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万贵妃在明史中,是一个充满了狡诈心机和嫉妒心以及恶毒心肠的女人。但好玩的国学不是专门研究明史的专家,对万贵妃的历史上最真实的面目,无法进行科学的考证。不过,据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学者考证,真实的万贵妃并非如此恶毒,相反她还是一个心慈面善的人,他不仅没有毒害那些怀孕的贵妃,相反,还曾经尽心尽力地抚养朱见深的孩子。

好玩的国学今天不是要为万贵妃翻案,而是要回答题主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明宪宗宫内佳丽三千美女如云,偏偏要宠爱这个比他大17岁的女人。要知道,在朱见深天上掉馅饼继位的时候,万贵妃——这个曾经的抚养了他十几年的侍女,已经三十四岁了。而青春年少的朱见深,为什么会死心塌地地爱着万贵妃?

我们先来看看万贵妃的出身。万贵妃是山东人,他的父亲因为犯罪被流放,她在四岁的时候,就被选进宫,成为宫女。大概在朱见深2岁的时候,已经20岁的万贞儿被派去抚养朱见深,也就是说充当奶妈的角色。在深宫之内,朱见深能朝夕相处的,大概也只有奶妈万贵妃了。

朱见深的运气算是极好的。本来他绝无可能做太子的。因为他老爸的皇帝位置,已经被叔叔抢走,自己以后顶多也就是个王子而已。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朱见深童年时代已经被边缘化,估计也是看多了世态炎凉,而这个时候,能给自己以母亲一样温暖的人,大概就是长期抚养他的奶妈了。

但朱见深又是运气极好的人,他老爸最终又把皇位给夺了回来,自己也从一个边缘人,成为太子,最终继位。

在年轻的朱见深的心里,谁才是自己最能信任的人,当然是自己的奶妈了。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在深宫大院的压抑之中,朱见深大概有强烈的恋母情结,他把自己对母亲的依恋,转移到了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妈身上,这也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事情。这个朱见深,大概就是弗洛伊德笔下所说的,有强烈的恋母情结的人。

弗洛伊德研究了大量的精神病患者的案例,然后在一本书中指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这个解释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类学家的质疑。

现代的研究表明,恋母情结来自于一种“恋母仿父”的情结。男孩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所以,我们用恋母情结,就能很清楚地解释朱见深为啥那么深爱着万贵妃了。

在朱见深登上大位之时,万贵妃大概三十多岁,正是女性的性魅力最为强烈的时候,据说万贵妃人长得相当漂亮,而且擅长狐媚之术,更为重要的是,万贵妃还有着男人的性格,说话做事说一不二,相当强势。这在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的朱见深看来,这就是魅力,这就是强烈吸引他的原因。

至于万贵妃是怎么死的,反正后来继位的明孝宗,还是放过了她,并没有传说中万贵妃弄死了自己的好多兄弟欸责怪她,并说这些都是不实的传言。而据说万贵妃曾经想废掉当时明孝宗的太子位置。而太子正式成为皇帝之后,她自然恐惧害怕,在这样一种压力的重围之下,生病而死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好玩的国学


万贞儿,一个最能给明宪宗安全感的人,一个能给男人最早的相关教育,以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身份,成功地把从小历经坎坷磨难的皇帝训练成了娘宝妻控,这是明宪宗任何一个妃嫔乃至皇后都做不到的,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恋情就这么练就了。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本来他是一个快活的太子,不过后来众人皆知的土木堡之变后,他的父皇被瓦剌大军抓了过去,他的叔叔朱祁钰做了皇帝。

朱祁钰做了皇帝后,自然不愿让这侄子继续再做太子,于是后来在朱见深5岁的时候,就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把他赶出宫去,立了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只可惜,他儿子第二年就病死了。

在宫外,年幼的朱见深度过了5年的艰辛生活,母亲怕惹麻烦不敢认,皇亲国戚文武官员怕惹事躲避,但只有宫女万贞儿对朱见深不离不弃,时年22岁的万贞儿仿佛久违的春天,给了朱见深格外的温暖。

