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紅木行業“南漆北蠟”的說法只是將錯就錯

這幾年紅木行業一直流行著“南漆北蠟”這麼一種說法。燙蠟工藝在近些年來已經成為紅木傢俱表面處理一種常見的方式。

紅木行業“南漆北蠟”的說法只是將錯就錯

故宮博物館珍藏傢俱

紅木行業“南漆北蠟”的說法只是將錯就錯

故宮博物館倉儲式展覽局部

我們不難發現,現今故宮與各地博物館留存下來的老傢俱基本都是上過生漆的,這說明在古代傳統傢俱表面處理一般是生漆工藝。這些老傢俱也正是在生漆的保護下,才能在數百年後的今天與我們見面。而如今紅木傢俱表面採用的燙蠟工藝實際上是近十幾年來才開始興盛起來,更準確地說燙蠟工藝原本應該是一種作為老傢俱的保養方法,因為老傢俱在長久的歲月中表面已經形成包漿層(古玩行也稱“皮殼”),維護修復起來就不適合再重新刷一遍生漆,燙蠟工藝這種修舊如舊的效果正好契合了這些老傢俱保養的需求,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中就有關於故宮修復專家使用燙蠟方法來修復故宮的木器文物。

紅木行業“南漆北蠟”的說法只是將錯就錯

故宮修復專家用燙蠟修復文物

關於蠟的使用在《商周彝器通考》就有所記載,乾嘉以前出土之銅器,磨礱光澤,外敷以蠟。這裡說明了蠟本是用來保護青銅器的,到了如今卻成為紅木行業裡的“南漆北蠟”中的一員,而且還如此盛行?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在十幾年前,紅木原材烘乾技術並不是那麼成熟,再加上人們對於烘乾這一塊的重視程度遠不如現在,這種境況下,南北氣候差異大導致了南方傢俱到北方易發生開裂收縮,而北方傢俱到了南方易脹裂的現象。

紅木行業“南漆北蠟”的說法只是將錯就錯

北方冬季引起的收縮開裂

於是“紅木傢俱不過江”就成為當時行業的一種共識。但南方的紅木傢俱製作較北方更為發達,特別是在京畿重地富賈雲集的地方對於精品紅木傢俱需求量就特別巨大,造成了南方傢俱時常要被賣到北方去。而且即使是北方地區生產的紅木傢俱,如果木材處理適應週期不夠長也會發生開裂收縮的情況,畢竟北方冬天的天氣是十分寒冷乾燥。此類情況的發生導致木製品經常開裂,遇到這些開裂要怎麼處理?那就只能維修補裂之類的。如果是上生漆的傢俱,維修起來難度就比較大,因為鑑於當時紅木傢俱的維修技術,修復之後也會留下明顯的裂紋痕跡,而燙蠟的紅木傢俱維修起來就相對容易太多了。於是乎,南漆北蠟之說就開始甚囂塵上,廣為流傳開來。

紅木行業“南漆北蠟”的說法只是將錯就錯

紅木傢俱表面生漆處理

紅木行業“南漆北蠟”的說法只是將錯就錯

紅木傢俱表面燙蠟處理

雖說紅木傢俱表面的燙蠟對木材本身有一定的保護性,但卻不是最佳的表面處理方式,充其量只能起輔助作用。首先蠟的附著力差隔幾個月就要進行一次補蠟,而且極易揮發,特別是在北方冬天,如果是大型紅木傢俱,在暖氣和地暖的影響下,蠟遇熱後極易揮發併產生異味。經過檢測VOC揮發特別嚴重超標(VOC指的是揮發性有機物,屬於會產生危害的一種揮發性物質)。其次紅木傢俱表面燙蠟極易沾染灰塵,遇水容易變花,對於大部分省心黨無疑是一件巨大的“麻煩”。

紅木行業“南漆北蠟”的說法只是將錯就錯

燙蠟傢俱的揮發,經檢測VOC數值嚴重超標

雖然燙蠟不是最傳統最好的紅木傢俱表面處理方式,但是北方地區氣候問題對紅木傢俱的影響,也是無奈之舉!亟待針對紅木行業的烘乾技術和維修技術更加提升。讓“南漆北蠟”的說法,不要再將錯就錯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