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大唐巡撫使任上毀淫祠數目最多,一人奏毀1700餘所

狄仁傑(630—700),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時期著傑出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 ,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復二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為酷吏來俊臣誣害,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勇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大臣進入朝廷,成為大唐社稷光復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中書令,卒於任上,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累贈司空、太師、梁國公,配享唐中宗廟廷。

他剛正不阿,輔國安邦。《舊唐書》載狄仁傑在儀鳳年間任大理寺丞時,“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這位斷案神手也被譽為“東方的福爾摩斯”。其實,他還有一項見諸史冊的功績就是奏毀淫祠,淫祠即民間濫建的不在祀典的祠廟,此舉也是為了禁止淫祀,《禮記·曲禮下》解:“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也就是說妄濫、過度與不合禮制的非正統的祭祀是不為唐代統治者接受的,狄仁傑正是想要焚燬這些還存在於民間的淫祠。那麼,狄仁傑銷燬淫祠的效果如何,這個事件又帶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先從他奏毀淫祠的背景說起。

狄仁傑:大唐巡撫使任上毀淫祠數目最多,一人奏毀1700餘所

狄仁傑畫像

一、狄仁傑奏毀淫祠的背景

唐代是古代歷史上一個比較開放的時代,也是多種宗教發展興旺的時代,道教與佛教盛行,此外摩尼教、襖教、伊斯蘭教、景教等漸入中國,還有民間信仰在本土發展延續,淫祠即是民間信仰的表現之一,多存在於江南。當時江南到處都是瘴氣,老百姓患病不去醫治,卻迷信拜神請鬼,甚至時有活人當祭物的荒唐之事。

狄仁傑:大唐巡撫使任上毀淫祠數目最多,一人奏毀1700餘所

慈恩寺

關於濫建祠廟,唐人趙璘在《因話錄》中將淫祀概括為:在不應當設立之處私自設祠;祀典中沒有記載而建廟;為無功德節操的人修祠。在禮制之外的祭祀是愚昧的風俗,沒有正當名義的妖神祭祀,理當禁止。而且,不合禮制的祭拜是巫覡欺騙迷惑百姓的方式,民風日下,勢必會掀起不穩定因素,為官者要引以為戒,一定將淫祠摧毀。江南百姓祭拜官方不認可的神,讓有些人借香火興盛唯利是圖,使得富人變窮,窮人成鬼,還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而生亂,故控制淫祀的形勢嚴峻。

狄仁傑:大唐巡撫使任上毀淫祠數目最多,一人奏毀1700餘所

禹王宮

《舊唐書》記錄狄仁傑“徵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撫使。吳、楚之俗多淫祠,仁杰奏毀一千七百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當時狄仁傑擔任了冬官侍郎,並任江南道巡撫使,冬官侍郎是正四品下的工部侍郎,此官職名稱由武則天託古改制仿照周代天地四時所改,這意味著狄仁傑可以主管國家農林水利工程的事項,能夠“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澤之政令”。垂拱四年(688),狄仁傑在瞭解了吳楚之地多淫祠之後上奏並焚燬一千七百多個淫祠,只留下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個古人的祠廟。

二、狄仁傑奏毀淫祠的內容

狄仁傑焚燬濫建祠廟的數量之大足以令人驚歎,他焚燬的淫祠供奉的人物主要有:周赧王、楚王項羽、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吳夫概王、春申君、趙佗、馬援、吳桓王。因為這些人物不在祀典,而且他們的祠廟在南方地區分佈較廣,對人們的影響力頗大,狄仁傑焚燬時必定受到阻力,比如在拆撤項羽廟時寫出《檄告西楚霸王文》的檄文告示後才去執行。

