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期間,一家六口等我伺候:中國女人到底有多累?

每年的三八婦女節你得到了什麼?是單位發的衛生巾,還是當下流行的無菌洗手液呢?當我們又再一次程序化的迎來了這個屬於我們的節日的時候,每年我都會陷入相同的思考,這個三八婦女節是誰設立的?究竟為了什麼而設立,她為我們女性到底帶來了什麼?

小武,兩個孩子的媽媽,這次春節她和老公孩子一起回到了婆家,湖北黃岡。接下來的劇情大家也都猜到了,全國人民都在原地趴著,一動不動,疫區自然不用說了。

小武是個傳統的山東姑娘,加上公婆一個6個人,一日三餐都得她親自動手,得空出來的時間還要去照顧孩子們的吃喝和洗漱。

說實話這樣的日子過到年初三還行,不到十天, 小武就已經有點受不了了。

小武的老公在幹嘛呢?往年小武的老公這時候都會約上三五個知己去打麻將,今年只好天天拿著遊戲機打麻將。

小武忙不過來的時候,他也會幫著帶帶孩子,但帶孩子的方式無非就是塞個iPad給孩子,他在旁邊繼續打他的麻將。在自己家的時候,小武還會對著她的老公吼兩句,以往也算奏效。但這是在婆家,賢惠的小武根本吼不出來。

有一天她語氣生硬的當著公婆的面,叫老公來洗碗。結果從沙發上立馬站起來的人不是老公,而是她的婆婆。其實婆婆剛動完手術三個月,小武不想累著婆婆,所以一直勸婆婆多休息。婆婆也非常體諒小武,盡她所能幫著小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小武這次生氣以後,婆婆就承擔了更多的家務事。小武那原本想要發洩出來的怒氣被硬生生的塞了回去。


隔離期間,一家六口等我伺候:中國女人到底有多累?


“分擔家務這件事情,不指望男人了,但至少也別給我添亂,”這是小武自己安慰自己的話。但有一天,小武突然間發現老公說話陰陽怪氣的,對自己燒得菜橫豎挑剔,還在自己辯解幾句後,扔下筷子就回了臥室。

兩個孩子和公婆的第一反應,就是停下來望著小武,好像在等著一個犯了錯的人去挽回局面。小武在一大家子的注目下,像個孫子一樣站起來,進入臥室柔聲細語的詢問情況,才知道老公是因為一位一直對自己有好感的男同事發來的疫情問候而生氣。

小武咬了咬後槽牙,擠了個笑容出來,就像往常一樣哄好了老公。

晚飯後,新聞裡歌頌著上前線支援的女護士們,把頭髮剃光,滿臉的燦爛笑顏。小武的眼淚唰的一下就流了下來。細心的小兒子一句也不說,拿起自己的小手,擦去了媽媽臉上的淚痕,雖然他不明白媽媽為什麼會流淚。

小武把鏡片擦乾,抬眼看了一下客廳。沙發上的公公和老公,兩個男人一人抱著一個手機,根本不知道剛才發生過什麼。

小武只是幾億中國女性中的一位。

隔離期間,一家六口等我伺候:中國女人到底有多累?


做女人,從來沒像今天這麼難。

我不獨立,社會說我不是時代新女性;

我上班賺錢兩頭忙,老公婆家說孩子更最需要的是母愛;

我事業有為成了家庭經濟頂樑柱,熱心人又再提醒男人沒有成就感,婚姻容易亮紅燈。

從我一出生就聽到一個詞,男女平等。我就想問問,平等過嗎?有人要說,受教育和職場上,男女很平等啊。那適齡未育的女性,在被HR面試後因為“生育”潛規則PASS掉的少嗎?週末佔用你時間去加班,還不是為了讓漂亮的你在酒局上多勸對方老總幾杯,好快點拿下訂單?當你憑藉能力得到晉升職位後,有多少人在背後議論,你是靠著其它“本事”上位的?

當我們一直在強調男女平等,就意味著還有不平等存在。

新中國成立至今,男女平等,也依然是一個推進當中的事。

我們的男女平等究竟做了些什麼?

