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康熙擒鰲拜時失敗了,孝莊太后會有什麼對策嗎?

宋安之


康熙擒鰲拜,只是孝莊太后給孫子練手和立威的機會。無論成功與否,鰲拜都必然倒臺。



順治駕崩後,留下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而鰲拜身處四輔臣末位,之所以能為所欲為,完全是孝莊刻意縱容的結果。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看滿清政治制度的變化就可以得出結論。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為了對外擴張的需要,創建了八旗制度,從法律上確立了一起打江山的滿清貴族地位。

皇太極繼承汗位後,周邊威脅逐漸掃除,江山也逐漸穩固,為集中王權,開始計劃削弱滿清貴族的權力。

皇太極當政五年後,仿照明朝制度建立了六部。幾年後,又推行議政大臣制度,就是在八旗另外再設立三名議政大臣,意思就是以後各旗不再是旗主一個人說了算了。


這還不夠,皇太極還設置了都察院,這個機構是專門用來監督王公貴族的。

皇太極去世後,他設立的制度就發揮了巨大作用。當時多爾袞和皇長子豪格爭奪皇位,皇太極掌握的正黃旗、鑲黃旗支持豪格,正白旗、鑲白旗支持多爾袞,雙方鬥得不可開交。

當時為什麼沒有發生武力爭鬥呢?主要原因就是各旗不再是一個人說了算。最後還是靠召開議政大臣會議解決了問題,推舉孝莊太后的兒子順治繼承了皇位。

順治親政後,為了進一步集中皇權,建立了六部之外的大理寺、太常寺等一系列權力機構,並開始重用漢臣。

同時順治對八旗制進行了改革,建立了“上三旗”和“下五旗”制,自己親自掌握正黃旗、鑲黃旗及後來和多爾袞劃清界線的正白旗。


而正白旗旗主就是通過“賣主求榮”,得到順治重用的蘇克薩哈。

但順治的這一系列變動,並沒有徵求母親的意見,這引起了孝莊的不滿。經過眾多權力鬥爭的孝莊認為漢臣權力過大及重用“賣主求榮”的蘇克薩哈,這對未來的皇權統治都是隱患。

順治駕崩後,8歲的康熙繼位。孝莊迎來了權力重組的機會,她一個女人不方便走到前臺,於是選中了“金牌打手”鰲拜。

為什麼選擇鰲拜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四大輔臣索尼老奸巨猾,肯定不會受其擺佈,蘇克薩哈是打擊對象,而遏必隆性格懦弱。對比之下,忠心不二、一介莽夫鰲拜就是最佳人選。


索尼不虧為“老狐狸”,深知孝莊的用意,主動稱病避禍,並辭去了首輔的職務。

而有了孝莊撐腰的鰲拜目空一切,乾死了親家蘇克薩哈、嚇傻了遏必隆,鬥倒了一切反對勢力。一時朝權都集中到鰲拜的手裡。

接下來輪到孝莊出手了。她首先和正黃旗的索尼聯姻,將他的孫女赫舍裡立為康熙的皇后。

為了分化鑲黃旗,孝莊將遏必隆的二女兒選進宮封了妃子,而正白旗蘇克薩哈一死,自然和鰲拜勢不兩立。

對於鰲拜來說,貌似權傾朝野,實際上他已成為公敵,他手中擁有的資本只有半個鑲黃旗,但滿清八旗制如今又是議政大臣會議制,失去了孝莊的支持,到最後他就是一個孤家寡人。


一切都在孝莊太后的掌握之中,接下來輪到小皇帝康熙“智擒鰲拜”環節。

康熙八年,57歲的鰲拜被召入宮,隨著康熙一聲令下,十幾名由滿清貴族子弟組成的小布庫們,一擁而上,一舉擒住了鰲拜。

隨後八旗議政大臣立馬落實了鰲拜30條罪狀,按罪鰲拜能死幾十回,但康熙念其“戰功卓著,且無叛逆之心”,於是赦免其死罪,只是剪除了他的黨羽。

至此,康熙親政的一切障礙被掃清,以前的老臣死的死、退的退,而康熙還落得個明君、仁君的美名。此時身居慈寧宮的孝莊很滿意,一場大戲終於可以落幕了。



花木童說史


孝莊對於康熙智擒鰲拜一事提前準備了預案,沒想到第一個預案就引的鰲拜,以身犯險,鰲拜自以為勝券在握,沒想孝莊才是大清的“獅子頭”!

