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

【今日財豹】近期,我們全面剖析百威英博全球併購成功的因素與百威英博在中國成功發展的因素,雖然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場取得較大成功,但回顧我國2012-2017年的啤酒行業發現,需求有所回落,競爭加劇、成本上升,導致行業利潤不斷走低,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對未來我國啤酒行業發展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

中國啤酒行業發展的成長路徑

1900-978年我國啤酒行業處於導入期,釀造技術和設備主要依靠國外引進,質量低、成本高、價格高,解放前,約10家啤酒廠,年產量1萬噸左右,1967-1979年達到90多家,產量提升到37萬噸。

改革開放以後,啤酒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大量企業湧入啤酒產業,該時期啤酒產量CAGR達33%,1988年,已形成813家,產量僅次美國、德國,且供不應求。

1990-1998年這一時期,由於價格戰、缺乏創新等因素,導致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積極調整時期,但啤酒總產量以CAGR14%的速度增長,1994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啤酒生產國。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

1999-1998年行業出現加速整合時期,青島、華潤、燕京三大啤酒集團在1998年開始在全國進行行業兼併、收購大整合,2002年以後,外資捲土重來,競爭無序。

2012-2017H1出於下滑期,2013年國內的銷量達到歷史最高點後,行業進入四年的銷量下滑期,2016-2017年下滑幅度在1%以內。在此階段龍頭行業競爭激烈,投資意願逐步回落,新增產能與併購意願下降。2015年華潤銷量收入超過青島啤酒,成為行業NO.1。

2017年H2以後開啟新一輪的成長,70%的省份行業第一、第二的座次已定,龍頭企業華潤、百威等轉為利潤,產品結構開始走向高端化,2018年年初華潤、百威、青島、燕京、重慶啤酒相繼提價,開啟新一輪的成長週期。

需求下行供大於求 利潤率偏低不斷走低

2013年-2012年,白酒、紅酒、軟飲料、乳製品、調味品等CAGR高達15%以上,啤酒行業增速近8%,CR5低於50%,此時消費行業普遍樂觀,新增產能較多,外資、內資跑馬圈地。2012-2017年百威、華潤、青島、燕京新增產能分別為614、593、408、75萬噸,2016年新增產能不足200萬噸,實際新增有效產能不足100萬噸,自2010年華潤首次停止增加產能,2013年銷量達頂峰後,連續四年呈下滑趨勢。2010年之前,CR5不足50%,2017年,CR5近80%。華潤、百威市場份額明顯提高。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

廠家普遍看中市場份額,層現“不計成本的買店”行為,2011年-2016年期間,青島啤酒的毛利率由43%下降至38%以下,燕京和青島啤酒的淨利潤從7-8%下降至4-5%。然而,由於競爭激烈,銷售費用卻不斷提升,青島啤酒銷售費用率、期間費用率分別由19%提升至23%、23%提升至27%,其他啤酒的銷售用率和期間費用率也出現顯著提升,中泰證券認為,這反映了行業競爭格局趨於緊張。2016年啤酒行業虧損面達31.4%,且近30%的啤酒企業出現虧損狀況,導致企業不斷的清出,2013-2016年,規模以上啤酒企業數量下降近50家,下降幅度近10%。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

競爭格局逐步明朗 人口紅利消失行業增量困難

2011-2017年期間華潤和百威勇往直前,華潤市場份額夯實霸主地位,百威縮短青島啤酒的距離,燕京啤酒市佔率變化不斷。2015年華潤啤酒收入超過青島啤酒,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名,且與燕京、青島的差距開始拉大。幾年的價格戰下來,行業層現了加上集中,70%的省份一二名已經變得清晰,競爭變得理性起來。

啤酒消費主力人群集中在20-50歲,隨著我國老齡化不斷加劇,啤酒消費主力人口占比不斷下降,2011年-2017年,我國20-50歲人口占比從51.74%降至48.53%,預計2020年降至45.7%,人口老齡化制約了啤酒消費的增長,2013年達到峰值後開始下降。2017年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達32升,高於全球均值25.9升,低於歐美、韓日。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

國內長期的低價競爭,使得產品的出廠價格總體偏低,以華潤的勇闖天涯為例,一瓶終端價格5元,廠家僅掙7-8分,而同樣價格的六個核桃一瓶可掙0.6-0.7元,中泰證券認為,原因主要是買贈較多以及買店的成本偏高,行業增量不明朗、人口紅利消失的情況下,尋求新的增長點主要靠價格。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

消費升級 低價產品可能被淘汰

百威中高端銷量增速高,銷售出現明顯分化趨勢,百威、百威冰啤2011-2013年每年增速近30%,2014年下滑至20%左右,百威低端產品均呈現下滑,青啤的中高端產品純生、奧古特今年增速超15%,遠高於公司平均增速,2017年華潤純生以及以上價位的產品增速近40%。燕京、青島啤酒中高端增速快於公司整體增速,佔比均達到1/3左右。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近五年的競爭得失

消費不斷升級的驅使下,中泰證券預計,啤酒行業結構會像包裝水、方便麵等消費品一樣不斷走高,低端產品可能逐步被淘汰,列如:2元以上的包裝水(以怡寶、農夫山泉、娃哈哈為代表)增速好於2元以下的產品,中高檔方便麵增速好於中低檔。

利潤有望加速 開啟新一輪成長週期

中泰證券認為,決定噸價格的核心要素在於供需,決定噸酒利潤的主要要素在於競爭的格局以及成本。當下廠家新增產能意願不強,2016-2017年銷量均下跌不足1%,,從競爭格局來看,龍頭企業華潤、百威紛紛轉向利潤,華潤、百威等廠家降低抵擋產品費用投放,行業集體提價,競爭格局有望趨緩,從成本來看,2016-2017年包裝材料大幅上漲,中泰證券認為,包裝後期再出現成本大幅上漲的概率不大,甚至有走低的可能,利潤也有望加速釋放,迎來新一輪的成長週期。

核心大企業由擴產能轉變為優化產能,嘉士伯、百威已經走在前列,華潤緊隨其後,2015年開始,啤酒龍頭企業陸續關閉低效工廠、優化產能、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隨著市場逐步成熟,啤酒人均銷量未來變化不大,而消費升級、單價提升是未來啤酒行業發展需求端的核心動力,隨著市場競爭不斷進入白熱化,行業格局將發生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