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仁宣之治,可能是大明朝最好的时代

文┃倬琰


仁宣之治,可能是大明朝最好的时代

一个"好圣孙",让自己和父亲都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严肃的大明朝,他打造的是最平静与温和的时代;懂艺术擅画画,有品位却又不会亡国。因为喜好斗蛐蛐,这位历史上做得最好的守成之主之一,却留下了一个"促织天子"的名号。明宣宗朱瞻基是昏还是明,他与其父的仁宣之治是否是明朝最好的时代。



┃好圣孙保全家

朱棣的"造反"可以说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历史上永远都会有一记,他究竟是匡正了明朝,还是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权力欲,历史自有评说在此不论。让人想不到的是,朱瞻基与他爷爷的造反,竟然也有一些关系。

仁宣之治,可能是大明朝最好的时代

【明宣宗朱瞻基】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夜里,苦于建文帝的削藩和监视,而对造反踌躇不定的燕王朱棣作了一个梦,他梦见父亲太祖皇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上面镌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这八个字。

大圭在古代的意义是如今想象不到的,这个象征着权力的物品,被自己的父皇交予自己,朱棣感觉冥冥之中真的自有天意。而在自己的这个梦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下人告诉他长子朱高炽诞下一子,这个孙子的出生使得朱棣相信自己的梦是朱元璋给自己的暗示。

靖难之役,朱棣成功,天下虽然还姓朱,但却换了支系。深受朱棣喜爱的朱瞻基也就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之一,这位好圣孙多年之后将明朝带入繁荣暂且不提,其父朱高炽能保住太子的位置,都是朱瞻基的原因。

朱棣长子、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性情端重沉静,善言辞,但不良于武艺。尽管靖难之役中身为燕王世子镇守北平,阻挡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中央军围攻。但由于身型肥胖且脚有疾病,从未跟着朱棣上过战场。

这让朱棣始终不是那么喜欢这个儿子,反而喜欢更加像自己,多年来一直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次子朱高煦,甚至多次有废掉朱高炽太子之位的想法。但因为朱瞻基始终受到朱棣喜爱,而朱高炽的世子地位是明太祖确立,且朱高炽并无过失,又得一众文官和徐皇后的支持,最终朱高炽还是成为了太子。

让朱高炽做太子,可能朱棣不是太情愿,但对于好孙子朱瞻基,朱棣却毫不吝啬,尽一切努力培养这个给自己带来好运的皇孙。除了挑选高才大儒给朱瞻基当老师,朱棣后来的历次北征,都要带着朱瞻基一起。

仁宣之治,可能是大明朝最好的时代

【明成祖朱棣】

甚至在永乐九年,朱瞻基就被立为皇太孙,这意味着其父太子还没当皇帝,自己就已经确立了接下来的继承人的地位。同时也因为此,朱高炽的太子地位更加稳固。尽管朱高煦连同三弟朱高燧加紧离间明成祖与朱高炽的关系,但当朱棣问太子是否知悉有人离间,朱高炽却称不知情,"知尽子职而已"。

当马上皇帝朱棣死在北伐回师的路上时,朱高炽毫无阻力的继承皇位,是为明仁宗。这不能不说与朱瞻基对朱棣的影响没有关系,朱瞻基日后同父亲朱高炽一起缔造了仁宣之治,其母张氏成为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这一家的平安,全因这位"好圣孙"。



┃仁宣之治难寻

朱高炽继位皇帝,是为明仁宗,其实在位不到一年就暴病而亡,朱瞻基旋即就从太子成为了皇帝,是为宣德皇帝明宣宗。所以仁宣之治最主要的时间,都是朱瞻基在位的这十年间,尽管作为一个皇帝在位时间和寿命都不算长,但这"仁宣之治"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治世。甚至被同西周的"成康之治"和西汉的"文景之治"相比。

仁宣之治,可能是大明朝最好的时代

【明仁宗朱高炽】

既然被后世大为赞赏,这段治世朱瞻基究竟都做了些什么,竟然被史家认为是自古以来最好的时代之一,也是我看来明朝最好的时代。

说来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不被朱棣喜欢的原因,就是因为朱高炽为人怯懦、行事温和,最终施政方式也是仁义为本最终得到了"仁宗"的庙号。但从结果来看,从小接受朱棣教导的朱瞻基,为政方式却同其父更加相像,无论是内政还是外战,明宣宗始终以"仁"为主,轻易不兴大狱、不行兵戈。

宣德初年,由于永乐朝施政迅捷,虽然卓有效率却失之过严过速,明宣宗继承明仁宗的方略,召集三法司审录系囚,力求刑律公正、减少冤案。有大臣对宣宗说,因为没有肉刑,导致百姓胆大犯法。但宣宗却说:"古时候对百姓的教化做得好,所以犯法的少;后来对百姓的教化没有做到位,才使得很多人犯法,这和肉刑没有关系。"因而宣宗认为汉、唐之所以享国长久,就是因为废除肉刑实行仁政。

刑狱方面只是其中之一,在行政尤其是官制方面,明宣宗同样大力解决洪武永乐以来的弊病。宣宗大力整顿统治机构,罢免"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年老体疾"的官员,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而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

巡抚大理卿胡槩请增设杭、嘉、湖管粮布政司官一员,宣宗没有批准,并且说:"粮食税收一直都有常设的官员在管理,现在刚刚裁撤掉一些冗官,怎么能又增设。",宣宗还引用古语"省事不如省官"来表现自己的态度。宣宗不但驳回了增官的请求,甚至削减官员,除了改革官制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减少百姓的负担。为了减轻民困,宣宗减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以达到与民更始的目的。