在康熙想要將鰲拜罷官免職之時,孝莊做了哪些萬全之策?

孝莊太后自皇太極經順治帝,再到康熙帝可以說見慣了刀光劍影的場面,毫不誇張的說他對朝中每一位大臣都是瞭如指掌,而且其對政治也是不屬於任何一個男人,孝莊太后的幾項對策足以保康熙和大清萬全。

內鬆外緊,故佈疑陣,攻其心,擾其外,圈地為牢,逐個擊破,擒賊擒王!

深夜康熙帶領“五名敢死隊”,密報孝莊除賊(鰲拜)計劃,孝莊太后曾經在奉先殿勸阻順治帝不要放棄大清的江山,但是以失敗而告終,這次孝莊太后同樣是在這個地方,面對的同樣是大清的皇帝,她做出的選擇依然是支持康熙。

當然支持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孝莊太后告訴康熙用了兩次熱河調兵,首先攻心於康熙,

“我以密掉熱河五千精兵,黎明前即可到京,巴哈里勤王護駕,”

其次攻心於五名敢死隊,

“我以密掉熱河五萬精兵,黎明前即可到京,巴哈里勤王護駕,”

聽到五萬精兵,康熙嘴角泯然一笑......

大赦九門提督伍六一義父,以安撫九門之首之忠心,讓其死保禁宮,以保內廷安全,待將鰲拜活捉後,其蝦兵蟹將不足為患!

孝莊深知內廷最後一道關卡就是九門提督一職,顯然伍六一便成了重中之重的人物,相信給到伍六一密旨的定然是孝莊的旨意,再或許是孝莊假借康熙之意授意給伍六一密旨,將內廷除伍六一外全部大換血。

當然大赦伍六一之父也有脅迫和誘惑之意!

孝莊假意病重,引鰲拜單身上鉤,殊不知前期與鰲拜交手過的侍衛已然被孝莊和康熙訓練成了死士,以命相搏,換取似錦前程!

康熙深夜帶死士向孝莊請命,孝莊太后給他們先是畫了前程似錦的大餅,後是告訴他們,人這一輩子能幹成一件大事,等年老了回首往事的時候都是值得的,此時以後的侍衛已然可以以一當十,可以說是提前燃燒了自己的力量。

在與鰲拜拼命的過程中,輪番上陣,吐血爬起,致死不休!

內外包夾,分圈屠殺,在內活捉鰲拜,在外屠殺班布爾善,裡應外合。

九門禁閉,九門提督伍六一緊鎖城門,帶兵對班布爾善等人突襲,鰲拜被侍衛纏身,終以寡不敵眾,被生擒,而班布爾善及兵勇不善廝殺,最終被伍六一所剿滅!

康熙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產出鰲拜及其黨羽,其中大半是孝莊太后密謀策劃,只是康熙不知其全部竟而已!

我是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既然是假設,那咱先不談康熙的各種準備,就說康熙擒鰲拜失敗了,他奶奶孝莊會怎麼辦吧。

第一,肯定是壓著玄燁賠禮,安撫鰲拜。

大玉兒十分隱忍,當初她勢力不夠之時,為贏得多爾袞支持,可以與之周旋,甚至不惜施之女性手腕,對於一國太后而言,實為不易。


而今孫子在位,大玉兒更是多了些經驗,但凡為著這一脈傳承,再下點身段也無妨。

趕緊的,讓玄燁表態:此為戲耳。中堂受驚了。

然後給鰲拜加官進爵,送些美女,厚厚地賞賜下去。

鰲拜不是傻子啊,肯定知道小皇帝想幹什麼了,但他此時雖然氣焰囂張,倒還沒準備謀反。受了一驚,且忍下這口氣,收了太皇太后的那些賞賜再說吧。

第二,加緊扶持其他勢力。

暫時安撫住鰲拜了,得盤算用另外的勢力來牽制這個心腹大患吶。

老滑頭索尼就不要躲在一邊享清閒了,拉出來遛遛。

蘇克薩哈死了,沒法子。把遏必隆拉到自己這邊來,他雖然也心懷不軌,但比鰲拜好對付,先把他拉過來對付鰲拜,過後再收拾他。

然後從宗室中找幾個可靠的掌旗的,伺機打殺鰲拜。

最後,就是告誡玄燁耐心等待,別再輕舉妄動了。


擒殺不成,且示弱以怠其心,待自己的力量大了再徐徐圖之。在此期間,密切關注鰲拜,尋找他的破綻,時機一到,雷霆一擊!