建國初期,女性去掉了裹腳布,湧現了一批政治家,思想家,女性學者。但無論是宋慶齡、何香凝、鄧穎超,女性精英們仍然主要作為配偶的身份被提起。

接下來就是我們這些人迅速成長的時代,我們的母輩承擔的社會角色仍然是家庭角色的延伸,你還記得在你想要去選擇職業的時候,你的父親給你什麼建議嗎?——要去做老師護士或者秘書,因為這樣的工作穩定,以後方便照顧孩子,或者是在相親市場上能更容易被男性看中。

隔離期間,一家六口等我伺候:中國女人到底有多累?


時間發展到了今天,現代女性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憑自己的努力在職場獨當一面,貢獻自己的自我價值。然而只要這位女性她結了婚有了孩子,在家庭角色分工上,她仍然是被默認為要被犧牲的那一個,她需要放棄職場,回家帶孩子。

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女性在職場當中死抗,知道如果生了孩子就徹底回家洗手做杯羹,可能接下來就要上演老公出軌、而自己沒有經濟能力無法走出婚姻的戲碼。

又或者在大城市打拼,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兩份收入,才可以支撐房貸車貸和神獸們的學費,所以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就變成這些女性的議題,究竟是誰來幫助這些現代所謂獨立女性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當《82年的金智英》中女主角說她要出去工作,她的媽媽就來她家說要幫她帶孩子。那一刻我和金智英一樣,眼裡充滿了淚水。

沒錯。來幫助我們女人解決問題的,仍然是女人,這個女人就是這些女人們的媽媽或者婆婆。去支撐一個小家庭負重前行,往往是靠犧牲老一代的女性的退休生活來支撐的,一位女性只要有了孩子,似乎終身就被這個孩子所綁架,她需要為這個孩子付出自己的青春,放棄自己的前程,甚至還要埋葬自己的晚年。

如果我們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是要靠犧牲上一代老年女性的幸福換來的?我們所謂的男女平等,有什麼值得驕傲和自豪的?

隔離期間,一家六口等我伺候:中國女人到底有多累?


男人在家庭角色分工上的缺席,的確讓男女平等這件事情仍然舉步維艱。但女性對自我身份的不認同,也阻礙了男女平等的真正實現。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叫《中國剩女》,由兩位以色列導演在2015到2017年間,跟蹤了三位年齡從28到40之間的中國女性的相親經歷攝製完成。在這個紀錄片當中,催著自己家的女兒嫁出去的是自己的母親,即便這些母親自己的生活也不幸福。

沒結婚的時候催結婚,結婚了以後催生孩子,生了頭胎催生二胎,而催婚催生的主要角色往往是這個家裡面的母親。如果一位女性,她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就是製造另外一個生命,她也會在陪伴這個生命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告訴這個生命去做同樣的事。

當一個人實在在這個社會上沒有辦法貢獻自己的時候,她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提供一個在這個世界活過的證明。

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實際上一直停留在女權運動階段,也就是在跟男性在教育、政治、法律和經濟上平權的爭取。但成熟的女性應該清楚地知道,這只是社會進步的起跑線。在家庭角色分工上,隱形的不平等一直存在著。

而就是這樣的不平等可能就耗盡了我們女人的力氣,讓我們懼怕婚姻,懼怕生子。

一個國家的男性能不能讓他們國家的女性,成為幸福快樂的母親,才是決定一個國家人口結婚率和出生率的重要因素。

一個女人要不要結婚,能不能結婚,結婚以後幸不幸福,取決於自身的自我成長,更取決於她做出選擇後所面臨的困難和結果。

在這個共同的時代階段裡,我們的母親已經盡力把我們送到了她們能送的地方,這是她們為了男女平等所做的力所能及的貢獻。推進男女真正平等的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上,正如你我身邊優秀的女性同胞們一樣,儘管局面很難,仍然心懷希望,逆流而上。


隔離期間,一家六口等我伺候:中國女人到底有多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