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緣》的愛情模式

張恨水的《啼笑因緣》,描寫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個青年才俊和三個女人的故事。這三個女人分別是走江湖的關秀姑,部長千金何麗娜,平民藝人沈鳳喜。在這段三角之戀中,演繹了一場啼笑皆非的愛情悲劇。


這不是一段普通的三角戀情,三個女人各有其特點,甚至是大不相同,但都和樊家樹一人關聯在一起,這也是讓人啼笑的原因。而之所以稱為姻緣,在佛學中講,因緣既能生果,又究竟是空,這裡也暗示了這段三角戀的結局,到頭來成了一場空。但是這段因緣中,每一個女人和樊家樹之間,都有其特殊的愛情模式,都蘊含著不同的文化底蘊。


《啼笑因緣》的愛情模式


樊家樹與沈鳳喜


一位讀書人,一個江湖賣藝的女子,因為一段《黛玉悲秋》,一塊賞錢,造就了一份因緣。樊家樹每日聽沈風喜的大鼓戲,每次都出手闊綽,與其說是來看戲,不如說是來看沈鳳喜。不像那些紈絝子弟一般,樊家樹並沒有說為了得到女子芳心,花大價錢捧,得到後就厭倦了,他是真的動了情,之後樊家樹供養沈鳳喜讀書還供養她全家。


樊家樹為什麼會愛上一個江湖賣藝的女子?他們之間的愛情模式是一種才子佳人的愛情。你有才,她有美貌,兩情相悅便湊成了一對。對於樊家樹而言,他學醫救國,可見他與普通意義上的才子佳人不同,他是一個有現代思想的青年才俊。

但是他還是沒有逃過一個男人的共性,那就是喜愛柔弱的女生,喜歡依賴自己的女人。他供養沈鳳喜的衣食住行,供她上學。在沈鳳喜的身上,樊家樹既有一份抵制包辦婚姻、崇尚自由戀愛的現代主義文化,又有舊時男人喜愛弱女子的大男子主義文化。


然而才子佳人的愛情,又多了一個隱患,那就是平等問題,畢竟沈鳳喜是依賴樊家樹的。當然,有新思想的樊家樹自然想要和沈鳳喜平等,但是不平等的問題一直潛伏著,早晚有一天會成為大問題。當然之後的劇情也印證了,沈鳳喜迷戀上了奢靡的生活,在樊家樹和劉將軍之間,她選擇了更物質的生活。

《啼笑因緣》的愛情模式


沈鳳喜是愛樊家樹,還是單純地感激,或許這兩種思想都有。畢竟她曾經是江湖賣藝的,嚐到過人間疾苦,即使是在樊家樹的資助下讀書,但是她在社會這所學校感染的思想仍然占主導地位,所以在面對選擇時,選擇了更好的物質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講,沈鳳喜是可憐的,因為他不管是跟著樊家樹,還是劉將軍,永遠都是寄人籬下,任他們擺佈,很難再去活出自我,可能對於她來說生活更重要,而不是愛情。


樊家樹與何麗娜


初見何麗娜,樊家樹對她並無好感,甚至有些厭惡,因為樊家樹接受不了何麗娜這種放蕩奢華的生活。每天遊走在各種交際場合,一年買衣服都要花幾千大洋,雖然在何麗娜開來,這並沒有什麼不妥,這是因為她受浪漫縱情的西方文化的影響,與樊家樹溫柔淑好的東方文化相沖撞。


可是何麗娜為什麼會看上樊家樹呢?張恨水的解釋是“一個人的性情都是這樣,常和老實的人在一處,見了活潑些的,便覺聰明可喜。但是常和活潑的人在一處,見了忠實些的,又覺得溫存可親了”。何麗娜的追求者不在少數,對於何麗娜而言,大都是無趣的,她早已厭倦了,而這個闖進她視線中的男人,讓她眼前一亮,自然是歡喜的。


何麗娜愛著樊家樹,而樊家樹不能接受何麗娜,這也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的衝擊。何麗娜能夠接受與自己文化有差異的人,並且能深深地愛他,願意為她改變。而樊家樹則顯得呆板,不喜歡她身上的文化底蘊,便要一棒子打死,打心底不喜歡。

