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们是游击队长和新兵,28年后,新兵成上将,队长却是中将

开国中将詹才芳,因为人和善,一生食素,被称为“斋公”,他在军中的资历深,解放军很多高级将领都曾是他的部下,55年授衔时,他曾经的警卫员授上将衔,但不忘初衷,授衔仪式结束后,向他的老上级詹才芳敬了一个军礼。

当年他们是游击队长和新兵,28年后,新兵成上将,队长却是中将

詹才芳

此人就是陈锡联,其实陈锡联对詹将军如此尊敬,不但是他的老领导,还是他人生的领路人。

1927年黄麻起义失败后,鄂东军72人在木兰山继续坚持战斗,这就是木兰山72勇士,而詹才芳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担任游击大队大队长。他们下山活动时,都要先到一个秘密联络点,这就是陈锡联的家。

在詹才芳等人影响下,13岁的陈锡联就要参加游击队,开始队长詹才芳嫌他年龄太小,但架不住陈锡联的“死缠烂打”,最后答应了他,很快游击队编入红31师,陈锡联也就成了红军战士。

当年他们是游击队长和新兵,28年后,新兵成上将,队长却是中将

陈锡联年龄不大,但打起仗来很勇敢,因作战勇猛还荣获了“小钢炮”的称号,长征前就当上了红11师政委,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八路军,陈锡联成了八路军769团团长,当时八路军一共就12个主力团,他率领其中之一,可见其优秀和出色的军事才能。

不久769团打出129师出兵第一战--夜袭阳明堡。此战将日军在太原一带的空中力量消灭殆尽,有力的支持国军抗战,首战就取得骄人战绩,不但打出八路军的威名,团长陈锡联也成为名震全军的抗日英雄。

当年他们是游击队长和新兵,28年后,新兵成上将,队长却是中将

抗战胜利后,陈锡联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率军先后参加上党、邯郸、鲁西南等诸多战役,特别是在豫北战役中,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敌军一个机械化旅的范例,此战还重创国军第12纵队,活捉了纵队司令孙殿英,待三大战役胜利后,陈锡联已升任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此时他只有34岁。

当时全军共有16个兵团,纵观全军,陈锡联成为最年轻的兵团司令员,随后陈锡联领兵南下,向大西南挺进,重庆解放后,还成为重庆第一任市委书记,任职期间,他曾率领一万多人打黑除恶,为解放后的重庆营建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当年他们是游击队长和新兵,28年后,新兵成上将,队长却是中将

新中国成立后,陈将军又有了新任务,筹建炮兵部队,并担任首任炮兵司令员,此时他的功绩已经超过了他的人生领路人詹才芳,授衔仪式上,28年前那个13岁的新兵如今已成为开国上将,而詹才芳只是中将,虽然他的军衔高于詹将军,但每次见面都称詹才芳为老首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