那几年,万贞儿对皇帝呵护备至,照顾的非常好,成了朱见深那几年几乎唯一的依靠。

朱祁钰当了几年皇帝之后,就病重了,于是一些朝廷官员为了野心,就策划将软禁中的明英宗放了出来,重新成为了皇帝。

紧接着,朱见深也回到了宫里,并重新被立为太子。

复为太子的朱见深对万贞儿念念不忘,就把她也接入宫中。

又过了8年,18岁的朱见深即位为明英宗,随即立万贞儿为皇贵妃,并将万般宠爱都给了她一人。

在接下来的23年里,整个后宫,就是万贞儿一手把持的天下,在宫外的那几年苦难生活,使得她对万贵妃始终有着深刻的爱恋。

在明英宗即位后的第23年,万贞儿去世,明英宗闻讯悲痛欲绝,说:贞儿已去,朕也命不久矣。

过了几个月,朱见深也病重驾崩,随万贞儿而去。

明英宗去世后,他的儿子朱祐樘即位,为明孝宗,他的母亲是孝穆皇后纪氏。

之所以后世对万贵妃的评价不是太好,很大程度上是孝宗皇帝愤恨于父皇太过喜爱万贵妃,对自己的母亲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于是下令在写史料的时候对万贵妃的评价稍微抹黑了一些,也是为母亲出口恶气。

不管万贞儿人品如何,她能在朱见深最危难的时候雪中送炭,随后得到皇帝几十年唯一忠贞不渝的爱情,那也是非常了得的人生巅峰了。

而对于朱见深来说,这一生,唯有万贞儿是给自己雪中送炭的,别的女人再美貌,生再多的皇子,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在自己被天下人所负的时候,自己最卑微的时候,被万贞儿温柔以待,这种童年的特殊经历,不是用常理就能理解的,万贞儿整个人,早已融入他的灵魂之中,令他一世珍爱。

而其他的皇后和妃嫔,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把万贵妃当成老大,死心塌地的伺候好,真心实意的逢迎好,忍气吞声地过日子,直到熬到万贵妃去世,再找机会出头。


云中史记


明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间,年轻貌美的王皇后被临幸不过十次,其余时间和精力全部耗费在徐娘半老的万贵妃身上。以至于连明宪宗的生母周氏都在纳闷,自己十七岁的儿子为何会迷恋上一个年纪大且相貌平平的宫女。

万贵妃,小名万贞儿,山东诸城人。万家因亲属犯罪而遭连累,父亲为日后生计,托人将万贞儿带进宫中成为宫女。她本是英宗生母孙太后的宫女,在两岁的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后,十九岁的万贞儿被孙太后派去照料朱见深。

朱见深从两岁开始,便与万贞儿形影不离,万贞儿既当保姆又当乳母。这一年土木堡之变发生,英宗不幸被俘,英宗弟弟朱祁钰被立为帝,是为代宗。三年后,朱见深被代宗废为沂王,英宗复辟后,十岁的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在这八年的艰难岁月中,朱见深的生母并没有与他共渡难关,反而是万贞儿时常在其身边精心照顾,使朱见深对万贞儿产生了一种复杂的依恋之情。朱见深的一生,命运曾几度跌宕起伏,终其一生都被这莫名其妙的依恋之情所左右。

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朱见深本是要将万贞儿立为皇后的,但遭到周太后等人的极力反对,最后只能封为贵妃将就一下。此时的万贞儿已从乳母的角色一跃而成为朱见深的贵妃,也成为了他房中之事的启蒙老师。

朱见深即位时不足十七岁,在立万贞儿为后未果后,便遵照英宗遗愿将十九岁的吴氏立为皇后。然而令吴氏没有想到的是,她在被立为皇后不到一月就变成了废后。这件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朱见深的这位三十五岁的乳母万贞儿。

据记载,处于花样年华的吴皇后,知书达理,博学多才。谁知刚被立为皇后就遇到这位老当益壮的万贞儿,不但擅宠宫中,还傲慢无礼,全然不把皇后娘娘放在眼里。吴皇后年轻气盛,将万贞儿狠狠的杖责了一顿。

史书上记载的先是“恶之,数加诘责。”而后“摘其过,杖之。”这件事情的后果非常严重,棍棒虽然打在万贵妃的身上,却是疼在朱见深的心上。愤怒的朱见深当即将吴皇后打入冷宫,废除皇后称号,史称“吴废后”。

妙龄的吴皇后竟然不敌徐娘半老的万贵妃,这实在有悖于人间常情。然而反过来看,其实这是内在的真情实意打败了外在的可餐秀色。万贞儿见证了朱见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各个时期,她就是朱见深人生一切经历的启蒙师。

明代史料对万贞儿的描述是“貌雄声巨,类男子”,是说万贞儿不仅五大三粗,还有男人一般的声音。就连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都曾大惑不解地询问儿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就是说万贞儿到底有什么美,能让你这样宠爱?