《啼笑因緣》的愛情模式


何娜麗為了愛,選擇改變自己,放棄那些曾經的奢靡生活,最後隱居起來,在西山別墅吃齋唸佛。何娜麗之所以選擇吃齋唸佛來改變自己,是因為她明白樊家樹是討厭自己的西方浪漫文化,所以她為了接近樊家樹的內心,選擇學習東方的佛教文化來洗滌自己的內心。為了愛情能夠改變自己,可見她對樊家樹的喜愛,這樣一個自立自強,敢愛敢恨的女人,最後成了這場三角戀的贏家。


樊家樹與關秀姑


關秀姑在這份感情中,秉承著不求擁有,一心成全的觀念,她肯為了樊家樹,孤身一身去劉將軍府,看沈鳳喜過得好不好,拉著樊家樹和沈鳳喜複合,撮合樊家樹和何秀娜見面。關秀姑是不喜歡樊家樹嗎?這是不可能的,她只是在心底默默地喜歡,從不把自己的愛拿出檯面。說她因為自卑不敢,這對關秀姑太不公平,關秀姑是一個完美的女俠,能文能武、心地善良、俠肝義膽,而沈鳳喜愛慕虛榮,何秀娜生活奢靡。對比中可以看出關秀姑是這三個女人中最完美的女人。


關秀姑對樊家樹的愛是成全,她甘願犧牲自己的愛情,而不是一般女生眼中的那種,排她的愛,在她眼裡,愛情不是無私的。他們之間之所以沒有發展成愛情,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樊家樹。你說樊家樹不知道關秀姑愛他,那是不可能的,關秀姑為他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但是他不肯接受關秀姑,或許就是因為她太完美了,太強了。


關秀姑的這種俠義文化,和樊家樹這種儒雅的東方文化相碰撞。古時將女子無才便是德,隨著時代發展,這種思想在慢慢改變,但是像樊家樹這種文人眼中,他們不能接受一個比自己厲害的女性。樊家樹喜歡沈鳳喜這種柔弱的女子,願意供她上學,想讓她學習些文化,但是他知道沈鳳喜對於文學的探索,也僅僅是淺嘗輒止,更多的時候,需要依靠他。可關秀姑卻不一樣了,關秀姑不僅有一身武功,還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在樊家樹眼裡,他若是和關秀姑在一起,自己會顯得很弱小,甚至需要關秀姑的武功來保護自己。

《啼笑因緣》的愛情模式


魯迅先生曾經也寫文調侃過中國男人,說他們不喜歡健碩的女子,看了心中有自卑,總是喜歡林黛玉這種孱弱的女孩子。當然,關秀姑這類的姑娘放到現在,一定是受男生喜歡的類型,可是現如今能夠像關秀姑這樣,有這大無私的愛,選擇成全而不是擁有的人已經不多了,但是這種所謂偉大的愛又顯得極端些。


寄語:

這部小說的結尾是樊家樹和何麗娜在一起,又一次說明了門當戶對是多麼重要。樊家樹與沈鳳喜之間,樊家樹是真的愛沈鳳喜,可是他們之間始終是不平等,而沈鳳喜也為了選擇更好的生活,放棄了樊家樹,最後兩人也不歡而散,現實與理想的碰撞,讓愛情變得物質。

而樊家樹與何麗娜之間,只是文化不同而已,況且何麗娜肯為了樊家樹做出改變,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這種為愛改變的精神也是值得讚揚的,當然最後的結局算是如願以償。

關秀姑與樊家樹的愛情,只是關秀姑單方面的付出,卻始終不能感動樊家樹的內心,而關秀姑縱有一身俠肝義膽,卻沒有膽量說出自己的愛,實屬讓人惋惜。

《啼笑因緣》的愛情模式


啼笑因緣,一切的一切,經歷過後,回過頭去看,的確是讓人啼笑。但是愛情終歸還是美好的,選擇背叛,最後結果終會遺憾;選擇改變,結果往往是如願的;選擇成全,只能默默地承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