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告訴我們:為人兒媳有三忌


《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告訴我們:為人兒媳有三忌


《浮生六記》是清代沈復所著的一部自傳體隨筆,此書以沈復夫婦的生活為主線,記敘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和作者遊覽各地的所見所聞。書中塑造了一個率真活潑,聰慧賢良,充滿生活情趣的女子芸孃的藝術形象。

沈復和芸娘伉儷情深,在芸娘身患重病,又為公婆所逐的情況下,沈復仍不離不棄。芸娘是沈復舅舅的女兒,二人兩小無猜,芸娘既知書達理,又賢能持家,深得丈夫的寵愛與尊重。

這樣一個既得丈夫歡心,自身素養頗高,又有親緣關係作依靠的女子,為何卻落得舉家嫌棄,被公婆逐出家門的悲慘結局呢?

下面就讓我們分析芸娘悲劇命運後隱藏的深層原因,希望給為人兒媳者以借鑑和警示,不讓芸孃的悲劇重演。

《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告訴我們:為人兒媳有三忌


警示一:蒙受不白之冤,切忌聽之任之

芸娘被公婆厭棄的起因是她識字擅書,公公讓她代婆婆寫家信。當家裡有閒言碎語,婆婆便懷疑是芸娘敘事不清,不再讓其代筆。公公看到家信不是芸孃的筆跡,卻認為是兒媳偷懶不屑代筆。

明明承擔了任務,多做了事情,卻兩面不討好,芸娘扮演了風箱裡的老鼠的角色。更錯的是,當丈夫回家問清事情的原委後,想向父親解釋,卻被芸娘制止,說:"我寧可讓公公譴責,也不想讓婆婆不高興。"結果直到最後,這件事都沒說清楚。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件事明明很簡單,先向婆婆說清自己寫信並無疏漏之處,再由丈夫向公公解釋清楚,並不是自己不願意寫信,而是婆婆不允許即可。

可芸娘卻自作聰明的體貼婆婆的難處,寧可讓公公譴責,也不洗刷自己的惡名。乍一看,是芸娘孝順善良,體貼長輩,仔細一想卻愚不可及。

在公婆面前有冤不訴,直接導致在婆婆心中留下辦事不力的印象,公公也認為兒媳是個目無尊長、偷奸耍滑之人。

芸娘擔心的婆婆不開心純粹多餘,公婆是一家人,他們間的矛盾會自行解決,可兒媳在他們眼裡是外人,犯了錯會罪加一等。

芸孃的前車之鑑告訴我們,在婆家蒙受不白之冤,絕不能聽之任之,有委屈必須申訴。很多時候,你為公婆考慮,但如果事情不做到明面上,話不講得通透直白,他人未必能夠理解。歸根結底,你的秉性人品在公婆眼裡是有待考察的。這無可厚非,人與人相處本就需要時間來證明,將心比心,難道我們一結婚,就把公婆當成自己的親爸媽了嗎?

重要的是在以後的相處中逐漸見證人品,以心換心。而你若經常被冤枉,好心常被當作驢肝肺,就說明你的處事方式有問題,在公婆心目中也並未被認可。這時發生了矛盾,若一味忍氣吞聲,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為自己辯白,事情只能更糟。

在遭遇不公對待時,只有義正言辭、條理清晰的講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原事情的真相,讓公婆明白他們錯怪了你,事情才有轉圜的餘地。下一次再發生類似事件時,他們才會心中斟酌,不會再戴有色眼鏡。必要的時候,可請丈夫代為轉述,畢竟兒子是他們親生的,在他們眼裡,兒子的話要比兒媳可信得多。

《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告訴我們:為人兒媳有三忌


警示二:長輩的感情事切忌參與其中

芸娘犯的第二個錯誤,是參與到為公公納妾一事中。

公公對同事說客居他鄉,想尋找一個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人都找不到,做兒女的如能體諒老人家的意思,就應當在家鄉為父親找一個熟悉鄉音的人來。沈父在得知父親的想法後,就寫信告訴芸娘,請她代為物色一名小妾。在我們看來,沈復很愚蠢,而芸娘實際是被丈夫坑了。

芸娘接到任務後,幫著物色了一名女子,這名女子來到家中,芸娘對婆婆謊稱是鄰家女過來遊戲。在公公將這女子接走後,芸娘又聽從別人的意見,對婆婆說這女子是公公本來就中意的人。這樣欺瞞的結果,是芸娘失愛並得罪了自己的婆婆。

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芸孃的婆婆,對芸孃的做法也要耿耿於懷。公公要納妾,什麼時候輪到兒媳越俎代庖的去張羅,芸娘只聽信丈夫的話,卻毫不體察婆婆的心思,得罪婆婆是必然的。