朱见深面对目前的不解,羞涩的回答道:“臣有疝疾,非妃抚摩不安。”不难看出,朱见深在登基之前就与万贞儿有肌肤之亲。何为“疝疾”呢?通俗的讲,就是人的下体有隆起的脏器,只有万贵妃的抚摸不适才能有所缓解。

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又立王氏为后,十四岁的王皇后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处处为人小心隐忍,故而陪伴了朱见深二十三年。据史料记载,年轻貌美的王皇后却是“终其身不十幸。”也就是说朱见深与她同房只有十次之多。

由此可见,万贵妃基本上霸占了朱见深的龙床。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三十七岁的万贵妃便为他生下了皇长子。朱见深大喜,立刻晋封万贞儿为皇贵妃。然而不幸的是,十一月大的皇长子竟然夭折了,导致万贵妃从此性情大变。

当时宫中,“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皆是拜万贵妃所赐。只有一个宫女被朱见深宠幸后的孩子得以侥幸留存,这个孩子就是日后明孝宗朱佑樘。万贵妃在毒害皇子的同时,通过娘家人大肆挥霍国库以寻求安慰。

成化二十三年,五十七岁的万贵妃突然暴死。据说她在死前正在叫人用鞭子毒打一个宫女,在大骂时突然被一口痰给憋住,喘不过气,结果给活活的憋死了。消息传来,记载的是“上不语久之,但长叹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朱见深闻讯后悲痛欲绝,于是便罢朝七天以示哀悼。精气神被抽空的朱见深,很快也生病了。当年八月,朱见深驾崩,时年四十岁。

综上所述,朱见深一生对万贞儿是既依赖又依恋,可以说万贞儿已经成为朱见深身体的一部分。万贞儿的角色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明宪宗对万贞儿初期感情就是典型的伊谛普斯情结,也就是恋母情结,最终转变成了一种畸形恋情。


野史也是史


一位比皇帝年长近二十岁的妃子,竟然能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力压前后两人皇后,成为了实际上的后宫之首。这位传奇的妃子就是明宪宗的贵妃万贞儿。万贵妃在明朝宪宗一朝做了二十余年有实无名的皇后,骄纵横行,翻云覆雨,迫害后宫嫔妃,结纳朝廷大臣,即便如此也不失宠于明宪宗。半老徐娘的她何以专宠一生?最终由落得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半老徐娘力压前后两任皇后:

在中国的历史上,后宫得宠的妃子数不胜数,但是向万贵妃这样离奇得宠的,却几乎没有,为何说她得宠离奇,因为通常皇帝都喜欢年轻貌美的嫔妃,但是这位万贵妃却比皇帝年长了近二十岁,但是却让明宪宗痴情了一生,并且还让明宪宗的两位皇后一位被废,一位形同傀儡。

大明天顺八年,二次登基的明英宗驾崩,终年三十八岁,英宗去世后,太子朱见深继位,史称明宪宗。明宪宗登基后,便迫不及待的将宫女出身的万氏立为嫔妃,并向嫡母钱太后和生母周太后请求册立万氏为皇后。刚刚继位的明宪宗这一年才满18岁,而万氏却已经37岁了。宫中对于明宪宗的举动感到一片哗然,两位皇太后以万氏年长且出身过于卑微为由,不准册立其为皇后。后来太后和皇帝反复商议,决定按照英宗生前的遗嘱,册立年轻貌美的吴氏为皇后。

