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T-34/76坦克

說到二戰的坦克王牌,大家對德國王牌都比較熟悉,比如指揮“虎”式坦克的魏德曼、卡爾尤斯等人。其實,蘇聯方面也湧現過不少坦克王牌,其中戰績超過10輛的就有105人。

不過,蘇聯坦克王牌卻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較弱的T-34/76坦克湧現了多數坦克王牌(甚至是在性能不佔優勢的1944年),而火力裝甲最強的IS-2重型坦克出現的王牌卻少得可憐。這個現象與德國截然相反,後者近一半坦克王牌都出自“虎”式重型坦克部隊。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IS-2重型坦克

細數蘇聯的坦克王牌

據歷史資料統計,蘇聯坦克部隊戰績在5輛坦克(和突擊炮)以上的王牌至少有249人,戰績超過10輛的有105人,戰績超過20輛的有29人。最高王牌是拉夫林科·德米特里·費奧多羅維奇中尉(1941年12月18日陣亡),隸屬著名的獨立第四坦克旅(主導了姆岑思克戰鬥),累計擊毀德軍坦克和突擊炮52輛,另外還有若干火炮和車輛。

有趣的是,這些蘇軍坦克王牌多數都是開T-34中型坦克的,也有相當部分開KV-1重型坦克,而蘇軍在二戰中威力最大的IS-2重型坦克,湧現的王牌卻極少。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拿前30名王牌的經歷來說(存在一人更換不同坦克情況),使用過T-34/76的有20人,使用過T-34/85的有4人,使用過不明型號T-34(57炮、76炮或85炮)的有6人,使用過KV-1的有5人,使用SU-100的有1人,使用SU-152/ISU-122/ISU-152的有2人,甚至還有兩人開過老掉牙的T-28中型坦克,但其中沒有一位開過IS-2重型坦克。

開IS-2重型坦克戰績最高的王牌,是擊毀19輛德軍坦克的盧卡寧·維尼亞明·格里戈裡耶維奇中尉(排名第23)。而且IS-2也只是格里戈裡耶維奇在服役後期擔任車長的座駕,他在前期使用的是KV-1S坦克。戰績12輛的阿爾穆哈梅多夫·扎裡夫中尉,同樣也是從KV-1坦克轉來的。即使在所有249名蘇軍坦克王牌裡統計,也只有10人開過IS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在1944年開始服役,號稱火力和裝甲勝過德國“虎I”重型坦克,但戰場表現卻遠遠不如。德國坦克王牌的前30名裡,有15人開過“虎I”坦克或“虎王”坦克,其中多數戰績都靠“虎I”坦克拿下的。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T-34/76坦克

T-34/76為何佔了蘇軍王牌一多半?

與IS-2坦克相比,T-34/76坦克性能並不出眾。該坦克在1940年開始服役,分為1940年型、1941年型、1942年型和1943年型,車體變化不大,均採用76毫米炮,但炮塔設計不同。1943年底,T-34開始換裝85毫米炮,升級為T-34/85,並在1944年全面替代T-34/76。

1940-1944年,T-34/76坦克一共生產了34780輛。1944-1945年,T-34/85坦克一共生產了22609輛。可以說,T-34/76坦克是蘇聯在戰爭前期和中期的絕對主力,並且承擔了1943年從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的重任。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T-34/76坦克

從性能上看,T-34/76能夠湧現大量坦克王牌,首先得益於1941-1942年T-34坦克相對於德軍坦克的性能優勢。直到1943年初,德軍坦克主力仍是較為落後的III號坦克(37毫米和50毫米炮),IV號坦克(75毫米炮)在1943年後才在產量上超過III號。因此,熟練的蘇軍坦克手完全能夠依靠T-34的火力和裝甲優勢,在戰場上壓倒對手。

但是,1942年後半年出現了“虎I”式坦克,1943年又出現了“黑豹”中型坦克,蘇聯坦克性能優勢迅速喪失。直到1944年IS重型坦克和T-34/85中型坦克批量裝備後,蘇聯坦克的性能才勉強追上來。

儘管如此,蘇聯在1943年-1944年期間仍然誕生了大批T-34/76的坦克王牌。一方面,這得益於德國坦克產量的提高,T-34/76能夠對付的III號、IV號坦克反而更多了。另一方面,部分蘇軍坦克部隊的作戰水平也有了不小的進步。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KV-1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為何不給力?

