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

疫情当前,在“好吃懒做”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特殊时期,我们将会每天推荐一本图书,帮助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

日本人多会阅读并研究《菊与刀》,以发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以及是否需要根据这些外来的认知做些内部的改变。

可惜的是,中国虽然曾经是日本人各方面的老师,包括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服饰礼仪、建筑形态和行为模式,且近代史上又遭受过日本的侵略和欺凌,目前却没有一本能如《菊与刀》这般对于日本有深度认知的著述,更不要说影响到日本人的观点和看法。不能不说,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而另外一个事实是,我们上个世纪初有大量的学生去东洋求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政治改革到社会管理,鲁迅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回国后在某种意义上也充任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骨干。

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里,却仍旧缺乏更为体系化、理论化、实际化的日本解读。这些解读应该超越距离日本万里之遥的美国学者,成为我们理解日本,以及日本理解日本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未来和日本的相处提供决策参考。

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

在这样的考虑之下,我带着团队成员,主要是研究生李慧婷与周丹,另外还有白瑞珍、陈晶睿和汪云三位同学,以及牟笛和迟菲两个博士,准备从小事、小节、小处入手,搜集有关日本文化在各个方面的资料,从多个角度解读日本和日本人的文化和文明,以及广泛存在于日本的各类文学艺术形式、政治信仰、民间风俗。当然,如果我们要有一个出发点的话,那就是“灾难决定论”。我们认为,日本和日本人外在的表象都来自于他们多灾的环境、灾难类型的多变以及生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常。

当然,决定日本文化的因素还有很多,还有语言文字决定论、历史(路径)决定论或者社会决定论。这些都缀以“决定论”的因素,联合起来对日本文化和文明产生作用。“决定论”云云,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因为人文社会环境的形成是无法重复的,只能找到或然性的解释,必然性的逻辑往往付之阙如,至少不会有数学上那种严密的推理逻辑。


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

灾害频发造就了日本人对于“死亡”的“无所谓”,而无法回避和预知灾害则使得悲剧和忧郁气质在日本人身上格外显著,这些在俳句、小说(不管作者是极度日本化的川端康成还是深受欧美文学影响的村上春树)里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而在必然的死亡面前求得一个有尊严的死法甚至可以成为日本人梦想的最佳结局。所以,剖腹成为日本军人和贵族的选择,有选择地死去则是日本普通人会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通过描写一次精心策划的死亡就能够使《失乐园》成为畅销书;同样地,其实不过只是一次反复咀嚼的死亡而已,却使《罗生门》成为世界电影界的里程碑,甚至“罗生门”本身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

俳句里面表达的深重忧伤也是由来有之,谁又能说那诸多的侦探小说没有体现出日本人关于命运、生命、谋杀的独特理解呢?

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

乃至同时并存不悖的多宗教信仰的形式也在日本人身上获得了一致性,而在其他国家,信仰往往不可能是多元的,如果现实中确实多元则必然造成直接冲突。而日本,灾难如此众多,生命如此无常,让我们且信且前行吧,至于信谁,不那么重要了吧?

和本尼·迪克特选择了象征皇室的菊花不同,樱花是本书的选择。也许美国人当年过于“目的化”了吧,一定要回答“是否应该保留日本皇室”这样的问题,所以没有来得及考虑如果选择一个具象,樱花和菊花哪个更合适。

相比之下,菊花无论如何都和日本人相距甚远,而樱花则庶几近之——盛极而衰的物哀情怀,飘逝随着最深刻的灿烂而到来,都像极了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性。而日本四岛春天到来的标志物,恰恰就是樱花。日本的新闻里面每每都会播放樱花前线今日到达哪里了的消息,然后就是当地迎接樱花开放的欣然笑脸和期盼眼神。如此,除了樱花,还能是谁?

日本人普遍性的孤独、忧郁,投入时能到身心俱疲、认真时可谓一板一眼,乃至灿烂时的忘情奔放,飘逝时的极致坦然,都是樱花开落的模样——瞬间的灿烂,然后是永恒的凋残。

选自《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一书


《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

樱花残:灾难视角下的日本文化

陈安

男,汉族,1970年生于山东东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山东大学理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应急管理理论及其应用、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

内容简介

和《菊与刀》的作者选择了象征皇室的菊花不同,樱花是本书的选择。相比之下,菊花无论如何都和日本人相距甚远,而樱花则庶几近之:盛极而衰的物哀情怀,飘逝随着最深刻的灿烂而到来,这些都像极了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性。

日本人普遍性的孤独、忧郁,投入时能到身心俱疲,认真时可谓一板一眼,乃至灿烂时的忘情奔放,飘逝时的极致坦然,都是樱花开落的模样。瞬间的灿烂,却是永恒的凋残。

本书从灾难视角出发,从多个维度解读了日本和日本人的文化与文明,以及各类文学艺术形式、政治信仰和民族风俗。日本人外在的表象。多来自于他们多灾的环境以及生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