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對於山水

孔子並無厚此薄彼

餘秋雨說:水邊給人喜悅,山地給人安慰。水邊讓我們感知世界無常,山地讓我們領悟天地恆昌。

陽宗八景彩雲之南因氣候溫潤宜人,山色湖光秀美 , 各地縣誌均有八景、十景、十六景等之詩文記載。在清康熙《澂江府附郭河陽縣誌》和道光《澂江府志》上明確地記載著“陽宗八景”。

詩云:

寶珠梵剎景最幽,東嶺松風如畫樓。

石洞仙居垂萬古,南潭膏澤流千秋。

冷泉洪濟仙水出,鬥村煙雨景色浮。

西匯清流循入海,明湖湛碧日月留。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1明湖湛碧日月留

陽宗海曾經叫“明湖”,後更名強宗,又訛傳為陽宗。因湖水深淺不一,傳說陽宗海無底。隨四季、白晝、時辰等變化,湖水都會顯示出不同的光澤,尤其“湛碧”好看。“湛”是指藍,“碧”是指清亮發光。看過陽宗海的人都知道湖水藍得發出亮光的時候很迷人 , 也最能折射陽宗的韻味。最迷人的時段是早晨和傍晚,太陽剛從東邊山頂露出頭,紅光把湖面照得金光燦爛,攝影師、畫家不失時機等待在湖畔高地,留住湛碧挽晨曦寫照。

詩云:

湛湛明湖賽西湖,青山綠水難畫圖。

一幅青光接天際,數尺白浪在水壺。

東昇寶鏡窺玉兔,西墜華光現金烏。

夜靜淸頭飛雪練,龍馬翻出水晶珠。

2石洞仙居垂萬古

石洞仙居位於核桃村後山山腰,山上時有煙雲籠罩,傳說有仙道曾居此地而得名。核桃村後山有一座普照寺,石洞仙居就在寺廟左側 100 餘米處。石洞門口似城門,洞內移步換景,還有光亮從石縫中透進來,可照見洞內的景物,景物堪奇,形態各異。有的像飛禽走獸,有的像樓閣,有的像樹木,洞裡還有天生的石床、石灶、石桌、石凳、石桶等好像有人故意擺放的一樣,讓遊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歎不已,也說不定是天設地造,方便高人道士練功誦經,福佑百姓。

詩云:

靜有清幽山石松,神仙為養在洞中。

石泉作伴修心道,水月為朋煉玄功。

竹杖蓬跡今猶在,芒鞋步影形為空。

三生石上留真像,他年早已趙蓮蓬。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3鬥村煙雨景色浮

陽宗壩子北部有個北斗村,北斗村原在一座隆起的山丘上,村內有一座報國寺,寺後有七個天然生成的大石,其列布的位置跟天上的“北斗七星”極相似,因而得名“北斗村”。北斗村中間高,四周低,正是地書喝形“眾星捧月”的風水寶地。

北斗村四個水塘,水塘周圍長著許多粗大茂盛的清香樹、柏枝樹。夕陽西下,白鷺鷥棲息在樹上,田裡勞作的農人走過,它們依舊淺唱低吟,人與鳥類和諧共處。陽宗最奇妙的景觀在夏秋季節的傍晚,站在寶珠山上俯瞰陽宗壩子,不管遠處還是近處的村莊,輪廓清晰,盡收眼底。只有北斗村與眾不同,由於各種植被樹木多的緣故,村子和樹林之間籠罩著濃重的暮靄,猶如瀰漫著煙霧,從屋舍、樹稍接連天空,故名“鬥村煙雨”。

詩云:

北斗為村一寶蓮,七星遠映彩雲邊。

丹搌耿耿紅杏雨,杏樹飄飄綠楊煙。

淺淡花光春色好,聯翩燕語鳥生喧。

白鶴鳴雁常相聚,紫氣東來碧漢天。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4寶珠梵剎景最幽

寶珠山林木豐茂,綠樹成蔭,且香火旺盛。登山腰而攬陽宗全景,明朝年間就有風水寶地的說法。寶珠山上建有龍泉古寺,寺中有泉,有“神樹”,有傳說故事。

龍泉寺有一株 1200 多年曆史的龍樹枝葉茂盛、雄偉高大,分有九杈,被稱為滇中“九頭樹王”。古樹下有一個“太極龍潭”,泉水從寶珠山深處冒出來,龍潭的形狀像太極圖,水從陰儀淌出來,逆時針流向陽極,使人聯想起,“一物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因有龍樹,龍樹下有龍潭,曲徑通幽處,常有老人講傳奇故事,古剎幽境的美名也因此流傳方圓百餘里。

詩云:

古樹巍巍不計年,珠現遠映彩雲邊。

金光夜燦珊瑚色,秀閣春深錦繡遷。

寶樹陰遮三摩地,雲華翠繞一洞天。

靈峰淨圖珍藏聚,歲歲逢源會神仙。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5西匯清流循入海

北斗的西匯河發源於魯溪衝群山之中,從許多箐溝淌出來的地下水匯成河,一路向東流進陽宗海。西匯河奇在流水不長青苔,河水清沏透亮,如滄浪之清澈,水中石頭可一一清點,佇立西匯河,有屈子立江暢談、吟誦之情景,使人聯想到《漁父》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的句子……

