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电视剧《雍正王朝》可谓一部良心剧,剧中不仅将雍正呕心沥血的“勤政”画面一览无余地展现给了观众,更是将雍正即位前后的宫斗之烈尽情演绎了出来。不过,不同于战场上刀光剑影下的武夫之勇,宫廷之争更讲究的是智慧上的博弈。

从电视剧来看,雍正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奇才相助——邬思道,这位康熙朝钦犯虽然身体残疾,但有着惊人的智慧谋略,而且其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对人心的揣摩可谓分毫不差。虽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复杂的皇宫大内的事务,其发生发展无不按照他的既定思路进行着。也正是因为有这位奇才的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皇四子胤禛最终在九子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夺嫡之战的最终胜利,成为了留名青史的雍正皇帝。

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乍一看,老四得以夺嫡成功,全赖邬先生的鼎力相助,倘若没有邬先生,老四是不是只能束手无策,坐等皇位花落他家?比如一开始早早立为储君的太子,或是善于网罗人心的“八贤王”老八,亦或是自己能文能武的弟弟老十四。

事实果真如此吗?个人看来非也,即便太子早沐皇恩,胜券在握;即便老八网罗天下臣僚,四海归心;即便老十四勇冠三军,军功赫赫,他们依然都不是“孤臣”老四的对手。太子不必多言,智慧谋略上与老四差了一大截,至于老八和老十四,尽管表现抢眼,但终究还是逊色老四颇多。

典型的证据便是:老四江南赈灾凯旋之时,以皇长子为首的大小王爷和各位大臣为其设宴接风洗尘。老四并没有因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料想此次宴会必定来者不善,于是每走一步都很小心。一下马就发觉对方在给自己下套:欢迎乐曲居然是皇帝才能用的畅音阁御乐,宫灯数量居然是皇帝回京才能用的十二。洞察如此之细,心思如此缜密,难怪连对手阵营的人都要赞叹“老四做事滴水不漏”。

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当然最能表现老四智慧的地方还是接下来的“鸿门宴”。以皇长子为首的王爷百官们纷纷给老四敬酒,表面看起来是只是简单的接风洗尘,叙叙兄弟情义,感怀母恩,但敏锐的老四发觉他们都是披着羊皮的狼,利用敬酒之机阻碍他办理追比户部欠款的差事,好为自己还不上欠款储备人情筹码。不过老四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仅一眼识破出了他们心中所怀的“鬼胎”,而且还一一用非常恰当的语言拒绝了他们,堪称绝佳范本。最后,老四慷慨陈词,绝地反击,表示只要各位自觉将欠款还了,他不当这个差事,他便大醉而归。这句反击之语一针见血地戳到对手痛处,使得原本喧嚣的敬酒场面鸦雀无声,老四收获了主动:是大家瞧不起他胤禛,不给他情面,而不是他瞧不起大家,那后续办差中也休要怪他不讲情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鸿门宴中,夺嫡过程中的几乎所有对手都来了。没有邬先生的精妙指点,老四与他们一一正面交锋均未落败。如此用心缜密、漂亮回击,以一敌众,不落下风,可见他不俗的实力,拥有如此实力的他又怎么会在后续的争储斗争中甘拜下风?

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成功案例便是登基之后的逼宫事件。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新政后,自然会得罪不少既得利益集团,包括声望极高的各色旗主王爷。于是老八又暗中行事,想借旗主王爷入京整顿旗务这一机会来扳倒他。为了一击必中,老八可谓殚精竭虑,使出了浑身解数,暗中收买了弘时和隆科多,串通了各色旗主王爷就新政一起发难,并且还使诈误导了五皇子弘昼。用心如此良苦,计谋如此天衣无缝,使得一开始雍正面对他们的逼宫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老十三一出场,形势立马完全扭转,老八苦心经营的锦囊妙计立马宣告破产。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雍正早留后手,不论朝廷上与八爷党据理力争、打口舌战的张廷玉,还是掌握兵权、可以随时废除隆科多命令的老十三,都是关键时刻可以独当一面、扭转乾坤的股肱之臣。以雍正滴水不漏的处世性格,安排如此杀手锏也是情理之中之事,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这两位股肱大臣始终没有临阵倒戈,反映了雍正绝佳的识人之术。

至于老十四,这个空有武力和热血情绪的莽夫汉子,在老四面前自然不值一提。老四和福晋借母后送寿礼之机唱起了双簧,成功将心腹年羹尧顺利“推”给了老十四,共同举荐让其担任陕甘总督,负责为大军押运粮草,以此给老十四打仗立军功植入了强有力的掣肘;当着母亲的面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如此换来了老十四对自己的感恩戴德。

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这些只不过是老四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便成功挑拨了老八和老十四之间的同盟关系,老十四伪造老八笔迹,老八利用“死鹰”陷害老十四,均是老四这些不经意动作结成的硕果。雍正登基后,面对老十四大闹灵堂,雍正也只是淡淡地端来一把椅子,将其母亲当众宣立为圣母皇太后,便成功令要铁了心闹到底的老十四下跪,不仅承认了他母亲的名分,更是被迫承认了他的皇帝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老四上述动作均没有顶级智囊邬先生的直接参与。既然老四直面争储对手毫无压力,那为何老四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康熙朝的钦犯邬思道迎入府中,还亲自带领府中众人给邬先生行大礼?之后为何老四自己更是对邬先生极尽礼遇,对其言听计从?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老四为何要用邬先生?或者说邬先生对老四而言,到底是何用处?难道仅仅是给世子当老师?