但是明宪宗对父皇钦定,母后喜欢的吴皇后却并不来电,大婚之后仍然奕䜣恋着万贵妃,不但经常留宿在她宫中,还对她百般呵护,宠爱有加。不仅吴皇后,当时的后宫嫔妃对皇帝这样的做法都非常不解,她们怎么都不明白自己为何比不过一个半老徐娘的万贵妃。吴皇后对于皇帝的冷遇更觉是奇耻大辱。而万贵妃却恃宠而骄,根本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时常当面顶撞和奚落吴皇后。

一次吴皇后因为看不惯万贵妃的骄纵,当面斥责了她,而万贵妃倚仗皇帝的宠爱,并不示弱,反而对吴皇后恶语相向。吴皇后一气之下便以藐视中宫为由命令宫女杖责万贵妃。依照明朝后宫理法,皇后对语言语不敬的嫔妃进行处罚并无过错。但是万贵妃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挨了打的她跑到宪宗皇帝面前添油加醋的一顿哭诉,明宪宗见到自己心爱的贵妃身上的伤痕,心痛万分,不由得勃然大怒,立即奏请太后说:“皇后举止不端,不守理法,应予废黜。”两位太后对于皇帝要废黜刚刚册立一个月的皇后感到非常惊讶和不解,但是由于宪宗皇帝坚决废后,太后也只能恩准,于是可怜的皇后吴氏的皇后之位还没坐稳,变被废黜并打入了冷宫。

吴皇后被废后,明宪宗再次提出了想册立万妃为皇后的想法,但是两宫皇太后对此仍然坚决反对,于是贤妃王氏被立为继后。有了吴皇后的前车之鉴,继立的王皇后再也不敢得罪这位万贵妃,终日唯唯诺诺,谦虚谨慎,实际上把后宫的权力交给了万贵妃,在此后的二十年中,王皇后形同傀儡,而万贵妃则是宪宗朝的后宫之主。

人们不禁疑惑,一位出身卑微,年老色衰的女人,为什么能够牢牢把握住宪宗皇帝的心呢?这一切实际上还要从万贵妃的生平说起。

有着不幸童年的宪宗皇帝的精神支柱:

根据《明史》记载,万贵妃是山东诸城人,四岁时进宫,成为英宗皇帝的生母孙太后的宫女,对于万贵妃的名字,正式上没有记载,也是多称其为“万贞儿”。万氏自由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善于逢迎,因此哄得孙太后非常开心。正统十四年,御驾亲征的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虏,朝中留守大臣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史称明代宗,并册立了年仅两岁的英宗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为了照顾好年幼的皇太子,孙太后拍21岁的宫女侍奉在太子左右。万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朱见深的生活。

虽然朱见深是明英宗的皇太子,但是这个太子之位十分尴尬,因为朱见深做太子时当朝的皇帝已经换成了自己的叔父郕王朱祁钰,自己的亲生父亲从瓦剌还朝后又被幽禁起来,宫中各色人等对他都不冷不热。极其特殊的同年,使得朱见深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内向,而终日照顾他的万氏,则是唯一能够真心实意对他的人。

景泰三年,根基已稳的明代宗朱祁钰决定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改立为皇太子,而将朱见深降为了沂王。这一年朱见深才五岁,却已经尝尽了世态炎凉。这位前太子不但受到了宫中人的孤立和歧视,还随时可能被禁闭或是处死,天天都生活在恐惧担忧的氛围之中。这种暗淡无光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这期间万氏始终陪伴在朱见深身边,不但悉心照料他的起居饮食,也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此时的朱见深对于万氏的感情早已经超越了主仆之情,而是将其作为母亲般依靠了。

五年后,明英宗夺回了帝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得以恢复。虽然重回荣耀,但是此时的朱见深已经无法离开万氏了。即便在登基之后,朱见深也需要万氏终日陪伴在左右。根据史料记载,明宪宗朱见深有严重的口吃,惧怕与群臣对话,所以上朝时如果需要与大臣对奏,往往直说一个“是”字。然而下朝后回到万妃住处,明宪宗则感到自由自在,没有压力。《明史》曾有记载说,明宪宗每次出游,万贵妃都一身戎装随行,并且骑马前驱。一些现代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这样能够给明宪宗带来安全感。

