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先锋》——暖心!女儿为急诊科妈妈做起了撰稿人


《医护先锋》——暖心!女儿为急诊科妈妈做起了撰稿人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陕西医护人员迅速行动,危急时刻,甘于奉献,为国分忧!他们奋斗在战疫情一线,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背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暖心故事——《医护先锋》

女儿为急诊科妈妈做起了撰稿人

《医护先锋》——暖心!女儿为急诊科妈妈做起了撰稿人


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曹钏宏,是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陕西)队员,也是陕西省人民医院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2月4日已经随队出发前往武汉支援。曹钏宏护士长素来就有记日记的习惯,但是前线工作极其繁重根本抽不出身来,女儿闫子慧此时充当起了妈妈的撰稿人。每天通过短暂的视频,记录下了妈妈在武汉的点点滴滴。

序言

今天是妈妈离开家,奔赴抗疫前线的第九天。起初的几天,她还坚持着写日记的习惯,但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推进,她越来越忙碌,开会、安排人员、整理物资、进病区工作,晕车的她也甚至已经习惯了强忍晕眩和恶心,在车上回复工作群里的消息,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她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可以用五分钟吃“战斗”饭,五分钟洗“战斗”澡,但她依然希望自己可以挤出时间,保持住写日记的习惯。然而死神不会给人以分秒的等待,作为她的女儿,我希望可以替她完成这项工作。

2月4日

大年初六晚上,妈妈在和医院领导的电话里说:“必须要报名,国家需要就上,哪个岗位都行,不需要商量,他们都理解。”妈妈丝毫没犹豫就报了名,当时我和爸爸一点都没有奇怪,因为尽管妈妈按虚岁讲已至五十,但她工作时总保持着青年人的热情,以往的急救队训练她从未缺席,玉树地震之类的救援工作她也次次报名。所以我们从不担心她的身体会无法支持工作,也从不怀疑她的能力会无法胜任工作。但当初十那天她收到通知,预备随时出发时,我和爸爸的心还是揪了起来。晚上六点半妈妈收到通知,七点收拾好行李抵达科室,我帮妈妈整理她要带去武汉的物资时,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如一场梦境。第二天早晨九点她出发了,我才恍然梦醒,原来我的英雄真的要走了。

我真的很担心她,赶时间的她没有吹干头发就出了门,到了科室觉得有些不舒服,又怕头疼会误事,她背着我们吃了一颗止痛药,被我发现了还装作不在意的说“药可以乱吃,但事不能有误。”我的妈妈总是这么勇敢,这么坚强,大是大非面前,她比任何人都更坚定。我不如她远矣,她走后我失眠了好几个晚上,每天都盼着疫情早日结束,她能早日回家。

《医护先锋》——暖心!女儿为急诊科妈妈做起了撰稿人


2月5日/6日

在外远行的人常常是报喜不报忧,我的妈妈平日里生病都是自己吃点药,不肯让家里人担心,现在更是只肯拿开心的事情和我们讲,把武汉的生活描述得趣味盎然。但她不知道的是,尘埃里开出花来,而爱她的人看到的却不止是花。二月四号妈妈出发去武汉,到达之后就一直在准备物资,安置方舱里的设备,五号六号连续开工作会议,加入方舱医院护理部,参与院感质控和数据统计。我问妈妈你忙得过来吗?妈妈说,两天四次进方舱,看到了方舱的变化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中国速度,所以她们也要用中国速度去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完成前期的预备工作。

2月7日

妈妈在会议间歇,练习了穿脱防护服,剪了头发。晚上洗漱时很是开心得和我们讲,她把头发的鬓边剃了,这样用帽子包起来不容易暴露,第二天又和我们说她把头发也剪短了,现在是和爸爸谈恋爱时一模一样的发型。她得意的向我们展示着自己的新发型,一直夸剪头发的人第一次上手就剪得不错。又很羞愧地讲,防护服穿脱起来必须要小心翼翼,穿时不敢粗心,因为太珍稀了,不可以弄破,脱的时候也要慢慢来,万一身体碰到防护服外部,就会有触碰到病菌的风险。她练习了好多次,还是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甚至因为练得太过认真,错过了微信群里开会的消息,害得别人呼叫了半天。

