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所学专业的行业,算不算不务正业?

三农猴哥


大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所学专业的行业,不能算不务正业。

大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所学专业的行业,算不算不务正业

我们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都比较慎重,因为这关系到以后我们的职业选择,我们通常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热门的专业。

但是,真正毕业的时候才发现,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或许你选的专业并不是那么好就业,为了更快更好的找到工作,不得不选与专业不相关的职业。

这当然不算不务正业,不能死守着学习的专业不放,没有对口的工作不做。而是应该从现实出发,毕竟要赚钱要生活。

其实当生活有所提升的时候,大可以考虑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学习的专业。

个人观点

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和做什么工作,只要做的是正经工作,都不算不务正业。而是从现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敏学pai


作为一名工作22年,创业15年的80年小老板,从参加工作到创业,好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我的专业是农村金融,基本上为农村合作社量身打造的一样,学校没有分配后,我到广东打工。换了三次工作,做过生产线的作业员,也短暂做过修理机器的技术员,后来从事最长时间的就是品质管理。从事的行业,也是电子厂和五金冲压,和我的学校专业差得不是一点点。


不仅我是如此,身边的朋友或同学,还在从事与大学相关专业的行业的,也都不多见。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

1,我们选择的专业,真的是自愿或者自己内心都非常感兴趣的吗?好像也不是吧!家长、朋友、亲人等给了一些意见,稀里糊涂地就选择了大学专业。


2,大学的专业或者学习的内容,有好大的程度上是与市场上企业的需求脱钩的。企业要的专业,学校没有。企业要的技能,学校没有教。所以,经常出现对着专业招人,老板们发现,除了毕业证是真的以外,一切还得是从零教起。久而久之,HR都明白一点:不一定用专业来限制面试者了。


3,工作机会实是太多了,根本没有必要限定在自己的专业上择业。而且,现在的职场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身专业知识以外的工作能力、情商、职场规划、人际关系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没有选择和学校的专业一样的的行业,并不是不务正业,只要你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热爱的工作,才是更加理性和健康的择业选择。


吕华


如果毕业之后,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这部分人是幸运的;如果未能从事本专业行业,也未必就是不务正业。

我身边的朋友,工科男,大学专业是环境工程方面,毕业之后,刚从事的行业很对口,可是慢慢地,他就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一行,工作繁琐,要和多方人员打交道,并且工资也不高。

后来,这个朋友考虑再三,决定转到销售行业,从底层做起,现在从事的销售行业,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不务正业”。

另外一个朋友,大学期间就到教育机构实习,毕业后在教育机构当学科老师,她用一年时间就证明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而后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她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教书,就开始往管理层走,从课程顾问做起,后来成为主任、经理,一步步成为校区的校长,时间更自由、薪酬也更高。

刚开始别人也常说她,放着体面的老师不干,愣是“不务正业”往销售转,可是她用行动告诉身边人,她做得很好,所以现在也没有人会说她不务正业。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他们现在从事的行业,和所学专业也没有关系。

【李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高材生,现在是“水木年华”组合歌手。

【马东】著名主持人,读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从事的行业和所学专业没有很大关系。

我们熟悉的“不务正业”的名人还有很多,甚至不乏是顶尖高等学府毕业的学生,北大“屠夫”陆步轩和陈生等,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不务正业”到“跨界名人”。

【饺子】电影《哪咤》的导演大学学的专业就是医学,现在他的身份是饺子导演。

……这些例子数不胜数。

之所以狠心放弃了自己学习了多年的专业,转向从事一个新的领域,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不喜欢本专业

2.不喜欢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3.本专业就业前景不好

4.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高考的时候,很多人对于专业并没有太多想法,都是顺从长辈的想法,或者因为分数不够,根本没得选,匆匆填写了志愿。经过几年的学习,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本专业,只能另辟蹊径,走向另外一个道路。

很多人喜欢折腾,不喜欢稳定,所以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毅然辞掉别人认为铁饭碗,从事一个与本专业无关,却是自己喜欢的行业。

最后。

大学毕业不从事所学专业的行业,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不务正业”,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本身就要承担风险和压力。

可是,人的一生那么长,我们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忠于自己,找到自己的所爱,用行动去证明自己,这算不上是不务正业。


不问会


当然不算了。大学是大学,社会是社会。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是自己学习的专业。

这个社会有很多行业,360行行行出状元。在你没有真正去体会这个行业之前,你并不知道这个职业适不适合自己。

同样的道理,你学的专业并不一定是你所适合的职业。

说句不好听的,上的班比较喜欢,能赚钱,就好。

我女朋友中专读护理,四五年的时间最后拿到了护士证书。在医院实习了半年,毕业后她说:我不可能去当护士的,大夜班会让我变老的,实在受不了。

现在她从事整形医院咨询行业,她非常喜欢这位职业,关键也非常适合这份工作,不管她在哪家医院工作,业务能力一直都是部门最顶尖的。

工作嘛,喜欢并且能养活人就好。不要想那么多,有趣的工作有很多,记得多看看多了解哦。


海里一头牛


我是学艺术设计的,而我大学创业至今做的却是团建旅游山庄行业,您觉得我靠谱不

主要是兴趣爱好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大部分考大学选专业首要关注的事,不是选什么专业了,而是能不能被录取。能先选专业还不愿意调剂的您看有几人……都是想上了大学再说,至少我是为了考上个好点的学校,而后学习一个设计行业。

希望你的兴趣能在四年中培养起来,至于是否对口,也是不算不务正业的,祝你成功


丁裕政


大学学的是综合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大学需要你自己去学习,有计划的去完成自己的事。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是人生重要的阶段,你可能现在纠结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对口的工作,我工作6年的经验和我大学学习的就是电气工程,现在从事工作也是电气工程行业。说实在的,大学学习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多,而且大学教材内容也不可能跟上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所以工作岗位上学到大学里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人还是在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就是从事自己的本专业工作,还是要从头开始学习。所以不要纠结是不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售货员不也没有这个专业吗?


