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代表白居易:37歲結婚,是難言之隱,還是風流成性?

古代的時候,人們成婚普遍較早。十四五歲成婚,三十來歲幾乎是可以做祖輩的年紀了。但是唐朝一個大詩人卻例外,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37歲成婚,一生子嗣零落。

那麼,白居易晚婚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是他有什麼難言之隱,還是他本身風流成性呢?

晚婚代表白居易:37歲結婚,是難言之隱,還是風流成性?

01 青梅竹馬情誼深 轉瞬即逝留不住

青藍色。天如碧玉。

“湘靈!湘靈!” 有少年清脆的聲音傳來,似如清脆的風鈴叮嚀,敲開了初春,化去了三月餘留的料峭。

少女回過頭。如瀑般的青絲傾瀉而下,柔軟又妥帖。一支嬌俏的羊脂白玉髮簪,端正地挽起了一束,好似揀盡綠枝正翩翩舞起的蝶,柔軟又慵慵懶。

少年冒了汗,跳跳脫脫,偏生著了一襲月牙白的長衫,顯得些許格格不入。

“你這般猴急做什麼?”

“急什麼?你不是不知道我母親,我要是再晚來一點,馬上又要被拎回去讀那之乎者也了。你倒捨得!”對面的少年幽怨地捧著腦袋,委委屈屈望了過來。

少女哭笑不得:“你倒是不愛讀書,卻老做這副讀書人的裝扮做什麼?”

“非也非也。聖賢書讀得,郊遊踏青也玩得!”

少女無奈地搖了搖頭,心道哪裡來的笨木頭,攥著絹子先行往前走了去。

“湘靈,湘靈!你等我!”少年的聲音彎彎繞繞,在碧青色的天際長長久久地流淌著。

少女是湘靈。少年是白居易。

晚婚代表白居易:37歲結婚,是難言之隱,還是風流成性?

白居易有一個青梅竹馬,名叫湘靈。湘靈雖出身農家,但卻活潑聰慧。

年少的時候總以為,青梅竹馬的情誼總能長長久久的。只是少年少女太過年輕,不懂世上的一切,大多都敗給了時間。

變數是白居易的母親。老太太堅信門當戶對,不滿湘靈出身農家,配不上兒子的年少成名,簡直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便揮了揮手,就此斬斷了他們的姻緣。

湘靈記憶中那個神采飛揚的翩翩少年郎,不知從何開始,也為生活所累。那個為她寫“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的大英雄,終歸湮沒在了人群之中。

02 風流成性大轉變 接受安排娶新人

為了考取功名,白居易離開了家,去往江南叔父處。一直到29歲之前,他都在潛心苦讀。

後來,白居易在任校書郎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好朋友,元稹。

也許是少年的初戀太過於苦情,無疾而終的感情一直是白居易心中的一根刺。在元稹的帶領下,他開始放縱自己,日日流連於煙花之地,任憑自己醉生夢死。

晚婚代表白居易:37歲結婚,是難言之隱,還是風流成性?

按照白居易當時的官制,本來只能豢養三個官妓,然而他卻一下子養了三十多個貌美的女子,整日與她們縱情聲色,放浪形骸。等這些女子老了、或被玩膩了,他就棄置一旁,再換一批新的。

這個日日縱情神色的男子,與當年那個純情天真的少年,相去甚遠。或許是心裡一下子變空了,或許是世上再無牽掛,白居易活成了自己都不認識的模樣。

這個時候,白居易已經三十多歲了。在古代,這幾乎都是可以做祖父的年紀了。母親再三的勸導與威逼讓白居易心中最後的一絲希冀也斷掉了,於是他接受了母親的安排,娶了同僚的妹妹。

這段門當戶對的婚姻讓大家都很滿意,除了當事人。但他又能如何呢?如果當時可以再勇敢一點,是不是一切都會不一樣?

可是,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如果。

晚婚代表白居易:37歲結婚,是難言之隱,還是風流成性?

03 山重水闊不可量 何如當初莫相識

很久很久以後,一次偶然的機會,白居易重新見到了湘靈。

只是物是人非。湘靈的身邊有了另外一個男人,溫潤翩翩,而他,也有了賢良淑德的夫人。

湘靈曾經嚮往的十里紅妝,到底從別人那裡得來了。

正是溫暖的季節。金色的陽光順著徐來的風,慢慢地攀爬,灑落了滿亭的流光溢彩。亭中女子像一朵嬌俏的白玉梨花,躲在鬱鬱蔥蔥的天地間,宛轉千回,恣意盛放。

轉身,四人相顧無言。

白居易只好狼狽地逃開。他原以為,時間足以抹平一切。可是密密麻麻的心思上了心頭,瞬然間不知所措。

微亮的陽光晃了眼,刺得湘靈生疼。原來,這些他還記得。

晚婚代表白居易:37歲結婚,是難言之隱,還是風流成性?

可是白居易。忠貞不渝不離不棄,不過浮生一場戲,曲終落幕,你我皆多餘。你又何苦執著。

自此之後,願你佳人在側,良人成雙。

你我之間,就此解了這相思局,痴心錯付的情義,盤根錯落的情懷,也就到此為止。此生,再不復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