帅级人才——曹操和诸葛亮。而且,还曾经有过五万大破曹军八十万的傲人战绩。

2、反观,姜维,除了在天水关,败于诸葛亮手下之后,再也没有过与当时一流统帅级人才交手的机会,直到最后,也都是与司马家的下属将领交锋,而且未尝胜绩。

二人之高下,可见一斑,诸位各自判断。


重头再来趣说历史


“才”这个字的涵义有点宽泛了,个人认为周瑜名大于实,其实是不如姜维的。我们姑且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军事才能

两个都是统帅型人才,那么主要就比较一下军事才能,看战绩。

周瑜的战绩说实话,除了赤壁之战,还真没几个能拿得出手来。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

起初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周瑜是作为副手的,从《三国志》中我们无法窥得周公瑾是如何用兵如神、治军有方的,四方征战的应该是孙策,周瑜负责出谋划策。

“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这次是周瑜独自用兵,不过这个战绩显然是没有什么说服力。

再下来就是赤壁之战了,那么赤壁之战是否是周瑜军事能力的体现呢,可惜答案也是否定的。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火攻的计划是黄盖的提议,诈降也没有提到周瑜。那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具体做了什么呢?《三国志》里面有记载的,只有坚定孙权对抗曹操的信心而已。

赤壁之战后,周瑜在与曹仁争夺南郡的战斗中,中箭受伤,之后便卧病不起了。原本想在刘备之前夺取益州,只不过还未出发,便病逝了。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反观姜维,虽然九伐中原败多胜少,但蜀国内部的阻力其实有着很大的影响。

“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姜维虽然是蜀国的军事统帅,但出兵的规模一直都受到限制。就算费祎死后,也只不过数万人,和魏国相比,一直处于弱势兵力的状态。

另外,姜维的对手邓艾,单纯从用兵方面来说,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人物。这样的对手,周瑜没有遇到过。

但就是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姜维除了段谷一战,因为胡济失约没有配合作战,被邓艾大败之外。其他时候还是打得有来有往,如襄武之战、洮西大捷等。

仅就战绩来看,军事才能方面,周瑜是不如姜维的。


2、政治才能

很多人会认为姜维失败的原因是他的政治能力太弱。但我们都知道,姜维是一个魏国的降将,他作为统帅蜀国大军的最高统帅,并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蜀国的几大派系也都提防着他,可知其背后的压力。因此他只能谨慎行事,要使身居高位的姜维一落千丈是很容易的事。

而周瑜有着与孙策过命的交情,自然孙权对他是极其信任,周瑜在用兵方面的权利实在是比姜维大太多了,也几乎是不会受到任何的掣肘。

因此,并不是姜维的政治才能不如周瑜,而是他特殊的身份使然,在蜀国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办法放开手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政治方面,个人感觉至少是持平。

3、个人武艺

这一点姜维完胜,相信不会有什么异议吧……

综合上述三点,我认为周瑜实际上是被《三国演义》美化了,真实的才能其实是不如姜维的。

穿越古今,纵览中外,关注历史,关注论史大能猫。


论史大能猫


表面上来说周瑜会更胜一筹,因为周瑜的知名度比姜维高出了几倍,而三国演义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可以说是子虚乌有,连苏轼都说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不说是三国孔明赤壁,足见赤壁之战中周瑜发挥了比诸葛亮更大的作用。

周瑜赤壁之战以弱胜强,与蜀军合力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姜维十一次北伐曹魏最终兵败自尽而死,表面上周瑜更强,但是深入分析以后,就有另一种结论了。

一,周瑜当时面对的虽然是曹操八十万大军,但是曹操大军来到赤壁之后,因为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大军当时又发生了大瘟疫,军队的战斗力减少了一大半,参加水战的军队也是一些前来投诚的荆州水军,与蜀吴联军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在战前曹操又中了反间计,杀了蔡瑁,张允两名大将,不作死就不会死,水军的实力更加削弱,曹操被迫将战船连接在一起,才使得周瑜有机可乘,运用火攻,而战前又施展苦肉计,让黄盖去诈降,火攻计划得逞,曹操为攻,周瑜为守,周瑜依托长江天险,还有对当时气候的了解,周瑜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胜利几乎是板上订钉的事情。

二,姜维当时面对的情况跟周瑜很不一样,姜维属于攻方,魏国属于守方,当时蜀国的国力已经无法跟赤壁之战相比,十一次北伐,姜维获得两次大胜,三次小胜,平手四次,小败一次,大败一次,对于当时的魏国国力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况且姜维当时还面对着许多困难,比如刘禅昏庸,宠信奸臣,致使蜀国内部政治混乱,而当时的吴国已经没有大将可以北伐了,姜维面对的困难比诸葛亮时期更多,当时姜维退守剑阁屯兵也是无奈之举,这才使邓艾有机可乘攻取汉中,蜀国宣告灭亡。

