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一代霸主齊桓公為什麼會被餓死,而且還沒人收屍呢?

這回呢,咱們說一說這個彈冠相慶。呃,彈冠相慶呢,就是彈掉帽子上的灰塵,唉,放那兒好長時間都沒動了,都落土了,彈乾淨了,準備出山做官。為什麼準備出山做官呢?因為他的同夥升官了,他自己呢,一定會得到同夥的提攜、照顧,所以一聽說同夥升官了,趕緊,把荒廢了很久的官帽找出來,把上面的灰給彈乾淨了,躊躇滿志的等著,等著同夥提拔他。這個成語呢,在今天多用於貶義。

那“彈冠相慶”呢,出自《漢書 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王吉,字子陽,唉,王吉王子陽,所以稱“王陽”。那王吉呢,和貢禹是好朋友,因此人們才說,“王陽在位,貢公彈冠”。王吉當了大官了,貢禹和王陽志同道合,唉,價值取向完全相同,所以,王吉一定會提攜貢禹,共同實現他們雙方的政治理想。

王吉和貢禹呢,都是清廉的官員,又都直言敢諫,經常上書指責朝廷的錯誤做法。所以,“王陽在位,貢公彈冠”,沒有任何貶義的成分,唉,正好相反,這是人們對他們倆的美好品行,和真摯友誼的由衷的讚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在他的《與陳介眉庶常書》裡引用了這一成語,“人之相知,貴相知心。王陽在位,貢禹彈冠。”唉,黃宗羲讚美王吉當大官的時候,貢禹彈冠的動作,說這恰恰是這倆人互相知心的寫照。


那彈冠相慶作為貶義呢,是從北宋著名作家蘇洵開始的,蘇洵在《管仲論》一文中是這麼說的,“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相慶矣。”

三子呀,指的是齊桓公寵幸的三個小人,豎刁、易牙還有開方,是開平方呀,還是開立方呀?哈,不是算算術,這人叫開方。這三個人呢,是窩頭掉地上又踩一腳,哈哈,不是什麼好餅,專門給齊桓公溜鬚捧勝、阿諛奉承。管仲活著的時候,非常的厭惡這三個人。可是齊桓公喜歡呀,想給這仨人加官進爵,管仲是堅決不同意。

齊桓公就說了,說,“之前我沒胃口,吃什麼都不香,易牙為了寡人,把自己的兒子都給烹了,讓我吃,這不正說明他愛寡人勝於愛他的孩子嗎?”

管仲說,“這人之常情呀,應該是最愛自己的孩子,唉,虎毒還不食子呢嗎,更甭說人了,他把他兒子煮了給您吃,他對他兒子都這麼狠,那他將來對您會是怎樣呢?這種人不能用。”

齊桓公又說了,“那豎刁呢?他那自己閹割了,來宮裡服侍我,這不正說明他愛寡人勝過愛自己嗎?”

管仲說,“他連他自己都不愛,你還指望著他愛你?那我看你也是想瞎了心了。這種人不能用。”

“那開方應該沒的說了吧,他本來是衛國的太子,啊,為了我,他連太子都不當了,而且他父母死的時候,他都不回去奔喪,這不正說明他愛寡人勝於愛父母嗎?

管仲說,“這人呀,都應該對父母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這開方對他的父母都這麼冷酷無情,您還指望著他對您好?而且他連太子都放棄了,啊,那將來可是要當國君的呀,這可是人生最大的慾望呀,他連這個都放棄了,而來侍奉您,那說明他的期望呀,那可是比當衛國國君可要大多了,您呀,趁早兒離這種人遠點,要不然齊國就要大亂了。”



於是齊桓公就把這仨人給轟走了,可是管仲一死,齊桓公就肆無忌憚的寵幸這三個人,朝政大權也都交給這仨了,結果導致齊國大亂。一代霸主齊桓公也讓這三個小人活活餓死,死了都沒人收屍。所以,蘇洵說管仲剛死,三子就開始彈冠相慶了。這是彈冠相慶第一次用到壞人身上,從那以後,流傳到今天,這個成語呢,就變成貶義詞了,形容壞人之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醜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