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上面在介绍老四夺嫡对手时还忽略了一个人,他不仅身处老四的对手行列,更是其如履薄冰、不可忽视的最大对手,他便是康熙皇帝。

毫无疑问,纵然太子、老八、老十四如何神通广大、收买人心,最终钦定储君之位的唯一人选也便是康熙皇帝。对于这一点,老四心里比谁都清楚。但令其倍感压力的是,他的这位父亲不仅是个英明的皇帝,而且还是个“出尔反尔”的使诈高手。他的每一步用意看似清晰明了,但又让人生疑。比如当众第一次废黜太子,然后提出让朝野众人推选新太子人选,看似是真对旧太子失望,准备民主选拔帝国继承人,实则是为旧太子选拔人才,并且观摩朝中何人在结党营私?这用心不仅隐晦,而且看起来很有几分险恶。

当然这对老四而言还不算什么,真正令老四伤心的是:自己排除万难为康熙接下追比户部欠款一事,居然是康熙有意安排为太子做的一件嫁衣。当催款期限将至,老四筋疲力尽、声泪俱下,只差跪下来要求大家还款时,太子却在得意洋洋间,一两句话便收买了众人心,给烂尾的催款一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他声称还没有请示康熙皇帝,但第二天康熙的一句轻描淡写的“我还能说什么呢?”便认可了太子的做法。老四这两天可谓遭受了人生的巨大创伤:原来自己为父皇排除万难接下的这个差事,居然只是为了给太子做嫁衣裳,并且成了太子笼络人心的垫脚石。父皇言辞恳切地劝他成为孤臣,也不过是让他心无旁骛,安安分分给太子做臣僚罢了。因此催款现场太子出现的那一刻,以及上朝之时,老四的表情用绝望、悲伤形容丝毫不为过。

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面对这么一个较之自己更为心思缜密、用心更为“险恶”的对手,老四自然颇为忌惮,于是便事事请教邬先生。果然还是请教及时,在老四正准备再一次“为皇阿玛排忧解难”,想捅一捅刑部的马蜂窝时,邬先生极具慧眼地劝止。果然,“单纯”而又收买人心惯了的老八接手这个案子后,便被康熙派去的眼线图里琛抓住了小辫子,从而失去了夺嫡的资格。

不过最让老四捉摸不透而又心灰意冷的是,老十四当众顶撞康熙,惹得康熙急火攻心、昏迷倒地,事后康熙不仅不追究,反而提升其为大将军王。并且在康熙大寿之时,老十四出了“死鹰”事件,康熙却不管不问,不予追究,不仅如此,还罢免降级了连同他在内的一干朝廷能臣干将。这又让老四极为不解,一气之下竟然觉得康熙要立老十四为储君。在邬先生的一番开导下,老四终于豁然开朗,真正懂得了“帝王心术”,也终于明白康熙的良苦用心。在邬先生的安排下,老四终于被康熙钦定为继承人。而且康熙临死前的那番肺腑之言,也终于明白康熙在选定接班人上也是何等的艰难。

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因此,正是因为康熙不按套路出牌,心机深重,所以使得他成为老四夺嫡之路的最大对手。也正因为老四对战胜这个对手没有信心,所以才请来“神人”邬思道,助其夺嫡成功。一旦成功之后,便也是“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老四即位那天晚上马不停蹄看望邬先生便说明了这一点。实际早在老十四发生“死鹰”事件之时,就能窥探出邬先生对老四的作用——仅是用于对付康熙。因为老四发现康熙“属意”老十四后,顿觉无望之时,便拿出了一箱金钱“驱赶”邬先生。当然邬先生不甘失败,大笑一声关闭了箱盖,意思便是:“你怎能如此看扁我?”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帝王心术大揭秘中,邬思道分析认为康熙突然罢免降级了张廷玉、马齐等能臣干吏,是为了保护他们,以待新皇登基一纸赦免留用。既然如此,邬思道本人也是康熙朝治罪入狱的能人,自老四将其接出监狱养在家里之后,康熙并未有一分一毫地过问发难,是否也可认为这是康熙的“特别保护”,以便让其为“识人者”留用?最后康熙从众皇子中选出老四,是否也是对其慧眼识才的回报?

老四夺嫡最大“对手”是谁?不是老八,不是老十四,而是康熙皇帝

综上分析可知:《雍正王朝》中,除了世子老师这一身份外,邬先生的作用也仅是老四用于对付康熙皇帝,这是因为老四夺嫡过程中的最大“对手”不是老八,也不是老十四,而是谋略过人的千古一帝康熙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