总结:一个人的能力要看他面对困境的时候,能有什么作为,周姜二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发挥的空间有限,但是姜维在面对逆境时后展现出了超凡的军事能力,而周瑜却没有面对逆境的战斗数据,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个人认为姜维更胜一筹。


鸿观大历史


拿周瑜来与姜维比,实在是一种贬低,甚至是一种侮辱。如果周瑜周公瑾是一颗灿烂的明星,那么姜维姜伯约只是一点明亮的灯火。他俩不在一个层级。


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看过《三国演义》。你懂的,中国这部名著的作者罗贯中一生都在吹嘘刘备及其阵营,贬低曹操,孙权及其阵营。《三国演义》对周瑜着墨不多,篇幅不大,却也把人家黑得够呛。首先是抽象的肯定了人家雄才大略和风流倜傥的特点,然后是具体否定了人家的赫赫战功和宽阔胸襟。

赤壁大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花费笔墨和心思的章节,一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被刻绘的波澜壮阔,栩栩如生。但是作者却把功劳算做诸葛亮的,把错误算做周瑜的。为了一门心思地突出和塑造诸葛亮的智者形象,这场战争的总导演,总指挥的功劳全被抹杀,而且成了一个尴尬的角色。

赤壁大战之后,作者继续美化诸葛亮,丑化周瑜。让周瑜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上,广袤富庶的荆州被骗走不算,而且还要“赔了夫人又折兵”。更过分的是,居然绘声绘色地编造了又愚蠢,又狭隘的周瑜被活活气死的故事。而且周大都督临死还不往诸葛亮脸上贴金,万分嫉妒地喊到:“既生瑜,何生亮”。

除了罗贯中以外,历朝历代,绝大多数帝王将相,骚人墨客对具有大将风度和艺术细胞的周公瑾都是赞赏有加的。顶级的书法家颜鲁公一身正气,建议朝廷追封古代名将,祭祀对象就有周瑜。三国时期被追封祭祀的寥寥数人。

纯文学作品中,周瑜也是歌颂礼赞对象。岂不闻词坛第一人那首最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老大通篇怀的是英雄美女,点着名的歌颂周瑜夫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哪里有一丝一毫猥琐、狼狈的样子。这虽然是诗词,和历史中的周公瑾应该是一致的。

周瑜(175——210),字公瑾,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是严格意义上的高富帅,官二代,一代名将,东吴大都督,业余音乐爱好者。一生中最主要的功绩就是三大战役,一是辅助小霸王孙策平定了江东,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二是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了曹操统帅的八十万大军;三是打败了曹仁的部队。周瑜确实英年早逝,但导致周瑜短命的绝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者心狠手辣。

就在在三国时期,许多大佬对周瑜都是敬佩的。周瑜的老板孙权说他有王佐之才,把国家的外交国防都托付给他。周瑜当都督,东吴军方元老程普开始不服,经常给他出难题,有意不配合不支持。然而天长日久,不知不觉就被折服了。程普对人说,和周瑜在一起工作,就是饮醇自醉。

史书对周瑜的评价是:“性度恢廓”,意思应该是格局很大,胸襟很宽。到了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赞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如果同时代有两个杰出人物,人们会形容是:“一时瑜亮”。注意,次序是瑜在前,亮在后。

杰出的军事家蔡锷将军逝世时,有一个著名狂士收敛起狂态,以美女小凤仙的名义写了一幅挽联:“不信周瑜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用得到美女青睐的古代名将周瑜和李靖来比喻现代名将和英雄,再造共和的蔡锷将军,说明周瑜在人们心目中,即使是在狂妄自大的人心目中,确实是情商高,有女人缘的大英雄。


大家知道,铁血都督,海军大将周瑜在游戏《王者荣耀》中,也是一个真爱至上,善于火攻的英雄,和历史的相似度高。语言尤其具周瑜风格。关于战斗和爱情方面,有“没有欲望,何来胜利?”,"身为男人,无法让步的只有两件事,胜利和小乔。”之语。关于造型方面,有“可以怀疑我的人格,不可侮辱我的造型!”之语。


