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医护:想哭,就放声哭吧…

他们是逆行的白衣天使

他们是抗击疫情一线的战士

可他们也是普通人

面对疫情危机和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

医护人员同样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近日,一张照片看哭很多人

前线医护:想哭,就放声哭吧…


近日,在武汉同济医院,一名67岁的危重病人出现炎症风暴先兆,27岁的上海医师魏礼群在对他进行气管插管的时候,病人的病情急转直下,最终病逝。


魏礼群瞬间痛哭崩溃,迟迟无法释怀,同事们劝导也难以平抑悲伤和失败感。他说:病人身后可是一个家庭啊!隔着玻璃,同事为他举着纸希望大家理解,纸上写着:


“对不起,他很难过

尽力了!!!”



据了解,魏礼群是上海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是一名麻醉科医师。

除了他之外,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还有5位来自上海的麻醉科医务人员,他们分别是华山医院的罗猛强、洪姝、曹书梅,和瑞金医院的缪晟昊、谭永昶。


没喂完水病人就去世医生痛哭:

她说水太烫了,

一会再喝



近日,在武汉汉口医院,一位医生喂病人喝水,病人说水太烫了,一会再喝。话音刚落病人就去世了。这位医生一边哽咽一边说:觉得我能为他们做的很少,想要为他们做的更多。


医护人员的眼泪让人心疼

国家也倾尽全力

已派415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前往湖北为医患提供心理辅导


为缓解广大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昨天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卫健委已制定了紧急心理危机的干预指导原则,将一线医务人员列为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

同时,全国各地已经开通了免费的心理咨询热线613条,其中有11条是专门为医务人员开通的援助热线。另外还开设了7个网络心理服务平台,24小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服务。此外,国家卫健委已经派了415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前往湖北,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


“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

一线医护的“勇气加油站”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也是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护士长杨慧青来到武汉的第41天。一个多月前,她和同事陈亮亮、季海峰、黄莺一起,仅用一天时间,就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开出了一个“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


“医生护士都是普通人,如果没有强大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力,很难持续应对这里的工作,尤其是以女同胞为主的护理团队。”杨慧青说,一个多月来,这支心理团队倾听一线医护人员心声,通过共情让他们化解疲惫和委屈。那些悄悄滋生的负面情绪,都在这间由换药室改造成的咨询室里消弭了。


哭,有时胜过压抑情绪


咨询室还在筹备中时,已有医护人员闻讯而来,提前沟通面询。杨慧青说,前线主要的情况是,工作强度太大;或专业不对口,突然改变了工作环境和性质不太适应;还有人被患者的负面情绪影响。前来咨询的护士相对较多,在支援湖北医疗队到来之前,因病人暴涨、床位扩张,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他们身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时间一长,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紧张、失眠、食欲下降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产科护士,她早已习惯于面对准妈妈准爸爸们,随时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工作中常充满着欢笑声或是新生儿的啼哭。连日来面对众多重症患者,有的病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这样的转变,对这位护士来说堪称“天堂到地狱”般的冲击。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很多人会自我调整,用自己的方法疏解掉,但仍有客观原因导致的问题存在。”杨慧青说。


疫情爆发后,出于保护家人的考虑,许多医护人员没有回过一次家。她曾接待过一位来访者,谈到自己跟家人视频时,一看到孩子,泪水马上要流下来,感觉到情绪怎么也收不住。“同为人母,我对此共情很深,一下子就明白了对方的感受”。对于这种情况,杨慧青给出一些情绪宣泄的建议,她有时也建议来访者直接大哭一场。“有时候安安静静地哭一场比压抑情绪更好。”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有些医护人员也有自己的顾虑。他们有时会谈到原来所在的科室,有些人会回答,有些人则问“能不能不说啊?”遇到这种情况,便不再追问下去。大家常常把白衣天使和“奉献”联系到一起,医护人员可能会被这个概念框架住,但其实,每个人都是普通人,都有劳累的状态。“在高强度的状态下,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都不想当逃兵,都想往前冲,但在冲的过程中,力不从心的状态也会有。”不过,随着全国各地的增援队伍到达后,本地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慢慢减下来,“这样对他们来说是有更有现实意义的解压。”


病人情绪好,医护人员压力也小


对医护人员心理的呵护,并不停留在咨询室与微信上。从入驻武汉三院开始,“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的几个负责人就把印有公号二维码的宣传页散发到病房里,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有些病人病情进展快,身体不舒服,难免会心情烦躁、发脾气、甚至不太配合治疗,这些负面情绪,也可能传递给医护人员。


因此,积极地给住院患者做心理危机干预,是他们另一个工作重心。“病人的负面情绪疏导下去了,他们就可以安安静静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治疗,融洽的氛围,也能变相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杨慧青说。


同在三院战斗的,还有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其他队友们,他们接管了两个普通病区和一个重症ICU。紧急改造之后,5天内连续收治3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医疗队领队、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也一直在为医护人员解决重重困难。


比如刚接管病区时,供氧跟不上,医疗队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将重症监护室搬到了一楼。


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也让医疗队更有信心。“降温时,有人送来棉袄;拖着一身疲惫回到驻地,领队说又有东西给我们,一下子心里暖暖的,队员们感觉被关心到了,被关注到了,内心就有触动。”杨慧青说。


如今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

也让医护人员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河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

在大巴车上唱起《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加油!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部分综合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燃新闻、上观新闻、央视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