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委書記蘇君:高質量推進人才強市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人才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為我們高質量做好人才工作勾勒了奮進座標,設定了前行節奏。當前,人才資源爭奪愈演愈烈,各地招才引才政策層出不窮。作為欠發達地區,要在新時代發展和脫貧攻堅中贏得先機,就必須把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想法設法、千方百計吸引、留住、用活人才,打造一支由旗艦、航母、千帆組成的人才聯合艦隊,推進人才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加快人才強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吸引外來客,引進高端人才鑄“旗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引才聚才提出的具體要求。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以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引才政策,帶著真情去感動人才,把全國乃至全球的優秀人才吸引來。這方面,白銀結合實際,在把準企事業高端引才需求脈搏的前提下,主打“感情牌”,以柔性引進兩院“院士”為重點,以院士實質性參與為基礎,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目標,主動出擊,先後30餘次赴北京、天津、大連、南京等地,尋找適合本地發展的院士,並從前期對接到後續跟進,全程提供專業化、全方位、保姆式服務,讓院士們內心溫暖,有家的感覺。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先後與28名“兩院”院士及其創新團隊洽談合作事宜,與24名“兩院”院士簽署合作協議,建成17個院士工作站,合作推進研發項目17個,其中引進的被譽為中國火藥王的王澤山院士,榮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到2018年底,柔性引進“兩院”院士20名,屆時,他們將成為白銀人才大軍的20大“元帥”,新時代白銀人才艦隊的旗幟,引領白銀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研發能力、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全力提升白銀區域核心競爭力。

留住自家人,凝聚歸根人才建“航母”。歸根人才,取“落葉歸根”之意,但不侷限於此,它以“與故土心相連、與家鄉共發展”為主題,走“親情路”打“感情牌”,通過發揮“親情、鄉情、友情”的情感紐帶作用,爭取在外廣大優秀人才來當地發展。為什麼說歸根人才是自家人,關鍵是他們都願意為地方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所以這群人範圍很廣,既可以是本地籍在外優秀人才、也可以是本地工作或生活過的在外人才、還可以是有志於助力本地發展的在外人才。為了留住“自家人”, 白銀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啟動實施白銀在外優秀人才“歸根”工程,同步推進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工作,主動與中科院雲計算中心洽談合作,建立中科院雲計算中心人才大數據白銀工作站,對接全國優秀人才大數據平臺,形成10萬英才儲備庫,推動各類人才共享共用,實現產業發展需求與人才技術的精準對接,讓在外優秀人才能夠繼續為白銀服務。同時,依託駐外辦事機構和商會組織,在白銀人才流出相對集中的北京、上海、河北、湖南、四川、新疆、陝西、蘭州等地區建立8個人才工作駐外聯絡站,組織開展與市內企業單位的對接活動,通過掛牌成立一批駐外聯絡站,初步構建起覆蓋全國的招才引智網絡。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白銀已蒐集在外人才信息10.25萬條,入庫9.02萬人,其中海外330人,併成功舉辦第一屆在外優秀人才歸根項目對接洽談會,簽約12個招商項目,投資總額達19.69億元。

用活本土人,助力培養開發揚“千帆”。本土人才是在本地土生土長起來的,他們是土專家、田秀才,實踐經驗豐富,具有一定的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能夠帶領一方群眾發展致富,是實現脫貧攻堅奔小康、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如何用活這些生力軍,首要任務就是防止農村人口過度流失,盤活本土人才資源,培養和留住本土人才,讓他們藉助全市人才工作的大勢,提升自我發展後勁,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白銀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一方面,出臺行業首席專家管理辦法,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在全市評聘50名規模的行業優秀人才,成為白銀的首席專家。落實每人每月1000元津貼、每人10000元專家工作室建設補助、每年一次療養、每年參加一次國際性學術會議、每人一部專題片五大待遇,使他們成為白銀的“院士”。通過“榮譽+激勵”的模式,樹立有才必有為、有為必有位的社會導向。目前,已評聘首席專家24人。另一方面,落實萬名人才扶貧行動“1+10”計劃,實施10大培訓行動,在貧困村培訓1萬名技術人才,非貧困村培訓2萬名技術人才,打造一支規模3萬名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一個實用技 術人才帶動兩戶以上鄰里脫貧致富,到2019年,爭取10萬農戶靠鄉土人才走上小康之路。目前,已培養貧困村農民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4.5萬名,選派科技特派員297名,為脫貧攻堅配備了智力引擎。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只要我們帶著真心的誠意、誠心的措施、暖心的保障,用熱情和坦誠去引才留才,這艘“人才聯合艦隊”必將匯聚蓬勃發展的力量,奮勇拼搏,中流擊水,成為引領轉型跨越發展的“加速器”,為高質量推進人才強市戰略注入強大動力。(來源:《調查與研究》2018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