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生门》


读《罗生门》

数年前,曾经听人谈论:“你读过罗生门吗?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罗生门!”

何谓罗生门?是指每一个人生命中必经的坎吗?今年有机会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罗生门原为日语,罗生门是范指人间与地狱分界之门,是善良和邪恶的分界之门。

通常:对发生的每一个事件,在当事人各执一词时,人们往往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乃至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其实,罗生门就是对利己主义者行为的一种深刻揭露。

读《罗生门》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就是对利己现象作了详尽的描述。

作品故事讲述了某个日暮时分,在罗生门下,一个家奴百无聊赖,看着门外的雨滴,其实他正为自己失业而无以生计发愁。他偶然看到一个以拔死人头发做发套出售为生的老妪,他惊问老妪为什么如此恶毒?老妪告诉家奴说,那个被拔掉头发的女子,生前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恶多端,所以现在拔掉她的头发理所当然。

走投无路的家奴听到此话,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该小说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读《罗生门》

《罗生门》中,芥川龙之介描写的是一个普通人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堕落的全过程。

而通过描写“小恶”、“恶”、“最恶”的人物印象,慢慢给读者的心理带来冲击。在利己主义影响的基础上,不管是违反道德还是损害别人利益,无论是谁只要心存利己念头,都会为达到自己愿望而不择手段。

而且,利己者在自己做坏事的同时为了自己的自尊,会把过错的责任都推到外部环境和别人身上。这篇文章就描述了由善变恶,并显示了在利己主义面前人们的价值观的脆弱。

因此,如果被利己主义侵蚀,邪恶的念头就会顿生。龙之介通过短篇小说的形式,给读者带来了生动的利己主义者。读之后,读者也不得不感慨利己主义的可怕性,也许还会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这也是《罗生门》成为他的代表作,被世人关注的原因之一。

读《罗生门》

龙之介的创作生涯是在大正五年(1916年)前后,资本主义高速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这是一个天灾人祸横行的乱世,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就连京都都那么格外的荒凉。善、恶、虚、实等所有的一切都被绝对化、孤立化,人与人之间也相互疏远、陌生,看不到任何人性的真诚,丢弃的女尸生前“吃”官兵,老妪“吃”女尸,家奴“吃”老妪,人人都在“吃人”,人人又都在被“吃”,完全如同人与狼、生与死的关系。

读《罗生门》

罗生门反映了人在资本主义早期人的自私自利的心态,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也有许多人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暗示自己也是罗生门里的人。

读《罗生门》

其实啊,人还是要以善良为本!人若欺负你,天会护着你,人若欠了你,天必还给你。世间有因果,善恶各有报,世事有轮回,一生做好人才是正道!

读《罗生门》

不管曾经吃过什么亏,上过什么当,不管昔日有过什么伤,受过什么骗,都不要轻易把自己改变!善良,继续保持;真诚,继续维护。

为人大度一些,伤心怕什么,活得安稳,委屈算什么,内心无愧。大度,不是蠢,而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

每一个人,都要时时警惕自己,不要跨过心里的那扇邪恶之门——罗生门。因为好人必有好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