以上猜測純屬猜測,歡迎來辯,我是錢多多讀文史 。


錢多多讀文史


如果鰲拜真的想要造反,無論孝莊做什麼都沒用。對於一個鐵了心想要造反的人,除非殺了他,不然做什麼都阻止不了他。

反之,如果鰲拜鐵了心的忠於大清,孝莊或許只需說一句“這是一群小孩子跟你鬧著玩的,鰲卿家不要在意,哀家這裡給你賠個不是了”,然後再賞賜給鰲拜一些東西,這件事也就這麼過了。



所以,事實上康熙擒鰲拜失敗後,清朝會發生什麼,不是取決於孝莊有什麼對策,而是取決於鰲拜是不是忠於大清。如果鰲拜要反,孝莊唯一的對策就是想盡辦法殺掉鰲拜。如果鰲拜不反,孝莊無需做什麼,只需簡單的幾句“掏心窩”的話,這件事也就過了。



那麼在那個時候,鰲拜真的有反心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康熙對鰲拜動手之前,鰲拜並無反心,相反他對康熙的曾祖皇太極、父親順治還很忠城。

當年皇太極因突然駕崩,來不及立遺詔時,是鰲拜等兩黃將領確保了皇太極一脈的皇位不旁落於他脈,在他們“不立先帝之子,就兵戎相見”的聲嘶力竭下,多爾袞放棄了對皇位的覬覦之心。



順治帝在位時,他不懼多爾袞幾次三番威脅他的生命,在三次被論死,曾經與他共同扶立順治的兩黃將領都相繼投靠多爾袞,過上了位極人臣的榮華富貴的生活時,多爾袞就是不降於多爾袞,而是始終都忠於順治。

其實當初鰲拜完全可以為自己的利益去投靠多爾袞,畢竟在當時朝堂上幾乎都是多爾袞的黨羽時,鰲拜這麼做本無可厚非。但是鰲拜卻並沒有這麼多,他不懼於任何的威脅,哪怕多爾袞曾幾次三番想要他的命,他也始終不願意附和多爾袞。



而從他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對順治也是堅守忠誠,這種種事情來看,鰲拜對於皇太極一脈絕對是一片赤誠,絕對是難得的忠義之臣。也就是如此,順治帝親政後,他得知鰲拜與索尼等人曾立誓“一心為主,生死與共”,遂視為他為心腹重臣。

所以試想看,就是這樣曾經為了皇太極、順治忠誠到連命都不要的鰲拜,他會在康熙的時候有反心嗎?顯然不會。在康熙時期,鰲拜完全沒有理由有反心,要權,貴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他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地位,他已貴為二等公,已算是人臣所能得到的爵位的極限;要財,無需多說,一個輔政大臣會缺錢嗎?所以根本沒有什麼讓他有反心。



所以說在康熙對他動手前,鰲拜根本無任何的反心。說白了晚年的鰲拜雖驕橫跋扈,貪贓枉法,但是也只是對政敵,對天下而言,對於皇帝,鰲拜始終都是忠心的,這點毋庸置疑。

其實康熙之所以會對鰲拜動手,絕非是鰲拜想造反,只是康熙想早點掌控皇權,然後接著鰲拜去立威,僅此而已。



當然,如果康熙在對鰲拜動手失敗後,鰲拜是否還會保持著對皇太極一脈的忠心,這裡並不能得到絕對的答案,畢竟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誰也無法知道結局會如何。但是從之前鰲拜種種的表現,寧死也要忠於皇太極一脈來看,鰲拜會繼續忠誠於康熙的幾率,也有近乎九成。



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下,康熙對鰲拜的抓捕行動雖然失敗,但是此時孝莊肯定會站出來說道“小孩子貪玩,鰲愛卿不要當真”,就這樣一場危機似乎就能迎刃而解,畢竟鰲拜還是忠於康熙,忠於大清的。

事實上,鰲拜的忠,清朝的皇帝都知道,不然晚年的康熙也不會恢復其名爵,康熙的兒子雍正也不會賜予祭葬,追封一等超武公,更給予世襲罔替這樣的厚待。



只能說自古無情帝王家,一個皇帝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能犧牲掉一個死忠於自己的忠臣,這真的是蠻無情的。


澳古說歷史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也是頗有傳奇色彩,而這位傳奇皇帝的出道第一戰就是14歲的時候智擒權臣鰲拜。

