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在疫情期間避免焦慮?

Daisy小妖怪


可以找點可持續的事情做做分散注意力。

對待疫情要有科學的態度,儘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區域,平時做好防護,居家做好衛生,就好了!

沒必要恐慌焦慮。


歷史簡單化


1.心態一定要好。

不能太過於恐慌,要相信專家,相信醫生們的努力,上網的時候多看一些積極的新聞,例如今天治癒出院了多少人,疫情研究又取得了哪些新的進展等。內心有希望,是支撐我們生活的最大動力。

2.主動尋找自己的生活情趣。

疫情在家每天重複著機械的生活-吃飯睡覺,長期以往,不免會有情緒,我們可以找點事做,生活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精彩。

和很多網友一樣,前幾天在家和媽媽研究做吃的,蒸蛋糕,炸油條,蒸饅頭包子,學炒菜,第一次電飯鍋做蛋糕,失敗了,後來恰逢弟弟生日,給弟弟做了個千層蛋糕,雖然食材有限,外觀也不是太好看,但是弟弟很開心。

和麵,揉麵,翻炒,每一個步驟都融入了對這個家的愛,這個過程也是和家人感情升溫的過程。

3.學習鍛鍊不可或缺

在家這段時間,因為弟弟在家上課,全家人和他的作息時間保持一致。每天七點半吃早飯,晚上十點半睡覺。早飯後我通常會看小說或者看一些招教考試的視頻。

中午媽媽做飯,幫媽媽打下手,午飯後午休一個小時,然後洗洗衣服,整理一下房間,做一些家務。晚飯後在keep上鍛鍊或者出門跑步,享受一場大汗淋漓的暢快。

昨天晚上和鄰家小妹出去跑步,看到路邊的🌸開了,兩個月以來第一次看到花開,自戀地拍了很多照片,心情大好。

所以用心去熱愛生活吧,生活會給你更多的正回饋,希望你開心。











丸子小醬


在疫情期間如何避免焦慮,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大白醫生來解答,有辦法!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這種焦慮是正常的。

面對災難、危機,焦慮、恐慌的情緒是人類的正常反應和求生本能。

不過,我們不要放大這種感覺,如果放大我們所面臨的危機,常會導致一些問題。

我覺得可通過以下方式來調節:

1.通過官方平臺瞭解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包括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信息,然後尊重、相信現實。

2.檢查現實問題對自己的威脅有多大,並找到應對措施。周圍有人確診新冠肺炎,是否意味著自己一定會被感染呢?答案是否定的,做好個人的防護很關鍵。

3.及時尋求援助,抱團取暖,很多人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在交流過程中可以互相幫助。

4.分散注意力。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聽歌、看書、看劇,都是很好的方式。

5.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不必擔心還沒發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享受當下的生活。

6.如果你是一個對自身要求過高、對周圍人要求過高的人,那麼你在疫情期間的焦慮往往會更嚴重些,要學會放下,學會放鬆,告訴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覺得如果做到這幾點,應當就可以情緒穩定,平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了。


大白醫生


重定焦點: 因果思維介入—-首先,我們要清楚,造成當下這種情況(我們所謂的果)產生焦慮的原意是什麼?尋求其緣由(我們所謂的因)!無外乎幾點:1、無所事事。2、對當下疫情的恐慌。3、無法滿足自我物質與精神需求!這一切的根源,源自自己無法放下!心理學角度認為:放下才是一切的開始!懂得放下當下該放下的,馬上投入即將要投入的。我們叫做 重定焦點!投入一項新的事物時,必將經歷三個階段:忍受—接受—-享受!當你能感受到時,你便活出了你自己!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寬,不度無緣之人。重定焦點——自修自悟!



蘇軾之心


疫情期間如何消除焦慮心理?焦慮是如何產生的?首先找到焦慮的原因,只有在根上下功夫才能消除焦慮,焦慮總結起來說無非兩大類型,一是內在的想法沒有得到滿足,二是外在的目標沒有實現。

疫情焦慮症表現:

焦慮最主要的症狀就是過度擔心,焦慮,為將來的事情煩惱,感覺到忐忑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難。然後是軀體性的焦慮,比如說緊張性焦慮,坐立不安,緊張性頭痛,顫抖,放鬆不了。最後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比如出現一些出汗,心跳加速,軀體不適感,腹部不適感,頭暈,口乾等相關症狀。



與焦慮“和解”,個人和社會應積極行動

華東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張麒認為,網絡時代同時存在“信息過載”和“信息窄化”現象,一個人如果只盯著疫情相關信息,對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再關注,焦慮情緒就會持續放大,產生“想象中的恐懼”。“要掌握科學的信息,減少未知帶來的恐慌;也要把時間留給自己日常感興趣的東西,這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心理防護’。”

適度宣洩情緒,多與家人朋友溝通

獲悉自己被確診或可能確診,一些人心理會受到一定衝擊,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

第一:增加對自身狀態的理解度,現在很多的反應是對突發事件的正常反應,要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時間後都會出現一些焦慮,

第二:整天沉浸在負面的信息中會誘發人的負性情緒,比如焦慮、恐懼、抑鬱等。因此,建議大家從正規的官方網站獲取信息,不要過分關注疫情相關的負面消息。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專業注意力,聽聽音樂,為自己找一些事情做,不能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憂慮下。

