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36天,我看清了生活的5個真相


細想真的很心酸。


對娛樂的欲罷不能、對口腹之慾的不懈追求。讓我們這代人,逐漸失去把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平時大家總抱怨時間都被工作、通勤佔據,沒空看書學習,提升自己。等到真有了十幾天自由時間,沒有了藉口。 一下子就把精神上的空虛匱乏,全部暴露出來。


沒有無聊的生活,只有放縱的生活態度。正如陳道明所說:“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放縱。”


如果你總感覺什麼也不想做,整天躺著、玩著、吃著,虛度光陰。只能說明,精神健康出現了問題。不如花點時間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紮紮實實過好生活。 別讓浮躁和空虛令你失去了沉澱的能力。




三、心理健康

除了感染的人,在疫情中,我們還看到了一種“情緒的瘟疫”。


許多人淹沒在各類負面信息中,情緒過度捲入,但又無能為力:

焦慮地持續刷手機,越看越沮喪;


呼吸不暢、胸悶、莫名地想哭;


坐立難安,什麼事情都做不進去;

曾經看到一個新聞:

家住湖北的周先生,疫情期間能吃能喝,體溫一直正常,卻每天反覆量體溫。平時內向的他,還變得精神亢奮。


一天晚上泡腳後,體溫上升了一點,竟在家崩潰大哭。


父親抱著他說:“不擔心你得肺炎,就怕你精神出了問題。”


面對新型肺炎,大家難免精神緊張。


特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任何一件事情都會被不斷重複、不斷出現。每一件壞事的刷屏,都會對人產生心理負擔。 這給我們的心理素質,來了一次突擊測試。

面對從未遇到的困境,心態健康的人能及時調整自己。


穩定的情緒,讓他們面對問題時態度積極,思路專注且清晰。能冷靜識別、分析出有效信息。而焦慮的人,由於擔心和無措的累積。在信息過載中無法專注,陷入盲從。一般來說,這類人在平時往往不善於覺察、處理負向情緒。


疫情爆發36天,我看清了生活的5個真相


凡事憋在心裡,即便對親近的人也避而不談。


就像一個皮球,越撐越大,最終在疫情中爆發出來。


在往後的日子裡,一定要注意,在覺察到負面情緒後,要及時傾訴出來。讓情緒被他人看見,除了緩解一時的焦慮,還能帶來鏈接感和安全感。


面對危機和困難,我們需要負重前行。但扛過之後,也別忘了將重擔放下。以健康的心態看待事情,不要忽略身邊每一個關心我們的人。




四、財務健康


疫情的肆虐,讓沒有存款的人感到衝擊。特別是那些一日不復工就沒有收入的家庭:

沒錢花、水電費交不起、房貸還不上…… 人們不禁感嘆:“存錢真的很重要!”


如果留有餘糧,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也能扛一陣,也不怕失業。更不用每天一睜眼,就想到這些煩心事。


平時,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新聞:父母突發腦溢血,需要手術費十幾萬元。家裡人一籌莫展,東借西湊也攢不齊。


最後要麼為了治病傾家蕩產,要麼病人放棄治療,甚至自殺保財產。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活在這個世上,沒有人不需要錢,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可現代人處在一個消費無限便捷的時代裡,慾望被無限放大,並沒有太多存錢意識。


疫情爆發36天,我看清了生活的5個真相

忽視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面臨的人身風險、財產風險和市場風險。


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如何真正迴歸理性,增加生活的容錯率?


存錢是一種習慣,與貧富無關,它不僅為你的生活保駕護航。更是一種對自己、對家人認真負責的生活態度。


作為大多數普通人,錢就是最好的安全感來源,也是一種抵抗風險的能力。面對那些充滿誘惑、可買可不買的東西,我們要非常有自制力。


不要相信會花錢才會賺錢,錢存在銀行裡貶值,還不如花出去及時享受的鬼話。


當你開始存錢、規劃收支,不再為消費環境裡營造出的慾望和幻覺裹挾時。才會有“自由”與“獨立”,以及在風險面前選擇的權利。




五、社交健康


疫情期間,我們足不出戶,社交驟降。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好像也沒有因此而疏遠。


不禁讓人反思,日常的頻繁社交,究竟是否真的必要。


記得南洋理工大學拍過一部動畫短片《魔方人生》,內容是對社交的思考。


在某一個神秘次元,住著一群魔方小人。他們根據魔方正面的顏色是否相同,來判斷彼此是不是同一類人。如果顏色相同,就碰杯喝茶交談互動,不同,則拒絕交往。


其中有個小人天賦異稟,他可以轉動魔方拼成各種顏色,和不同的人交往。可是過頻的社交讓他不停地轉動腦袋,最終頭部的魔方碎了一地。


現實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魔方人。努力想要融入各種圈子,廣交朋友,積累人脈。到頭來,不僅得不到真正穩固的關係,還在八面玲瓏中迷失了自己。其實,你原本是什麼顏色,自然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


圈子不同,不能強融。比你厲害的圈子,硬擠進去了也會被“退”出來。而平庸的圈子,並不能為未來的人生儲備點什麼。反而會將你同化,變得和他們一樣平庸。


古人說:“觥籌交錯盡虛佞,推杯換盞無真衷。”


無意義的社交,只會不斷消耗你的精力,拉低生活質量。


就像街邊濫發的傳單,只要是人,都能收。


與其浪費時間接過他人肆意發放的傳單,為了客套而細細閱讀,浪費時間。倒不如一開始就體面婉拒,攢起珍貴的時光,留給旗鼓相當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交往,不是所有的局,都值得參加。最令人舒服的社交狀態,是不卑不亢,彼此欣賞。既不惶恐落單而努力合群,也不躲在角落享受自我。


正如餘華所說:“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以真正的自我開始生活。”


疫情爆發36天,我看清了生活的5個真相

圈子不同,不能強融。比你厲害的圈子,硬擠進去了也會被“退”出來。而平庸的圈子,並不能為未來的人生儲備點什麼。反而會將你同化,變得和他們一樣平庸。


古人說:“觥籌交錯盡虛佞,推杯換盞無真衷。”


無意義的社交,只會不斷消耗你的精力,拉低生活質量。


就像街邊濫發的傳單,只要是人,都能收。


與其浪費時間接過他人肆意發放的傳單,為了客套而細細閱讀,浪費時間。倒不如一開始就體面婉拒,攢起珍貴的時光,留給旗鼓相當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交往,不是所有的局,都值得參加。最令人舒服的社交狀態,是不卑不亢,彼此欣賞。既不惶恐落單而努力合群,也不躲在角落享受自我。


正如餘華所說:“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以真正的自我開始生活。”




疫情爆發36天,我看清了生活的5個真相


疫情終將會過去,生活也將回到正軌。


但我們千萬別忘了,在疫情中吸取到的教訓。


在和平的日子裡,一定要注意,別讓“垃圾健康”侵蝕我們的身心。只有在安寧的時候未雨綢繆,才能隨時無懼風雨。


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