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满腹辛酸对纸言”?这几首诗词最能体现!

男儿有泪不轻弹,满腹辛酸对纸言

都说女子多情,但在听很多歌的时候我却难免会觉得,男人唱歌比女人更深情、更让人动容,像胡彦斌《为你我受冷风吹》的清冷、张宇《囚鸟》的凄苦、李健《梦一场》的恍惚、张学友《听海》的深情等等,都比女声版更含情、更入骨,是否其实男人才更懂情但只是隐藏在心中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满腹辛酸对纸言”?这几首诗词最能体现!


其实放到诗词中来看同样也不难得到相似的结论,他们一面澶渊退敌,一面波渺渺柳依依;一面大江东去,一面不思量自难忘;一面铁马冰河,一面春如旧人空瘦;一面挑灯看剑,一面翠袖揾英雄泪...原来,最柔软的部分都藏在在坚硬的背后;原来,男儿有泪只是不轻弹,满腹辛酸唯有对纸言!


苏轼——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


“男儿有泪不轻弹,满腹辛酸对纸言”?这几首诗词最能体现!


——东坡向来都是以豪放派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豪放、豁达、洒脱之类的词时常让人有一种为他量身定制的错觉。但是这“豪放”人设背景下的无数作品中,让我难以忘记的却不是似“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恢弘大气而是似“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肠寸断。特别是那句看起来淡淡的“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最能撩动我的心弦。苏轼的确是一个豁达洒脱无比之人,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期间,生活清苦不得不开荒东坡躬耕田亩来维持生计,但苦中作乐的他却能以此为号。所以在他的作品就算有苦但大多后面都能化为作乐,实实在在展现自己心中柔软的作品并不多。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是其中最让人熟悉的。少年连理、恩爱多年结发妻子在二十七岁的美好年华就离苏轼而去,这对苏轼造成的伤害和打击也许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失去挚爱这种痛,谁又敢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能理解呢?都说忘却旧爱的最好办法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但实际上也许人们仅仅是在新欢的帮助下把旧情化成一颗种子,藏在了心底深处,若是一个不小心,种子还会发芽和破土。纵使十载已逝,纵使闰之温婉,夜来幽梦时,依然会看到那时的小窗,想起铜镜前的秀发红妆。十年了,亡妻在他心中红颜依旧,而自己已两鬓微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情真意切让人难免红了眼眶。

苏轼之作中,情事之最伤自然是前面提到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而对于他的一生,最让我们后世之人泪目的无疑时那句“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之前我有一篇《苏东坡这被“说走就走”的漂泊一生啊》里总结过苏轼这一生中所有无奈的“说走就走”,收集材料和写文章的过程中我的心里一直想找一句话来概括他这一生,但却苦于没找到合适的文字,所以卡在心中非常不痛快。直到后来想起这句“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原来东坡自己已经找到了最好的文字了。这淡淡的一句,难免让人想到辛弃疾的“

如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在政治斗争的涡流中,只能“长恨此生非我有”,一声淡淡的叹息后生活还要继续。只是当时(1082年)的苏轼也许还不知道,这“长恨”有多长,空让我等后来人为他哀叹悲切。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陆游——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男儿有泪不轻弹,满腹辛酸对纸言”?这几首诗词最能体现!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放翁”这个号的来源与苏轼的“东坡”倒是颇有些相似。当时他因主战被调往四川而身居闲职,朝廷中的“主和派”依然还在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便自号“放翁”以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苏轼虽一生漂泊,但他所处的大时代还算太平,并没有国仇家恨,所以就算身如浮萍,倒还能旷达洒脱。但陆游不同,他生于北宋,长于南宋,很小的时候便知道了靖康之耻,成长的过程中目睹了家国的不幸和百姓的流离,这家国之情慢慢就成了他心中一块好不了的疤。直到将去时,都还在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

你我基本都时没有经历过战争,更不知道那只存在于历史书和诗词中的“山河破碎”是怎么个感受,以致我们更容易为儿女情长所打动,所以我们不约而同为陆游那哀痛铿锵的“错错错”和“莫莫莫”而叹息。一面是爱妻,一面是母亲,这似乎是中国这么多年以来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身处其中的陆游该何以自处呢?那是一个以“孝”至上的社会,“百行孝为先”是当时的社会准则,答案已经被摆在面前,陆游可能并没得选。若干年之后再见到旧人,悲从中来难以断绝,但除了写几个“错错错”还能做什么呢?

