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汉末三国那么多英雄人物,有没有曾站在黄巾军那一边的?

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一般将其定义为农民起义。但若是仔细去看,你会发现它更像是一场类似数百年后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掀起的那场运动。后一场运动的结果,是诞生了一个世界性宗教,由此改变了半个文明世界的面貌。但前一场运动,即黄巾起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

汉末三国那么多英雄人物,有没有曾站在黄巾军那一边的?

这是因为,黄巾军的最早发起人、天公将军张角,本身是一个医生,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自称为大贤良师,但教众之所以信服他,其实就是因为他的医术高超。我们知道,一个医术高超的人,如果能配合以符水、咒语的包装,在很多时代都可以以神医乃至超人、大师的面目出现,且百姓会迷信他毫不怀疑,因为谁也不敢质疑一个拿捏生死的人。

也正因为这样一个缘故,很多人加入黄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治病。而后在张角的一步一步指引之下,才慢慢演变成了治天下,这里的逻辑,其实就是把汉朝看作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张角,就是能把汉朝的病治好,并以所谓“太平道“的新面目出现而已。

所以,很多人都参加了黄巾军。譬如张牛角、褚飞燕(张燕)、于毒、白绕、眭固、张曼成、波才等等,率领着各个山头的黄巾军数十万。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张角的话深信不疑,因此在作战时异常凶猛,打得官府屁滚尿流。

但是,这只是一面而已。这场运动的另一面,其实是更多人对黄巾党表示怀疑,为什么?因为大凡熟读儒家或是法家、道家、墨家任何一种学说书籍的人,都不相信黄巾能救天下?

要是随便一个草药医生,扯一通话你就会信?那还读《诗经》《春秋》干嘛?

汉末三国那么多英雄人物,有没有曾站在黄巾军那一边的?

所以,三国演义里但凡略有点文化的人,都对黄巾哧之以鼻。曹操、诸葛亮这些人姑且不谈,就是北京七环以外的刘备,也不信。第一是因为据说自己也是大汉帝国的一皇族,虽然朝廷早已不拿他当回事,但自个还挺有点自豪感。第二则是因为刘备毕竟读过几年书,这种骗文盲的套路,骗不了刘备。

那么张飞呢!是不是因为他给人鲁莽的印象,所以就好骗呢?也不会,因为张飞在那个时候,其实是有产阶级,家里是涿郡世代相传的有钱人,不通诗书,属于土豪那一类,但有的是钱和地,搁当下就是地产大亨,在当时则是从事卖酒屠猪业的大佬。

而这样的大佬,最瞧不起的就是张角这样装疯卖傻把自个当神仙的人。张飞便是如此,因为当时的时尚,还是尊重读书人,以儒家为主流。

汉末三国那么多英雄人物,有没有曾站在黄巾军那一边的?

和张飞一样暴脾气的好汉,在三国演义里还有一孙策,他当时在江东,就遇见了和张角颇相似的于吉。事实上于吉这个人比张角玩那一套玩得更考究,据说张角的《太平清领书》,其实就是于吉假扮南华老仙传授给他的。但于吉运气不佳,遇上了暴脾气的孙策,结果就被直接干掉。

地位最低、当时最有可能加入黄巾军的,其实倒是关羽。因为关羽的出身最低,虽然扮相不错,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但实际上他的身份是一个杀人在逃的犯人。虽然他自己说自己是因为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但真正怎么回事,谁能验证?

所以按照正常逻辑,关云长是最有可能加入黄巾军的。但他最终还是投奔了抵抗黄巾军的义勇军,为什么?因为他是卖豆腐的——呵呵!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读《春秋》,试问一个读历史的人,还会上张角的当,信什么黄天苍天的歪理么?

也正因这个缘故,最终加入黄巾军的,都是些三无人员,一无资产二无出身三无知识,但凡有一样就不会啊!

所以,像张曼城、张燕、于毒、杨奉、韩暹、刘辟这些参加黄巾军的人,最大的欠缺就是毫无智略。咱这里不讲别人,单讲一个杨奉,起初是黄巾支流白波军将领,败后归降李傕。没多久又背叛李傕,参与东归事,乘乱居然一直做到车骑将军,但问题是他完全搞不懂自己这个车骑将军是咋回事,从一叛李傕、二叛曹操到三叛袁术,最终死在刘备手里,从头到尾,他就是个龙套的本事。

汉末三国那么多英雄人物,有没有曾站在黄巾军那一边的?

至于廖化周仓这种,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黄巾军了,但演义照样把他们处理成黄巾,为什么?其实还是开头讲的亮点:一无资产二无出身三无知识,他们只能是底层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