詩云:

匯自西嵐分本弦,弦源長成一清泉。

茫茫碧浪苔難聚,渺際波魚波不眠。

西岸陰遮朝爽氣,一派石明現碧天。

濯纓孺子歌滄浪,賽過玉池並百川。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6冷泉洪濟仙水出

在陽宗鎮西龍頭山下,泉水從山石中流出來,匯積成潭,叫大龍潭,因水溫較低,故有“冷泉”之稱。奇妙的是,在夏秋之交,清澈見底的龍潭水忽然會變成夏天大雨山洪水一般的渾水,一個時辰之後,龍潭水又自己變清,洪水去向不明,所以就有了“冷泉洪濟”之奇景。至於誰最先發現大暑末至立秋交替的哪個時辰清水會變濁,文獻已無從考證,筆者猜想,此人一定是位懂得天文曆法,地理人文的閒人逸士。

詩云:

古樹青青蕩蕩然,水源利賴此為先。

炎熱日期歌洪記,冷暖時節山清泉。

洞中翠滴半空雨,巖前蒼搖一鶴煙。

洋洋畫夜留不捨,東畝西疇慶豐年。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7東嶺松風如畫樓

陽宗東山一帶的山嶺是由斷層巖起伏上升形成的,當地人形象的稱之為“雷打石”,就像被雷從中劈掉一半,由於此處岩層,土層薄,巖下的松樹長不高,有些直接長成地盤松,枝幹盤在地上,形如高僧禪修打坐。雖說松樹盤地而坐,但生出的枝葉葳蕤。每到秋天,從陽宗海上颳起的風貼著東山一帶的山嶺吹過來,松枝像波浪式似的翻滾,一浪過後又有一浪,一層又一層,松嶺松風如畫樓的境界展露無餘。

詩云:

玉井梧桐報早秋,松風東嶺雅韻浮。

歷歷舊樹添山色,陣陣輕音和水流。

鳳毛憑空傳續繼,龍鱗借功露真幽。

雨過一曲節操現,大夫威映一斗牛。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8南潭膏澤流千秋

南潭是粱王山山麓小屯村的出水龍潭,地書上稱之為水口。龍潭供著全村的人畜飲水,潭底平坦,有潔白的細沙,水從赭紅色的石縫中冒出來,潭旁有多棵龍樹,正午時分,陽光從樹葉中撒落下來,形成七色反射 , 倒影浮動,愉悅身心。每每觀之,讓人稱奇。南潭還是古關索戲的祭祀地。小屯的關索戲演出結束以後,把關索的牌位取下來,到南潭燒掉,關索大神就會上天言好事,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詩云:

潭居羅山在麓前,澤轉南流小屯邊。

甘苦小露周偏野,膏賽春雨濟良田。

綠樹陰遮招人飲,深木影護借魚眠。

歲歲農人歌樂利,一派笑顏慶豐年。

風雨梁王山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梁王山就像一個久經滄桑、久經風雨的英雄豪傑,強撐著脊背昂首滇中 , 豪飲一口柴谷壩子的百年陳釀,高亢一聲蒙古馬的嘶鳴,氣吞河山的梁王執長槍與山腰處明軍爭奪廝殺,據險固守18年,最終英雄落幕,王朝更替。然《慢徵關坡十八年》的曲調仍在傳唱,《梁王山封庫銀五兩》的傳說依舊是陽宗、呈貢、澄江老百姓茶餘飯後無休止的話題……

有詩詠梁王山“萬古鍾靈奇,元氣寒高厚,何處是陡崖,披襟天左右”,這些詩句將梁王山主峰的磅礴氣勢表現的淋漓盡致。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梁王山而小滇中,立於山巔之上,放眼望去群山起伏,真有“居高臨下,萬山來朝”的盛況。天氣晴朗時,可一山觀三海,即滇池、撫仙湖、星雲湖,也可遠望盤龍江,千百年來,高山湖泊靜謐坦然,波光粼粼,靜靜流淌。

人類從未停止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人們也從未丟棄好奇。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梁王山作為滇中第一大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梁王山,越來越多的人也踏進了梁王山。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人們的腳步打破了它原有的沉寂,梁王山也隨著人們的腳步融入到信息時代。除了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色之外,尋寶探秘似乎更加吸引遊客,現有人打著梁王山尋寶的口號,吸引了更多的地質學者、探險者、考古學者、歷史學者前來梁王山做調研發現,梁王山藏寶將會在雲南旅遊界掀起軒然大波。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不論怎麼看待梁王山,它總和歷史大事件連在一起。耐人尋味的神秘傳說、引人入勝的景境瀰漫在山間雲霧的餘韻裡。

何必遠方,山水美景就在故鄉

無論何時來到梁王山,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視野的開闊帶給心靈的感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被大自然洗滌的靈魂彷彿變的更加寬容,所有世俗的偏見也會暫時擱下,只想享受片刻屬於內心的澄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