2月8日

方舱开始接收病人了,妈妈也准备进仓。虽然她年纪大了,其他同事觉得她进仓之后感染的风险会比较大,劝她先不要入舱。但她心里总觉得要进去看一看,和病人沟通之后,才知道哪里有准备不足的地方。

《医护先锋》——暖心!女儿为急诊科妈妈做起了撰稿人


2月9日

妈妈计划第二次进舱,这天会有大批量的病人进入病区,所有人都在枕戈待旦,检验前期工作成果的时候到了。我和爸爸远在千里之外,也感受到了妈妈的紧张,可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在心里为所有病患和医务工作者祈福。这次妈妈带队在晚上七点至第二天凌晨一点进舱工作,我和爸爸就一直揪心等到半夜两点,妈妈出舱之后报了平安才安心睡下。

第二天视频的时候,我们看到妈妈脸上的压痕还没有褪去,这是因为护目镜和口罩必须紧紧戴着,保证皮肤不暴露。妈妈安慰我们,穿防护服是笨重了点,远远没有网络上说的那么憋闷,但我知道一定很难受。况且六个小时不喝水,不去卫生间,绝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2月10日

早上11点,我想着夜班的妈妈不知道有没有睡醒,发微信没有回复。等到午饭时间终于忍不住打了电话,妈妈却没有在吃饭,而是在方舱。接收的病人越来越多,工作人员极度缺乏,妈妈不得不当起了搬运工的角色,她把一箱箱水、生活物品、药品、氧气桶等等搬到方舱工作人员入口,把防护服、手套、口罩搬回更衣帐篷。妈妈得意的说这次之后,力气一定变大了不少,没准还能长出不少肌肉。

之后的几天里,妈妈因为要赶在早晨8点第一批医护人员入舱前准备好物资,拜托他们带进去,等不及驻地准备好早饭就要赶到方舱。还要等晚上8点的一批人员入舱后,整理好更衣帐篷,才能返回到驻地。每天都到9点多才能吃上晚饭,妈妈笑称自己现在很有“砖”的精神,哪里需要哪里搬。可她不知道的是,故作坚强的她才更让人心疼。爸爸每次和她视频之后,眼眶总是红的,因为妈妈是被爸爸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啊。他们总是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安慰着彼此。

《医护先锋》——暖心!女儿为急诊科妈妈做起了撰稿人

结尾

妈妈吃晚饭的时候,常常是我们一家最开心的时候,她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口齿不清的和我们聊天。妈妈从不曾谈起工作的辛苦,她说的最多的是感谢的话。

她说,急救队里有位刘莉阿姨,给大家买鞋买日用品;梁栋每天都会在群里询问大家的需求,不辞辛苦一趟趟采购;史厨师长不论多晚都会为大家准备晚饭;司机师傅也不管晴雨,不论早晚的接送。妈妈说她常常早出晚归,是最麻烦大家的人,专车她就做了许多次,浪费了不少汽油。

可惜忙碌的妈妈没有时间和我说太多,通话最长的一次是她们队有人第一次进舱,她不放心,一直在外面守着。那天和妈妈说到了凌晨一点,她没有为自己哭过,却哽咽着说:兴珍阿姨进舱时被防护服遮着的脸只有巴掌大,才发现瘦了好多,看着好心疼。她说翟向阳,田婉莹,高丹萍和郑千千高喊“武汉加油,陕西加油”进舱之后,她恍惚了好久才发现已泪流满面。

妈妈从不言苦累,她觉得除了年纪大点,她和别的医务工作者没什么不同。她每天进入方舱前都会给守卫的警察道声早安,离开方舱时也要和清洁人员说声辛苦了。她说是同伴给了她力量,每一个奋斗在武汉疫情前线的工作人员都值得赞扬。我很感谢我的妈妈,在我的成长中,她一次次用她的故事以身作则,告诉我她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只做灿烂星河里的一点星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