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幼時,常聽大人講:“站著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心裡暗暗想,這洛陽橋是什麼物件,竟會這哩出名?及至入泮,終於知曉洛陽橋乃咱惠安縣一大歷史文化古跡;稍長失學,南下學徒謀生,洛陽橋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燈塔,每一次離鄉返鄉,望一眼,總能撥動我隱藏的思念。洛陽橋,用他對遊子的深情,一次次告訴我人生的方向!如今,洛陽橋上,風依舊、云依舊,鄉音無改鬢毛衰,情更深......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洛阳桥,与河北赵州桥、广东潮州广济桥并称中国三大名桥。原名“万安桥”,旧为万安渡,位于原晋江县(今泉州市洛江区)和惠安县交界处,因横跨洛阳江,又名“洛阳桥”。惠安自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割晋江县东北地置县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短短时间内已和晋江县并为福建“望县”,而位于南北通衢之地的洛阳江因江阔水深、渡涉艰难,郡人无不盼易渡为桥。庆历初,李宠始甃石为沉(浮)桥。皇佑五年(1053),郡人王实倡首于洛阳江万安渡兴筑石桥,嗣由郡守蔡忠惠协力助成,至嘉佑四年(1059),历七年,耗银一千肆百万两乃建成此桥。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蔡襄,字君谟,莆田仙游人,历官至端明殿大学士,人称蔡端明,卒后谥忠惠,又称蔡忠惠,两知泉州,万安渡石桥建成,宴饮合乐以落之,又书《万安桥记》,镌碑立于桥侧,故世人谈及洛阳江万安桥必称蔡襄。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万安桥记》全碑一百五十三字。碑文书刻并精,言简意赅,明确地记述了造桥时间,桥的长度、宽度、孔数,主持人员的姓名和工费等,是目前关于洛阳桥当初建造情况最早、最详尽的记载,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世称文、书、镌“三绝”。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民国戏曲唱本《蔡状元造洛阳桥》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自万安渡石桥筑成以后,伴随着历代人民对建造者的无限崇敬仰慕,民间形成了蔡襄建造洛阳桥的各种传说,而明代李玉创作的《洛阳桥传奇》,第一次使名闻中外的洛阳桥以艺术形象,出现于中国戏曲舞台上。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洛阳万安桥记》刘浩然先生编著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在漫长的岁月中,据省府县各志所载和民间传说,洛阳桥先后修理和重建共计二十余次。最广为人知的当属明代李五增高洛阳桥的第六次重修。李五,名英,字俊育,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人唤作“李五”,亦以“李五”的大名广泛传颂于民间。《泉州府志》载:李英字俊育,晋江凤池里人。以资豪里中,而急为义,人目为长者。县洛阳桥岁久海沙日积,桥址下没,而风潮过,当水尝漫不得涉,守冯祯,以委英,英出资高之,凡六尺,费资万计。郡南洋田界于海,捐资筑堤堰,时启闭自是旱涝无虞,今其子孙多衣冠,而凤池之李为着族。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十九路军入闽,拟于福州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军长蔡廷锴将军,以蔡忠惠后人自居,锐意改建洛阳江万安桥桥面,以其军座之权势,庀材鸠工,改洛阳江万安桥为钢筋混凝土路面,并向两侧拓宽至七公里,以利汽车通行。变古代梁式石桥为现代公路桥梁。蔡廷锴将军之“古为今用”,虽解决南北汽车交通发展之需,但千年古桥却已面目全非。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1988年,洛阳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国家文物局发函批复“同意立项修复洛阳桥”,1993年,洛阳桥启动重修,1996年竣工并举行竣工典礼。2010年,《泉州洛阳桥修缮报告》由泉州文物局编辑出版,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数据。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古桥重光,邑民同乐,各界人民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敬意。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洛阳桥古今诗词选》洛阳诗社编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洛阳桥撷趣》陈德杉主编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关于洛阳桥传说的连环画

“自古名川多造化,从来骚客不缺诗”,洛阳桥也不例外,成了众多文人墨客创作的不竭之源。千百年来,历代缙绅仕官,诗人词客,每每游览登眺,凭栏吊古、吟咏挥题、慷慨高歌。既状山川形胜,又为古桥增色。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走过洛阳桥——往事已千年



惠安文献馆一直专注于大惠安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开发、研究工作,已形成和建立较为完整的本地区地方文献收藏体系,保存并记录下惠安完整的发展历史进程!

关注本土文化,保护地方文献;

在时光流逝中,一起留住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