想起一位朋友的親身經歷,公公退休後喜歡跳舞,一來二去和舞伴有了不正當關係。婆婆抓到證據後,召集兒女開家庭會議,非要和公公離婚。同為女人,確實也是公公犯錯在先,朋友和婆婆同仇敵愾,幫著謀劃出主意。

而公公在重重壓力之下,選擇和舞伴分手迴歸家庭,向婆婆承認了錯誤,婆婆也見好就收,家庭恢復了平靜。和好後的公婆,卻一致對朋友有了看法。公公對她嗤之以鼻,婆婆認為朋友對此事過於熱心,恐怕不懷好意。

朋友本是同情婆婆,卻弄的裡外不是人,就因為她犯了這一大忌,長輩的感情事亂摻和。

作為長輩本就自恃身份,感情糾紛一爆發,勢必要讓晚輩看到不堪的一幕,這本來就讓他們感到有失尊嚴。晚輩參與其中,參與的越深,越容易讓長輩惱羞成怒。他們會認為一個晚輩,有何資格對他們的家事指手畫腳,一旦事情解決,首當其衝受連累的就是兒媳這個外人。

正確的做法是,遇到長輩的感情問題,一定要有多遠躲多遠,絕不參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切莫在爛事上糾纏,否則分寸稍微把握不好,就容易惹火上身,弄的裡外不是人。

《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告訴我們:為人兒媳有三忌


警示三:婆家的事切忌衝鋒在前

芸孃的小叔子向鄰家婦女借貸,讓芸娘做擔保,芸娘寫信把此事告訴了丈夫。後來公公看到芸孃的來信,詢問小叔子欠債的事,小叔子卻搪塞說並不知曉此事。公公相信了兒子的話,也沒追查,就認為是芸娘借債來誹謗小叔子,並因芸娘信中稱呼不敬等問題,將芸娘逐出家門。

看到這裡真心為芸娘叫屈,她一片好心幫忙,卻被小叔子當成替罪羊,公公更是不分青紅皂白把她逐出家門。芸娘一片熱心,卻落得如此下場。

細細思量芸孃的結局,固然是由於她本性純真,不懂人情世故,更重要的是她毫無界限感,不懂得婆家的事切忌衝鋒在前。與人相處,一定要注意分寸進退有度,把控好界限,婆家的事尤其如此。

就如芸孃的小叔子借貸一事,小叔子上有父母下有兄弟,借錢自可找他們擔保,何須嫂子出面,無非是這個錢借得名不正言不順,不欲父母兄弟知曉。而讓嫂子擔保,出了事情也好推脫,事情的發展也果然如此,借錢的事一敗露,他果斷一推,罪責全由芸娘來承擔。

常言道"親兄弟明算賬",更何況毫無血緣關係的婆家人,尤其對丈夫的兄弟姊妹秉性不甚瞭解的情況下,更不要遇事頭腦一熱,就大包大攬。要知道有的忙可以幫,有的忙幫了反成仇;有的人可以幫,有的人找你幫忙是準備讓你當替罪羊。

婆家的事自有婆家人打理,當公婆和兄弟姊妹遇到困難,我們可從中協助,盡為人兒媳的本分,但切忌把自己當成主力軍,當前鋒打頭陣。

首先,你對婆家錯綜複雜的關係不清楚,做事未必妥帖,很難讓眾人都滿意,容易費力不討好。其次,如果你總把婆家的事當成分內之事,以後許多分外之事也成了你的責任。一個大家庭諸多雞零狗碎之事,你哪有那麼多精力去兼顧。

最好的做法就是劃清和婆家的界限,找好自己的位置,該我們幫忙時義不容辭,與我們無關之事切莫插手。

君子交而有度,即使和婆家人關係再融洽,也要有自知之明,你和婆家人的感情基礎並不牢固,你們的關係是通過身邊這個男人建立起來的。與其在婆家人身上勞心費力,還不如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夫妻關係好,在婆家才有立足的根本。

《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告訴我們:為人兒媳有三忌


《浮生六記》一讀再讀,我感嘆芸孃的聰慧與才情,哀嘆她的不幸結局。很多人認為,芸孃的不幸是由於封建禮教的迫害,我卻感覺她自身的性格才是造成她悲劇的主因。

當然我們不能用如今的思想觀念,去評判古人的所作所為。但芸娘為人兒媳觸犯的諸多忌諱,也是促成她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一。

寫此文不是教你詐,而是希望給為人兒媳者提個醒,希望我們在處理婆媳、姑嫂等關係時少走一些彎路,能構建和諧美滿的家庭關係,在婚姻的圍城中收穫幸福和圓滿。

《浮生六記》中芸孃的悲劇告訴我們:為人兒媳有三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