于是,凭借多年的陪伴与精神的支持,万氏始终占据明宪宗心中最重要的地位,而这也是她日后弄权翻云覆雨的最大资本。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万贵妃在一次毒打宫人时因痰厥而死,享年58岁。明宪宗悲痛欲绝,废朝七日,为万贵妃举行了皇后级别的葬礼。甚至还哭着说:“万贵妃这一走,朕还能活多久呢?”同年八月,明宪宗带着对万贵妃的无限思念去世,时年40岁。


历史课课代表


正统十四年,明宪宗朱见深两岁,十九岁的万贞儿被派来照顾这个幼童,这一年两人第一次见面,跨越十七岁的姐弟恋也就此开始。

明宪宗阴暗的童年,只有万姑姑陪着他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也先掳走,孙太后以立朱见深为太子为条件交换支持朱祁钰登基,于是年仅两岁的太子就被卷进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权力漩涡。为了确保太子的安全,孙太后派了自己的亲信万贞儿去照顾太子,此时她十九岁,太子两岁。

在朱见深五岁的时候,太子的宝座被堂兄朱见济夺走,一个废了的太子只能拥有一个阴暗的童年,连他的亲生母亲来了也因为怕隔墙有耳不敢说话。朱见深饱受人间冷暖,没有人愿意理他,全世界都是灰色的,只有保姆万姑姑成为了世界里唯一的彩色,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

重掌东宫,与万贞儿之间的感情

朱见深十岁的时候,万贞儿二十七岁,此时的他已经重新当上了太子,而她也每天陪着他,幼年的经历让朱见深有了严重的恋母情结,日渐成熟的他也与她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明宪宗登基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立万贞儿作为皇后,但三十五岁的她,宫女出生的她,无论怎么样也不会有资格当皇后。在众人的逼迫下,明宪宗不得不立吴小姐当皇后,然而在他们大婚的那天晚上,朱见深还是在万贞儿那过夜。吴皇后气不过就杖打了玩帧儿一顿,于是明宪宗大怒,废了皇后,连同皇后的亲戚都收到了牵连。

万贞儿儿子夭折,化身魔鬼残害后宫

在明宪宗登基的第二年,万贞儿生下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明宪宗甚至为此去宗社祭天,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孩子夭折,三十八岁的万贞儿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生第二个孩子。

早夭的皇子并没有让明宪宗因此就疏远万贞儿,相反,他更加爱他的万姑姑,每天都陪在万贞儿的身边。此时的他不知道,他眼中温柔的万姑姑正化身魔鬼残害后宫,只要怀了皇帝孩子的妃子或者宫女,都会被逼堕胎。在万贞儿的眼里,朱见深只能属于她一个人。

万贞儿去世,明宪宗郁郁而终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朱见深两岁就认识,陪伴了他三十八年万贞儿去世,同年八月,朱见深不治身亡。

对于朱见深来说,从他懂事起万贞儿就在他身边,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对待他,她都从未离开过,人世间不知道有多少句“永远”,但对他们来说,跨越十七年第一次见面,从那时就是“永远”的开始。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明宪宗是个懦夫,万贞儿是个魔鬼,但如果你戴上情感的眼睛去看这两个人的故事,或许世间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比不上这两人的经历。


水杯喝历史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五十八岁的万贵妃去世,明宪宗悲痛欲绝:“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果不其然,同年八月,宪宗驾崩,年三十八岁。

宪宗之所以对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贵妃宠爱有加,原因不外乎万贵妃在他跌入人生谷底的时候不离不弃。



正统十四年,宪宗的父亲英宗在土木堡兵败被俘虏,宪宗的亲叔叔继位,挽救国家危局,自己的太子之位保持了三年就让位给了自己的弟弟朱见济。当时宪宗年幼,父母均被软禁而不在身边,没有大臣愿意靠近这位废太子,人间冷暖心自知,孙太后可怜宪宗无人照顾,便派了当时已经十九岁的宫女万贞儿去照顾他。就这样,缺乏母爱父爱的宪宗便长期与万贞儿相伴不离。



夺门之变后,英宗重夺皇位,宪宗也复入东宫,后来顺利继承大统。按理说,民间尚且讲究“糟糠之妻不可弃”,尽管宪宗与万贞儿身世、年龄各方面都有天壤之别,但他并没有选择抛弃她,反而在吴皇后欺负她后毅然废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宪宗的柔情,不知比那些人面兽心的大臣好多少倍。

