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印度的蝗虫灾害会蔓延到中国吗?为什么?

喜欢开豪车


不用担心,笔者小时候捕捉过蝗虫。研究过它们。中国南方春雨将至。雨季中,空气湿度大,夜晚有霜露,蝗虫夜晚停在水稻上,双羽打湿无法起飞,它要等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晒干双翼,大概上午十点左右,才能起飞。这段时间他会成为无数吃蝗虫的动物(比如青蛙、蛤蟆等)和人类极易捕捉的美食。只要有毛雨的天气,蝗虫就全天无法飞行。也很易捕捉。

蝗虫喜欢湿热的空气,这种天气下繁殖能力特别强,但害怕下雨,犹其是长时间的毛毛雨,还有露水和雾,夜晚的低温。到达印度的蝗虫要入侵中国必然通过西南,中国西南三月、四月份的春雨很长,而且恰恰是冷湿空气。昼夜温差很大,夜晚气温很低,几乎天天清晨都有很重的露水。蝗虫到了中国西南,这种天气下他们还能否具有大量繁殖的能力都成问题。有时候云贵高原的一次春雨绵绵可以下一个星期甚至更长,下雨就快速降温,蝗虫大军将丧失活力。当蝗虫到了西南,会有很多不会飞的时候,这支大军也就不堪一击的!那么反复几个春雨周期的捕捉下来,可能多数蝗虫都上中国人的餐桌了。剩下少数,留给青蛙吃吧。

(蝗虫在有露珠的清晨是最脆弱的)

由于这些原因,估计蝗虫到了印度就不敢再过来了。蝗虫是高蛋白的害虫,人可食用。所以,人人得而诛之。来中国,那是送死!

爱因斯坦说:“宇宙是设计好的,我们只是去发现他”。事实上,地球的一切也是设计好的,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云贵高原,阻隔了南亚和东亚,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最大的两大板块中国和印度,他们的农业灾害却不会互相传播。中国历史上也有蝗灾,但也同样翻越不了这条界限到达印度。

不知道为啥,东非、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缺粮的地方,为什么人们不是清早去捕捉蝗虫来食用,补充人体蛋白质。实在费解。

笔者是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忠实追随者,非常反感在土地里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的做法。如果蝗虫真的入侵西南,不到万不得已,建议不要学习西方国家动不动飞机播撒杀虫剂的笨办法,对生态环境危害太大,而且对昆虫、微生物的打击面过大。勤劳的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实用办法战胜他们。蝗虫是吃粮食的,夜晚就停留在稻田里及稻田附近,很好找的。并不是人们想像的要漫山遍野、到森林里去找。发动农民按照上述办法去捕捉,再把全国养殖的牛蛙、蛤蟆、蟾蜍等全部运来放到稻田里,让他们天天美餐。对蝗虫实施人工精确打击,基本上就能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