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面对延期开学、网络授课,家长的各式担心谁能解?|战疫舒心 专家解惑

小玲的孩子去年刚上幼儿园。起初非常抗拒,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孩子慢慢地适应了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地生活,也变得更开朗、和群了。假期过后,小玲和丈夫陆续开始回单位上班,由于疫情的原因,孩子基本上就没有下过楼,白天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看看电视、玩玩平板电脑之类。

上个周末天气不错,小玲“壮着胆子”带着孩子去小区绿地晒太阳,正好幼儿园同学也在,远远地大声打招呼,谁知孩子一下子就躲到自己身后哭闹着要回家。小玲没想到一个多月下来,孩子又退回到了入园前地状态,更担心再被关在家里一段时间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慧的孩子今年四年级,挺聪明阳光的,就是有点懒、学习不太自觉,如果盯得紧成绩还是可以的。小慧原本计划这个学期开始增加一些课外辅导的内容,明年想考本区的一所往年升学率一直不错的私立初中。

假期当中,孩子要求多玩玩手机、有时晚点睡之类的,小慧也没有多大意见,但是从听说要延迟开学在家上网课开始,小慧就彻底懵掉了:以往都是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平板,现在却要拱手相送?幸好小慧的单位暂时可以灵活上班,于是她每天早上好说歹说哄孩子按时起床,然后拿着课表算好时间给平板,辅导材料也是尽数打印出来,等到所有作业结束再给到2个小时的游戏时间,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不过总算能大体上“看”住孩子。

不过最近接到通知,下周开始全面恢复办公室上班,小慧完全没了方向:父母可以来照看安全和午饭,但是绝对看不住孩子用玩游戏聊QQ的,那接下来这段时间岂不是要翻天了?明年拿什么去择校呢?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家长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类学校延时开学,孩子在家上网课,同时所有线下辅导机构暂停开放。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疫情防控大局不得已做出的,同时也真的让很多的家长乱了阵脚。最主要的担心或者困惑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白天的孩子照料问题,以及多代同住可能引起的生活习惯和教育理念上的冲突;

2. 约束不足导致的作息饮食不规律和运动减少;

3. 人际接触减少对性格完善和心理发育的不良影响;

4. 各类线下文体兴趣活动的暂停对孩子全方位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的不良影响;

5. 过多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会影响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和过多过早暴露在“不良”信息中。

咨询师支招

对于每一个家庭,孩子都是最重要的财富,所以可能会影响子女身心发展和学习学业的因素,一定会让大部分家长忧心忡忡,而要合理有效地处理相关问题,最重要的是先调整好父母自己的心态:

A. 父母如何应对意想不到的疫情和延迟开学,会深刻影响孩子将来如何应对生命中不可避免地各类变故、挑战和挫折:是更多的焦虑、抱怨和指责,还是更多的冷静、面对和接受?
B. 当存在许多需求待满足时,一定要做好排序:心理和性格完善、身体素质和健康、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业成绩和升学,兴趣爱好和未来规划,以及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等。不同年龄和年级的孩子侧重点肯定是不同的,每个家庭也会有自己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最重要的不是哪种方式更正确,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
C. 其实所有的同龄孩子都遇到了同样的挑战,大家都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现在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准备好,反而有机会更快的弯道超车或脱颖而出。

对于孩子在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生活,我们有下面的五点建议:

1、 放宽标准规律作息

在家的起居饮食作息一定要有规律,但可以比正常上学时更有弹性,重点要放在达成率上。

2、 配合学校统一安排

整体上配合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统一安排,在此基础上做适当补充。网课安排对每个学校都是临时的应急举措,难免会有计划不周或实施不力,但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指责抱怨,否则容易影响学校或老师的权威性,进而影响孩子的纪律性和行为操守,以及对某些学科的兴趣。

3、 保证正常人际交往

正常的人际交往对孩子性格完善非常重要。对于幼托和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同学的家长保持沟通,积极使用平板电脑之类做为工具,引导进行各种在线文体娱乐交流,譬如“云聚餐”、“云聚会”、视频居家运动(跳绳跳操下棋等),也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相约在空旷通风的地方进行羽毛球等不用近距离接触的活动(当然要做好必要防护措施)。对于年龄大些的孩子则要引导其多主动联系同学,多多交流各种心情体验。

4、 引导合理使用网络

现在的孩子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长大的,他们的人际沟通和信息获取手段是和网络密不可分的,所以家长不能也没有必要把手机平板之类完全当作敌人,而是要引导孩子把它们更多当工具使用。但是,前提是父母自己是能以身作则的,试想一个下班在家一直捧着手机的家长如何约束孩子少用平板呢?家长要通过身教和言传的方式,逐步让孩子认识到网络首先是工作学习工具,顺便作为休闲娱乐手段,然后再适当限制使用的时间。

5、 保持家长协调一致

家庭的成年人之间如果存在比较明显矛盾冲突,其实是非常不利孩子身心成长的,也很容易成为“钻空子”的机会。因为性格和成长背景、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绝大多数配偶之间都会有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如果有老人同住的话,可能还会存在文化背景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更大差异。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生活在一起的人有差异不是问题,重要的是用什么态度和方式去应对:是更多的争吵、赌气和排斥,还是更多的理解、宽容和耐心?家庭成员间处理不一致时的方式方法,会很深刻地影响孩子将来处理内心想法和人际冲突时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本期专家介绍

本文作者黄文辉系Optum中国EAP服务中心主任、资深心理咨询师黄文辉。作为全球最大的健康服务供应商之一Optum的中国区EAP员工帮助项目服务负责人,黄老师拥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和心理辅导经验,为多家企事业单位设计和实施过EAP员工帮助项目,并参与过包括512汶川地震和马航370事件在内的许多重大公共事件的危机干预,擅长运用管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手段为客户组织提供各类个案辅导、主题培训和团体工作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