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提起手機,很多家長都恨得牙根癢癢。

在家對孩子說的最多的幾句話就是,“少看一會兒手機”,“怎麼玩起來沒完沒了?”……

然而,許多學校老師會在班級群裡佈置作業,會要求學生在各種App上完成作業。

一邊是孩子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一邊是學校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離不開手機。手機正成為一把雙刃劍,考驗著學生和家長的定力和智慧。

面對信息爆炸的時代,家長能否處理好孩子與手機的關係,決定了孩子的成績,甚至可能決定孩子的未來!

會學習的同學現在已經開始刷考向捲了。《高考必刷卷 考向卷》都是最新的題目,由名校強區把關,教師聯席命制,是針對2020高考最新考向的預測訓練,包含很多高考熱點命題。同時也是最符合學生目前複習階段的試卷,它為一輪複習收官,知識點覆蓋非常全面,能夠深度檢測一輪複習效果,而且打破了單一練習的模式,為同學們建立多維度思考模式。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01 她沒收了孩子的手機

高一期中家長會後,不少家長在會後找課任老師詢問孩子的狀況。

一位媽媽拿著兒子的成績條滿臉焦慮,“李老師,孩子英語考得這麼差,他平時在學校的狀態怎麼樣哪?”

英語老師翻開成績冊,“XX平時的聽說作業一次沒交,還有空英的好句摘抄,也沒交過。”

“老師,什麼聽說作業,什麼空英?”

“哦,聽說作業每週我會在app上佈置課文朗讀和聽說練習的作業,《空中英語教室》每週的作業任務,還有《flipped》的閱讀計劃,我會發到英語群裡。”

“我家孩子的手機被我沒收了。要麼我加您好友,每次發作業的時候,您把作業發給我,我讓他用我的手機完成?”

“好的,咱們加個好友”,老師和藹地同意了。

而此時站在一旁的我,真想勸阻這位媽媽:“一個老師要教上百個學生。再負責的老師,也沒精力把每次的作業安排,單獨發給家長吧。與其請求老師每次告知作業,還不如想辦法讓孩子不沉迷手機,進而把手機還給孩子呢。”

現在的學校教育,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手機。

兒子上小學時,英語老師每週就讓孩子用某個App配音;

初中後,英語每週用某個App練習聽說,閱讀和完型的作業直接到另一個App上做,就連試卷的聽力和答案,也通過掃碼獲取;

現在上了高中,作業不再在家長群裡發佈,而全部發到各科的學生群裡。語文學習有專門的App,英語一如既往用App練習聽說。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討論性學習”任務,也要使用App登錄進行……

兒子所在的這所超級中學,wifi全校園覆蓋,只不過學生早上到校直至放學,學校會要求學生統一把手機存放在教室後面的手機櫃裡。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兒子班裡的手機櫃

一次語文課上使用手機後,不少學生沒有及時在課間把手機還回手機櫃,班主任老師就拍了這張照片以示警醒。

一個班裡47個孩子,一半的孩子沒有及時歸還手機。

學校是好學校,老師督導孩子在合理的時間使用手機,並讓手機助力孩子的學習;孩子是好孩子,但仍有一半的孩子,抵制不住手機的誘惑。

可為什麼還有一半的孩子,按時歸還了手機?

我想,每個歸還了手機的孩子,肯定都有不一樣的成長經歷。

但無論是怎樣的成長故事,最後導向的結果都是:沒有手機沉迷。

我沒有調查過這些孩子為何沒有手機成癮,但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故事,一個是我的兒子,一個是我的學生。

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但最終的效果都還不錯,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02 我沒限制過孩子玩手機

初三有天晚上兒子一進家門,就討好地對我說:“媽媽,我刪除了手機裡的王者榮耀。”

打到過“最強王者”,買了不少皮膚,“吃雞”常常拿第一的兒子,主動刪除了王者榮耀?

說實話,我當時竟然生出一絲擔憂:他突然提出不玩了,難道受了什麼刺激,或者初三的學習太緊張?

為了掩飾內心的波動,我故作鎮定地問他:“怎麼就把王者刪了呢?”

“沒什麼,就是突然想刪了。班裡最近放學組隊打王者的人太多,被我們老師發現了。老師決定下週一開個關於網遊危害的主題班會,給了我半小時讓我來講講。”

“老師知道你也玩遊戲嗎?”

“知道啊。”

“那老師還讓你講?”

“因為演講這種事,我最擅長啊,不讓我講讓誰講?”

我心裡一樂,趕緊點頭。

“講稿我已經準備好了。寫完稿,我就刪了手機裡的遊戲,還把手機裡所有的娛樂公眾號取關了。”

可能是演講者身份的原因,也可能就因為不想玩了,反正,王者榮耀就這麼說刪就刪了。

只有當孩子的內部動機發揮作用,這種內動力的博大力量,才會催生出壯士扼腕的果決。

也只有發自本心的決定,才更具穩定性和持久性,行動起來也才更執著,更熱忱。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我沒限制過兒子玩遊戲,這可能由於我家的特殊性。

第一,兒子直到小學二年級,還是個性格內向,沒朋友沒自信的孩子。

我通過觀察發現,當他和其他同齡人一起打遊戲時,很容易找到共同語言。為了鍛鍊他的交往和表達能力,我主動邀請他的同學來家裡聯網打遊戲。結果一直到小學6年級,我家裡常常三三兩兩的小客人不斷。兒子也在班裡越來越快樂,不僅朋友多,而且口才好。

在我看來,孩子們結伴打遊戲,是被認同的需求,更是社交的需求。

第二,老公遊戲上癮,不參與孩子的教育。

但我也發現,自從兒子開始玩網遊後,父子間的交流越來越多,話題也慢慢由遊戲,涉及到層層面面。

可能大家覺得我家的例子有點極端,但我始終認為,家庭教育要講究抓大放小,不能強求面面俱到。

如果網遊能讓孩子慢慢具備社會性,如果網遊能讓父子關係融洽,那麼縱使他有危害,我也支持!

