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导火索:二度废立太子

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奠定大清版图居功至伟的一个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可就是这么一个强势皇帝,在晚年的时候却受困于九子夺嫡,弄得身心疲惫。

甚至当着众皇子面唉声叹气的乞求:“你们几个天天变着法的争夺太子之位,让当爸爸的很伤心啊,爸爸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了,只盼望能平平安安的终老,就心满意足了,你们安安生生的,不要再给我惹事了。”

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其实所谓“夺嫡”并不是争夺嫡长子之位,也不是争夺皇位,而是争夺太子之位。其中主动参与争夺的只有5位皇子,其他4位皇子是被被动参与,他们本身是无意争夺的,只是被卷了进来。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导火索:二度废立太子

(图片来源 影视剧照)

那么当时康熙是没有立太子,才引起众皇子的争夺吗?不,康熙儿女众多,光长大成年的儿子就有二十位,所以,康熙在很早的时候就册立了太子,不过清朝的时候不叫太子,他们叫“大阿哥”。这个人是康熙的二子允礽

太子已立,众皇子应该安心才对,怎么又生起了争夺之事呢?原因就在于康熙废储!

也就是康熙把太子给废掉了,康熙此举本意是杀鸡儆猴,让众皇子老实点,结果这群猴却被打了鸡血,全都兴奋起来了。

康熙为什么要废掉他亲手立的太子?

首先来说一说清朝的储君制度。在康熙以前清朝是没有储君制度的,也就是不立太子,康熙的皇位是顺治在临死的时候传位的。顺治的皇位是八旗旗主妥协出来的,皇太极的皇位是四大贝勒推举出来的,努尔哈赤的皇位(汗位)是自己打下来的。

从康熙开始,模仿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开始设立太子,但是经历九子夺嫡事件后,雍正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催事,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也就是皇帝生前不册立太子,而是指定一个皇位接班人,把这个人的名字秘密写下来,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皇帝死后才能打开盒子,知道谁是接班人。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导火索:二度废立太子

(图片来源 影视剧照)

所以说,整个大清朝十二帝,只有康熙朝的时候册立过太子。

二皇子允礽,一表人才,文武双全,是康熙非常看好的接班人,也给了他极大的关爱和信任,精心培养,煞费苦心。但是康熙后来却说出了“包容你二十年,实在忍无可忍”这样的话,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宣布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不教不仁”,将他废弃,并下令拘禁。

其实原因只有一点,允礽这个太子当的时间太长了,心态崩塌了,心里膨胀了。当了33年的太子,年年转正无望,弄不好就被老子给熬死了。

父子感情变淡,康熙开始怀疑允礽有谋杀亲父,图谋不轨的行为。康熙有一次带着允礽到塞外巡幸,康熙发现每天晚上允礽都在他的账外,扒开缝隙往里看,康熙就忧心忡忡,整天担心允礽要谋害他,搞得他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太子党形成,康熙的皇权严重受到威胁。康熙为了培养允礽,给了他极大的权力,在康熙离开京城的时候,允礽代替康熙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几乎就等同于皇上了,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们自然就开始站队了,用屁股想一想也知道,一旦康熙驾崩,允礽就是实至名归的皇帝,早晚的事,早站队不如晚站队。所以在允礽身边就云集了众多的大臣,为太子摇旗助威。允礽也是急不可耐的呐喊:“古今中外,哪有当四十年的太子”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导火索:二度废立太子

(图片来源 影视剧照)

这种急于抢班夺权的势态,康熙怎能看不出来。康熙是什么人啊,那是茅房拉屎脸朝外的汉子,名言就是“大权所在,岂能分假于人”。允礽这些急吼吼的举动,让康熙更加的警惕。

这是允礽第一次被废太子之位,时间是康熙四十七年。由此开启了众皇子争夺太子之位,弄的大臣们也是左右为难,开始站队吧,担心受到康熙的打击,现在不站队吧,将来一旦某位皇子登基,就会受到新皇帝的打击。人心浮动,人心惶惶。

康熙没办法,又把允礽给拎出来了,得嘞,你继续当你的太子吧,省得他们闹腾。结果允礽是个记吃不记打的货,恢复了太子身份后继续结党营私,谋划着早日夺取康熙的皇权。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导火索:二度废立太子

(图片来源 影视剧照)

康熙是彻底死心了,三年后再次把允礽给废了,这次废的比较彻底,终身监禁,到死都没有被放出来。

九子夺嫡中,谁是跳梁小丑,谁是最终赢家

太子被废后,首先跳出来的是皇长子允褆,这个哥们比较背,在众皇子众他排行老大,但是因为他的妈妈只是一个庶妃,他的身份就矮了半截,太子就成了弟弟允礽。所以,允礽被废,老大允褆最兴奋:机会来了。

康熙废除允礽的时候,特意交代老大允褆要注意保护自己。这让允褆产生了错觉,以为康熙要提拔自己了。不过这哥们年龄不小,智商却严重不在线。面对这样天大的机会,不说积极努力工作,给皇帝老爸留下一个勤勤恳恳的好印象,却搞起了巫术,就是我们在清宫戏里经常见的“扎小人”,诅咒老二允礽赶紧死掉。

诅咒不过瘾,还向康熙提议干掉允礽,还暗示康熙,您老不用出面,我悄悄滴就把他干了。这不是缺心眼儿吗?允礽再不好也是康熙的亲生儿子啊,虎毒还不食子呢。于是康熙宣布老大允褆是“乱臣贼子”,名人“严加看管”。老大的政治生命结束,出局!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导火索:二度废立太子

(图片来源 影视剧照)

第二个跳出来的是皇八子允禩,这个哥们和皇长子允褆一样,庶出,出身不行,他的亲妈比老大的亲妈身份还低,是个洗衣妇。先天不足,后天来补,所以这个哥们特别的勤奋努力,谦恭有礼,广结善缘,身边团结了不少的王公大臣。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让众大臣推举一个太子候选人,不出所料,众大臣一致推举八阿哥允禩。眼看胜利在望,允禩不禁握紧了拳头喊了一声“yes”。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康熙宣布重新立二阿哥允礽为太子,并且谁投了八阿哥的选票,康熙就处分谁。

原来康熙是玩了一招引蛇出洞,就是要看看还有谁,在觊觎太子之位。姜还是老的辣!康熙虽然没有处理老八,但是雍正不会放过他,后来被雍正整的非常惨,甚至被革除了黄带子,从皇族里除名了。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导火索:二度废立太子

(图片来源 影视剧照)

第三个实力选手是老十四允禵,这个哥们是个愤青,和雍正是一个亲妈,但是和老八允禩关系非常好,曾经拼命维护允禩,可以说非常缺乏政治头脑。但是带兵打仗能力很强,康熙封他为抚远大将军,平定西北立了大功。

但是这哥们的爵位不高,只是一个区区贝子,上面还有贝勒,贝勒之上还有亲王,亲王之上才是太子。由此可见,康熙在军事上重用老十四,一方面看中他的带兵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牵制老四雍正,应该是没有打算立他为太子。

最后的胜出者众所周知,就是老四允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在这场太子争夺战中,雍正表现出来了他成熟的政治头脑,以不变应万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有工作都做在暗处,明面上不与任何大臣有过分的亲近。他知道康熙的逆鳞就是“结党营私,争夺皇权”,所以,雍正这这方面非常注意,给康熙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最终在九子夺嫡中胜出,成就了一番霸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