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歷史就是這麼巧合,康熙朝有三個成龍,其中兩個名字一模一樣都叫于成龍,另一位名字跟這兩位就差一個字叫喻成龍,除此之外,他們三位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廉吏典範,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這三位成龍的事蹟。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大於成龍畫像

“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大於成龍-於北溟

大於成龍,字北溟,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山西離石人。曾在明崇禎年間參加鄉試,但看到明末局勢混亂,官場腐敗,於是在試卷上大罵一通,然後就回鄉種地去了,順治八年(1651年)參加鄉試,落選,直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從國子監肆業後“吏部議敘”到廣西羅成縣當了知縣,因穩定住了當地混亂的局面,從此受到朝廷重視,一路升遷,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湖北武昌知府,這時候趕上三藩之亂,吳三桂起兵,湖北戰事四起,不久轉任黃州知府,在武昌和黃州,數次數次平定叛亂,受到時任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褒獎。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于成龍》宣傳海報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升任湖廣下江防道道員,次年,轉升福建按察使,康熙十九年(1680年),54歲的于成龍出任直隸巡撫。直隸拱衛京師,免不了與王公大臣打交道,而於成龍任上,不畏豪強,不管你是誰,只要犯法,一律從嚴處置,誰的面子也不給。于成龍為官廉潔,除了俸祿之外,一介不取,從不接受他人賄賂。所以于成龍一生都非常窮,每天只能和僕人一起喝粥。轉任兩江總督後,照樣廉潔奉公、勤儉節約,每天只吃白粥就青菜,於是人送外號——於青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龍病逝,享年68歲。于成龍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身邊又無兒女,於是,由曾經的下屬於小於成龍(于振甲)主持料理了喪事,陳廷敬的《於清端公》記載:“時署中無親指,衣食、飯舍皆不備,江寧守於公經理其喪。”出殯時,百姓商賈集體送行,哭聲震天,康熙命塑建雕像祭祀,贈太子太保,諡號“清端”,雍正時入賢良祠。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康熙御賜牌匾複製品,原品藏於美國

大於成龍逝世後,南京男女老幼,商販僧侶皆痛哭流涕,可見中下層人民對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大於成龍堪稱天下廉吏模範,深受康熙欣賞,“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在康熙年間,一提於青天,指的就是這位大於成龍,於北溟。

“奉公守法,潔己率屬”小於成龍-于振甲

小於成龍(1638~1700),漢軍鑲紅旗人,字振甲。生於清崇德三年,遼東蓋州人。小時候家裡很窮,給地主放過牛,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因過繼給伯父於得水,於得水在旗,就以廕生的身份,出任直隸樂亭知縣。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小於成龍畫像

小於成龍也是一位能員幹吏。在任樂亭知縣,以及灤州知州時,老百姓安居樂業,深受百姓擁戴。在其被彈劾離任時,全城百姓為其喊冤,聯名上書朝廷要求留任。

比較巧合的是,當時的直隸巡撫于成龍和他同名同姓,冥冥中註定他們兩個人會有連繫,大於成龍改任兩江總督時,上表舉薦同名同姓的小於成龍出任江寧知府。康熙南巡時親自召見小於成龍對其多家勉勵,讓其向大於成龍學習,並擢升安徽按察使,負責治理河道,頗有建樹。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清代北京河道疏浚圖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出任直隸巡撫。到任後,雷厲風行,很快廢除了累民弊政,懲治貪官汙吏受到百姓和朝廷一致好評。他經常微服私訪,體查民情,甚至不顧生命危險,深入匪巢。面對仗勢欺人的官宦子弟、土匪豪強、宮廷太監等為非作歹之徒,他不畏強暴,勇敢果斷,為百姓平冤昭雪,在他的治理下,直隸省犯罪率明顯下降,百姓安居樂業。