如果说官制、刑律等方面,因为明朝建国并不久,还没到积弊过深的地步的话,永乐以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征伐过多而导致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百姓也无法稳定。当然,永乐皇帝的四处征战确实达到了效果,不仅稳定了边疆,而且确立了明朝的威望。

但由于这些事在永乐年间被明成祖一股脑全做了,仁宣之时如果继续如此,明朝必将力不从心。好在主要问题明成祖都已经给解决了,因而明宣宗选择停止永乐朝的征伐国策,能不打仗绝不打仗。

当朵颜卫朝贡不至,辽东总兵武进伯朱荣请求攻击时,宣宗的回答是:"管理夷狄的目的,就是防止他们不来侵扰,其他的都不重要。"在面对交趾的时候,宣宗同样谨慎,当明朝征讨交趾屡次失利,英国公张辅请求增兵进攻的时候,杨士奇、杨荣等人力劝放弃交趾,宣宗选择听从他们的主张。

明宣宗曾对于什么是明君说过这样的话:"汉武帝好大喜功,海内虚耗,末年能惩其前过。玄宗初政,有贞观之风,久而纵欲,遂致祸乱。武帝犹为彼善于此。"不铺张、不轻战,任用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宣宗眼中治世的重要条件。

仁宣之治,可能是大明朝最好的时代

【明宣宗景陵】

在这种种以仁为本的施政方略的指导下,仁宣年间达到了古代社会少有的平稳和安定,《明史》称仁宣之治为:"官吏称职,政治清平,纲纪严明,仓库常满,百姓安居乐业,遇灾多救不为害。此治理是明朝开国六十年后遇到的盛世,民气得以渐渐舒展,整个王朝也有蒸蒸日上治平的气象了。"

这使得明末清初学者谷应泰将仁宣之治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相提并论,更堪称整个有明一朝最好的时代。虽然明宣宗是依靠洪武、永乐打下的坚实基础,但其正确的方式,让立国半个世纪的明朝,进入了一个朝代正常应该进入的与民休息的时候。



┃瑕疵终不掩瑜

没有人是完美的,明宣宗朱瞻基同样是这样,有"仁宣之治"的功绩,朱瞻基在历史上却一直都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皇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斗蛐蛐"的喜爱,这让他落得个"促织天子"的名声。

应该说喜好斗蟋蟀可能是明宣宗唯一的污点了,甚至当时在坊间都流传出"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歌谣,足见这件事对于百姓和国家的影响。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我朝宣宗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

仁宣之治,可能是大明朝最好的时代

【《明宣宗行乐图》宣德帝玩乐场景】

明代王世贞《王弇州史料》中收录了明宣宗给况钟的这道密诏,全文如下:宣德九年七月,敕苏州知府况钟:"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所进促织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以敕他每于末进运,自要一千个。敕至,而可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

一封小小的密诏,表现了明宣宗对于促织之事的急切和上心,活脱脱一个上瘾少年。皇帝喜欢蛐蛐,地方自然不敢怠慢甚至更加上心,据明袁宏道《畜促织》记载:一敕至府,健夫小儿,常"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逮蛐蛐成为一时间明朝上下的全民运动。

不过,这件事只能说是一个拥有一切的帝王,对于一件事的过于痴迷,以及绝对君权下,从官场到百姓媚上、惧上的表现,和普通百姓在官员的层层盘剥下无处可藏,反而依靠蛐蛐还能过活。

明宣宗作为一个被史家高度评价的"守成之主",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却低的吓人,甚至后人对其最大的印象反而只是"促织天子"而已。究其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明宣宗确实是一个过于"合格"的"守成之主",他做的所有事情、制定的所有政策,全都是为了巩固洪武、永乐两朝给明朝打下的基础,可以说明宣宗没有什么开创性的基业,是"萧规曹随"的完美例子。

当然,他是纠正了之前两朝杀戮过重、征伐过多的偏失,但也没有像永乐那样开疆拓土、扬威出海,除了在各项政策上选择更加温和的方式,整体的目标并没有超出父祖。这让明宣宗很好地完成了他该完成的使命,却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太大的印象。

其次就是明宣宗在位时间过短,二十六岁即位三十六岁死去,仅仅十年而已,加上前面所说没有做出什么开创性的事业,确实难以让人记住。事实上,尽管明宣宗是使用父祖打下的基础来让明朝进入繁荣,但由于在位时间过短,"仁宣之治"其实依然还是再给后面的明王朝打基础,明王朝远没有在这时候进入全盛。如果明宣宗多活十几年可能还有机会,但毕竟没有造就盛世,实在难以吸引眼球。

但同样是"与民休息",文景之治却享誉历史,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后的汉武帝做出的一系列事业都是文景之治打下的基础,无论说道汉武帝的得还是失,都一定会讲到文景之治的作用。

仁宣之治,可能是大明朝最好的时代

【明英宗朱祁镇】

明宣宗却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其子明英宗朱祁镇不但没有把父亲爷爷的作为发扬光大,反而任用小人,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差点让明朝成为一个短命王朝。明宣宗的努力没有像文景之治那样带来丰功伟业,反而差点让儿子彻底葬送,仁宣之治这段不够长的小高潮也就被淹没在了历史大潮里。

但无论如何,前有开国时期必经的杀戮与征伐,后有明朝最主要的弊病之一宦官干政,明宣宗和其父这段仁宣之治可以说是整个明朝政治最清明、君臣最和睦、百姓最安定的时代。



明宣宗可能是一个贪玩的"促织天子",可他却绝不是个玩物丧志的昏君,虽然不是英明神武的圣君,却也是最好的"守成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