以假設歷史的角度來看,如果康熙擒鰲拜失敗的話,孝莊太后肯定會親自出面幹掉這個曾經的功臣現在的權臣鰲拜的。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下面宋安之來以歷史資料具體來給大家說說。

對於智擒鰲拜這段可能大家的大概認知就是康熙培養了一批會摔跤的小孩子,然後趁鰲拜覲見之時,出其不意的擒獲了鰲拜,最後是順利的親政。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表面輕描淡寫的背後那有那麼簡單,康熙和孝莊太后在此之前可是為了親政是煞費苦心的佈局了很多很多。

鰲拜當時矯旨先後殺掉了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還有同為四輔臣之一的蘇克薩哈,一時是權傾朝野。

看似是沒有可以壓制他的的人,其實還是有的,那就是四輔臣之首索尼。(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不過索尼年老不想再捲入政治鬥爭之中,而且與鰲拜同為兩黃旗之人,鰲拜殺蘇克薩哈是因為與正白旗的宿怨所致,所以索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孝莊太后身為清初輔佐了順治和康熙兩代幼帝的女人,可不是什麼簡單之輩。因此想到了聯姻,甚至打破了當時大清沿襲下來的成例,那就是皇后必須是出自大清最忠實的盟友蒙古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堅持讓康熙迎娶了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


康熙與索尼有了這層關係以後,索尼自然是不想管也要管,於是康熙六年索尼聯合其他大臣上書要求康熙親政,於是康熙表面上獲得了親政。

可惜不久之後索尼病故,不過索尼雖死,他的長子也就是赫舍里氏皇后的父親赫舍裡·噶布喇是領侍衛大臣,屬於負責皇帝安全的一品大員。

這樣一來索尼家族的人成為康熙的助力,領侍衛大臣赫舍裡·噶布喇身為康熙岳父自然是保證了康熙安全。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任職,調離了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

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康熙才開始智擒鰲拜的。

這背後孝莊太后可是算計了不少,可以說是萬無一失,康熙並非是孤注一擲,他最起碼擁有北京的控制權。

如果智擒鰲拜失敗的話,讓鰲拜逃出皇宮的話,但畢竟親信不在京城,一時半會是回不來的。孝莊太后這個時候肯定不會等著鰲拜回來,一定會從幕後走到臺前,以自己的威望,親自下令殺了鰲拜的。

而且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鰲拜只是權臣並非有反意。(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如果他想謀反的話,肯定早就經營好了,手下又大多如他一般是驕橫之輩,只要他透露出謀反的意思,就算他被擒獲,手下也會回到京城發動兵變的,甚至有野心之輩趁亂殺死鰲拜,自己來當權臣的。

可根據鰲拜的反應來看,鰲拜並無謀反之心。

不要小看了孝莊太后的佈局,也不要過分高看鰲拜有謀反的心思。

所以說如果康熙智擒鰲拜失敗,孝莊太后絕對會從幕後走到前臺收拾爛攤子的,派人殺了鰲拜,免得事情鬧的一發不可收拾了。


宋安之


康熙在擒鰲拜時還沒有掌握絕對的權力,且採用的是培養一幫武士智擒的方式,所以肯定有失敗的概率,如果失敗了會面臨什麼樣的結果呢?

  • 鰲拜主動解甲歸田

如果擒拿失敗,鰲拜成功脫身後終於意識到功高震主的情況下不可能友善相處,加上自己也快到了退休年齡,主動提出交出權力頤養天年,這種情況可能性較小,卻是最和平的方式,康熙皇帝可以順利掌握大權,也不需要孝莊做什麼來幫助自己的孫子。

  • 鰲拜繼續獨攬大權


鰲拜脫身之後,糾集黨羽和勢力集團,進一步把持朝政,架空康熙皇帝,這種情況會導致康熙和鰲拜爭權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按照當時的實力對比來看,康熙的處境可能會越來越不利,這種情況下孝莊將會出手幫助年少的康熙皇帝,增加其力量比重,使其在爭權中不至於落於下風。

  • 鰲拜執意另立新君


矛盾激化之後,鰲拜很可能勾結其黨羽逼宮,編造理由逼康熙退位,另立愛新覺羅家族年幼容易控制的子嗣。由於孝莊僅有順治一個兒子,康熙擒鰲拜時順治最小的兒子也已經9歲了,加上孝莊對康熙很是疼愛,另立新君將會激起孝莊強烈的反應,她將號召先帝舊臣,甚至包括孃家蒙古族的勢力,盡最大努力保住康熙的皇位,從當時的力量對比來說,將會發生大規模的內鬥,勝負難料。