因為在我心裡,一個孩子的社會性,要比當下的學習成績更重要;一個歡樂家庭對孩子成績的正向影響,要比學校、老師和輔導書更大、更顯著。

當然,為了防止兒子手機沉迷,我也做了不少隱性的預防措施。

從四年級開始,每晚7:00-8:00,我都雷打不動地陪著兒子做數學,看英語。

而孩子的爸爸,就在同一間屋裡,開著音響打遊戲。

在我有意為之的“訓練”下,兒子明白學習比遊戲更重要。該學習的時候,就必須學習。現在,他的時間觀念很強,只要到了學習的時間,就會放下手機,自覺去學習。而且,他即便身處嘈雜的環境,依然可以不受外界干擾地專注於自己的學習。

此外,我還十分重視教會孩子利用手機進行自主學習。

初中後,學習內容加深,我教會孩子上網尋找相關主題的拓展知識;

在網上下載真題,查找試題的詳細解題步驟,或者收聽語音講解;

每天登錄“北京四中網校”App,及時複習鞏固每天知識要點;

寒暑假利用“北京四中網校”App,自主預習數理化課程。

現在,手機作為學習工具,鍛鍊和培養了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手機作為交流工具,兒子和同學常常打語音通話問題、講題;手機作為解壓工具,打局遊戲,看看文章,聽聽音樂……

手機和遊戲,就和學習一樣,已經和諧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之中。

如果你家的情況類似,與其堅決將遊戲排除在孩子的生活之外,不如嘗試一下我家的法子。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03 家裡建個養“機”場

有一次,我和一個初二女孩,以及她的父親一起聊天。

閒聊中,孩子對爸爸表示出一點不滿——爸爸回家總是對著手機。

爸爸立刻申辯:“我是做IT行業的,在家手機離手很難。因為總有一些業務要處理,總有一些客戶要聯繫。”

孩子反駁說:“您有時明明就不是在忙工作,而是在玩手機。”

爸爸一時語塞。我連忙接過話茬:“你不滿意爸爸總是對著手機,那你自己呢?你是不是手機控?”

爸爸眼睛一瞪,孩子也笑笑不說話了。

其實,我是故意把那次看似隨意聊天的話題引到手機上的。

因為據我瞭解,這個孩子課餘經常和同學聊qq、玩遊戲。有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記,而是直接打開手機問同學,甚至有的作業,都會依賴某些App去完成。

我見父女兩個都不說話了,就順勢拋出已經瞭然於胸的想法。

我建議道:你們可以在家裡建個養“機”場。

全家人的手機都放在一起。不管是電話也好,信息也罷,誰的手機響了,誰就去處理事情,處理完事情就立馬把手機放回原位。

三個人互相監督,做不到的時候,其他兩個人可以去提醒。如果提醒後仍不改正,就要接受懲罰。

至於獎什麼或者罰什麼,你們一家人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商量好後,把獎懲的制度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家裡比較顯眼的地方。

在養“機”場的建設過程中,你們一家人要相互提醒、相互監督。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一個月後,我對孩子做例行的回訪。

我問她:“爸爸現在還像之前那樣手機不離手嗎?”

“沒有了,比之前好多了。”孩子一臉高興的神情,“而且,我自己也能很好地控制玩手機的時間了。”

的確,這個孩子現在上課前,都能主動把手機交給老師,而不像之前那般需要老師催促。

這就是一個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真實故事。

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了孩子。一家人的配合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家庭齊心協力的力量。

這個故事裡,發揮了主要作用的是孩子的爸爸和媽媽。爸爸媽媽通過榜樣的作用,刺激到孩子的內心。

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就能營造出一個有利於孩子身心生長髮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生活氛圍。

此後,孩子長期生活在這個和諧溫馨的環境裡,不需要使勁、糾結,就可以輕鬆認可、接受、適應,並悄悄發生改變。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04 期末手機緊急使用預案

期末考試將至,一個月的時間培養孩子的手機使用習慣不太現實。

作為家長臨時抱佛腳的緊急舉措,學習控推薦以下幾點控制手機使用時長的方法:

1. 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要接受約定好的懲罰。

2. 讓孩子關閉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

3. 讓孩子把群消息設置成免打擾或者靜音

4. 取消朋友圈更新提醒

5. 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頻率:期末複習這一個月,就別再發朋友圈了,這樣也不用惦記有誰給你點讚了。

6. 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機:睡前和早上醒來,是手機依賴症最容易病發的時段,在這兩個時段,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期末成績!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教育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

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或者沒收孩子一部手機。

用親情陪伴孩子,讓孩子在學習與電子產品之間找到平衡點。

放下手機,別讓科技成為情感的負擔;關心身邊的人,莫讓自己留有情感上的缺憾。

自然為伴、親情為伴,不要讓手機成為我們的羈絆;文化為伴、知識為伴,手機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好夥伴。

做手機的主人,讓手機領跑我們學習的未來,讓手機點亮自主學習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