成化二年,年三十七岁的万贞儿生下皇长子,宪宗当即宣布立其为太子,并册封万贞儿为皇贵妃,只可惜太子早夭折。后来宪宗无意间宠幸内库女官纪氏,生下皇子朱佑樘,宪宗是知情的,但隐瞒了情况,并非害怕万贵妃陷害,因为不久柏贵妃也生下皇子,还在成化七年立为太子,因此可以推测,宪宗是担心朱佑樘之母出生卑微,不能母仪天下,若过早暴露,期间其他嫔妃又生下皇子,那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宪宗将不得不立朱佑樘为太子。宪宗这样的考虑非常周到,因为后来的万历皇帝就遭遇类似的情况,结果争国本争了几十年都没拗过那帮大臣。



根据《宪宗实录》,“因乾清宫门灾,上欲显示於众”,宪宗才将私生子朱佑樘的身份公开,还特意将其接进宫交由万贵妃抚养。从后来大臣的奏折来看,万贵妃对朱佑樘视如己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众人之公论,不胜幸甚”,清人修编的《明史》也并未提及万贵妃虐待朱佑樘的事情,可见野史说万贵妃心狠歹毒是不靠谱的。



朱佑樘即位后,还将万贵妃葬于十三陵,得以与宪宗在阴间团聚,也侧面说明万贵妃对孝宗还是有抚育之恩。当然,万贵妃专宠、提携弟弟飞扬跋扈也是事实,但并不妨碍大局。

因此,万贵妃陪伴宪宗几十年,同甘共苦,还一手养大太子朱佑樘,是个很朴素的女人,自然深得宪宗宠爱。


春秋正义


万贵妃名叫万贞儿(1430一1487),四岁进宫,年幼的万贞儿十分懂事乖巧,深得孙皇后的喜爱。当万贞儿19岁时,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朱祈镇被瓦刺捕去了,这时,已升任太后的孙皇后做出了二项按排,一、以朱祁钰替代原皇帝,遥尊朱祈镇为太上皇,二、立朱祈镇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由万贞儿照料。后来朱祈钰又把朱见深废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直到1457年,“夺门之变”爆发,朱祈镇重新当上皇帝,朱见深才又复立为太子,可见朱见深从小就经历了人生的磨难,朱见深就是后来的明宪宗。


明宪宗对于万贵妃就是现在“妈宝”式的恋母情结,万贵妃做了一个母亲对儿子能做的一切,要知道明宪宗10岁以前,并不是一直处在养尊处优的地位,被废后而是时时受刁难、排挤,处于恐慌的境地,虽然那时还小,体会不深,但万贵妃一定会把所受的屈辱告诉给他,万贵妃充当的是母亲扶养、保护儿子的角色,但她毕竟不是他母亲,明宪宗由恋母情结转化成爱情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为什么非要把那么多诽谤用在万贵妃身上?难道不能把他们看作是爱情吗?我们不必纠结于万贵妃长的好不好看,漂亮也好,不漂亮也罢,明宪宗爱她、宠她是事实就够了,我们也不要老是拿大17岁说事,明宪宗18岁即位时,万贵妃35岁,35岁的女人是最靓丽的时候,明宪宗爱她是很正常的,不存在变态的问题。


至于说万贵妃妒忌心强,当得知别的嫔妃怀孕就千方百计进堕胎药汤,使其不能生子,我是一百个不相信,那怕真的记载在明史里,我也不相信,首先药材从哪里来?太医敢开吗?没听说宫中自己可以煎药的,还有,即使煎成了汤药,又怎么让怀孕嫔妃去喝?,难道硬灌不成?这一切仔细想想,没有一样是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如果都能顺利完成,就近似于公开的行为,在明宪宗眼皮底下作案,那岂不拿皇帝当傻子了吗?