但我们知道,家国情才是陆游心中最大那块疤,直到生命的尽头都还是。“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无疑是陆游对这一生最悲情的总结。那楼船夜雪和铁马冰河奈何只能出现在梦中,现实中的自己已经鬓霜头白,却还没有等到自己成为塞上长城报效国家的一天,就算不用自己,失地由他人收复了也好啊!试想一下,若这世间有一件事,能让人一辈子都为之牵肠挂肚。那此情之深,怎几字能了?所以,陆游为之用了无数深情笔墨,所以陆游为之牵挂了整整一生。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男儿有泪不轻弹,满腹辛酸对纸言”?这几首诗词最能体现!


——试想这么一个画面:冷风萧萧,黄沙漫漫;连营熙熙,角声急急。有一位身着甲衣的侠士,随着秋风,踏着孤影,仗长剑而舞,剑在沙场上留下气似楚天山河诗句和形若游龙惊鸿的残影。如果让你来匹配一个在心中形象与此最相似的人,你会选择谁呢?我的答案肯定会是辛弃疾。

陆游和辛弃疾作品风格很类似,很多都以国仇家恨和壮志未酬为主题。二人年龄相差不多,也是相交甚笃的友人,所以有些时候他们的作品或者形象让人比较容易混淆。但和陆游不同的是,辛弃疾是一个实打实的战士。辛弃疾成长于为金人所辖的区域,从小目睹金人对汉人的压迫,这特殊的际遇让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偏偏仗剑少年。在他二十一岁时,便组织了2000余人加入了耿京领导的义军之中。后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害,辛弃疾痛心疾首,率五十骑兵从叛军中取了张安国,并带上万的义军投奔南宋。多么英雄的开场啊!料想没有真正领过兵打过仗的人,怎么可能写出“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呢?可就是这华丽的开场,便更让人为他后来的失意而感伤。

在偏安懦弱的南宋朝廷里,辛弃疾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辛弃疾归宋后一直未受重用,总是被安排与北伐无关的地方官职。任你西北望长安,任你拍遍栏杆,却也得不到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都说最悲不过英雄迟暮、美人华发。可是赵家朝廷却是生生地让辛弃疾看着自己慢慢变得迟暮啊!你们真的能理解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时的孤寂无助吗?千言万语,涕泪横流,却欲说还休。

纵使这样,辛弃疾依然“枕戈待旦,准备北伐,重拾旧山河”。终于在64岁的时,在被闲置四十年后,他终于重新被启用。之后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亭,才有了脍炙人口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他又遭到言官攻击,被迫离职。直到死前不久才又被重新启用,可是,廉颇的确老矣,辛弃疾已经病重无力带兵,不久后他便离开人世。直到气绝之前,还大呼两声“

杀贼!杀贼!”,到底是杀金贼还是国贼呢?这或许已经不重要了。只记得他满腔热血带兵南下,却整整四十多年也没有机会再杀回北方收复失地,唯有凭轩涕泗横流,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男儿有泪不轻弹,满腹辛酸对纸言”?这几首诗词最能体现!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煜应该是个眼神忧郁满脸愁容的人,就算站在那里不做言语,都会给人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也许读者会觉得这里加上李煜会有一些不合适,但我却觉得最该说的就是李煜。文章以“男儿有泪不轻弹,满腹辛酸对纸言”为主题,恰恰不是最合乎李煜的遭遇吗?李煜有泪,但并不轻,或者可以说比任何人都重。

相比以上几位,李煜更给人以懦弱无能的映像,但是啊,了解一下当时局势的人都知道,李煜这么一个温弱文词皇帝又能做什么呢?正如赵匡胤所说的“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李煜便被判了死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都不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只能垂泪对宫娥。词中的李煜越凄惨,就越让人为之惋惜。这面对宫娥而流下的泪,哪是什么懦弱无能,分明就是在乱世强权折磨下地无奈和叹息。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李煜这样一个书生在这样的世道能做的除了把满腹辛酸涂于纸上还能干什么!所以今天我们的书上才看到这么多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愁剪影。

后世人命名了很多“天上人间”,但是每一个都和李煜的相去甚远。那到底什么是他的“天上人间”呢?太平主到过街鼠便是李煜的“天上人间”;“宁为太平犬、不做阶下囚”便是李煜的“天上人间”;逝水东流、春去不返便是李煜的“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