次年,加封太子少保銜,康熙同時勉勵他“國家設官分職,原以綏靖地方,惠養黎庶。督撫為封疆大吏,表率屬員,尤須才守兼優,諳練政務,方於吏治民生實有裨益。巡撫于成龍自為縣令以至郡守,素秉清操,愛民盡職。遂從臬司超擢巡撫。簡任以來,孤介自持,清廉益著,釐奸剔弊,扶弱鋤強。境內謐寧,旗民允服,殊為可嘉。從優特加太子少保,以為廉能稱職者勸。”康熙二十九年,任左都御史兼鑲紅旗漢軍都統,康熙聽聞其家貧如洗,便賞賜房屋194間,一家人才享受到團圓之樂。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清朝時期永定河疏浚圖

康熙親征噶爾丹期間,小於成龍負責糧草轉運,由於轉運及時,助清軍一舉剿滅噶爾丹,回京後,康熙帝慰勞于成龍曰:“卿輩辛苦,得成大功!”特加軍功四級,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騎都尉)一職,可世襲。次年小於成龍以總督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職務管直隸巡撫。這是其第二次擔任直隸巡撫,不過這次是以總督之名任職,在任期間浚通渾河、無定河,竣工後。康熙帝親自視察,龍顏大悅,經小於成龍提名,康熙御賜永定河,就是宣宗大名鼎鼎的北京永定河。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時年63歲的小於成龍因積勞成疾在河道總督任上去世。賜其諡號曰:襄勤,並多次派人祭奠。雍正八年(1730),詔入祀賢良祠。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永定河流域圖

“有龍圖之目”喻成龍-喻武功

據《建德縣誌》載:“喻成龍,金州人,才猷練達,陛本府別駕,轉潞安同知,陛本府知府,丁尤服關,輔臨江府,晉山東監道,轉按察司,陛布政使司,三任山東,轉工部侍郎,授安徽巡撫,歷湖廣總督,剛明果斷,遇事立剖,人莫敢欺,所至,有龍圖之目。”

喻成龍,字武功,清漢軍正藍旗人。歷任安徽建德知縣、山西潞安府同知、池州知府、山東布政使。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太常寺卿,協同左都御史于成龍督運中路軍糧,平定噶爾丹叛亂。因功授大理寺卿。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轉任兵部督捕侍郎,不久調任工部左侍郎。康熙四十二年(1703),提拔為湖廣總督,負責督修高家堰,深受康熙讚賞。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康熙御賜喻成龍“廉善是推,貪黷毋宥”碑亭

喻成龍本人才謀兼備,見多識廣,而精通人情事故,處事剛明果斷,為官清廉,如龍圖(包拯)再世。為官期間,每日粗茶淡飯,如果遇到荒年,就吃糠粥,省下來的米用來賑濟災民;在任的時候為了減少開銷,從來不喝茶,即便是當上湖廣總督以後,他照常一日三餐吃粗米,就青菜。他的品行也和兩位於成龍一樣,一心謀國,從不營私;舍小家為大家,愛民如子,為官處世,恪守清廉,從不納禮收賄。在任期間嚴厲打擊盜賊貪吏,拯救民生,選福百姓。

康熙時期居然有三個“成龍”,並且都是清官

蒲松齡畫像

喻成龍本人也比較有才,好舞文弄墨,曾跟當時的大文學家王世禛學過詩,自己著有《塞上集》、《九華山志》十二卷、《西江草》一卷。歷史記載他曾於蒲松齡多有交集,任山東按察使時,聽聞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即將書成,他便邀請蒲松齡到府做客,提出用一千兩銀子換取《聊齋志異》的署名權,雖然蒲松齡窮困潦倒,但還是婉言拒絕了,但是這件事確實是喻成龍一生中的最大敗筆。

晚年,喻成龍辭官歸田,專心吟詩作對,安享晚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病逝。

大清康熙年間三個成龍,皆為清官廉吏,可謂是巧合至極,彼此之間又頗有淵源,實在奇中又奇。三個人為康乾盛世付出了畢生貢獻,歷史應該銘記住這三位廉吏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