反過來看,1944年出現的IS-2重型坦克,表面上的性能指標非常出色。該坦克裝備了二戰口徑最大的122毫米坦克炮(裝128毫米炮的德國“鼠”式未能量產),身管長度匹敵戰後“豹2”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號稱2000米外可擊毀虎式。

IS-2的裝甲防護也非常強大,車體正面最大裝甲厚度達120毫米,側面也有90毫米,炮塔正面更是達160毫米,側面也是90毫米。這些防護指標大大超過了“虎I”坦克,後者炮塔的最大厚度為150毫米,車體最大厚度為102毫米。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IS-2重型坦克

但是,IS-2的弱點過於突出。尤其是122毫米火炮射速太低(每分鐘2發甚至1發),炮塔轉速也慢,導致戰場反應能力很差。同樣是重型坦克,“虎”式的88毫米炮卻能達到每分鐘5-8發,在坦克戰中佔盡了便宜。

例如1944年7月馬利諾沃村之戰,德軍第二號坦克王牌奧托·卡爾尤斯,指揮2輛“虎I”式坦克,在村鎮街道內的近距坦克戰中,一舉擊毀了17輛新服役的IS2重型坦克。在這場戰鬥中,IS-2坦克炮塔旋轉速度慢、火炮裝填慢的缺陷暴露無遺。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被擊毀的IS-2重型坦克

蘇聯和德國坦克王牌養成的區別

與德國的坦克王牌相比,蘇聯的王牌數量相對較少,而且戰績也有所不如。德軍戰績超過50輛坦克的就有26人,蘇軍則只有費奧多羅維奇中尉一人。德國王牌中甚至有9人的戰績超過了100輛。

從德軍王牌使用的坦克來看,以“虎I”式坦克戰績最為突出,前十大王牌有九位駕駛過“虎I”,剩下的一位使用的則是“黑豹”中型坦克。德國王牌戰績最集中的時間是1943-1944年,這兩年恰恰是“虎I”坦克服役的巔峰期。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虎I”式重型坦克

以德國二號王牌卡爾尤斯為例,他早先開的是捷克造38t輕型坦克,以往戰績平平無奇,1943年,卡爾尤斯加入了502重型坦克營(虎式坦克營),就迅速成長為王牌坦克手。

蘇軍坦克王牌多集中於T-34/76,而且集中於幾個優秀的坦克部隊,尤其是第4坦克旅(近衛第1坦克旅)和第10坦克軍。這兩支部隊貢獻了前10位王牌中的8位,以及前30位王牌中的19位。

值得注意是,1943年6月才成立的近衛第10坦克軍湧現了12位戰績超過20輛的王牌,幾乎佔了全蘇軍的40%,而且多數戰績還是T-34/76坦克在1943-1944年取得的。這一成績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1943年-1944年正是德軍坦克性能佔據優勢的時候。除了“虎”式、“黑豹”之外,德軍III號、IV號坦克也都以改進型為主,火力和防護都不亞於T-34/76甚至更強。


二戰蘇聯坦克怪現象:較弱的T-34/76盛產王牌,最強IS-2戰績可憐

T-34/76坦克

客觀來說,蘇軍生產了3.4萬多輛T-34/76坦克和4000多輛KV-1重型坦克,但多數坦克戰績與德軍相差甚遠,而且戰場損失在1941-1942年遠超過德軍。這隻能證明,蘇聯多數的T-34和KV-1坦克並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另一方面,蘇聯在二戰期間曾建立過60多個坦克/機械化軍和幾百個坦克旅,坦克王牌卻大量集中於第4坦克旅和近衛第10坦克軍這兩支部隊。這充分說明,指揮能力高超的部隊更容易捕捉戰機,更能塑造出優秀作戰人員。作為一名坦克手,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上級指揮能力和部隊整體素質才是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作者:陶慕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