  • 鰲拜要自立為帝

從鰲拜當權時的表現來看,其篡權謀逆的野心並沒有明顯暴露,所以對自立為帝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真要自己當皇帝,那麼滿清權貴一場內鬥不可避免,由於鰲拜黨羽眾多,康熙皇帝和孝莊太后都會面臨極大危險,一旦能抵禦住第一波攻勢,號召天下之師勤王,以愛新覺羅家多年執政打下的根基,鰲拜勝算不大。

綜上分析,如果鰲拜順利脫身,最大的可能是進一步擴充勢力,加強對皇帝的控制,同時伺機另立新君,以繼續把持權力控制朝政。


滄海話歷史


我認為整個清朝的皇太后裡面權勢最大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慈禧太后,另外一個就是孝莊太后,而後者無論是在眼界、見識、還是治理國家的能力方面都要勝出前者很多。以我個人對於孝莊太后的認知來看,對付鰲拜只是她為孫子設置的一道考題而已,即便康熙失敗,她也早就做好了對策。

運籌帷幄,手腕高超

孝莊太后具有所有優秀政治傢俱備的政治嗅覺和領導能力,首先她是一步步從後宮爭鬥之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后的,磨礪了她的性格,沒有一點狠勁是絕對不可能統御六宮的。之後又連續輔政兩位年幼的皇帝登基,並且都牢牢的坐穩了寶座,孫子康熙更是打造出康乾盛世,這些都說明孝莊有著極其高明的政治手腕。尤其是在和多爾袞的鬥爭中孝莊始終處於上風,連實際上大清朝的開國皇帝都奈何不了她,區區一個鰲拜只是為了制衡多爾袞的工具,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呢?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別看在影視劇中鰲拜顯得不可一世,但其實上他只是出身於效命於正黃旗的鑲黃旗,說的難聽點就是皇族的奴才,能夠從排名最後一名的顧命大臣做到當朝首輔,其實所有的權利都是孝莊對其賣命報效的一種褒獎,孝莊心裡有數,鰲拜是不會反的,因為鰲拜得罪的人太多,即便反了也很難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另外對於這個輔政大臣孝莊也是留了一手的,那就是隻給他政權,卻不給他兵權,沒有兵權鰲拜個人再勇猛又怎麼可能造反成功呢?而在鰲拜幫助孝莊除去所有的政敵之後,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也並不意外。

所以,我認為鰲拜外強中乾,他只是孝莊手中的一個棋子,他的生死榮辱都繫於孝莊的一念之間,鰲拜最後的剩餘價值就是孝莊對康熙親政前的一次考試,考過了固然好,考砸了孝莊一句輕描淡寫的“小孩子喜歡胡鬧,鰲少保不必放在心上”就可以輕易的把鰲拜打發掉,這個女人不簡單啊!


歷史真香


擒鰲拜,只是孝莊給康熙一個立威的機會,鰲拜看似厲害,實則毫無還手之力。

順治帝去世前,立了四個輔政大臣,也就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這四個大臣都是上三旗的,索尼是正黃旗,鰲拜、遏必隆是鑲黃旗,蘇克薩哈是正白旗,基本保證了滿洲上三旗的權力。



但順治帝的安排中,也在刻意利用四位大臣之間的矛盾,鑲黃旗最強,但遏必隆和鰲拜在輔政大臣里居末,索尼老成持重,被放在首輔的位置上,正白旗自多爾袞死後,一蹶不振,但蘇克薩哈在輔政大臣的排位中高於遏必隆和鰲拜,用以制衡正黃、鑲黃二旗。

所以,康熙繼位後,四位輔政大臣之間相互制衡,實際上是有利於孝莊和康熙分化瓦解的。

但康熙繼位後不久,四位輔政大臣的權力分佈出現了變化。索尼選擇退居二線,蘇克薩哈被鰲拜整倒,遏必隆首鼠兩端,又與鰲拜沆瀣一氣,導致鰲拜逞威朝堂,結黨亂政。



不過孝莊立刻有了對策,她的辦法是利用康熙帝的婚姻尋找同盟,她先是把索尼的孫女立為皇后,又把遏必隆的女兒立為皇妃,這就把索尼和遏必隆二人拉上了自己的戰車,同時也把正黃旗和鑲黃旗的一部分拉到了自己一邊。