至于疲于奔命,毫无建树的亡国将军姜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十一老爹


姜维和周瑜都是军事家,政治方面才干不很显赫,而周瑜最具代表战役为赤壁之战策划火烧连环船大破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姜维的代表战役则为十一次北伐曹魏,不过最终失败身亡,两人都是以弱敌强,周瑜是以弱胜强,姜维则是以弱攻强,也因此而负盛名,表面说来就似是周瑜要强一点,不过作深入分析又另有别论了。 1 周瑜当时面对的是曹军长途南征,加之以北方军不善水战,依靠的是荆州一点投降水军为主力,大军又发生瘟疫,大部分士兵就连站在船上的能力都没有,就不要说开船作战了,故此曹操被迫将战船连接在一起,制造了周瑜用火攻的战机,长江天险就是周瑜胜利的关键,曹为攻,周为守,在战局形势上周瑜是占尽优势,得天时瘟病降予曹营,占地利于长江天险,揽人和遇曹军水战人才调零,急于求才令名将黄盖诈降骗得曹操信任,周瑜之胜是注定的了。综合了形势,这场战役取胜难度不很高。 2 姜维当时面对的战情又不一样了,魏蜀国力相差很大,兵力之差数倍,且蜀为攻,魏为守,十一次北伐里,姜维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小败一次、大败一次,蜀弱魏强的情况下采取主攻而能胜多败小,无论是战役或者结果都可说是历史旱见,虽然说姜维没有诸葛亮的智谋和北伐气势,但这种伐魏的举动就已不是孙吴将领所能为也,按照史记资料分析,姜维的失败应该大部分归咎于刘禅的昏庸导致蜀国内部政乱所引起,姜维北伐战役的条件相比诸葛亮当时还要恶劣,蜀国政治局面迫使姜维只能退守剑阁屯兵,令邓艾有机可乘攻占汉中,令蜀国倾刻灭亡。 综合来说,两个人的战役成败有别于条件不同所至,并非个人才干所能控制,相反姜维于逆境中显露出色的军事才能是更显得才智超群,而周瑜却没有这方面的有效证据,所以照常理说就应该是姜维还是胜周瑜一筹。


潍坊北洼范四爷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主要的历史事迹: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主要的历史事迹:带领蜀军北伐,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小败一次、大败一次。

笔者认为:周瑜和姜维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他们的成名事迹都是指挥军队以少胜多,周瑜最具代表战役为赤壁之战策划火烧连环船大破曹操。而姜维的代表战役则为十一次北伐曹魏,不过最终失败身亡。他们两者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经过分析对比:笔者认为姜维的才能要胜过周瑜。

一,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 ,双方对峙。周瑜用黄盖建议火攻曹军,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周瑜是依靠长江天险,又有诸葛亮,黄盖等出谋划策,综合了形势,这场战役取胜难度不是很高。

二,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姜维当时面对的战情又不一样,魏蜀国力相差很大,兵力之差数倍,且蜀为攻,魏为守。十一次北伐里,姜维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小败一次、大败一次,姜维北伐战役的条件相比诸葛亮当时还要恶劣,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姜维能取得这么好的战绩已然很好。无论是战役或者结果都可说是历史旱见,虽然说姜维没有诸葛亮的智谋和北伐气势,但这种伐魏的举动就已不是孙吴将领所能超越的。虽然最后北伐失败了,但是因蜀国内部政乱所引起,并不是他能左右的。

因此综上分析可知,虽然周瑜和姜维都有过成名战绩,但从事迹分析来看两个人的战役成败有别于条件不同所至,并非个人才干所能控制,相反姜维于逆境中显露出色的军事才更胜周瑜一筹。


南风未至时


周瑜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易中天先生概括周瑜是:帅哥,良友,名将,忠臣。《三国志》说周瑜是“性度恢廓”。“长状有姿貌”。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孙刘联合军的总指挥,曹操大军在长江列阵,战舰相连,旌旗猎猎,江东人见了魂飞魄散,胆战心惊。周瑜却泰然自若,运筹帷幄最终以多胜少,打败了曹操。取得了决定历史上胜利。

《江表传》里记载,公元209年,刘备到京(江苏镇江)迎娶孙权之妹,告别时曾对孙权说,周公瑾文韬武略实在是“万人之英”,不过我看他“器量广大”,只怕不肯“久为人臣”。曹操也在赤壁之战后写信给孙权,说是自己烧的船走的,横是周瑜浪得虚名。


《江表传》说的很清楚:“瑜威声远箸,故曹公-刘备咸欲疑僭之”。周瑜被曹操和刘备同时诋毁,并提挑拨离间,足以说明周瑜的才能是怎样的了。

姜维,是自视清高的诸葛亮,在四十八岁北伐魏国时收降的。诸葛亮赞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即有胆义,深解兵意,而才兼于人”。

诸葛亮谨慎入微,很少夸奖别人。很快提拔姜维这位降将为当阳亭侯。不到三十岁封侯,这时多少战场上的武将梦寐以求的。诸葛亮又尽授平生之学,让姜维领上将之职。

姜维清廉自守,家无余财,其才德也无可挑剔,他对蜀汉的忠诚也无可非议,刘禅投降后,他依然图谋起兵复国。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大约十年间,八次北伐,功绩也不在诸葛亮之下。但却又背费袆制约,被黄皓进谗言。说明姜维自己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他的用人方面,他身边只有同是降将的夏侯霸,不免让人生疑。