还有就是与事实不符,明宪宗和万贵妃生的儿子11个月就死了,3年后和贤妃生了第二个儿子,活了三年,后来又生了朱祐樘、朱祐元等十一个儿子,其中还生了7个女儿,事实上明宪宗的生育就从未停止过,可见这是对万贵妃的玷污,为什么要诽谤、玷污万贵妃呢?,主要是因为她出身太低,年龄又太大,这些都不符合常理,历史又都是些受传统观念教化出来的人写的,所以脏水、污水都泼在了万贵妃身上,而恰恰忽视了爱情这个最纯真的情感,如果从爱情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明宪宗的确是真的爱万贵妃,这种爱已经达到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的地步。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58岁的万贵妃病逝,明宪宗不禁嚎啕大哭,他哀叹道“贞儿不在了人世,我亦命不久矣”,8个月后,郁郁寡欢41岁的明宪宗也驾崩了,在众多野史和影视作品人,万贵妃成了妖妃恶女,被世人唾弃,而明宪宗也成了被万贵妃把控的傀儡皇帝,而恰哈忽略了明宪宗内心的真、善、美,和对爱情的一网情深,万贵妃也因爱明宪宗留下了一世骂名。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贵妃“万千宠爱于一身”,不是无缘无故。这还不得不从一段令人心酸的宫中往事说起,作为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一出生便被立为皇太子,堪称大富大贵。说到底人家朱见深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朱见深两岁的时候,蒙古瓦刺首领也先率兵进犯大明,他父亲明英宗不听朝臣劝阻,在亲信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同时命他的弟弟朱祁钰监国。



不料,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明军大败,整个京城一片恐慌。为了稳定局面孙太后在大臣于谦的支持下,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景泰。为了收买朝臣之心,景泰帝继续立朱见深为太子。但在打败瓦刺后,朱祁钰却想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朱见深的 父亲被掳,叔叔又对自己处处防范,他的母亲周贵妃为避嫌,也不敢和他相见。几岁的孩子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其心理可想而知。这时候一个比他大十七岁姑娘,却对他形影不离,呵护备至,处处给他温暖,成为一个孩子安全的港湾。同时也使幼小的朱见深对她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这个姑娘就是后来的万贵妃。



朱见深即位后,对万贵妃宠爱有加,并不是像有人说的什么恋母情结,什么万贵妃善于献媚迷惑皇帝。他们必竟在一起经历了景泰时期长达八年的血雨腥风,朱见深当时看似平静的生活,其实无时不刻在提心吊胆中度过。那个时候如果没有万贵妃不离不弃在身边陪着,估计朱见深有没有信心活下去都很难说。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明宪宗为什么那么喜欢万贵妃了。甚至明宪宗在临死前都喊着她的名字。至于史书上说万贵妃毒害宪宗的儿子,对有身孕的妃子坠胎,这个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万贵妃先于明宪宗两年病逝,终年五十七岁,算是寿终正寝了。明孝宗即位后,有大臣上书要求将万贵妃的弟弟治罪,却遭到了孝宗的训斥。可见万贵妃并不是史书上说的什么蛇蝎心肠,惨害后宫十恶不赦。她不过是一般女人的争风吃醋而已。


大漠漫谈


1.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本来他是一个享受着荣华富贵生活的太子,有着锦绣前程。但,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父亲后来遭遇了土木堡之变,被瓦剌大军俘虏了。从此,他的人生才开启了跌宕起伏的模式。

朱祁镇被抓走后,国家不可一是无主,朱祁钰被拥立做了皇帝。他没有让侄子朱见深继续做无忧无虑的太子:就在朱见深5岁的时候,朱祁镇废黜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并把他赶出皇宫。又立了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可惜,天公不作美,他的儿子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了。


年幼的朱见琛在宫外度过了5年的艰辛生活。他的母亲怕惹祸,不敢认他;皇亲国戚在万马齐喑的大趋下也明哲保身,远远地躲避着他。空虚、孤寂、提心吊胆的景况下,只有时为宫女的万贞儿对朱见琛不离不弃。对年仅5 岁的朱见琛来说,当时22岁的万贞儿才是他的春天,有万贞儿在身边,他才有慰籍、欢乐与安全感。而万贞儿对他视为己出,给予了他亲生母亲都没🈶给予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可以说。在朱见深幼小的心灵中,万贞儿是他唯一的依靠。