至此,鰲拜雖然逞威朝堂,但早已被孤立,想要搞掉他,只是一封諭旨而已。

但是孝莊依然默許康熙自己去擒鰲拜,這就是孝莊的智慧之處。她不希望去做一個隻手遮天的女主,而是盡心輔佐康熙帝,讓他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君主。



所以,即便康熙擒鰲拜失敗了,鰲拜遲早也會遭到清算。更何況,康熙擒鰲拜玩的是布庫遊戲,即便失敗了,不過一遊戲耳,你這個久歷疆場的老臣還跟一個孩子一般見識嗎?而且他還是皇帝,你就更不能跟他一般見識了。


達摩說


康熙擒服鰲拜算得上康熙人生中的幾件重要事件之一,作為當時真正掌權者的太皇太后孝莊必然是有十足的把握的!

雖然歷史無法出現假設的情形,我們卻可以從後世“開天眼”的前提下給出種種分析。


為什麼說孝莊會對抓捕鰲拜的行動有備案?

  1. 孝莊經歷了三位皇帝,從自己的老公皇太極到順治就經歷了一次大的動盪。當時皇太極死後,皇權的爭奪極為激烈,以多爾袞和豪格這對叔侄兩對勢力為主,大有把大清顛覆的趨勢,而孝莊運用其出色的政治指揮硬生生從兩人之間殺出了一天血路,獲得了足夠多的票數支持。所以,最後大清的高層們只好達成了支持孝莊兒子福臨的決定,順治就此上位了。
  2. 到了自己的孫子康熙,孝莊自己一個人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話語權。雖然順治死後,設置了索尼、鰲拜等四名顧命大臣,但真正掌握最後決斷權的還是孝莊。因為四名顧命大臣之首的索尼是孝莊的忠實部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康熙六年,索尼去世。
  3. 索尼去世以後,鰲拜開始做大做強。他配置了一些自己的勢力和黨羽,從康熙六年到康熙八年,短短兩年時間而已,孝莊就已經覺察出鰲拜一個人的勢力已經有些不受控制了。正好此時,康熙也已經16歲了,親政之後需要立威,就把鰲拜定為了目標。


  4. 雖說影視劇《康熙大帝》中大書特書了少年康熙擒服鰲拜的橋段,但我們應該明白,這些事完全是孝莊在背後一手策劃的。一是康熙剛剛親政,根基不穩,雖說心中對鰲拜有所不滿,但遠遠達不到除之而後快的地步;二是少年康熙最多不過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哪有這麼出色的權謀之術和政治智慧?必然是孝莊在其背後一手策劃的!

如果失敗,會有什麼後手呢?

第一,宮殿周邊應該埋伏有足夠的侍衛,雖說史書上並未記載,但不難想象應該會有這一舉措。




第二,瓦解勢力,下旨定罪。鰲拜網結了一批勢力,但並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想要強行拿下並不是難事。

第三,孝莊很明白鰲拜並無謀反之意,這個人只是給自己孫子練手的“大怪”而已。失敗了,也不會很麻煩。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這個腦洞可以來開一下,假如康熙擒拿鰲拜的時候失敗了,作為太皇太后的孝莊會怎麼樣應對。

康熙的計劃一旦失敗,宮廷的禁衛和京城的禁衛就會被鰲拜抓在手中,皇室差不多就成待宰的羔羊,對於有野心的康熙,那是必須死的,鰲拜不會容忍他活著繼續在位做傀儡。

作為歷史上被吹噓過度的孝莊大概會做最後的拼搏,但是鰲拜在康熙初期獨攬大權的時候,皇室都沒有人能夠抗衡,更不要指望康熙失敗之後了,面對大權在握的鰲拜,孝莊也無力迴天,也是無可奈何的,鰲拜會用孝莊的名義廢殺康熙的,然後另立康熙的哥哥福全或者弟弟常寧和隆禧,之後孝莊就可以去死了。

鰲拜要立新君的話,感覺會立最小的隆禧,隆禧最小而且也是死的最早的,還沒有子嗣,到時候鰲拜可以名正言順的再立新皇,大概會立福全或者常寧的兒子之一,這樣鰲拜就掌握了三任皇帝【康熙、隆禧、福全子或者常寧子】,威望足夠篡位了,就可以加九錫封大國親王,最後禪讓改朝換代咯!

這期間呢,鰲拜可以學習前輩,血洗愛新覺羅氏,就留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做門面,改朝換代之後,這些遠親再殺一批,都洗的差不多了,愛新覺羅皇朝就成了瓜爾佳皇朝。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