姜维作为蜀汉的守业者,固然对蜀汉立有功勋,但与诸葛亮这样的蜀汉创业者是无法相比的。

而周瑜也正是东吴的主要创业者,他的才能是曹操与刘备同时赞叹与嫉妒的。尽管姜维是蜀汉后期的人才,但是与周瑜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路遥lgy


周公瑾更胜一筹。根据历史记载赤壁之战是周瑜的经典绝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而姜维呢是三国后期才出现的,并且史料记载也没有过什么经典之作。所以说不管是论历史还是《三国演义》周瑜的资历和经验等等各方面都比姜维胜一筹。我的意思呢也不是贬低姜维,望诸位不要误解。


小明说天下


周瑜之才远超姜维。24岁做大都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是战乱时期有实权的军事长官)。赤壁之战实际上是周瑜指挥得胜的。而且周瑜文化水平很高又善音律,个子高长得帅,娶的小乔(孙策的连襟)。文武全才,皇亲国戚,位高权重,妥妥的人生赢家,可惜早亡。姜维的影响力远不如周瑜还被诸葛亮招降过来的,差距很大


何员外是


咱们先来说一下姜维。

姜维(204—263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与蜀军交锋时,多次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因而被诸葛亮视作人才用计收降。姜维投降蜀国后,诸葛亮对他加以培养和重用,年仅27岁就封侯拜将。官拜义将军,封阳亭侯。说起姜维,恐怕也有不少喜欢他的兄弟吧?实在不想得罪大家,只是闲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近来有看到拿姜维和周瑜做比较,而且评论姜维是三国时期文武兼备的第一人。好吧,先说说姜维的武,有人说姜维武力数一流,后期出场的他武力超强,甚至说后期的武将比前期的厉害,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这个长江之说我并不反对,但是,想想前期的三国是最为战乱的时代,越是战乱就越能涌现人才,很多武将都是在残酷的战斗中磨练出来的技艺。(看看美国和越南的越战老兵,个个身经百战,战斗力超强)所以,我认为前期的三国武将才是真正驰骋沙场的武将,武力肯定比后期的武将高。另外,先拿前期出场过的武将和后期的做个比较。第一看看在诸葛亮三出祁山之时,先是岐山设伏围张郃,结果“郃不能上山,乃拍马舞枪,冲出重围,无人敢当。蜀兵困戴陵在垓心。郃杀出旧路,不见戴陵,即奋勇翻身又杀入重围,救出戴陵而回。”接着是诈退斗司马懿,需要有人挡住张郃,孔明言“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说明魏延不认为他能战胜或者平张合,还是王平愿意拼死一战,而姜维则被安排去搞偷袭去了。就这里的设计可以清晰的看到姜维武力在诸葛武侯心中的位置,张〉魏〉姜。也许这个事例还不能说明问题,特别说明的是魏延,几乎每次抵挡张郃的事情都是安排的他,说明在诸葛的心中,只有他有和张郃一战的实力。然后再说前期尚不算超一流的魏延,到了后期简直天下无敌。如果说姜维是超一流的武将的话,那在魏延反叛的时候(不知道算不算),笑傲蜀国无人敢敌的时候,为什么姜维不敢出战?还得靠死孔明的计谋斩魏延,实在有损蜀国武将的颜面。再来看看姜维在刚出场的时候既能用计算计孔明(后面再评)又敢跟赵云动武,是否那时年少轻狂,后来发觉天下之大,并不如他想象,于是轻易不再出手了?,(凭记忆书上这样写道:姜维抖擞精神或是精神培长大战无论年龄还是精神都大不如前的赵云,忘记用哪个词汇了。看看全书,这个词汇个人认为不是褒讲的意思,但凡技艺不如对方的,大都抖擞精神酣战对方,因为稍不注意就被对方干掉了。例如,张飞战吕布等等)最后,再拿邓艾武力来与姜维比较,有人说他二人的武力相当,我说不然,邓艾的儿子尚能和姜维战平,老子要出手的话,姜维定吃不消。另外,还有诸葛尚,书上只有一句“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两个人被诸葛尚轻松击退,充分说明了诸葛尚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他肯定是超强?因为他单挑打败了邓忠(邓艾的儿子)和师纂的组合,也或许说明邓忠的武力本来就不怎能么样?这么看来善于玩谋略的诸葛亮,其后人都比姜维武力强?所以,我最后只也只能这样评价姜维的武力,二流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