朱祁钰做了几年的皇帝后,得了重病。一些朝廷官员,就将软禁中(已从瓦剌放回)的明英宗放了出来,复辟了帝位。朱见深时来运转,又重新被立为太子。朱见深对万贞儿念念不忘,也把她也接入宫中。这一年,朱见琛才10岁。


18岁的朱见深即位后,成为明宪宗。宪宗是知恩感恩的人,毕竟过去的岁月是难以忘怀的,随即立万贞儿为皇贵妃。并将帝王的宠爱都给了她一人,令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后来23年里,万贞儿享受着超越皇后的特权。

2.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在明宪宗即位后的第23年,万贞儿去世。宪宗闻讯悲痛欲绝,当时有“贞儿已去,朕也命不久矣。”的言语。不曾查,才过了几个月,就一语成谶。朱见深也病重驾崩,随万贞儿而去。

朱见深的一生,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唯万贞儿一人。此为回答问题,不涉及万贞儿的人品。


希望星晨58298869


现代社会里姐弟恋不少见,都说女大三抱金砖,但如果女方抱了两块金砖婚事就会有波折,要是大上17岁,那男方家肯定不答应,说不定还会成为一起社会奇闻。

但在大家印象里保守封建的古代竟然就发生过这么一起全国皆知的奇闻,明宪宗朱见深爱上了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贞儿,想封她做皇后,被群臣阻止,退而求其次封为贵妃,宠爱终生。在古代,17岁都结婚生子了,这是两代人,万贵妃能当他的娘。

不只是现在,当时也有很多人发出过疑问:万贵妃凭什么迷得朱见深神魂颠倒?

凭美貌?万贵妃肯定是美的,但哪怕她真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朱见深长大的时候她年纪也不小了,美人难逃迟暮。

凭才情?不是,万贵妃宫女出身,不以才情出名,没留过什么文学作品。

凭品德?更不是了,万贵妃被世人骂为妖妃,仗着朱见深的宠爱肆无忌惮的残害皇嗣,妃子们怀孕一个她弄死一个,差点弄得朱见深没了继承人,幸好朱祐樘命大。

那她凭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朱见深在艰难困苦中对她产生的依恋之情。

朱见深是个苦孩子,有个不靠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

公元1449年,朱祁镇不顾群臣的劝阻非要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了,为了避免瓦剌借皇帝的名义骗开关防,于谦等大臣与孙太后商量后火速立了朱祁镇之弟朱祁钰为新帝,是为代宗。

本来按照正常的皇位更替制度,朱见深才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继承人,因为朱祁镇出征之前把他立为太子了。可国赖长君,他太小了,不顶用,被亲祖母以及大臣们放弃。

虽然朱祁钰登基之前,孙太后坚持再次确立朱见深的太子地位,大臣们也认同朱祁钰只是暂时代理,皇位最终还会回到朱祁镇一脉。但人心难测,当上皇帝之后的朱祁钰就不想下来了,贿赂群臣把朱见深废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迎回皇兄朱祁镇之后软禁在南宫,明明白白的表示这皇位他不还了。

孙太后自然是不答应的,可她一个深宫女子,毫无办法。朱祁镇一关就是八年,直到夺门之变才再次登上皇位。

这期间朱见深的处境可想而知。懵懵懂懂的时候还好些,年纪越大越受叔父朱祁钰的忌惮,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叔父杀害,因为压力过大,他甚至成了个结巴。

宫人、大臣们都不知道大明未来走向如何,自然不会效忠他。唯一的知心人只有万贞儿。朱见深两岁的时候,19岁的万贞儿奉孙太后之命来照顾他,对他体贴温柔,尽心尽力。朱见深常年和她相伴,对她产生了类似母亲的感情。

随着他的成长,这种感情慢慢变成了爱情,万贞儿不只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爱人。因为有那么多年的患难与共,这份感情十分坚固,谁都破坏不了。

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就是因为欺负万贵妃而被废,第二任皇后压根不敢招惹她。她不但宠冠后宫,还插手朝政,朱见深对她百依百顺。

万贞儿去世的时候58岁,朱见深悲伤地说:“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果然,没到一年他也跟去了。

总之,不论是在现代还是明代,他们的感情都堪称惊世骇俗,但不合理的未必不存在,朱见深对万贵妃绝对是超脱世俗的真爱。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