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旅順雙島姑子庵和北海袁家溝與袁崇煥的歷史淵源

旅順雙島大甸子西北面海邊有一座姑子庵,明朝的時候就有了這座廟。1966年破四舊,當地的農民去扒廟。推開廟門,只見中間一座神胎,兩眼發光,氣勢逼人。眾人正在猶豫時,其中山頭村有一張姓膽大者,舉起鎬頭,一鎬頭刨在神胎的眼睛上。大家一擁而上,砸碎神胎,搗毀廟宇,至今那裡還有殘碑。沒過多久,那個帶頭刨神胎眼睛的人,後來雙目失明,這也許是一種巧合。但村裡的人都說,這都是刨神胎惹怒了神靈遭了報應。就是這個小小的姑子庵,在明朝末年卻發生了驚動朝野的大事件。

旅順雙島姑子庵和北海袁家溝與袁崇煥的歷史淵源

在原址上重建的姑子庵(本文作者拍照)

禍起姑子庵

說到姑子庵,人們自然就想到袁崇煥。袁崇煥生於1584年,祖居廣東東莞。1619年,35歲的袁崇煥考中進士。此後,後金八旗軍攻陷廣寧(今遼寧北鎮)。危急時刻,袁崇煥率兵赴遼東前線抗擊後金軍。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大軍攻打寧遠城,袁崇煥率部拼死堅守城池併發炮大敗後金軍,努爾哈赤在此戰中被擊成重傷,回瀋陽不久便病逝。崇禎帝繼位後,袁崇煥成為明末最高級別軍事長官。

1629年,袁崇煥在旅順雙島灣姑子庵以12宗罪狀,斬殺了明皮島總兵毛文龍,致使明軍喪失了一支有生的抗金力量。同年底,皇太極率八旗軍直逼北京城下。由於八旗軍從中離間,袁崇煥星夜率軍返京救援,卻被多疑的崇禎帝誤認為是後金裡應外合的奸細。1630年6月,袁崇煥被判謀逆罪處死,時年47歲。

明史載:崇煥行經法場前,劊子手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沿途百姓極痛恨遼東滿人,而更恨漢奸行徑,於是有錢的捧錢場,富戶們大把扔錢向劊子手行賄,競價爭買崇煥之肉“生”食之,沒錢的捧人場,窮人們爭相從劊子手手中搶來崇煥之肉生食之,整個場面堪比一場“人肉大拍賣”。袁崇煥被整整颳了3543刀,至法場時,只餘一首(頭顱),崇禎皇帝命將其首傳視九邊(長城上的九個邊防關口),以此震懾邊將,以儆效尤。1739年清修皇太極實錄時,清朝為袁崇煥平反昭雪,並予以褒揚。

旅順雙島姑子庵和北海袁家溝與袁崇煥的歷史淵源

袁崇煥畫像(源自網絡)

逃離北京城

袁崇煥遇害前幾年,在妻子葉氏引薦下,與收養的落難女子趙文君秘密結婚。袁崇煥被殺後,趙文君領著兩個不到2歲的孩子袁昊和袁杲,在袁崇煥貼身侍衛袁敬的暗中保護下,離開北京,逃至山東老家。在萊州灣虎頭崖旁的鳳毛寨買了三間石牆茅屋隱居下來。後來,袁氏家人又增建了房屋併購置了兩條木帆船,開始了亦農亦漁的隱居生活,前後長達140餘年。

據《袁家溝村村志》記載,1747年某日,袁敬的第五代嫡孫袁志成為了達到篡奪袁崇煥祖產的目的,便故作慌張地來到鳳毛寨袁崇煥趙文君謫系子孫袁克亮家欺騙說:“大事不好!我在衙門見到朝廷下發的公文,朝廷已得知袁崇煥後裔隱匿鳳毛寨之事,乾隆帝已下旨滅族!”

袁克亮不明底細,召集全家七口決定在官府到來之前外逃。他們一家收拾細軟、農具、漁具,連夜乘船向遼東方向逃難。經過兩天兩夜航行,袁克亮全家到達旅順雙島套,在草坨子東北背風處下錨避風。當時袁克亮一家本來是想繼續向北行駛,從今天營口、鮁魚圈一帶上岸,然後通過陸路一直向北走,到黑龍江那邊去躲避清軍的追殺。第二天駕船駛出雙島海套沿渤海近岸向北繼續航行,但因風向不對,船行至黃泥窩套(海灣)拋錨。袁克亮便帶領長子袁大財、次子袁大成上岸查看,尋找水源。正是這次偶然的機會,決定了袁氏後代的命運。

紮根袁家溝

《袁家溝村村志》記載:袁克亮父子三人上岸後,發現這裡靠山臨海,土地肥沃,山上樹木茂盛,海灣適宜捕魚,水源豐富,更可貴的是這裡位置偏僻,遠離村屯,為無主地,是理想的避難之所,於是便決定不再向北航行,就在此地定居。從此以後,袁崇煥後裔袁克亮一支人便在這裡隱居下來。經過二百餘年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村子便以袁姓命名為袁家溝村。

袁大將軍不會想到,當年他來旅順姑子庵持尚方寶劍斬殺毛文龍,距離姑子庵東北方向10裡的地方,後來成為他後人居住的村莊。

旅順雙島姑子庵和北海袁家溝與袁崇煥的歷史淵源

袁家祖墳墓碑(姜廣祥拍照)

袁家那座碑

在袁家溝袁洪春的家裡,有一本十餘米長的家譜,上面清晰地記錄著袁崇煥的名字。村裡最小的已經是第17代了。除了家譜之外,還有什麼物證呢?2017年春天,袁君貴帶我們去墓地看墓碑。在去往墓地路邊的地裡有閒置的破房子,袁軍貴說,這裡原來是我們袁家的祖墳地,70年代初遷墳上山時,把祖墳都平掉了,石碑也都拉走扔掉了,現在只剩下一塊老碑了。

到了山上,遠遠地就看到了一座青磚壘牆(實際是紅磚刷塗料),上覆琉璃瓦的墳墓。近前看,中間一塊高大的石碑因年代久遠有些破損。碑刻文字顯示,墓碑立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墓主人是袁大財、其妻王氏,下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子孫敬立的名字。“這塊墓碑可以證明袁家溝村的袁氏村民確係袁崇煥的後人。

為了表達對袁氏祖先的敬意,我們在墳前獻上一束丁香花。

旅順雙島姑子庵和北海袁家溝與袁崇煥的歷史淵源

本文作者與袁君貴在其祖先墓地(姜廣祥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