陈宁靖的老爸


在我看来,这种情况不属于不务正业。身边也有不少的朋友现在所做的工作跟大学专业完全搭不上边,但是他们在新的领域经过几年沉淀都做的很出色。

大学毕业后不从事所学专业的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上大学选的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清楚自己想学什么专业,于是听取了家长的建议或者是在家长强烈要求的情况下选了专业。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自己对该专业根本不感兴趣。一小部分幸运的同学通过转专业转到别的喜欢的专业,剩下的同学为了取得毕业证书,咬牙在原专业念完大学四年。

毕业之后,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跳出这个专业领域,大家就会寻找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去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没有基础,但是只要不是特别技术性强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依然可以在新行业干出一番事业。我的朋友小菲就是个例子,本科在父母要求下报的机械专业,全班算上她就只有两个女生,由于不喜欢搞机械,毕业之后进入了金融公司,现在已经在金融公司带领二十多人的团队。

2.所学专业就业形势不景气。

专业的设置有时候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高考报名的时候是个热门专业,毕业的时候也有可能已经变成就业冷门。不少的毕业生不得不一毕业就转行,才能找到工作。

朋友小陈本科学的光学工程,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这个专业是学校的招牌专业分数特别高。可是,2011年毕业之际由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他只能跨专业找了计算机编程,当起了程序员。所幸这几年计算机领域大热,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已经成为了一枚技术专家。

所以说,毕业后不从事所学专业背后都会有一定的原因。大学的教育也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即使在新的行业也能有立足之地。玩事开头难但只要毕业生在垮专业领域,勤于学习思考,累积经验技能,不断自我成长,在新的行业也能开拓一番事业,并不是在不务正业。

真正不务正业的是毕业以后不去工作,呆在家里啃老,游手好闲的那些人。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用。

欢迎大家关注@ 米励随心说,让我们一起跟随内心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米励随心说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觉得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没那么重要,也不算不务正业。

我想每个大学生都有同学、校友、学长等,你不妨问一下。大学生有很大比例从事的行业与专业相冲突。除非是一些技术类的,搞科研开发等,比如金融、医生、外语、设计等。但他们选择相关行业的原因也只是因为专业对口,上手容易,和喜欢无关。

自己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大学学了四年的“对口”行业:学金融的没有去到相关投行工作,转身进入了压力很大的销售行业;学广告的没成为梦想的设计师,摇身一变,成了新媒体运营者,每天在加班的边缘试探;学英语翻译的,没有继续做同传或翻译工作,而是选择做一名每天需要头脑风暴的策划……诸如此类,许多人都选了一份与自己大学四年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职业,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开启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有数据显示,在对口专业工作上,2019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近四成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其次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同时由于国内“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粉丝经济”、“新零售”等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出现,对跨领域就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那是不是意味着大学四年“白读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初高考结束填志愿,自己包括家人非常慎重地选专业,初衷只是希望我大学四年专攻下来,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对口的不错的工作。”曾梦想成为设计师如今从事新媒体运营的小张告诉记者,“虽然我现在改行了,但在校期间掌握了PS技能,能为现在公众号的推文增色。”“我当时读的是金融学,毕业后走上了财经新闻记者的道路。”小许表示,感谢曾经让自己厌烦的、甚至背到“秃头”的那些专业知识点,如今写起稿子来得心应手。

  大学四年,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存在,看似“无用”的专业,即使以后不从事相关行业,但你往期所积累的一切,是能在你想去尝试其他行业的时候,帮助你打破专业的限制。它们都变成了财富,悄悄在为未来铺路,让你能够在更适合自己的方向继续前行。


华和潤携


据统计,大部分人最后的工作跟大学所学的专业相关性不大。当然这个数据是口传的,暂且不论。

大学又被称为社会过渡阶段,大学里面要学的不仅仅是你的专业知识,还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里,很多人其实已经在思考,我是不是专业选错了。

总得承认,高考之后的专业选择其实当时并不严谨,就像当时我学的计算机,我以为课程是跟硬件相关的,结果发现是编程。

所以这就导致了很大一批人,在选在工作的时候跟专业不相关,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兴趣。

专业一选就是四年(考研除外),好不容易等到了毕业,这时候重新选择不刚好又是一个机会吗?

所以说,如果你很喜欢自己的专业而且想把它变成职业,那就选择所学专业的行业;如果你觉得自己所选的专业不一定能在自己喜欢的行业里面有太多作用,那就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呗。这跟不务正业完全不相关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你...


灯塔先生


题主你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毕业工作从事非所学专业,不是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的意思是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事情,比如你本职工作是财务,工作时间你不好好做财务的工作,去做一些和财务不相关的事情,这叫不务正业。

那么回到问题,毕业不从事所学专业,是不务正业吗?

答案肯定为不是,比如你学数学的,毕业了从事了行政岗位,在工作中勤勤恳恳,怎么又算是不务正业呢?

另外,据查资料统计大概40%毕业生未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现在就业压力大并且也不一定有那么多岗位招收所学专业,或者有不喜欢所学专业的情况,毕业了肯定会有不从事所学专业的人群,只要他们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就不能说是不务正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有帮助的话点个赞吧~


分享更多职场技巧,我是每天进步一点的老熏,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