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飯後談: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惡

飯後談: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惡

孔夫子曾說過一句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幫助人做好事,不幫人做壞事,小人則正好相反。小人的另一個特點是無中生有、搬弄是非,對君子進行造謠中傷,誣陷誹謗。君子卻明知他人有過失,也不去揭人之短,更不去傳播別人所做錯的事情。被譽為天下第一規的《弟子規》中也曾借用前人論述,總結出了“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的規矩。也就是說,“隱惡揚善”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因為人總會犯錯,甚至做下壞事。做下壞事,又擔心人們知道自己所做壞事的人,說明他還有一定的是非觀,還有羞恥之心,也就還有改正的機會。倘若我們不考慮這一點,發現有人做錯了事情,當即四處宣揚擴散,這個人知道之後又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極可能出現破罐子破摔、變本加厲的情形。所以君子常常隱人之惡。至於小人則是隱人之美,道人之惡。隱人之美是為了損人利己,道人之惡就是不利己也要損人,這也是小人的特性所決定的。有時,我們不能用正常人的心態看待小人,因為小人之心很難猜透,對他們常常也是防不勝防。

飯後談: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惡

呂端是宋朝的一位賢相。關於他的歷史故事甚多。有一年,呂端因遭小人誣陷被罷免相位,削職為民。當呂端和書童回到老家時,恰逢他兄弟於當日完婚,一家人正在吹吹打打辦喜事,顯得頗為熱鬧。當地知縣為討好呂端也趕來赴宴。知縣見到呂端回來,慌忙參拜並奉上了大禮。不料呂端卻實話實話,把自己被罷相一事告訴了眾人。知縣聞聽當即變了臉色,藉口有事索了禮物打道回府。知縣剛走出不遠,一隊著官服的人策馬趕來,並大喊:“呂端接旨”。呂端率全家跪下後,來人宣旨道:“呂端回朝復任宰相,欽此!”全家頓時三呼萬歲。剛剛轉身走出不遠的縣官看到這戲劇性的一幕頓時面紅耳赤,張目結舌,頗感難堪。遂硬著頭皮又返回來再次送禮賀喜,並跪在地上等呂端質責。呂端對此官的品行表面上無動於衷,心中卻暗自發笑。這時感到的生氣的書童準備當眾羞辱知縣,被呂端當場制止。呂端說:“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我們就應該高興,不必再揭他的傷疤了。”呂端一言令知縣頓時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飯後談: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惡

呂端為官40年,從不與貪官汙吏和當朝小人來往。但是小人總是製造事端藉機為難與他,但每次總被呂端巧妙化解。一年春天,宋太宗在花園擺下酒筵宴請滿朝群臣。奸臣王繼恩想趁機在太宗面前令呂端難堪,便說:“聖上,為助酒興,何不出題,叫呂相爺答來?”

太宗一聽,倒覺得合乎本意,便喚過呂端道:“唐時酒價每升多少銀兩?”此題一下子難住了眾人,王繼恩卻心中暗喜。這時,呂端卻不慌不忙地向太宗說:“唐時酒價每升300錢。”本來認為呂端答不上來的王繼恩又乘機說道:“聖上,呂端為人不實,分明是在矇騙您呀!時過百年,他又怎麼知道唐朝的酒價呢?”太宗追問:“愛卿是如何知道酒價的?”呂端坦然答道:“唐時酒價每升300錢,絕無差錯。臣曾記得杜甫有詩“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太宗大喜道:“呂愛卿,你真是一代奇才!”王繼恩仍不甘心,當呂端喝了很多酒後,又出招讓宋太宗下令讓呂端換大杯飲酒,以便借其酒醉尋機整治呂端。太宗只當助興,遂吩咐呂端換上大杯。呂端當即說了聲:“告官家換大杯飲酒!”此言一出,王繼恩頓覺抓住了把柄,乘機挑撥太宗:“呂端竟敢借酒汙聖上為官家,理應降旨問罪。”此言一出,人們都為呂端捏了一把汗。呂端卻依然不慌不忙地說:“為臣無罪,更不敢犯上,只是引經據典讓聖上高興罷了。”太宗追問緣由,呂端慢條斯理地說:“‘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聖上堪與三皇五帝並論,三皇五帝都為官家,我稱聖上為官家,何錯之有呀!”太宗聽後點頭稱是,一場危機被呂端巧妙化解。

飯後談: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惡

唐朝時,魏徵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勸說當朝皇上的諫言,集中言明瞭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之處,以及小人的危害。魏徵說:“皇上聰明神武,天姿英睿,志存愛眾之心。但是陛下太過善良以至不善於辨識忠奸,厭惡壞人卻未能遠離奸佞。出言直爽,憎恨惡行,卻對人的善言善行未必全信,對人的惡言惡行未必以為是惡。您雖然有不同於尋常人的獨見之明,我只是擔心你在某些方面仍有欠缺。為什麼呢?因為君子總是揚人之善,只說人的好處;而小人總是訐人之惡,習慣於說人的不是。陛下如果聞惡必信,則會更加助長小人的氣焰,聞善或疑則會打擊君子的忠心。所以,為國家計,陛下應當近君子而遠小人,若反之,則會使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如此則君臣失序,上下無法溝通,朝廷將混亂不堪,天下還將如可治理呢?”

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惡,此乃君子與小人的根本區別。(王俊閎)


作者簡介:王俊閎,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評論人,出版專著多部,發表各類文章3000餘篇.先後在全國各地開展國學講座200餘場,受眾近百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