第三:採納積極的應對措施,多與自己的朋友交流,有地方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溝通


做好心理抗“疫”,必須進一步豐富公眾的紓解渠道。在疫情期間我們可以試著往好的方面去思考,不要杞人憂天,試著多製造一些輕鬆愉快的氛圍,來分散自己緊張的心情。


鬼爺侃球


積極主動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雖然被禁足了,但不代表我們一點主動安排生活的空間都沒有。

可以定時起床、定時吃飯、定時運動、定時睡覺。

讓荷爾蒙的分泌保持在良好的狀態。

雖然暫時工作任務少,但總是要重新開始工作的。

利用難得的時間,給自己安排“磨刀”計劃。

學習那些對工作有幫助的知識或技能,以便提高未來的產能。提高了產能,就能提高工資呀。

每天和父母共同做些事情,或者一起聊聊感興趣的話題。

我們可以發揮積極主動的特性,引導共處的時光往有意義的方向發展。

比如,一起看個經典的電影,一起做一道複雜的菜,一起看一本有深度的小說,或者乾脆一起追一部搞笑的劇。

當遇到雙方價值觀不同的事情時,迴避不是好辦法,爭執就更加不是了。

依舊,我們要發揮積極主動的特性,進行良好的溝通:先知彼,後解己。

先知彼:意味著不要著急講自己是如何想的,自己如何有道理。而是先去了解對方是怎麼想的,他/她為什麼這麼想。要反覆和對方確認,以便真正瞭解他/她的想法。

後解己:意味著先了解了對方之後,再把自己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想,給對方講明白。要用對方能聽得懂的語言來講,並且反覆和對方確認,以便對方真正瞭解了你的想法。

這樣的溝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

一旦你發現一方要進入情緒主導的狀態時,就停止討論,做些別的事情或者轉移話題。等待時機合適,再繼續上次未完的討論。

這樣的溝通雖然不容易,但是有效的,每一次討論都是遞進的。

最終,讓血脈上的一家人,也真正瞭解和懂得彼此。

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是避免負面情緒的最佳方法。


川流晝夜


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情緒波動的一種反應,是我們內心煩躁不安的一種直接體現。對於目前的疫情現狀,確實很容易使人出現焦慮,因為長時間的待在家裡沒有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透透氣,內心一般會有煩躁的狀況出現,那我們又如何在疫情期間避免焦慮呢?

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情緒的自我調整,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或者學習,把這段在家的休閒時間充實起來,讓自己忙起來,那就能夠很好的避免情緒焦慮的狀況,因為當自己沉浸在某一事情之中時,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會集中起來,就很少有時間在無聊中度過,就能夠有效避免焦慮出現。

另一方面,可以學會傾訴,和家人談心交流。這段被動的休假期間,我們其實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彌補我們之前因為工作而忽視了家庭的情況,多和家人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反省自己是否可以為家庭做更多的事,反思自己之前是不是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然後和家人一起探討以後如何讓家庭更和諧美好。因為家庭穩定了,自己才更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樣也能夠讓自己充實起來,就是每天幫家人做頓飯,做做家務也是挺好的。

總的來說,避免焦慮還是從自身出發,尋找合適的點,去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進而有效避免焦慮出現。





奮鬥中的伢子


疫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相信人多在這一段時間內心裡多少有點焦慮,那麼我就教給大家幾個可以緩解焦慮的辦法:

1.適當的向周圍的親戚、朋友進行一個情緒的轉述和表達,這樣有利於減輕自身的焦慮。

2.可以進行一些室內運動或者體力活動,轉移對疫情的注意力。同時運動能夠提高人的免疫力,也能促進人的睡眠,提高人的睡眠治療,有利於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3.自己在克服焦慮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接受自身焦慮的狀態,理解在疫情爆發的危害時刻,特別是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和利益的情況下,焦慮是正常的。

大家在面對這樣的狀況下一定要理解這是一個正常的心理反應,不要因為這樣的焦慮而變得更加焦慮,不要因為這樣的焦慮而認為自己得了精神疾病或者抑鬱症等等。


心理技巧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焦慮是認知能力不夠。想的越多就越負重前行,繼而很容易產生焦慮。

發生疫情正是自我隔離修身養性的最佳時機。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生前曾最愛每日禪定冥想,時刻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來處理繁雜事務;曾國藩也是每日焚香一注靜思,讓自己的思想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世界。我們趁疫情期間也可以進行自我總結,去計劃自己的未來。昨天的事情已然發生就去坦然接受,明天的事情尚未可知就去努力爭取。

相信疫情很快結束,勝利必然屬於你我。加油💪



無相見佛


疫情期間患焦慮症,該怎麼辦才好?

這次疫情來的非常迅猛,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強,危害大,所以造成很多人被感染。在這種背景下,就是普通的人都感到焦慮,原來的那些焦慮症,強迫症,疑病症患者,症狀都會加重。

疫情期間患上焦慮症,誘發因素是疫情,對病毒的傳染方式不瞭解,理解有偏差,產生了焦慮,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性格。

無論在什麼環境下,一旦形成符合診斷標準的焦慮症,靠安撫,勸告是起不了作用的,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通過心理輔導,修正有關不合理認知,建立新的思維模式,培養自信,優化個性,讓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這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也需要本人的認可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