狄仁傑:大唐巡撫使任上毀淫祠數目最多,一人奏毀1700餘所

當時唐人信奉的淫祠還有“豫章樹”、“飛布山廟”、“畫琵琶”、“壁山神”等。這種古代民間社會濫設的祠廟,普遍存在於經濟文化稍落後的區域。唐代政治、經濟、文化重心在北方黃河流域,相對來講,江南地區淫祠祭祀風氣也就越濃,淫祠數量多,種類雜。樹神、山神、歷史人物等都被尊為祭拜的神靈,更荒唐的是“畫琵琶”,乃是一書生在牆壁上畫的一隻琵琶,卻被當地人認為是顯靈的聖琵琶,供奉旗幡香爐多年。


狄仁傑:大唐巡撫使任上毀淫祠數目最多,一人奏毀1700餘所


三、狄仁傑奏毀淫祠的意義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用三牲即牛、羊、豬,稱為“太牢”,祠廟供奉的習俗也是要宰殺家禽甚至大型役畜充當牲牢以示虔誠。更有嶺南的淫祀風俗即當家裡有人生病時,先殺雞鵝等祭祀祈福,如果沒有好轉就刺殺豬狗為祭品,若還沒有好轉,便用太牢,升到太牢,就要殺牛了。又如善曉和尚意識到淫祠濫用供奉之物,而且人們大量殺牲畜,竟用太牢供壁山神,因此他感慨地說:“

天地郊社,薦享有儀,斯鬼何得潛於天地。牛者稼穡之資,爾淫其祀,無乃過乎?”牛在中國古代乃耕稼之本,大量役畜被殺,使得耕作農田的難度加大,人民的生產生活不能正常進行。可想而知,這些淫祠對百姓生活的影響,不僅耗費建造的財力物力,而且蠱惑民心,巫覡還趁機騙取錢財。淫祠給社會造成一定的興妖作怪的危害,故唐政府官員為促移風易俗,多次並且大量拆撤淫祠,狄仁傑奏毀數量如此之多的淫祠,也是為了抵制神巫危害和教化民眾風氣,為南方農業發展保存民力。


狄仁傑:大唐巡撫使任上毀淫祠數目最多,一人奏毀1700餘所

狄仁傑(607~700)清殿藏本


四、狄仁傑奏毀淫祠的評價

史載狄仁傑做官所到之處,造福一方,百姓紛紛稱讚他是一位剛正不阿、德才兼備的好官,並立頌德碑以紀念歌詠其治理當地的恩惠,他也在百姓心目中樹立了威信。

奏毀淫祠是狄仁傑為官政績之一。對他個人來說,由這一勳業甚至生髮出一些民間傳說故事,這裡舉四個情節,一是被狄仁傑焚燬的廟宇裡的神鬼們無法妨害報復他,只能躲避他,不能再作祟危害百姓;二是百姓為狄仁傑建生祠用酒供奉,而本不飲酒的狄仁傑正巧在上朝時帶有醉意,這個情況還被武則天觀察到了;三是狄仁傑能和神仙對話,神仙願意幫助他並且預先報告他吉凶禍福;四是狄仁傑被刻畫成陰曹地府裡鐵面無私的判官,能預知人間後事。這些故事具有一定的誇張性,甚至怪誕離奇,但結合正史可以發現唐代老百姓修建生祠供奉的本朝名臣是不多的,狄仁傑就是其中的一位。


狄仁傑:大唐巡撫使任上毀淫祠數目最多,一人奏毀1700餘所


狄仁傑克服焚燬江南淫祠的難處,革除弊政,勵精圖治,使得南方地區民間信仰混亂問題得到了基本改變,在思想上逐漸破除舊俗。他整頓迷信風氣,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保障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但這樣勤政愛民的改革是不徹底的,淫祠仍舊氾濫,直到唐後期出任浙西觀察使的李德裕仍在江南進行過大規模的拆除。

《左傳》裡寫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與戰爭都是古人心目中的頭等大事,民間祭祀也是包括在國家祭祀之內的公共行為,但淫祀的弊端應當加以禁絕,這就反映了民間鬼神觀念與官方儒家禮制的交鋒。一代名臣狄仁傑奏毀淫祠的行動利於唐代江南移風易俗,更是他體恤百姓疾苦的表現。

本文圖片及素材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